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缩电缆的制造,尤其是涉及一种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
背景技术:
冷缩电缆附件主要包括电缆冷缩式的中间接头、冷缩式绝缘管和冷缩式终端,这些附件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的特点。在冷缩电缆 附件使用前需要经过扩张,然后在冷缩电缆附件内部安装支撑管对冷缩电缆附件扩张后进行支撑。通常采用扩张机对冷缩电缆附件进行扩张,但现有的一类扩张机采用大直径的扩张模具直接伸入冷缩电缆附件内部,在伸入扩张过程中容易对冷缩电缆附件的内壁造成磨损;还有一类扩张机在冷缩电缆附件的外部安装保护装置,虽然能够防止冷缩电缆附件被涨破,但只能保护冷缩电缆附件的外径,无法保护冷缩电缆附件的内径,同样容易造成冷缩电缆附件的内壁磨损。还有一类扩张机具有保护装置来对冷缩电缆附件进行保护,但扩张过程中容易对保护装置造成磨损,而无法对保护装置进行保护,使用寿命低。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218481A,于2011年10月19日公开的一种冷缩电缆附件无痕扩张机及扩张方法,包括机台、电机驱动的液压系统,在机台上设有硅橡胶压模,水平液压油缸上可拆卸的连接有无痕扩张模具,硅橡胶压模和水平液压油缸的距离大于产品的长度和无痕扩张模具锥形头的长度之和,硅橡胶压模的长度大于产品的长度,水平液压油缸的中心点和硅橡胶压模的中心点在一条水平线上,硅橡胶压模内部填充有圆柱形的硅橡胶,硅橡胶为对称的上下两个半圆柱,硅橡胶中心有一个通孔并分成对称的上下两个半圆孔,所述通孔和产品的外径相同。该专利采用扩张模具直接深入到产品内部对产品进行扩张,虽然硅橡胶压模能够保护产品外表面,但无法对产品内壁进行保护,在扩张模具进入产品的过程中,同样容易造成冷缩电缆附件的内壁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的扩张模具直接伸入冷缩电缆附件内部、容易造成冷缩电缆附件内壁磨损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冷缩电缆附件进行扩张的同时对冷缩电缆附件的内壁进行保护、防止扩张模具与冷缩电缆附件内壁直接接触所造成的冷缩电缆附件内壁磨损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包括机体、工作台、液压油缸和与液压油缸相连的扩张模具,所述的扩张模具的轴心处设置有通孔,所述的扩张模具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设置有锥头,所述的锥头与扩张模具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工作台上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贯穿冷缩电缆附件的柔性织物套,所述的柔性织物套与扩张模具同轴,所述的工作台上靠近液压油缸的一端设置有与扩张模具同轴的气缸。在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安装柔性织物套,柔性织物套可以为布套。将需要扩张的冷缩电缆附件套在柔性织物套的外部,由于柔性织物套与扩张模具同轴,因此,启动液压油缸带动扩张模具移动,使扩张模具的锥头伸入到柔性织物套内并对柔性织物套外侧的冷缩电缆附件进行扩张。当冷缩电缆附件扩张好后,从柔性织物套内将扩张模具上的锥头拆卸出来,由于扩张模具的内部具有通孔,因此,能够将多余部分的柔性织物套反向穿入扩张模具内部,此时,柔性织物套靠近液压油缸的一端位于扩张模具和冷缩电缆附件之间、柔性织物套多余的部分位于扩张模具内部并将柔性织物套固定在气缸的伸缩杆上,在柔性织物套多余的部分的内部插入支撑管。启动液压油缸将扩张模具从冷缩电缆附件内部退出,同时启动气缸拉动反穿如扩张模具内部的柔性织物套,使柔性织物套和扩张模具同时从冷缩电缆附件内部退出,而支撑管则留在冷缩电缆附件内部对扩张后的冷缩电缆附件进行支撑。在扩张模具进入柔性织物套并扩张冷缩电缆附件时,柔性织物套作为一个保护装置能够避免扩张模具以及锥头与冷缩电缆附件的内壁直接接触,防止扩张模具以及锥头对冷缩电缆附件内壁的磨损,对冷缩电缆附件的内壁起到保护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扩张模具为双层环形管,所述的扩张模具与锥头相连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气孔,所述的扩张模具远离锥头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充气嘴。扩张模具的外壁采用双层结构,双层的外壁之间能够进行气流导通。