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150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万能钳具,尤指一种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
背景技术
传统万能钳的夹固使用,因夹持的厚度不一,须利用钳体第一握柄尾部的调整螺杆以螺距位移慢慢微调整,以顶制或退移控制钳体第一、二握柄间横跨的连动片的张顶距, 从而使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调整至适用的尺寸,此种单一螺距位移作微调整的构造,有如下的缺失1.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受调整螺杆的螺距位移的控制,其钳体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有一定极限的限制,因此其夹持张口不可能张很大;2.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由最大距至最小距的操作调整,需在慢慢螺距微调位移下,常造成使用上的艰难繁琐性及调整时间须较长;3.被夹持物的厚薄不一,须常常变化夹口距,致使施工的瞬间需求下,无法立即满足,而造成无法预知的危险性;4.钳体第一握柄的内径螺纹所螺固的调整螺杆,在长久微调螺距位移下,会造成螺纹的磨损,因而使其裕度间隙变大,而使夹持力紧度会有松脱的现象;5.因为会有螺固螺纹磨损的问题产生,相对的其使用寿命减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利用齿与齿啮合或分离的控制机构,应用于万能钳体前端两颚的夹钳口部,能快速张口及缩口的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包括钳体,所述钳体的第一握柄的圆筒握柄部尾端设置有一翘板顶动机构,所述翘板顶动机构的按压翘板被一扭转弹簧所顶制, 所述按压翘板一端顶制部处设置有斜方齿,所述圆筒握柄部内设有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与筒体一体结构的斜方齿条,所述斜方齿与所述斜方齿条为啮合或脱离,所述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之间设有连动片,所述连动片抵置在所述筒体上部。所述斜方齿与斜方齿条为一个到多个齿的啮合。所述圆筒握柄部内径为方形内径,所述筒体为方形体。所述翘板顶动机构的按压翘板所顶制的弹簧为一压缩弹簧。所述圆筒握柄部径面开设有横开沟,所述横开沟两端设有凸出固定座;所述翘板顶动机构的按压翘板通过插销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圆筒握柄部径面开设有横开沟,所述横开沟内设有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有调整螺杆,所述连动片一端由小平头铆钉铆固在第二握柄上成一活动关节式,另一端横跨置在第一握柄径面横开沟内,并抵置在所述调整螺杆的端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主要是在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调整的调整螺杆设成一快速作动滑移的齿扣止挡的机构,即钳体第一、 二握柄间横跨的连动片的张顶距角度的推顶或缩移从而控制钳体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 因此利用一种翘板顶动机构的斜方齿扣结构将钳体第一握柄尾部圆筒握柄内径所置合的圆筒体外径一体斜方齿条为啮合或脱离,以快速推进或退移圆筒体作动滑移及调整螺杆的双重作用下,而能快速以调整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角度,而达到快速调整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调整至两倍以上的适用尺寸。本实用新型另一主要目的,提供一种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其中,钳体在作动夹持对象时,因厚薄不一下,常须变化夹口距,因此,本实用新型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调整是由第一道的快速作动滑移的齿扣止挡机构作大口距或缩口距的调整,再由第二道的调整螺杆作小距的微调螺距位移,而齿扣止挡机构的粗斜方齿的双齿扣止挡较为受力,不易有崩齿的现象,最后再补以微调的调整螺杆作第二道的微调控制,此种构造可在施工的瞬间需求下,立即作出的快速调整;本实用新型又一主要目的,提供一种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