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54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包括套筒支架,摆动件,棘轮套筒,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摆动件可摆动地装设于套筒支架中并靠近棘轮套筒的外周,两棘爪可摆动地固定在摆动件上且与摆动件之间还连接有弹性元件,两棘爪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具有与棘轮套筒的外周接合的趋势,另外还包括设置在两棘爪和棘轮套筒之间用于隔开第一棘爪、第二棘爪与棘轮套筒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形成有适于两棘爪通过的开口,且其可绕棘轮套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的开口朝向第一棘爪;当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的开口朝向第二棘爪。本发明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便于在狭窄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换向,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专利说明】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一种具有换向功能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0002]动力棘轮扳手在紧固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是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由于其具有尺寸更小的工作头部,因而适用于一些狭窄的工作环境。一般地,可通过手动翻转棘轮扳手来改变其头部的棘轮套筒的旋转方向。但是,在某些特别狭窄的工作环境中,翻转棘轮扳手对于操作者而言也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操作者先将棘轮扳手抽出工作环境,进行翻转后再重新伸入工作环境,显然,这样将影响操作者的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地改变棘轮套筒的旋转方向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包括套筒支架,摆动件,棘轮套筒,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摆动件可摆动地装设于套筒支架中并靠近棘轮套筒的外周,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可摆动地固定在摆动件上,其与摆动件之间还连接有弹性元件,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具有与棘轮套筒的外周接合的趋势,且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棘爪、第二棘爪和棘轮套筒之间用于隔开第一棘爪、第二棘爪与棘轮套筒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形成有可使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通过的开口,且其可绕棘轮套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的开口朝向第一棘爪;当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的开口朝向第二棘爪。
[0005]作为一种改进,开口包括适于第一棘爪通过的第一开口和适于第二棘爪通过的第二开口。
[0006]作为一种改进,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还包括与限位件连接且常态下外露于套筒支架的控制件。
[0007]具体地,控制件为拨杆,限位件还设置有插槽,拨杆插接于插槽中。
[000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限位件为C形或O形的环片。
[0009]作为一种改进,摆动件朝向限位件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部,限位件形成有可与限制部配合的定位部,且当所述限位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限制部与定位部形成配合。
[0010]具体地,限制部是摆动件朝向限位件的内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的凹部,定位部是限位件上对称设置的可与凹部配合的凸部。
[0011]作为一种改进,棘轮套筒的内周面构造均匀间隔的凸肋,且每个凸肋的相同位置形成有槽部,棘轮套筒还包括固定于槽部中的限制元件。
[0012]具体地,限制元件为C形或O形的钢丝环。
[0013]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还包括马达,减速齿轮机构和偏心轴,马达通过减速齿轮机构与偏心轴连接,偏心轴的前端面形成有偏心的驱动部,摆动件的后端形成有可容纳驱动部的容纳部。
[0014]具体地,马达为电机或气动马达。
[0015]具体地,驱动部是套接有滚子的轴突,容纳部是半圆形的缺口。
[0016]具体地,减速齿轮机构是行星减速齿轮。
[0017]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还包括设置于马达与减速齿轮机构之间或减速齿轮机构与偏心轴之间的打击机构,该打击机构包括心轴,锤和锤砧,心轴上形成有第一凹槽,锤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且锤通过容纳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滚子与心轴套接,锤朝向锤砧的端面形成有第一凸部,锤砧朝着锤的端面对应形成有可与第一凸部侧面相接的第二凸部,且锤还连接有弹性元件,锤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具有向锤砧移动的趋势。
