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33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手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来回扳动功用,且结构精简、不易损坏的扳手结构。
背景技术
扳手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对螺固工件进行扳动,达到扭紧或旋松的效果,而得借由螺固件装配、组合各类产业的零组件,一般工业成品因结构差异而需要使用各式螺固件,施以强弱不同的扭力组装固定,像是重工业如航空、造船与轿车,其零组件得施以相当强度的扭力组装才能成就坚实结构,承受气压、动力的冲击,而精密工业如电子机械,其零组件就不能以过大的扭力组装,才能确保其能精确运作使用。现有的棘轮扳手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案号第1336283号,『拨钮式换向棘轮扳 手』,其是一种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包括有一本体、一棘动件、二卡掣件及一换向件。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该驱动部连接有一握持部,该驱动部设有一第一容置部及一与第一容置部相切的第二容置部。该棘动件可转动的设于本体的第一容置部内,该棘动件外缘的侧壁面环设有齿。该二卡掣件分别可滑移的设于本体的第二容置部内的二端,该二卡掣件相对于棘动件的一侧设有齿,该二卡掣件相对端的顶面分别设有一导引部,该二卡掣件间设有一弹性体。该换向件的一端枢设于棘动件的一端,该换向件的另端内缘设有一对应于该二卡掣件的二导引部的控向部,该控向部可选择性的拨动卡掣件的导引部,使卡掣件的齿分离于棘动件的齿。然而,该种现有的棘轮扳手虽可利用卡掣件配合弹性体、控向部以设定棘动件的转动固定方向,使棘动件旋转某一方向时,另一方向则为固定状态,借以使扳手可以不需相对工件分离而来回扳动,但是,这必须在扳手端部内挖除适当的容置空间,并纳入上述的卡掣件、弹性体、控向部等组件,才能达成来回扳动的功用,其结构组件既多且复杂,制造上甚为费工,以及组件若有相互脱位等状况,则扳手的驱动效果则受到影响,故其仍不够实用,有必要加以研发具有来回扳动功用,且结构精简、不易损坏的扳手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扳手结构,其结构精简、不易损坏。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扳手结构包括一扳手杆、一夹件及一驱动块,其中该扳手杆一端设有左、右两枢孔,而该夹件一端为一圈固端,该圈固端内设有一可套设驱动块的套孔,且圈固端两端各设一延伸端,两延伸端之间为一与套孔相通的夹隙,且各延伸端上设一与枢孔位置对应的活孔,并以一枢件穿设活孔、枢孔,使夹件与扳手杆端部结合定位;该驱动块中央开设一驱动孔,且驱动块外周设一夹槽,该夹槽供套孔圈固,借此扳手杆受力时,可依扳动方向而以其中一延伸端为支点,让另一延伸端靠近缩小夹隙,而使套孔夹紧夹槽,令驱动块得以进行驱动作业,而放松扳手杆时,两延伸端相互张开使夹隙回复原状,此时套孔相对夹槽为放松状态,让驱动块得以自由转动。本发明该活孔为倾斜椭圆状,两活孔的倾斜方向为相反,使得两活孔呈现靠近圈固端的一端互为靠近,另一端互为远离的型态,借此当扳手杆受力时,随扳动方向使其中一枢件移至活孔内靠近圈固端处,另一枢件则移至远离圈固端处,借以让两枢件分别迫抵活孔使两延伸端互为靠近。本发明该套孔及夹槽周壁各设有数个夹齿。本发明该圈固端左右互为断开,并于断开处设有一枢合孔,该枢合孔供一枢合件嵌入,并于枢合件外套设一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两端与枢合孔内壁弹抵,借此让两延伸端得以顺利张开、闭合。
本发明该扳手杆端部设有相对的上、下两夹板,而枢孔贯设该夹板,两夹板夹置延伸端,让枢件穿设夹板上的枢孔及延伸端的活孔。本发明该扳手杆设有枢孔的一端相对扳手杆体呈倾斜状,借此避免延伸端受到扳手杆的干扰而影响活动范围。本发明的第二型态包括一扳手杆、一夹件及一驱动块,其中该扳手杆一端设有左、右两枢孔,而该夹件一端为一圈固端,该圈固端内设有一可套设驱动块的套孔,且圈固端两端各设一延伸端,两延伸端之间为一与套孔相通的夹隙,且各延伸端上设一与枢孔位置对应的活孔,并以一枢件穿设活孔、枢孔,使夹件与扳手杆端部结合定位;该驱动块中央开设一驱动孔,且驱动块外周设一夹槽,该夹槽供套孔圈固,借此扳手杆受力时,可依扳动方向而以其中一延伸端为支点,让另一延伸端靠近缩小夹隙,而使套孔夹紧夹槽,令驱动块得以进行驱动作业,而放松扳手杆时,两延伸端相互张开使夹隙回复原状,此时套孔相对夹槽为放松状态,让驱动块得以自由转动;该套孔内壁于靠近夹隙的两侧各设有一滑槽,该滑槽由靠近夹隙方向往另一方向为深至浅的型态,且滑槽内嵌设一滚轴,该滚轴可随套孔的驱动方向于滑槽中活动以迫紧或放松驱动块。