其中,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调整大小乃是利用快速作动滑移的齿扣止挡的机构,即钳体第一、二握柄间横跨的连动片的张顶距的角度的推顶或缩移,从而快速控制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的大小,而钳体第一握柄尾部的微调式调整螺杆祗作微距的微调,不须长距作动螺移,因此可得到调整螺杆与钳体第一握柄尾部圆筒内螺纹的螺合性及增长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有关于本实用新型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能一次解决其螺杆慢速微调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并使螺杆不致长久转动磨损而发生松动、 松脱,从而造成使用上的缺失及使用寿命减短的问题。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分解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平面剖示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钳体两颚部夹钳口为最小夹持距的实施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为图4未按压第二握柄及第二颚部夹钳端未夹合前的实施状态平面示意

图;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未按压第二握柄及第二颚部夹钳端未夹合前的最大张口距实施状态平面示意图;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按压翘板一端顶制部处斜方齿与第一握柄的圆筒握柄部内径置合的圆筒体外径一体的斜方齿条为分离状态的局部平面剖示图。图中(A)钳体(1)第一握柄;(3)第一颚部夹钳端(5)拉伸弹簧(7)扳动片
(2)第二握柄 (4)第二颚部夹钳端 (6)连动片 (10)圆筒握柄部[0029](11)横开沟(13)销孔(15)销轴
(8)翘板顶动机构 (81)扭转弹簧 (9)圆筒体 (91)斜方齿条 (100)调整螺杆
(12)定位销 (14)固定座 (80)按压翘板(82)斜方齿(90)螺孔 (92)限位销沟(200)第一平头铆钉 (300)第二平头铆钉(400)小平头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参见图1、图2和图3,图1、图2和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钳体的平面、平面分解示意图及局部平面剖示图,其中,钳体A是由第一握柄1、第二握柄2、前端的第一颚部夹钳端 3、第二颚部夹钳端4、一拉伸弹簧5、一横跨于钳体第一、二握柄1、2之间的连动片6、一连动片6抵止而设于第二握柄2处的扳动片7及一设置于第一握柄1圆筒握柄部10径面尾端的翘板顶动机构8等组件所构成;其中,钳体A第一握柄1前端利用一第一平头铆钉200 铆固及一冲压定固点将第一颚部夹钳端3固定成一体结合的结构,而后端圆筒握柄部10径面开设有一条横开沟11,而内径设有一筒体,筒体优选圆筒体9,圆筒体9内径为贯穿的螺孔90,螺孔90螺固一调整螺杆100,并在圆筒体9外径一体制设有一斜方齿条91,斜方齿条 91 一端齿面为直齿面用以单方后坐力的止挡、而另一端为斜齿面为单方的快速滑移位的推进;在圆筒体9外径的一侧开设有一段距离的限位销沟92,限位销沟92为利用一定位销12 由钳体A第一握柄1后端圆筒握柄部10近尾端处所设的销孔13销置,而抵制在圆筒体9 外径的限位销沟92内,以使圆筒体9在一定限位内滑动而不会发生脱离的问题。其中,钳体A第二握柄2前端也为利用一第二平头铆钉300铆固第二颚部夹钳端 4形成一活动端结构,而第二颚部夹钳端4 一端扣设有一拉伸弹簧5,拉伸弹簧5另一端钩头扣设在第一握柄1上,形成一拉掣状。横跨在钳体第一、二握柄1、2间的连动片6,其中一端由一较小的小平头铆钉400 铆固在钳体第二握柄2上成一活动关节式,而连动片6另一端横跨置在钳体第一握柄1径面横开沟11内,并抵置在钳体第一握柄1后端圆筒握柄部10内径圆筒体9的螺孔90所螺固的调整螺杆100端头上。圆筒握柄部10径面尾端设置有一翘板顶动机构8,圆筒握柄部10横开沟11两端设有凸出固定座14,翘板顶动机构8包括一利用插销15销固在固定座14上的按压翘板 80及一顶制按压翘板80的扭转弹簧81 ;其中,按压翘板80 —端顶制部处设制有一斜方齿 82 (参见图3和图7),斜方齿82与第一握柄1的圆筒握柄部10内径置合的圆筒体9外径一体的斜方齿条91为啮合或脱离的作动。