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握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888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具握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工具的握柄的技术领域,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其文字标示位于凹陷或文字标示形成凹陷,不会磨损也不会影响握持触感。
背景技术
手工具如一种扳手工具等,皆是日常需要经常用到且相当普遍的工具,而现有的如中国台湾申请案号第097202488号「扳手辨识构造」,其主要就是在扳手柄部的表面上以凸出的形态设有辨识部,所以在光线不佳的时候,希望利用该凸出的辨识部而更容易触摸感觉出来其型号、规格,或者,亦可在该辨识部设有色彩层,而该色彩层是为一种萤光的色彩层,如此在暗处亦可凭借萤光而让使用者可轻易辨视型号、规格,以期能取用正确型号的扳手使用者。然而,其上述现有的扳手辨识构造,仍存在有下列问题点一、现有的扳手辨识构造,其缺点在于文字及花纹凸出,而扳手使用场合或有丢掷、也常有碰撞、压磨的情形发生,现有的扳手辨识构造使用日久碰撞磨损,亦使其文字及花纹凸出磨毁而辨示不易。二、现有的扳手辨识构造,其缺点在于文字及花纹凸出,容易造成扳手握柄表面粗糙,影响握持触感及使用舒适性。是以,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 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现有的扳手辨识构造,其缺点在于文字及花纹凸出,而扳手使用场合或有丢掷、也常有碰撞、压磨的情形发生,现有的扳手辨识构造使用日久碰撞磨损,亦使其文字及花纹凸出磨毁而辨示不易。且文字及花纹凸出,容易造成扳手握柄表面粗糙,影响握持触感及使用舒适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或数花纹的凹陷,或者,至少一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凹陷区,而该凹陷区内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凸出,且该凸出不高于凹陷区边缘不怕磨损,且其碰撞磨损不会影响凹陷的文字或花纹,或凹陷内的文字或花纹,亦不会影响握持触感。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扳手工具,该扳手工具包含有一第一驱动端、一第二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两端连结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其中该工具握柄部在接近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不怕磨损的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不怕磨损的多数花纹的凹陷。所述的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分别设成一开口扳手及一梅花扳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扳手工具,该扳手工具包含有一第一驱动端、一第二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两端连结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其中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凹陷区,该凹陷区在接近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凸出,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及该凹陷区的表面分别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该凹陷区及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交接处形成一凹陷区边缘,该文字标示的凸出不高于该凹陷区边缘。所述的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分别设成一开口扳手及一梅花扳手。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套筒扳手工具,该套筒扳手工具包含有一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连结该驱动端;其中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不怕磨损的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不怕磨损的多数花纹的凹陷。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套筒扳手工具,该套筒扳手工具包含有一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连结该驱动端;其中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凹陷区,该凹陷区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凸出,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及该凹陷区的表面分别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该凹陷区及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交接处形成一凹陷区边缘,该文字标示的凸出不高于该凹陷区边缘。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套筒扳手工具,该套筒扳手工具包含有一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连结该驱动端;其特征在于 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空白区,该空白区内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位于该空白区周边围绕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该文字标示的凹陷及该多数花纹的凹陷不怕磨损。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套筒扳手工具,该套筒扳手工具包含有一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连结该驱动端;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凸出区,该凸出区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该工具握柄部的该凸出区的表面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该凸出区及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交接处乃形成一凸出区边缘,该文字标示的凹陷及该花纹的凹陷不怕磨损。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现有技术的工具其文字及花纹凸出,日久使用碰撞磨损,亦造成辨视不易,其凸出使表面粗糙而影响握持触感,而本实用新型的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其中该至少一工具握柄部位置处的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或数花纹的凹陷, 或者,该至少一工具握柄部位置处的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凹陷区,而该凹陷区内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凸出,且该凸出不高于凹陷区边缘不怕磨损,且其碰撞磨损不会影响凹陷的文字或花纹,或凹陷内的文字或花纹,亦不会影响握持触感。[0025]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2-2方向剖示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4-4方向剖示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6-6方向剖示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8-8方向剖示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复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9的10-10方向剖示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图11的12-12方向剖示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驱动端;12-第二驱动端;13-工具握柄部;131-文字标示的凹陷;132-文字标示的凹陷;133-花纹的凹陷;21-第一驱动端;22-第二驱动端;23-工具握柄部;231-花纹的凹陷;24-凹陷区;241-文字标示的凸出J42-文字标示的凸出; M3-凹陷区边缘;31-驱动端;32-工具握柄部;321-文字标示的凹陷;322-花纹的凹陷; 41-驱动端;42-工具握柄部;421-花纹的凹陷;43-凹陷区;431-文字标示的凸出;432-凹陷区边缘;51-驱动端;52-工具握柄部;53-空白区;531-文字标示的凹陷;532-花纹的凹陷;61-驱动端;62-工具握柄部;63-凸出区;631-文字标示的凹陷;632-花纹的凹陷; 633-凸出区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设计。为使贵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兹配合实施方式及附图详述如后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及剖示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含有一手工具,该手工具实施成一扳手工具,其包含有一第一驱动端11、一第二驱动端 12及一工具握柄部13,该工具握柄部13两端连结该第一、二驱动端11、12,该第一、二驱动端11、12分别实施成为一开口扳手及一梅花扳手,其中该工具握柄部13的近该第一、二驱动端11、12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131、132,该工具握柄部13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133。