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38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
背景技术
对于低频电磁波压力计直读测试系统来说,绝缘性能非常重要,因此外安装筒内部的内绝缘环的作用也非常重要。目前,内绝缘环的拆卸、安装均没有专门的操作工具。在利用普通工具进行内绝缘环的拆卸和安装时,工作非常困难,并且容易损坏内绝缘环。比如在安装时,一般采用木棒往安装筒内部敲入内绝缘环,但是这样不仅容易损坏绝缘环,而且效率比较低。在拆卸时,一般采用普通起子从外安装筒中撬出内绝缘环,但是一般在拆卸后,绝缘环也被破坏了。不仅如此,拆卸安装内绝缘环时,耗时也比较长,所需力量也比较大,在拆卸过程中,容易产生事故。总之,现有技术还没有高效率安装、拆卸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在采用常规工具安装、拆卸内绝缘环时又较为困难,并且容易损坏内绝缘环,影响整体系统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采用常规工具在安装、拆卸内绝缘环时较为困难且容易损坏内绝缘环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包括丝杠(3)上配合有螺母(4),所述螺母(4)包含方便在丝杠上旋转所述螺母(4)的操作部(41)、与机体(5)第一连接部(51)相配合的外直径变小部(42)和放置挂钩(7)上钩柄(71)的卡槽部(43);所述直径变小部(42)的外直径比所述操作部(41)的直径小,比所述卡槽部(43)的外直径大;挂钩(7)通过销子(6)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机体(5)上,包括钩头(72)及所述钩柄(71);所述挂钩(7)绕所述销子(6)旋转时,所述钩头(72)可以伸出或者收回于所述机体(5)上与所述丝杠(3)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52)的外部轮廓线; 插在所述丝杠(3)上的挡板(2)以及与所述丝杠(3)相配合的加力螺母。优选地,所述挂钩(7)还包括连接所述钩柄(71)和钩头(72)的连接部(73),安装所述销子(6)的销钉孔位于所述连接部(73)上。优选地,所述销钉孔位于所述连接部(73)远离所述钩头(72)的位置上。优选地,所述挂钩(7)上,所述钩柄(71)和钩头(72)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所述连接部(73)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钩柄(71)的中心线。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51)的外轮廓包含有对称的两处弧形;所述第二连接部 (52)的外轮廓包含有对称的两处弧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1)两处弧形轮廓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52)两处弧形轮廓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挂钩(7)绕所述销子(6)旋转时,所述钩头(72)可以伸出或者收回于所述机体(5)上所述第二连接部(52)弧形的外部轮廓线。
3[0013]优选地,所述挡板(2)包含有宽度大于等于丝杠(3)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加力螺母外直径的U型槽或者孔。优选地,所述挂钩(7)及相应的销子(6)的数量包括2或者2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方便地拆卸和安装压力计直读测试系统中的内绝缘环,并且可以防止拆卸或安装过程中损坏绝缘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非常方便地拆卸出绝缘环进行维修,也可以顺利地把绝缘环装配到指定位置,有效解决了内绝缘环的安装和拆卸难题。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或者拆卸内绝缘环相比现有技术更加方便快捷,所用人力比原来明显降低,可操作性能明显提高,安全性也得以大幅度提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图中部位I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内部安装内绝缘环的外安装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图中部位I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丝杠3上配合有螺母4,螺母4上包含有方便在丝杠上旋转螺母4的操作部41、与机体5相配合的外直径变小部42和放置两个挂钩7上各自钩柄71的卡槽部43。螺母4上的直径变小部42的外直径比操作部41的直径小,卡槽部43的外直径比直径变小部42的外直径小。