由此,当钳体第一握柄1的圆筒握柄部10尾部所设置翘板顶动机构8的按压翘板 80被按动压下时,即按压翘板80 —端顶制部处斜方齿82往上翘起,从而分离第一握柄1圆筒握柄部10内径置合的圆筒体9外径一体的斜方齿条90 (如图7所示),以使圆筒体9形成一自由移动式,并连动内径所螺固的调整螺杆100 —体滑移,其中,圆筒体9往前或往后推移时,调整螺杆100前端头所顶制的连动片6即往前或退移下而调整控制第二握柄2及第二颚部夹钳端4的张口夹距,而快速调整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调整至适用的尺寸后,再放开翘板顶动机构8的按压翘板80,此时,弹力压制按压翘板80的扭转弹簧 81释放弹力而将按压翘板80翘顶使一端顶制部处的斜方齿82再次啮固在斜方齿条91上形成定固式,然后可再以圆筒体9内径的调整螺杆100作微调式的微动移位调整,使其钳体 A前端第一、第二颚部夹钳端3、4的张口距调整至最佳适用的夹持角度。参见图4和图5,图4和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为最小夹持距的实施状态及未按压第二握柄及第二颚部夹钳端未夹合前的实施状态平面示意图,其中, 钳体A第一、二握柄1、2及第一、二颚部夹钳端3、4压合及夹合状态为第一握柄1圆筒握柄部10内径圆筒体9为推进的状况,即圆筒体9内螺孔90所螺固的调整螺杆100头顶动横跨在钳体第一、二握柄1、2间的连动片6,而使第二握柄2及第二颚部夹钳端4为缩合状,并与第一握柄1及第一颚部夹钳端3为置合最小夹持距状态。参见图6,参见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未按压第二握柄及第二颚部夹钳端未夹合前的最大张口距实施状态平面示意图,其中,钳体A第一、二握柄1、2及第一、二颚部夹钳端3、 4在斜方齿82脱离于斜方齿条91的控制下,使其钳体A前端第一、第二颚部夹钳端3、4的张口距能作快速退移,作最大夹持距的实施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圆筒握柄部内径可以为方形内径,圆筒体也可以为方形体。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包括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的第一握柄的圆筒握柄部尾端设置有一翘板顶动机构,所述翘板顶动机构的按压翘板被一扭转弹簧所顶制,所述按压翘板一端顶制部处设置有斜方齿,所述圆筒握柄部内设有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与筒体一体结构的斜方齿条,所述斜方齿与所述斜方齿条为啮合或脱离,所述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之间设有连动片,所述连动片抵置在所述筒体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方齿与斜方齿条为一个到多个齿的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握柄部内径为方形内径,所述筒体为方形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顶动机构的按压翘板所顶制的弹簧为一压缩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握柄部径面开设有横开沟,所述横开沟两端设有凸出固定座;所述翘板顶动机构的按压翘板通过插销固定在固定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握柄部径面开设有横开沟,所述横开沟内设有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有调整螺杆,所述连动片一端由小平头铆钉铆固在第二握柄上成一活动关节式,另一端横跨置在第一握柄径面横开沟内,并抵置在所述调整螺杆的端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万能钳具双重快速移位微调的构造,尤指一种万能钳体的夹钳口部具快速张口及缩口的控制构造,该快速移位调整夹钳口的张口大小的控制构造,主要是由钳体的第一握柄的圆筒握柄部尾端设置有一翘板顶动机构,该翘板顶动机构的按压翘板被一扭转弹簧顶制,而翘板一端顶制部处设制有斜方齿,圆筒握柄部内径放置有筒体,筒体上设有与其一体结构的斜方齿条,该斜方齿与斜方齿条为啮合或脱离,以快速推进或退移筒体作动滑移而调整钳体第一、二握柄间横跨的连动片的张顶距角度,进而达到钳体前端两颚部夹钳口的张口距在快速调整下,而得到使用的轻便简易调整性的功效。
文档编号B25B7/18GK202021555SQ201120080139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4日
发明者萧贵雀 申请人:萧贵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