本发明第二型态该活孔为倾斜椭圆状,两活孔的倾斜方向为相反,使得两活孔呈现靠近圈固端的一端互为靠近,另一端互为远离的型态,借此当扳手杆受力时,随扳动方向使其中一枢件移至活孔内靠近圈固端处,另一枢件则移至远离圈固端处,借以让两枢件分别迫抵活孔使两延伸端互为靠近。本发明第二型态该圈固端左右互为断开,并于断开处设有一枢合孔,该枢合孔供一枢合件嵌入,并于枢合件外套设一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两端与枢合孔内壁弹抵,借此让两延伸端得以顺利张开、闭合。本发明第二型态该扳手杆端部设有相对之上、下两夹板,而枢孔贯设该夹板,两夹板夹置延伸端,让枢件穿设夹板上的枢孔及延伸端的活孔。本发明第二型态该扳手杆设有枢孔的一端相对扳手杆体呈倾斜状,借此避免延伸端受到扳手杆的干扰而影响活动范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精简、不易损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各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图4、图5是本发明扳手杆受力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型态各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型态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0、图11是本发明第二型态扳手杆受力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第二型态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扳手杆11枢孔 12夹板2夹件21圈固端211套孔 212枢合孔 213枢合件214扭力弹簧 215滑槽 216滚轴 22延伸端221夹隙222活孔 23枢件3驱动块31驱动孔32夹槽 33夹齿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扳手结构,请参阅图I、图2所示,其是本发明的主实施例,包括一扳手杆I、一夹件2及一驱动块3,其中该板手杆I 一端设有左、右两枢孔11,而该夹件2 —端为一圈固端21,该圈固端21内设有一可套设驱动块3的套孔211,且圈固端21两端各设一延伸端22,两延伸端22之间为一与套孔211相通的夹隙221,且各延伸端22上设一与枢孔11位置对应的活孔222,并以一枢件23穿设活孔222、枢孔11,使夹件2与扳手杆I端部结合定位,如图I、图2所示,该扳手杆I端部设有相对的上、下两夹板12,而枢孔11贯设该夹板12,两夹板12夹置延伸端22,让枢件23穿设夹板12上的枢孔11及延伸端22的活孔222,且该活孔222为倾斜椭圆状,两活孔222的倾斜方向为相反,使得两活孔222呈现靠近圈固端21的一端互为靠近,另一端互为远离的型态,而该夹隙221分开两延伸端22,因而两延伸端22可以相互靠近令夹隙221缩小(于活孔222受枢件23限制的范围内),借以使圈固端21向内迫紧;该驱动块3中央开设一驱动孔31,且驱动块3外周设一夹槽32,该夹槽32供套孔211圈固,如图I、图2所不,该驱动块3为一套筒,其中央开设该驱动孔31,外周设该夹槽32,因而夹件2的圈固端21可以夹迫于夹槽32外,让驱动块3与夹件2结合定位,以利用驱动孔31驱动工件;借此,如图3、图4、图5所示,当扳手杆I受力时,可依扳动方向而以其中一延伸端22为支点,让另一延伸端22靠近缩小夹隙221 (由于两活孔222的倾斜方向为相反,使得两活孔222呈现靠近圈固端21的一端互为靠近,另一端互为远离的型态,借此当扳手杆I受力时,随扳动方向使其中一枢件23移至活孔222内靠近圈固端21处,另一枢件23则移至远离圈固端21处,借以让两枢件23分别迫抵活孔222使两延伸端22互为靠近),而使套孔211夹紧夹槽32,令驱动块3得以进行驱动作业,而放松扳手杆I时,两延伸端22相互张开使夹隙221回复原状,此时套孔211相对夹槽32为放松状态,让驱动块3得以自由转动,据以获得同于现有棘轮扳手的功用,但不需额外设置过多的结构组件,也不需担心组件彼此干扰而影响使用状况及寿命,故可知本发明利用夹件2与扳手杆I端部结合的设计即可得到棘轮扳手功能、结构简易、不易损坏的优点。另外,该扳手杆I设有枢孔11的一端相对扳手杆I体呈倾斜状,借此避免延伸端22受到扳手杆I的干扰而影响活动范围,故当操作扳手杆I使圈固端21驱动时,延伸端22可于扳手杆I具有枢孔11的一端的后方活动,而不会撞到扳手杆I体,增加了延伸端22可以活动的距离。请参阅图6、图7所示,其是本发明扳手结构的其它实施例,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谅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叙述。