[0018]本发明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在其限位件形成有可使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通过的开口,且限位件可绕棘轮套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的开口朝向第一棘爪;当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的开口朝向第二棘爪,通过限位件位置的改变来实现棘轮套筒的旋转方向的改变,从而简化操作者在狭窄的工作环境中对棘轮扳手进行换向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的头部爆炸图。
[0020]图2是本发明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沿第一方向被驱动时的头部组件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发明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沿第二方向被驱动时的头部组件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发明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的截面图。
[0023]图5是本发明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
[0024]具体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
10,20: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1:套筒支架;12:摆动件;120:限制部;121:容纳部;13:棘轮套筒;130:棘齿;131:凸肋;132:槽部;133:限制元件;14:第一棘爪;15:第二棘爪;16:限位件;160:定位部;161:第一开口 ;162:第二开口 ;17:控制件;21,21':马达;22,22':减速齿轮机构;23,23/:偏心轴;231:驱动部;24:打击机构;240:心轴;241:锤;242:锤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说明,下述的“左”、“右”、“顺时针”、“逆时针”均与附图所示的方向一致。
[0026]请参阅附图1,本发明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的头部组件(图未标)包括套筒支架11,摆动件12,棘轮套筒13,第一棘爪14和第二棘爪15。其中,摆动件12可摆动地装设于套筒支架11中并靠近棘轮套筒13的外周。第一棘爪14和第二棘爪15可摆动地固定在摆动件12上,其与摆动件12之间还连接有弹性元件(图未标),且第一棘爪14和第二棘爪15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具有与棘轮套筒13的外周接合的趋势。棘轮套筒13的外周具有棘齿130,第一棘爪14和第二棘爪15的前端为平齿且呈角度地与棘齿130接合。若第一棘爪14与棘轮套筒13接合,则摆动件12向左边摆动时,棘爪14将滑过棘齿130,而摆动件12向右边摆动时,棘轮14将抵住棘齿130并迫使棘轮套筒13沿第二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若第二棘爪15与棘轮套筒13接合,则摆动件12向左边摆动时,第二棘爪15将抵住棘齿130并迫使棘轮套筒13沿第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摆动件12向右边摆动时,第二棘爪15将滑过棘齿130。因此,通过选择第一棘爪14或第二棘爪15与棘轮套筒13的外周接合,可以控制棘轮套筒13的转动方向。
[0027]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的头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棘爪14、第二棘爪15和棘轮套筒13之间用于隔开第一棘爪14、第二棘爪15与棘轮套筒13的限位件16。限位件16形成有适于第一棘爪14和第二棘爪15通过的开口(图未标),且其可绕棘轮套筒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开口朝向第一棘爪14,则第一棘爪14通过开口与棘轮套筒13接合,而第二棘爪15被限位件16阻隔,此时棘轮套筒13只能沿第二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处于第二位置时,开口朝向第二棘爪15,则第一棘爪14被限位件16阻隔,而第二棘爪15通过开口与棘轮套筒13接合,此时棘轮套筒13只能沿第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作为一种改进,限位件16的开口包括适于第一棘爪14通过的第一开口 161和适于第二棘爪15通孔的第二开口 162。定义第一开口 161和第二开口 162相向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I,第一棘爪14、第二棘爪15与棘轮套筒13的棘齿130接触的尖端之间的距离为L2。具体地,将距离LI和距离L2设计为不相等,即距离LI可大于或小于距离L2,因此,在同一时间内限位件16仅允许第一棘爪14和第二棘爪15的其中之一与棘轮套筒13接合,即通过拨动限位件16选择与棘轮套筒13接合的棘爪可控制棘轮套筒13的转动方向,而且,两个开口(161,162)的设计可减小限位件1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距离,便于操作者单手进行控制。
[0028]请参阅附图2至3,将限位件16朝右边拨动,则棘爪14被限位件16所阻隔,而棘爪15可通过缺口 162与棘轮套筒13的外周接合,此时棘轮套筒13仅允许沿第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将限位件16朝左边拨动,则棘爪14可通过缺口 161与棘轮套筒13的外周接合,而棘爪15被限位件16所阻隔,此时棘轮套筒13仅允许沿第二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限位件16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其可以是半径大于棘轮套筒13的C形的环片;例如,其还可以是环绕棘轮套筒13的O形的环片;等等。根据这样的设计,限位件16的轴向尺寸不会超过棘轮套筒13外周的轴向范围,且呈片状的限位件16也不会增加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的长度,从而有利于棘轮扳手在狭窄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作业。