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及剖示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含有—手工具,该手工具实施成一扳手工具,其包含有一第一驱动端21、一第二驱动端22及一工具握柄部23,该工具握柄部23两端连结该第一、二驱动端21、22,该第一、二驱动端21、22分别实施成为一开口扳手及一梅花扳手,其中该工具握柄部23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凹陷区24,该凹陷区M的近该第一、二驱动端21、22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凸出M1J42,该工具握柄部23的表面上及该凹陷区M的表面分别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231。该凹陷区M及该工具握柄部23的表面交接处乃形成一凹陷区边缘M3,该文字标示的凸出241、242不高于该凹陷区边缘M3,所以不怕磨损。参阅图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及剖示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含有—手工具,该手工具实施成一套筒扳手工具,其包含有一驱动端31及一工具握柄部32,该工具握柄部32连结该驱动端31,其中该工具握柄部32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321,该工具握柄部32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322。参阅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及剖示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含有一手工具,该手工具实施成一套筒扳手工具,其包含有一驱动端41及一工具握柄部42,该工具握柄部42连结该驱动端41,其中该工具握柄部42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凹陷区43,该凹陷区43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凸出431,该工具握柄部42的表面上及该凹陷区43的表面分别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421。该凹陷区43及该工具握柄部42 的表面交接处形成一凹陷区边缘432,该文字标示的凸出431不高于该凹陷区边缘432,所以不怕磨损。参阅图9、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再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及剖示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含有一手工具,该手工具实施成一套筒扳手工具,其包含有一驱动端51及一工具握柄部52,该工具握柄部52连结该驱动端51,其中该工具握柄部52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空白区53,该空白区53位置内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531,该工具握柄部52的表面上位于该空白区53周边围绕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532。该文字标示的凹陷531及该多数花纹的凹陷532不怕磨损。参阅图11、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再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及剖示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含有一手工具,该手工具实施成一套筒扳手工具,其包含有一驱动端61及一工具握柄部62,该工具握柄部62连结该驱动端61,其中该工具握柄部62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凸出区63,该凸出区63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631,该工具握柄部62的该凸出区63的表面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632。该凸出区63及该工具握柄部62的表面交接处形成一凸出区边缘633,该文字标示的凹陷631及该花纹的凹陷632不怕磨损。由其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工具握柄改良结构,确为业界首见而符合新型专利的新颖性要件者,而其全面性的创新设计,符合新型专利的进步性要件,而其不怕磨损的凹陷文字及花纹的设计,符合较佳的产业利用性者。前文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具体的说明; 惟,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当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该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如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范畴中。[005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其确已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目的,另其组合结构的空间型态未见于同类产品,亦未曾公幵于申请前,己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扳手工具,该扳手工具包含有一第一驱动端、一第二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两端连结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握柄部在接近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不怕磨损的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不怕磨损的多数花纹的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分别设成一开口扳手及一梅花扳手。
3.—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扳手工具,该扳手工具包含有一第一驱动端、一第二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两端连结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凹陷区,该凹陷区在接近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凸出,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及该凹陷区的表面分别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该凹陷区及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交接处形成一凹陷区边缘,该文字标示的凸出不高于该凹陷区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分别设成一开口扳手及一梅花扳手。
5.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套筒扳手工具,该套筒扳手工具包含有一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连结该驱动端;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不怕磨损的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不怕磨损的多数花纹的凹陷。
6.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套筒扳手工具,该套筒扳手工具包含有一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连结该驱动端;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凹陷区,该凹陷区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凸出,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及该凹陷区的表面分别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该凹陷区及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交接处形成一凹陷区边缘,该文字标示的凸出不高于该凹陷区边缘。
7.—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套筒扳手工具,该套筒扳手工具包含有一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连结该驱动端;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空白区,该空白区内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位于该空白区周边围绕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
8.—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括一套筒扳手工具,该套筒扳手工具包含有一驱动端及一工具握柄部,该工具握柄部连结该驱动端;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设有长形的至少一凸出区,该凸出区分别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该工具握柄部的该凸出区的表面形成有多数花纹的凹陷,该凸出区及该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交接处乃形成一凸出区边缘。
专利摘要一种工具握柄改良结构,包含有一种手工具,其包含有至少一驱动端及至少一工具握柄部,其中该至少一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凹陷或数花纹的凹陷,或者,该至少一工具握柄部的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凹陷区,而该凹陷区内形成有至少一文字标示的凸出,且该凸出不高于凹陷区边缘而不怕磨损,且碰撞磨损不会影响凹陷的文字或花纹,或凹陷内的文字或花纹,亦不会影响握持触感。
文档编号B25B23/16GK201979453SQ20112004502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廖文彬 申请人:廖文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