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26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手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扳手的长度均为固定不便,如使用于较深或较窄空间时,须另外换上较长的工具,就此而言,会增加购买或放置的成本,是以,本发明人母亲便开发出美国第6260452号专利案来加以改善,该专利案可视实际需要而变换总长度,确达到方便实用的市场需求,其功效卓著普受市场欢迎。唯该专利案仍有改善的空间,因人们在以手掌或手指轻力带动扳杆快速自转的旋动螺合元件(例如螺帽或螺栓时),由于工作环境的影响,该扳杆外周大都会沾附有油溃,所以手掌或手指在带动扳杆自转时,极易打滑,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母亲便开发出美国第6976411号专利案,其另在扳杆外周直接安装有塑料柄,可是该塑料柄极易受油溃侵蚀而损坏,使用寿命并不长,诚有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美国第6260452、6976411号专利案的缺点,以致实用性仍有不足之处,本发明人乃以经不断构思、创研,进而研发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具有可大批量生产,以及操控灵敏性更高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包含有一金属扳杆,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于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方形套孔,更在第一端和第二端间的外周一体成型有径向外扩的握把,该握把是由复数道第一纵部及第二纵部相间所组成,该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使提供旋动扳杆自转使用的握把断面外周形成径向变化,所述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是沿扳杆中心轴线方向挤压锻造而成,该握把重心朝挤压方向偏移,进而形成重心偏移的握把结构;以及一驱动配置,其是安装于扳杆第二端,且与套孔呈同轴配置。其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是朝第一端方向挤压锻造而成,握把的金属组织密度是逐渐朝第一端方向的更加紧实,进而形成重心朝第一端方向偏移的握把结构。其第一纵部是呈凹条状,至于第二纵部是相对呈凸条状设置。其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是使握把断面形成多边形。其扳杆是由熔接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同轴串接所构成,该第一杆体的自由端是形成扳杆的第一端,而第二杆体的自由端是形成扳杆的第二端,且令握把形成于第一杆体的外周。其第一杆体在对接第二杆体的端缘,形成对接直径较握把小的第二杆体的第一颈缩区。[0015]其第一杆体在对接第二杆体的端面凹设有一沉孔,此沉孔是与方形套孔呈同轴且不贯穿配置;第二杆体是以管体成型加工而成,该第二杆体于第二端同轴的凹设有一栓孔,另于栓孔内端同轴接通有一容孔,该容孔孔径是较栓孔大,且能中介接通沉孔,并令第二杆体外周在对应栓孔的部位形成一套合部,且在对应容孔、栓孔衔接位置形成一径向外扩的肩部,另有一提供扣环安装的沟槽形成于套合部端缘,而套合部另径向贯设有一能容置一珠体的穿孔;驱动配置同轴接出一滑杆,此滑杆形状是能沿栓孔限位滑移,且在相对珠体位置处系列设有凹洞,而沉孔内则安装有一能提供预设弹力予滑杆末端的弹性元件;至于第二杆体于套合部外周另滑合有一拉环,该拉环内孔中段突设有一第一肩部,而一弹簧被局限在第一肩部和管体肩部间,拉环内孔外端则凹设有一供扣环对合的第二肩部,使拉环在正常未拉动位置时,其珠体被拉环的第一肩部压合向内而稳定地嵌置在滑杆之一个凹洞中,俾使滑杆相对于扳杆定位。其第二杆体更在容孔端缘径向贯设有一能容置第二珠体的通孔;滑杆于末端另设有一与通孔相对的簧孔,此簧孔容置有一弹簧、一被弹簧顶推的固定销,在滑杆外移至最末端,用以防止滑杆脱出的固定销恰可卡定于通孔中。其驱动配置的尺寸规格与方形套孔的尺寸规格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进步处一、本实用新型与扳杆同材质的第一纵部、第二纵部,其除能提供人们手掌或手指肌肉啮合,能确实带动扳杆自转的快速将螺合元件旋紧或旋松外,且可以改善传统塑料柄易侵蚀损坏的缺点;二、本实用新型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由于是采沿扳杆中心轴线挤压锻造而成,其可大批量生产的降低制造成本,除符合经济的原则外,并能有效地增进质量;三、本实用新型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金属微观组织是朝同一方向的挤压,所以可使该握把的重心位置能朝挤压方向偏移,如此便能进一步强化该握把的操控性。