[0029]作为一种改进,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的头部组件还包括与限位件16连接且常态下外露于套筒支架11的控制件17。操作者可手动操作控制件17以转动限位件16,从而改变棘轮套筒13的转动方向。另外,为便于操作,控制件17外露于套筒支架11的位置与用于启动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I的开关扳机(图未标)装设于机壳(图未标)的位置分别位于通孔棘轮扳手I的上下两侧,且二者均处于操作者的手能覆盖的范围内,因此,操作者可单手操作通孔棘轮扳手I。控制件17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控制件17可以是拨杆(图未标),限位件16相应设置有插槽(图未标),拨杆形式的控制件17可插接于插槽中,从而与限位件16机械联动;例如,控制件17还可以是与限位件16 —体成型的拨叉(图未示);等等。
[0030]作为一种改进,摆动件12朝向所述限位件16的内周面形成有均匀间隔的限制部120,而限位件16形成可与限制部120配合的定位部160,且限制部120和定位部160配合的位置对应于第一棘爪14和第二棘爪15朝向缺口(161、162)的位置。其中,限制部120和定位部160的组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限制部120可以是摆动件12朝向限位件16的内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的凹部,而定位部160可以是限位件16朝向摆动件12内周面的表面上对称设置的凸部;例如,摆动件12朝向限位件16的内周面上构造的一对凹槽(图未示),其中设置有连接弹簧的作为限制部120的滚子(图未示),而限位件16朝向摆动件12内周面的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作为定位部160的缺口(图未示);等等。当转动限位件16使第一棘爪14和第二棘爪15的其中之一通过缺口(161、162)与棘轮套筒13的外周接合时,由于限制部120与定位部160发生配合,限位件16的位置被固定,从而避免限位件16在作业中发生窜动。
[0031]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的棘轮套筒13的内周面形成有均匀间隔的凸肋131,且每个凸肋的相同位置形成有槽部132,而棘轮套筒13还包括固定于槽部132中的限制元件133。限制元件133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其可以是半径略大于棘轮套筒13,并可嵌入槽部132的C形的钢丝环;例如,其还可以是半径与棘轮套筒13的内周面相当,并可嵌入槽部132的O形的钢丝环;等等。因此,棘轮套筒13适于配合表面具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凹槽及环形凹痕的转接套筒(图未示),从而使动力通孔动力棘轮扳手10可以对各种不同规格的螺栓或螺母等紧固件进行作业。
[0032]请参阅附图4,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还包括马达21、减速齿轮机构22和偏心轴23。马达21通过减速齿轮机构22与偏心轴23连接,即马达21的输出经减速后传递给偏心轴23。马达21可以为电机或气动马达。减速齿轮机构22为一组行星减速齿轮。偏心轴23的前端面形成有偏心的驱动部231,而摆动件12的后端形成有可容纳驱动部231的容纳部121。具体地,驱动部231是套接有滚子的轴突,而容纳部121是摆动件12后端所构造的半圆形的缺口。因此,驱动部23随着偏心轴23进行旋转,并通过与容纳部121的配合驱动摆动件12进行摆动,从而通过第一棘爪14和第二棘爪15驱动棘轮套筒13进行旋转。
[0033]请参阅附图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20与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类似,其主要区别在于: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20还包括设置于马达21'与减速齿轮机构22^之间或减速齿轮机构22^与偏心轴23^之间的打击机构24。打击机构24包括心轴240,锤241和锤砧242。心轴240上形成有第一凹槽(图未示),锤241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图未示),且锤241通过容纳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滚子(图未示)与心轴240套接,因此,心轴240可以通过滚子向锤241传递扭矩。若打击机构24设置于马达21f与减速齿轮机构22'之间,则心轴240与马达21'的输出端连接;若打击机构24设置于减速齿轮机构22 ^与偏心轴23 ^之间,则心轴240与减速齿轮机构22的输出端连接。锤241朝向锤砧242的端面形成有第一凸部(图未示),锤砧242朝向锤241的端面对应形成有可与第一凸部侧面相接的第二凸部(图未示),因此,锤241可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配合向锤砧242传递扭矩。若打击机构24设置于马达23'与减速齿轮机构22'之间,则锤砧242与减速齿轮机构22'的输入端连接;若打击机构24设置于减速齿轮机构22'与偏心轴23'之间,则锤砧242与偏心轴23'的输入端连接,或者锤砧242还可与偏心轴23'一体成型。锤241还连接有弹性元件(图未标),锤241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具有向锤砧242移动的趋势。因此,当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20在正常输出状态下,锤241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配合向锤砧242传递扭矩;当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20的输出遇阻,锤241将抵抗弹性元件的偏压后退一段距离,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相应地发生分离,然后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锤241将旋转地向前移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相应地侧面相接并产生打击,且当输出持续遇阻时,上述过程将重复发生,从而产生间歇性增大的冲击扭矩。