机体5包含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其中第一连接部51通过螺纹与螺母 4上的直径变小部42相配合,第二连接部52通过螺纹与丝杠3相配合。第一连接部51的外轮廓包含有对称的两处弧形,第二连接部52的外轮廓也包含有对称的两处弧形,其中该第一连接部51两处弧形轮廓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52两处弧形轮廓的直径,也即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形成机体5上的台肩。本实施例中螺母4上安装的挂钩7为两个,每个挂钩7均包括钩柄71、钩头72以及连接钩柄71和钩头72的连接部73,本实施例中钩柄71和钩头72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连接部73的中心线垂直于钩柄71和钩头72的中心线。每个挂钩7各自通过一个销子6 可旋转地固定在机体5上,挂钩7上安装该销子6的销钉孔(图中未示出)位于连接部73 上,挂钩7绕该销子6旋转时,钩头7可以伸出或者收回于机体5的外部轮廓线。优选地, 如图3所示,销钉孔位于连接部73远离钩头72且靠近钩柄71的位置上。螺母4和机体5配合安装在丝杠3上时,挂钩7的钩柄71和钩头72的中心线垂直于丝杠3的轴线,钩柄71位于螺母4的卡槽部43中。螺母4在丝杠3上旋转移动且机体5位于丝杠3上不动时,由于销子6固定在机体5上以及挂钩7的钩柄位于螺母4的卡槽部43中,所以挂钩7会绕销子6旋转,挂钩7的钩头72会伸出机体5上第二连接部52 的弧形外轮廓线外,或者收回机体5上第二连接部52的弧形外轮廓线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位于丝杠3上的加力螺母,以及含有U型槽的挡板2, 挡板2上的U型槽的宽度大于等于丝杠3的直径但小于加力螺母的外直径,便于挡板2能够沿着垂直于丝杠3的轴线方向插入到丝杠3上且能够被加力螺母挡住。其他实施例中, 挡板2也可以是通过其上的孔安装在丝杠3上,其中该孔的直径大于等于丝杠3的直径且小于加力螺母的外直径,在将挡板2套在丝杠3上时,需要先卸下加力螺母,在将挡板2套入丝杠3上之后,再将加力螺母配合到丝杠3上。本实施例中,挂钩7及相对应的销子6数量分别为2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挂钩7 与相应的销子6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或者4个等等,可以均勻地周向分布,可以更加安全地安装或者拆卸内绝缘环,能更好地避免损坏内绝缘环。当然,包含一个挂钩7及一个销子6 也是可行的。图4为内部安装内绝缘环的外安装筒的示意图,用于配合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应用。如图4所示,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操作工具安装内绝缘环时,通过操作部41调整螺母4的位置,使挂钩7的钩头72隐藏在机体5第二连接部52的外部轮廓线之内。将机体5的第一连接部的弧形外轮廓套在内绝缘环80上,机体5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所形成的台肩顶住内绝缘环80内部的台肩。调整好机体5与丝杠3的相对位置,保证机体5与套在其上的内绝缘环80插入图4所示的外安装筒90时,丝杠3远离螺母4而靠近机体5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右端)以及该第一端上安装的加力螺帽8从外安装筒的第一侧(图4所示的右侧)露出,并且在外安装筒90的第一侧端面与加力螺帽8之间可以插入挡板2。将丝杠3、机体5及安装在上面的内绝缘环80整体插入到需要安装的外安装筒90中,加力螺帽8从外安装筒90第一侧伸出,把挡板2插入到加力螺帽8与外安装筒90 第一侧的端面之间。旋转加力螺帽8,加力螺帽8带动丝杠3旋转。由于挡板2对外安装筒90的阻碍作用以及丝杠3与机体5螺纹配合,丝杠3会带动机体5向外安装筒90的第一侧运动,从而机体5带动套在其第一连接部51上的内绝缘环80向外安装筒90的第一侧运动。在外安装筒90的内部结构的配合下,从而将内绝缘环80压入在外安装筒90中,完成了将内绝缘环80安装到外安装筒90内部的任务。在从外安装筒90中拆卸内绝缘环80时,在丝杠3上往远离机体5且靠近螺母4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左端)方向旋转螺母4。螺母4上的卡槽部43带动挂钩7绕销子6旋转,使挂钩7的钩头72收回到机体5第二连接部的弧形外部轮廓线以内。调整机体5距离丝杠3第二端上加力螺帽1,使丝杠3、螺母4以及机体5插入到如图4所示的外安装筒90 中内绝缘环80的位置处,使机体5上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形成的台肩与内绝缘环80的内径台肩重合,且保证加力螺母1伸出图4所示的外安装筒90第二侧(图4所示的左侧)端面后,在加力螺帽1与外安装筒90之间能够插入挡板2。通过螺母4上的操作部41旋转螺母4往机体5的第二连接部52靠近(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并未将挡板2插入到丝杠3上,因此还可以利用工具从外安装筒90的第二侧深入外安装筒90中旋转螺母4), 螺母4卡槽部43带动挂钩7的钩柄71移动,从而使挂钩7绕销子6旋转,使挂钩7的钩头伸出机体5第二连接部52的外部轮廓线,从而卡住图4所示内绝缘环80的右端面。