图I :是本实用新型扳杆的分解示意图;图2 :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杆体的制造流程示意图;图3 :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杆体成型出握把的流程示意图;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5 :是图4A-A位置剖面示意图;图6 :是图4B-B位置剖面示意图;图7 :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8 :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局部剖面示意图;图9 :是本实用新型握把提供手动旋转的实施示意图;图10 :是本实用新型确实将螺合元件锁紧的实施示意图。标号说明扳杆10第一端101第二端102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12A、12B、12C栓孔 120[0036]容孔121套合部122肩部123沟槽124扣环125珠体126穿孔127第二珠体128通孔129套孔13第一颈缩区14握把15第一纵部151第二纵部152第二颈缩区16沉孔17 驱动配置20滑杆21凹洞22簧孔23弹簧24固定销25削斜面251第三副模具30模穴31套筒4O弹性元件50拉环60第一肩部61弹簧62第二肩部63H 柄扳手 7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I至图10,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金属扳杆10及驱动配置20所组成;其中;如图I及图4所示,金属扳杆10具有遥遥相对的第一端101、第二端102,并进一步界定以同轴配置的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12A、12B、12C摩擦熔接构成,令第一杆体11的自由端形成扳杆10第一端101,而第二杆体12A、12B、12C的自由端则形成扳杆10第二端102。请配合图2及图3观之,该第一杆体11是采连续冷锻加工而成,其先透过第一副模具冷锻,用以于第一杆体11对接第二杆体12A、12B、12C的端缘,成型有一直径朝第二杆体12A、12B、12C方向逐渐缩小的第一颈缩区14,继之,以第二副模具于第一端101的端面冲凹有一方形套孔13,然后,才以第三副模具30的模穴31在第一杆体11外周一体成型有握把15,此握把15是由复数道第一纵部151及第二纵部152相间所组成,如图3所示,该第一纵部151、第二纵部152是同步沿第一杆体11中心轴线的朝第一端101方向挤压锻造而成,故而此握把15的金属组织密度是逐渐朝第一端101方向的更加紧实,进而使握把15的重心位置能朝第一端101方向的偏移,请配合图5观之,所述第一纵部151是呈凹条状,至于第二纵部152是相对呈凸条状设置,该第一纵部151、第二纵部152主要是使第一杆体11断面外周形成径向变化,而呈非圆形配置,如此才足以提供手掌或手指啮合,以便可施力旋动扳杆10绕其中心轴线的自转,而较不会有打滑情形发生,相同的道理,该第一纵部151、第二纵部152断面亦可以采用多边形,或其它形状配置;此外,本实用新型另于接近第一端101的外周车削出能与第一颈缩区14匹配的第二颈缩区16,令握把15恰形成于第一颈缩区14与第二颈缩区16之间,而该第一杆体11另在对接第二杆体12A的端面钻削有一沉孔17,此沉孔17是与方形套孔13呈同轴且不贯穿配置。请配合图I、图4及图6观之,该第二杆体12A是以管体成型加工而成,外径较握把15小,继之,透过摩擦熔接而与第一杆体11的第一颈缩区14同轴对接,该第二杆体12A于第二端102同轴的凹设有一多边形栓孔120,另于栓孔120内端同轴接通有一容孔121,该容孔121孔径是较栓孔120大,且能中介接通沉孔17,并令第二杆体12A外周在对应栓孔120的部位辊压出一直径较小的套合部122,且在对应容孔121、栓孔120衔接位置形成一径向外扩的肩部123,另有一沟槽124形成于套合部122端缘,用以提供扣环125安装,而套合部122另径向贯设有一能容置一珠体126的穿孔127,更在容孔121端缘径向贯设有一能容置第二珠体128的通孔129。驱动配置20是呈方形的安装于扳杆10第二端102,而能提供图9及图10所示的套筒40嵌合,用以提供旋松或旋紧螺合元件41使用,该驱动配置20与套孔13是呈同轴配置,且控制驱动配置20尺寸规格=方形套孔13,以利本实用新型能头尾串接,用以延伸出更长的扳动长度;该驱动配置20可同轴接出一滑杆21,此滑杆21形状是能沿栓孔120限 位滑移,且在相对珠体126位置处系列设有若干凹洞22,而沉孔17内则安装有一能提供预设弹力予滑杆21末端的弹性元件50,以使滑杆21随时具有弹出栓孔120之势;而滑杆21于末端另设有一与通孔129相对的簧孔23,此簧孔23容置有一弹簧24、一被弹簧24顶推的固定销25,以使该固定销25外端可弹抵于沉孔17或容孔121,而固定销25外端更设有削斜面251。请配合图4、图7及图8观之,套合部122外周另滑合有一拉环60,该拉环60内孔中段突设有一第一肩部61,另于内孔外端凹设有一第二肩部63,而一弹簧62被局限在第一肩部61和肩部123间,配合扣环125安装沟槽124中,用以限制于第二肩部63,使得拉环60不致由套合部122脱出,而可藉弹簧62的存在而在套合部122自由拉动,当拉环60在正常未拉动位置时,该位在套合部122中的珠体126是被拉环60的第一肩部61压合向内而稳定地嵌置在滑杆21的一个凹洞22中,而使滑杆21可以相对于扳杆10定位。当拉动拉环60时,使第一肩部61脱离珠体126上方时,其珠体126便释放对滑杆21的定位力量,令弹性元件50可以预设弹力顶推滑杆21外移伸展,即使该滑杆21伸展到最末端时,由于该滑杆21末端的固定销25便会进入通孔129中卡定,令滑杆21不会随便由栓孔120脱出,以达到安全且合理使用的功能增进,之后再视需求而压动滑杆21,使固定销25的削斜面251可经由第二珠体128的引导而脱出通孔129,即可以视实际需要而快速调整或收缩滑杆21到达定位,而当拉环60被释放时,拉环60便受到弹簧62的力量而回到原来位置,珠体126再被拉环60第一肩部61迫紧而使滑杆21被定位,用以完成长度固定。由以上的结构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一、本实用新型扳杆10的握把15是直接采冷锻而一体成型于第一杆体11,继之,而可以摩擦熔接具不同驱动配置20的第二杆体12B、12C,径而形成F柄扳手、接杆,最后才以震动研磨而形成无缝接合的外观,是以,此种握把15结构设计,相当符合成本低及高弹性的市场要求。二、请配合图9观之,人们以手掌或手指带动握把15自转时,由于其第一纵部151、第二纵部152的形状,足以提供手掌或手指能有效带动扳杆10轻力且快速的旋动螺合元件41,直到无法旋动螺合元件41时,才如图10所示的以H柄扳手70将螺合元件41锁紧,是以,本实用新型与扳杆10同材质的握把15,其确能同步改善传统容易打滑或塑料柄易侵蚀的缺点。