[0034]本发明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20适于在狭窄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紧固作业。操作者可单手握持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20伸入狭窄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紧固作业,当需要改变棘轮套筒13的旋转方向时,握持的手部可通过手指拨动控制件17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将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20伸出工作环境,从而可有效提高紧固作业的效率。另外,本发明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10,20换向机构的构造不会增大工具头部的尺寸,且构件简单,不易发生故障,使用寿命长。
[0035]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发明的构思和原理进行阐述,并非要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除了上述首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夕卜,本发明还有很多其他替代的或者修改的实施方式,这些替代的或者修改的实施方式仍然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包括套筒支架,摆动件,棘轮套筒,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摆动件装设于套筒支架中并靠近棘轮套筒的外周且能相对套筒支架摆动,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与摆动件相连且能相对摆动件摆动,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与摆动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元件,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具有与棘轮套筒的外周接合的趋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棘爪、第二棘爪和棘轮套筒之间用于隔开第一棘爪、第二棘爪与棘轮套筒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形成有适于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通过的开口,且该限位件能绕棘轮套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的开口朝向第一棘爪;当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的开口朝向第二棘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适于所述第一棘爪通过的第一开口和适于所述第二棘爪通过的第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限位件连接且常态下外露于所述套筒支架的控制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为拨杆,所述限位件还设置有插槽,拨杆插接于插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C形或O形的环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朝向所述限位件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部,所述限位件上形成有与限制部配合的定位部,且当所述限位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限制部与定位部形成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为所述摆动件朝向所述限位件的内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的凹部,所述定位部为所述限位件上对称设置的能与凹部配合的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套筒的内周面形成有均匀间隔的凸肋,且每个凸肋的相同位置形成有槽部,所述棘轮套筒还包括固定于槽部中的限制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元件为C形或O形的钢丝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马达,减速齿轮机构和偏心轴,马达通过减速齿轮机构与偏心轴连接,偏心轴的前端面形成有偏心的驱动部,所述摆动件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容纳驱动部的容纳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为电机或气动马达。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套接有滚子的轴突,所述容纳部为半圆形的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机构为行星减速齿轮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孔式动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马达与减速齿轮机构之间或减速齿轮机构与偏心轴之间的打击机构,该打击机构包括心轴,锤和锤砧,心轴上形成有第一凹槽,锤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且锤通过容纳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滚子与心轴套接,锤朝向锤砧的端面形成有第一凸部,锤砧朝着锤的端面对应形成有可与第一凸部侧面相接的第二凸部,且锤还连接有弹性元件,锤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具有向 锤砧移动的趋势。
【文档编号】B25B21/00GK104044104SQ201310077448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2日
【发明者】陈亮, 戴长玺, 张俊骝 申请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