在扩张模具远离锥头的一端设置充气嘴,在扩张模具靠近锥头的一端设置环绕扩张模具外表面的气孔,由充气嘴对扩张模具进行充气,气体经过双层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由气孔喷出。气孔喷出的气体能够对柔性织物套以及柔性织物套外侧的冷缩电缆附件进行轻微的扩张,增大扩张模具与柔性织物套之间·的间隙,避免柔性织物套产生褶皱与扩张模具发生硬摩擦,防止柔性织物套磨损,对柔性织物套进行保护,延长柔性织物套以及整个扩张机的使用寿命,减小更换柔性织物套所需的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的锥头的一端为圆锥面,另一端是与扩张模具的通孔间隙配合的台阶面。锥头的一端为圆锥面,便于扩张模具进入柔性织物套对冷缩电缆附件进行扩张,而且在扩张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锥头的另一端是台阶面,台阶面与环状的扩张模具中部的通孔相配合,便于锥头的拆卸和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的柔性织物套通过固定座与工作台相连,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贯穿扩张模具的模孔,所述的柔性织物套的一端与模孔边缘固定连接。柔性织物套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在固定座上设置一个模孔,便于扩张模具由模孔内贯穿入柔性织物套内。作为优选,所述的柔性织物套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反穿导向杆,柔性织物套靠近反穿导向杆的一端设置有轴向的开口。柔性织物套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为自由端,柔性织物套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反穿导向杆,柔性织物套靠近反穿导向杆的一端设置轴向的开口,当扩张模具完全扩张冷缩电缆附件后,从柔性织物套的轴向的开口处取出锥头,并通过反穿导向杆将柔性织物套多余部分反向穿入断面为环状的扩张模具内部,在柔性织物套反穿过程中,反穿导向杆能够对柔性织物套进行导向和支撑,便于柔性织物套由扩张模具内部反向穿入。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缸的伸缩杆上设置有拉钩。在气缸的伸缩杆上固定一个拉钩,通过拉钩来固定反穿入扩张模具内的柔性织物套。作为优选,所述的扩张模具远离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连杆与扩张模具相连。扩张模具通过连杆与液压油缸相连,液压油缸的伸缩杆推进时带动连杆,通过连杆推动扩张模具朝向柔性织物套的一端移动;当退出扩张模具时,液压油缸的伸缩杆收缩带动连杆,通过连杆带动扩张模具朝向远离柔性织物套的一端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的扩张模具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扩张模具进行支撑和导向的滑轨。扩张模具下方设置滑轨,扩张模具在移动过程中,滑轨能够对扩张模具进行支撑和导向,保证扩张模具移动方向始终保持水平,避免扩张模具偏斜对柔性织物套造成磨损。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座为“L”形,模孔位于固定座的一个侧面上,固定座的另一个侧面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表面。固定座呈“L”形,固定座的水平壁与工作台贴合并进行固定,模孔位于固定座的竖直壁上,保证柔性织物套固定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缸和液压油缸均通过固定架与工作台相连,所述的固定架为“L”形,位于“L”形的固定架的夹角处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气缸和液压油缸均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工作台上,用于固定气缸的固定架和用于固定液压油缸的固定架均呈“L”形,在“L”形的固定架的夹角处焊接固定有三角形的加强筋,增强固定架的稳定性,进而增强气缸 