卡住内绝缘环80后,挡板2从加力螺母1和外安装筒90之间插到丝杠3上,调整加力螺母1在丝杠3上的位置,使得挡板2第一侧与加力螺母1贴紧,第二侧与外安装筒90第二侧的端面贴紧,挡住加力螺帽1向外安装筒90中移动。继续旋转加力螺母1在丝杠3上的位置, 使得机体5与加力螺母1之间的距离缩小。由于挡板2的阻挡作用,加力螺帽1与外安装筒90之间保持相对位置不变,而加力螺帽1带动丝杠3旋转,丝杠3带动机体5往加力螺母1的方向靠近,挂钩7利用其上的钩头72勾住内绝缘环80,在加力螺母1的持续旋转下, 将内绝缘环80从外安装筒90中取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利用丝杠把旋转运动转化螺母的前进运动,可以把较小的扭矩转化为较大的推拉力,同时利用挂钩的杠杆作用可以很顺利地安装或者拆卸内绝缘环。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丝杠( 上配合有螺母,所述螺母(4)包含方便在丝杠上旋转所述螺母(4)的操作部(41)、与机体( 第一连接部(51)相配合的外直径变小部0 和放置挂钩(7)上钩柄 (71)的卡槽部;所述直径变小部0 的外直径比所述操作部Gl)的直径小,比所述卡槽部^幻的外直径大;挂钩(7)通过销子(6)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机体( 上,包括钩头(7 及所述钩柄(71);所述挂钩(7)绕所述销子(6)旋转时,所述钩头(7 可以伸出或者收回于所述机体( 上与所述丝杠C3)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5 的外部轮廓线;插在所述丝杠C3)上的挡板O)以及与所述丝杠C3)相配合的加力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7)还包括连接所述钩柄(71)和钩头(7 的连接部(73),安装所述销子(6) 的销钉孔位于所述连接部(7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孔位于所述连接部(73)远离所述钩头(72)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7)上,所述钩柄(71)和钩头(7 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所述连接部(73) 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钩柄(71)的中心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1)的外轮廓包含有对称的两处弧形;所述第二连接部(5 的外轮廓包含有对称的两处弧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1)两处弧形轮廓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5 两处弧形轮廓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7)绕所述销子(6)旋转时,所述钩头(72)可以伸出或者收回于所述机体 (5)上所述第二连接部(5 弧形的外部轮廓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包含有宽度大于等于丝杠(3)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加力螺母外直径的U型槽或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7)及相应的销子(6)的数量包括2或者2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绝缘环的操作工具,克服现有技术采用常规工具在安装、拆卸内绝缘环时较为困难且容易损坏内绝缘环的不足,该工具包括丝杠上配合有螺母,螺母包含方便在丝杠上旋转螺母的操作部、与机体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外直径变小部和放置挂钩上钩柄的卡槽部;直径变小部的外直径比操作部直径小,比卡槽部外直径大;挂钩通过销子可旋转地安装在机体上,包括钩头及钩柄;挂钩绕销子旋转时,钩头可以伸出或者收回于机体上与丝杠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的外部轮廓线;插在丝杠上的挡板以及与丝杠相配合的加力螺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方便地拆卸和安装压力计直读测试系统中的内绝缘环,并且可以防止拆卸或安装过程中损坏绝缘环。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2241072SQ20112032689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田志宾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