第二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套孔211及夹槽32周壁各设有数个夹齿33,借此使套孔211与夹槽32可以该夹齿33相互啮合,达成如现有棘轮扳手中,棘轮与棘齿块啮合转动、跳脱的功用。第三实施例如图7所示,该圈固端21左右互为断开,并于断开处设有一枢合孔212,该枢合孔212供一枢合件213嵌入,并于枢合件213外套设一扭力弹簧214,该扭力弹簧214两端与枢合孔212内壁弹抵,借此让两延伸端22得以顺利张开、闭合。本发明的第二型态如图8至图11所示,包括一扳手杆I、一夹件2及一驱动块3,其中该板手杆I 一端设有左、右两枢孔11,而该夹件2 —端为一圈固端21,该圈固端21内设有一可套设驱动块3的套孔211,且圈固端21两端各设一延伸端22,两延伸端22之间为一与套孔211相通的夹隙221,且各延伸端22上设一与枢孔11位置对应的活孔222,并以一枢件23穿设活孔222、枢孔11,使夹件2与扳手杆I端部结合定位,如图8、图9所示,该扳手杆I端部设有相对的上、下两夹板12,而枢孔11贯设该夹板12,两夹板12夹置延伸端22,让枢件23穿设夹板12上的枢孔11及延伸端22的活孔222,且该活孔222为倾斜椭圆状,两活孔222的倾斜方向为相反,使得两活孔222呈现靠近圈固端21的一端互为靠近,另一端互为远离的型态,而该夹隙221分开两延伸端22,因而两延伸端22可以相互靠近令夹隙221缩小(于活孔222受枢件23限制的范围内),借以使圈固端21向内迫紧;该驱动块3中央开设一驱动孔31,且驱动块3外周设一夹槽32,该夹槽32供套孔211圈固,如图8、图9所不,该驱动块3为一套筒,其中央开设该驱动孔31,外周设该夹槽32,因而夹件2的圈固端21可以夹迫于夹槽32外,让驱动块3与夹件2结合定位,以利用驱动孔31驱动工件;该套孔211内壁于靠近夹隙221的两侧各设有一滑槽215,该滑槽215由靠近夹隙221方向往另一方向为深至浅的型态,且滑槽215内嵌设一滚轴216,该滚轴216可随套孔211的驱动方向于滑槽215中活动以迫紧或放松驱动块3 ;借此,如图10、图11所示,当扳手杆I受力时,可依扳动方向而以其中一延伸端22为支点,让另一延伸端22靠近缩小夹隙221 (由于两活孔222的倾斜方向为相反,使得两活孔222呈现靠近圈固端21的一端互为靠近,另一端互为远离的型态,借此当扳手杆I受力时,随扳动方向使其中一枢件23移至活孔222内靠近圈固端21处,另一枢件23则移至远离圈固端21处,借以让两枢件23分别迫抵活孔222使两延伸端22互为靠近),而使套孔211夹紧夹槽32,令驱动块3得以进行驱动作业,而放松扳手杆I时,两延伸端22相互张开使夹隙221回复原状,此时套孔211相对夹槽32为放松状态,让驱动块3得以自由转动,且当套孔211扳动驱动块3时,滚轴216迫抵于驱动块3外周,而随着扳动方向的不同,其一边滑槽215内的滚轴216会被驱动块3迫挤至浅槽处以迫紧驱动块3,而另一边滑槽215内的滚轴216则落入深槽内相对驱动块3为放松状态,据以获得同于现有棘轮扳手的功用,但不需额外设置过多的结构组件,也不需担心组件彼此干扰而影响使用状况及寿命,故可知本发明利用夹件2与扳手杆I端部结合的设计即可得到棘轮扳手功能、结构简易、不易损坏的优点。另外,该扳手杆I设有枢孔11的一端相对扳手杆I体呈倾斜状,借此避免延伸端22受到扳手杆I的干扰而影响活动范围,故当操作扳手杆I使圈固端21驱动时,延伸端22可于扳手杆I具有枢孔11的一端的后方活动,而不会撞到扳手杆I体,增加了延伸端22可以活动的距离。
请参阅图12所示,其是本发明扳手结构第二型态的其它实施例,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二型态主实施例相同,谅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叙述。第二型态第二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圈固端21左右互为断开,并于断开处设有一枢合孔212,该枢合孔212供一枢合件213嵌入,并于枢合件213外套设一扭力弹簧214,该扭力弹簧214两端与枢合孔212内壁弹抵,借此让两延伸端22得以顺利张开、闭合。
权利要求