三、本实用新型第一纵部151、第二纵部152在冷锻时,其金属微观组织是同时朝第一端101方向的挤压,所以可使该握把15的重心位置能朝挤压方向而偏移,请配合图9观之,在握把15上移下,如此便能进一步强化人们旋动握把15的操控性及灵敏性,让人们在较深或者较窄空间运用时,更为得心应手。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此类结构之中,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由于具有悉心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项优点,其业已完全突破改革习用问题,是一技术理念上的高度创作,应符专利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一较 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金属扳杆,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于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方形套孔,更在第一端和第二端间的外周一体成型有径向外扩的握把,该握把是由复数道第一纵部及第二纵部相间所组成,该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使提供旋动扳杆自转使用的握把断面外周形成径向变化,所述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是沿扳杆中心轴线方向挤压锻造而成,该握把重心朝挤压方向偏移,进而形成重心偏移的握把结构;以及 一驱动配置,其是安装于扳杆第二端,且与套孔呈同轴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是朝第一端方向挤压锻造而成,握把的金属组织密度是逐渐朝第一端方向的更加紧实,进而形成重心朝第一端方向偏移的握把结构。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第一纵部是呈凹条状,至于第二纵部是相对呈凸条状设置。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是使握把断面形成多边形。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扳杆是由熔接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同轴串接所构成,该第一杆体的自由端是形成扳杆的第一端,而第二杆体的自由端是形成扳杆的第二端,且令握把形成于第一杆体的外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第一杆体在对接第二杆体的端缘,形成对接直径较握把小的第二杆体的第一颈缩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第一杆体在对接第二杆体的端面凹设有一沉孔,此沉孔是与方形套孔呈同轴且不贯穿配置;第二杆体是以管体成型加工而成,该第二杆体于第二端同轴的凹设有一栓孔,另于栓孔内端同轴接通有一容孔,该容孔孔径是较栓孔大,且能中介接通沉孔,并令第二杆体外周在对应栓孔的部位形成一套合部,且在对应容孔、栓孔衔接位置形成一径向外扩的肩部,另有一提供扣环安装的沟槽形成于套合部端缘,而套合部另径向贯设有一能容置一珠体的穿孔;驱动配置同轴接出一滑杆,此滑杆形状是能沿栓孔限位滑移,且在相对珠体位置处系列设有凹洞,而沉孔内则安装有一能提供预设弹力予滑杆末端的弹性元件;至于第二杆体于套合部外周另滑合有一拉环,该拉环内孔中段突设有一第一肩部,而一弹簧被局限在第一肩部和管体肩部间,拉环内孔外端则凹设有一供扣环对合的第二肩部,使拉环在正常未拉动位置时,其珠体被拉环的第一肩部压合向内而稳定地嵌置在滑杆之一个凹洞中,俾使滑杆相对于扳杆定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第二杆体更在容孔端缘径向贯设有一能容置第二珠体的通孔;滑杆于末端另设有一与通孔相对的簧孔,此簧孔容置有一弹簧、一被弹簧顶推的固定销,在滑杆外移至最末端,用以防止滑杆脱出的固定销恰可卡定于通孔中。
9.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驱动配置的尺寸规格与方形套孔的尺寸规格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握把的扳手,其包含有一金属扳杆,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于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方形套孔,更在第一端和第二端间的外周一体成型有径向外扩的握把,该握把是由复数道第一纵部及第二纵部相间所组成,该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使提供旋动扳杆自转使用的握把断面外周形成径向变化,所述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是沿扳杆中心轴线方向挤压锻造而成,该握把重心朝挤压方向偏移,进而形成重心偏移的握把结构;以及一驱动配置,其是安装于扳杆第二端,且与套孔呈同轴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大批量生产,以及操控灵敏性更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B25B13/00GK202640221SQ20122023274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李翊诚, 何玉辉 申请人:李翊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