和液压油缸的稳定性,避免气缸和液压油缸在工作时产生偏斜,避免扩张模具对柔性织物套造成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具备下述优点1、扩张模具的中部具有通孔,在工作台上安装柔性织物套,将冷缩电缆附件套在柔性织物套外侧,扩张时,将扩张模具伸入柔性织物套内部,对冷缩电缆附件的内壁进行保护,避免扩张模具对冷缩电缆附件内壁造成磨损,而且能够把锥头拆卸下来并将柔性织物套反穿入扩张模具内部,在柔性织物套内安装支撑管,使柔性织物套连同扩张模具一起退出冷缩电缆附件并且将支撑管留在冷缩电缆附件内,便于扩张;2、扩张模具的外壁采用双层结构,在扩张模具远离锥头的一端设置充气嘴,在扩张模具靠近锥头一端设置气孔,在扩张过程中向充气嘴内充气,气体沿扩张模具的外壁由气孔喷出,增大扩张模具外表面与柔性织物套之间的间隙,避免柔性织物套产生褶皱,防止扩张模具与柔性织物套产生硬摩擦,对柔性织物套进行保护,延长柔性织物套以及扩张机的使用寿命,减小更换柔性织物套所需的成本;3、在柔性织物套上设置开口并在柔性织物套远离扩张模具的一端连接反穿导向杆,能够在开口处取出锥头,通过反穿导向杆将柔性织物套反穿入扩张模具内部,反穿导向杆能够对柔性织物套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便于柔性织物套反穿入扩张模具内部;4、在工作台上靠近液压油缸的一端安装气缸,气缸与扩张模具同轴设置,能够将反穿入扩张模具内部的柔性织物套与气缸的伸缩杆固定相连,在液压油缸启动将扩张模具从冷缩电缆附件内部退出时,利用气缸将柔性织物套和扩张模具一起从冷缩电缆附件内部退出,将支撑管留在冷缩电缆附件内部,便于操作、节省人力;5、锥头的一端为圆锥面,便于扩张模具伸入到柔性织物套内部,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而且锥头的另一端是与扩张模具中部的通孔间隙配合的台阶面,便于锥头的拆卸和安装。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扩张模具的一种剖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的一种纵截面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扩张模具进入柔性织物套的一种局部剖视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支撑管时的一种局部剖视图;[0021]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扩张模具退出时的一种局部剖视图;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完成扩张过程时的一种局部剖视图。图示说明1-机体,2-工作台,3-液压油缸,4-扩张模具,5-锥头,51-台阶面,6-柔性织物套,7-充气嘴,8-气孔,10-反穿导向杆,11-开口,12-气缸,13-连杆,14-滑轨,15-冷缩电缆附件,16-液压站,17-操作台,18-拉钩,19-固定架,20-固定座,21-加强筋,22-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I :如图I所示,一种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包括机体I、位于机体I上的工作台2、位于工作台2上的液压油缸3和扩张模具4,液压油缸3为一个,液压油缸3通过一个固定架19固定在工作台2的一端。液压油缸3通过液压站16提供动力,液压站16位于 机体I内。扩张模具4位于液压油缸3的上方,在工作台2上远离液压油缸3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座20,固定座20上开有一个与扩张模具4同轴线的模孔。在用于固定液压油缸3的固定架19和固定座20之间安装有滑轨14,滑轨14位于扩张模具4下方,滑轨14的上表面与扩张模具4贴合。固定座20上安装有柔性织物套6,柔性织物套6的一端与固定座20上的模孔边缘固定相连,柔性织物套6是采用布料制作的布套。在工作台2靠近液压油缸3的一端安装有气缸12,气缸12与扩张模具4同轴线,气缸12通过另外一个固定架19固定在工作台2上。气缸12的伸缩杆朝向扩张模具4,气缸12的伸缩杆上固定安装有拉钩18。液压站16和气缸12的启动开关位于机体I上的一个操作台17上,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用于固定气缸12的固定架19、用于固定液压油缸3的固定架19以及用于固定柔性织物套6的固定座20均呈“L”形,在“L”形的固定架19和固定座20的夹角处焊接有一个三角形的加强筋21。如图3所示,扩张模具4通过连杆13与液压油缸3的伸缩杆相连,连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扩张模具4靠近液压油缸3的一端,连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液压油缸3的伸缩杆上,扩张模具4的轴线和液压油缸3的伸缩杆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扩张模具4的断面为环状,如图2所示,扩张模具4上可拆卸连接有锥头5,锥头5的一端为圆锥面,锥头5的另一端是与环状的扩张模具4中部的通孔间隙配合的台阶面51。