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88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装配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柴油发动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安装时,采用铜锤先将动力转向泵链轮轴的轴承敲进机油泵壳体,再将链轮轴敲进轴承中。这种装配方式会造成链轮轴的轴承与链轮轴不同心,链轮轴的轴承与机油泵壳体上的轴承安装孔不同心。同时在压装时轴与轴承的安装表面受力不均,很容易造成对轴和轴承的破坏,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存在的零件之间不同心、安装表面受力不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保证链轮轴与轴承的同心和安装时受力均勻的用于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如下用于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包括上压头和基座,所述上压头为台阶状的圆柱体,大直径端为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底部轴向设有通孔,与导向套筒相邻一侧为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导向套筒、定位孔和通孔同轴; 所述基座为圆柱状,为定位体,轴向设有基座通孔,与上压头相对应的基座上设有轴承定位孔,所述轴承定位孔与基座通孔同轴;所述上压头的导向套筒与基座的定位体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基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外周均为倒角锥面,基座材料为42铬锰钢G2CrMo)。所述上压头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外周均为倒角锥面,基座材料为42铬锰钢 (42CrMo)。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工艺上采用了定位、导向装置,保证压装过程轴承受力均衡,并能满足工艺上对轴与轴承的技术要求,减少对轴与轴承的破坏,是发动机动力转向泵平稳可靠工作的保证,延长动力转向泵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装链轮轴的基座和压头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用于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包括上压头2和基座1。上压头2为台阶状的圆柱体,大直径端为导向套筒22,导向套筒22底部轴向设有通孔23, 与导向套筒22相邻一侧为定位孔21,定位孔21的直径大于通孔23的直径,导向套筒22、 定位孔21和通孔23同轴。基座1为圆柱状的定位体,轴向设有基座通孔12,与上压头相对应的基座1上设有轴承定位孔11,轴承定位孔11与基座通孔12同轴。上压头的导向套筒 22与基座1的定位体之间为间隙配合。基座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外周均为倒角锥面,基座材料为42铬锰钢G2CrMo)。上压头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外周均为倒角锥面,基座材料为42铬锰钢(42CrMo)。参见图2,压装链轮轴时,将基座1固定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将轴承3置于基座 1的轴承定位孔11内,将链轮轴4端部插入上压头2的定位孔21中,使压力机的动力头对准上压头2,将链轮轴4压入轴承3中,链轮轴4和轴承3的同心度和同轴度较为理想。由于轴承3的内圈在压装过程中受到基座1的支撑,链轮轴4的端部在压装过程中受到上压头2的冲压,压装的作用力均勻分布在链轮轴4的端面和轴承3内圈底面,既能保证轴承3 与链轮轴4之间的同心度和同轴度,又能有效保证压装过程中链轮轴4和轴承3受力面受力均勻。
权利要求1.用于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头和基座, 所述上压头为台阶状的圆柱体,大直径端为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底部轴向设有通孔,与导向套筒相邻一侧为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导向套筒、定位孔和通孔同轴;所述基座为圆柱状,为定位体,轴向设有基座通孔,与上压头相对应的基座上设有轴承定位孔,所述轴承定位孔与基座通孔同轴;所述上压头的导向套筒与基座的定位体之间为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外周均为倒角锥面,基座材料为42铬锰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头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外周均为倒角锥面,基座材料为42铬锰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柴油机动力转向泵链轮轴装配的压装工具。该压装工具由上压头和基座组成;所述上压头为台阶状的圆柱体,大直径端为导向套筒,导向套筒底部轴向设有通孔,与导向套筒相邻一侧为定位孔,定位孔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导向套筒、定位孔和通孔同轴;所述基座为圆柱状,轴向设有基座通孔,与上压头相对应的基座上设有轴承定位孔,轴承定位孔与基座通孔同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工艺上采用了定位、导向装置,保证压装过程轴承受力均衡,并能满足工艺上对轴与轴承的技术要求,减少对轴与轴承的破坏,是发动机动力转向泵平稳可靠工作的保证,延长动力转向泵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5B27/02GK202097705SQ20112016958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
发明者曹迎春, 罗君祺, 郝加杰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