1.一种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杆、一夹件及一驱动块,其中 该扳手杆一端设有左、右两枢孔,而该夹件一端为一圈固端,该圈固端内设有一可套设驱动块的套孔,且圈固端两端各设一延伸端,两延伸端之间为一与套孔相通的夹隙,且各延伸端上设一与枢孔位置对应的活孔,并以一枢件穿设活孔、枢孔,使夹件与扳手杆端部结合定位; 该驱动块中央开设一驱动孔,且驱动块外周设一夹槽,该夹槽供套孔圈固,借此扳手杆受力时,可依扳动方向而以其中一延伸端为支点,让另一延伸端靠近缩小夹隙,而使套孔夹紧夹槽,令驱动块得以进行驱动作业,而放松扳手杆时,两延伸端相互张开使夹隙回复原状,此时套孔相对夹槽为放松状态,让驱动块得以自由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孔为倾斜椭圆状,两活孔的倾斜方向为相反,使得两活孔呈现靠近圈固端的一端互为靠近,另一端互为远离的型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孔及夹槽周壁各设有数个夹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固端左右互为断开,并于断开处设有一枢合孔,该枢合孔供一枢合件嵌入,并于枢合件外套设一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两端与枢合孔内壁弹抵,借此让两延伸端得以顺利张开、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杆端部设有相对的上、下两夹板,而枢孔贯设该夹板,两夹板夹置延伸端,让枢件穿设夹板上的枢孔及延伸端的活孔。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杆设有枢孔的一端相对扳手杆体呈倾斜状,借此避免延伸端受到扳手杆的干扰而影响活动范围。
7.一种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杆、一夹件及一驱动块,其中 该扳手杆一端系设有左、右两枢孔,而该夹件一端为一圈固端,该圈固端内设有一可套设驱动块的套孔,且圈固端两端各设一延伸端,两延伸端之间为一与套孔相通的夹隙,且各延伸端上设一与枢孔位置对应的活孔,并以一枢件穿设活孔、枢孔,使夹件与扳手杆端部结合定位; 该驱动块中央开设一驱动孔,且驱动块外周设一夹槽,该夹槽供套孔圈固,借此扳手杆受力时,可依扳动方向而以其中一延伸端为支点,让另一延伸端靠近缩小夹隙,而使套孔夹紧夹槽,令驱动块得以进行驱动作业,而放松扳手杆时,两延伸端相互张开使夹隙回复原状,此时套孔相对夹槽为放松状态,让驱动块得以自由转动; 该套孔内壁于靠近夹隙的两侧各设有一滑槽,该滑槽由靠近夹隙方向往另一方向为深至浅的型态,且滑槽内嵌设一滚轴,该滚轴可随套孔的驱动方向于滑槽中活动以迫紧或放松驱动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孔为倾斜椭圆状,两活孔的倾斜方向为相反,使得两活孔呈现靠近圈固端的一端互为靠近,另一端互为远离的型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杆端部设有相对的上、下两夹板,而枢孔贯设该夹板,两夹板夹置延伸端,让枢件穿设夹板上的枢孔及延伸端的活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固端左右互为断开,并于断开处设有一枢合孔,该枢合孔供一枢合件嵌入,并于枢合件外套设一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两端与枢合孔内壁弹抵,借此让两延伸端得以顺利张开、闭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杆设有枢孔的一端相对扳手杆体呈倾斜状,借此避免延伸端受到扳手杆的干扰而影响活动范围。
全文摘要
一种扳手结构,包括一扳手杆、一夹件及一驱动块,其中扳手杆一端设有左、右两枢孔,而该夹件一端为一圈固端,圈固端内有一可套设驱动块的套孔,圈固端两端各设一延伸端,两延伸端之间为一与套孔相通的夹隙,各延伸端上设一与枢孔位置对应的活孔,并以一枢件穿设活孔、枢孔,使夹件与扳手杆端部结合定位;驱动块中央开设一驱动孔,且驱动块外周设一夹槽,夹槽供套孔圈固,借此扳手杆受力时,可依扳动方向而以其中一延伸端为支点,让另一延伸端靠近缩小夹隙,而使套孔夹紧夹槽,令驱动块得以进行驱动作业,而放松扳手杆时,两延伸端相互张开使夹隙回复原状,此时套孔相对夹槽为放松状态,让驱动块得以自由转动。本发明结构精简、不易损坏。
文档编号B25B23/00GK102773821SQ2011101178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杨德川 申请人:杨德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