环状的扩张模具4的外壁是双层结构,双层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在扩张模具4远离锥头5的一端安装有充气嘴7,充气嘴7与扩张模具4的双层外壁之间的间隙相导通,在充气嘴7处连接气泵向充气嘴7内充气;在扩张模具4靠近锥头5的一端开有围绕扩张模具4外表面的气孔8,气孔8与扩张模具4的双层外壁之间的间隙相导通,气孔8围绕扩张模具4外表面环形分布。如图4所示,在柔性织物套6远离扩张模具4的一端开有轴向的开口 11,开口 11到固定座20之间的距离大于冷缩电缆附件15的长度。在柔性织物套6远离扩张模具4 一端的端部捆绑连接有反穿导向杆10。上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的使用方法,先将反穿导向杆10的自由端穿入冷缩电缆附件15内部,使冷缩电缆附件15沿着反穿导向杆10朝向柔性织物套6的方向移动,直到冷缩电缆附件15靠近固定座20的一端与固定座20相抵触,此时,靠近固定座20的一段柔性织物套6完全位于冷缩电缆附件15内部,多余部分的柔性织物套6由冷缩电缆附件15伸出。然后通过操作台17启动液压油缸3,使液压油缸3的伸缩杆朝向柔性织物套6的一端移动,液压油缸3的伸缩杆通过连杆13来推动扩张模具4也朝向柔性织物套6的一端移动,此时,扩张模具4下方的滑轨14能够对扩张模具4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避免扩张模具4偏斜。在扩张模具4靠近柔性织物套6 —端的锥头5到达固定座20之前,通过气泵向扩张模具4上的充气嘴7内部充气,气体由充气嘴7进入扩张模具4双层结构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处,气体经过扩张模具4的外壁由气孔8喷出。当锥头5的圆锥面经过固定座20上的模孔完全进入柔性织物套6内部时,位于柔性织物套6外部的冷缩电缆附件15被锥头5扩张。当扩张模具4继续朝向柔性织物套6方向移动时,扩张模具4进入柔性织物套6内部,柔性织物套6位于扩张模具4和冷缩电缆附件15的内壁之间,避免锥头5和扩张模具4与冷缩电缆附件15的内壁直接接触,能够对冷缩电缆附件15的内壁进行保护,避免冷缩电缆附件15的内壁被磨损。与此同时,气孔8内喷出的气体能够对扩张模具4外部的柔性织物套6以及柔性织物套6外部的冷缩电缆附件15进行轻微扩张,避免柔性织物套6出现褶皱,而且能够增大了扩张模具4外表面与柔性织物套6之间的间隙,防止扩张模具4与柔性织物套6发生硬摩擦,对柔性织物套6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柔性织物套6被磨损,延长柔性织物套6的使用寿命、减小更换柔性织物套6所需的成本。当锥头5由冷缩电缆附件15远离固定座20的一端完全伸出后,呈现如图4所示的状态,关闭气泵,停止向充气嘴7内充 气。将锥头5从扩张模具4上拆卸下来并从柔性织物套6上的开口 11处取出,并启动气缸12,使气缸12上的拉钩18朝向扩张模具4的方向移动,当拉钩18靠近扩张模具4后,关闭气缸12。再将反穿导向杆10与柔性织物套6捆绑固定的一端反向伸入到断面为环状的扩张模具4的中部通孔内,并将反穿导向杆10与柔性织物套6的固定端挂在气缸12的拉钩18上,呈现如图5所示的状态,在柔性织物套6反穿的过程中,反穿导向杆10能够对柔性织物套6进行支撑和导向,便于柔性织物套6反穿入扩张模具4内部。再将反穿导向杆10的自由端穿入支撑管22内部,使支撑管22沿反穿导向杆10伸入到经过反穿之后的柔性织物套6的内部。再启动气缸12和液压油缸3,使气缸12和液压油缸3的伸缩杆朝向远离冷缩电缆附件15的方向移动,此时,扩张模具4连同反穿入扩张模具4内部的柔性织物套6—起从冷缩电缆附件15内退出。在扩张模具4和柔性织物套6退出冷缩电缆附件15的过程中,呈现如图6所示的状态,扩张模具4逐步退出时,支撑管22依然留在冷缩电缆附件15的内部,因此,冷缩电缆附件15逐步收缩时套在支撑管22的外侧,利用支撑管22对冷缩电缆附件15扩张后的直径进行支撑。当扩张模具4和柔性织物套6完全退出冷缩电缆附件15后,关闭液压油缸3和气缸12,此时,支撑管22在冷缩电缆附件15内部进行支撑,完成整个扩张过程,呈现如图7所示的状态。如果需要反复操作,可以利用反穿导向杆10将柔性织物套6从气缸12的拉钩18上取下,并利用反穿导向杆10将柔性织物套6从扩张模具4内部拉回原位,并将锥头5的台阶面51重新安装在环状的扩张模具4中部的通孔内,使整个扩张机的部件恢复原位,即如图I所示的位置,继续按上述步骤操作。在液压油缸3的伸缩杆带动扩张模具4移动时,液压油缸3的伸缩杆对连杆13施加的力和连杆13对扩张模具4施加的力位于同一个竖直面内,能够使扩张模具4平稳移动,而且扩张模具4下方的滑轨14也能够对扩张模具4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避免扩张模具4移动时发生倾斜,避免扩张模具对柔性织物套6的磨损。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
权利要求1.一种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包括机体、工作台、液压油缸和与液压油缸相连的扩张模< 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模具的轴心处设置有通孔,所述的扩张模具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设置有锥头,所述的锥头与扩张模具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工作台上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贯穿冷缩电缆附件的柔性织物套,所述的柔性织物套与扩张模具同轴,所述的工作台上靠近液压油缸的一端设置有与扩张模具同轴的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模具为双层环形管,所述的扩张模具与锥头相连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气孔,所述的扩张模具远离锥头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充气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头的一端为圆锥面,另一端是与扩张模具的通孔间隙配合的台阶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织物套通过固定座与工作台相连,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贯穿扩张模具的模孔,所述的柔性织物套的一端与模孔边缘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织物套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反穿导向杆,柔性织物套靠近反穿导向杆的一端设置有轴向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的伸缩杆上设置有拉钩。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模具远离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连杆与扩张模具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模具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扩张模具进行支撑和导向的滑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为“L”形,模孔位于固定座的一个侧面上,固定座的另一个侧面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和液压油缸均通过固定架与工作台相连,所述的固定架为“L”形,位于“L”形的固定架的夹角处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缩电缆的制造,尤其是涉及一种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及其使用方法。该冷缩电缆附件扩张机,包括机体、工作台、液压油缸和与液压油缸相连的扩张模具,所述的扩张模具的断面为环状,所述的扩张模具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设置有锥头,所述的锥头与扩张模具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工作台上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设置有贯穿于冷缩电缆附件内部的柔性织物套,所述的柔性织物套与扩张模具同轴且靠近扩张模具的一端固定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对冷缩电缆附件进行扩张的同时对冷缩电缆附件的内壁进行保护、防止扩张模具与冷缩电缆附件内壁直接接触所造成的冷缩电缆附件内壁磨损、对扩张机上的部件进行保护、延长扩张机使用寿命等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B25B27/02GK202572299SQ2012202228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冯建根 申请人:冯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