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感应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522发布日期:2019-01-15 22:2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静电感应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感应锁。



背景技术:

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智能锁具为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具有安全等级高及高度的便利性,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

然而,当前的智能锁具都是安装于大门的门扇上,卧室或书房的门扇上安装的依然为传统机械锁,不便于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用户开关门扇的静电感应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电感应锁,包括锁体及与锁体连接的执手,所述锁体包括锁壳、设于锁壳内的锁舌、控制器及电机,所述电机与锁舌机械连接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在控制器控制下带动锁舌相对于锁壳的侧板伸缩移动;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侦测模块,所述侦测模块包括第一传感器,其设于所述执手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在检测到握持信号时输出相应的电信号到所述控制器,以使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所述锁舌缩回。

进一步地,所述锁体还包括与锁舌和电机连接的联动板,所述联动板在电机作用下横向移动从而带动锁舌伸缩移动,该联动板下端形成第一凸台;所述侦测模块还包括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锁壳的侧板和第三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与锁舌的长度相应设置,以使第一凸台在锁舌伸出并为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或者在锁舌缩回并为第三传感器检测到时,相应传感器输出电信号到控制器中停止电机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侦测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锁壳侧板上的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在其被门框扣板上的磁性装置吸引时输出相应电信号到所述控制器中,使控制器输出控制指令伸出所述锁舌。

优选地,该静电感应锁还包括前面板组件和后面板组件,并且所述锁体夹设于所述前面板组件和后面板组件之间,所述前面板组件、后面板组件上各设有其执手;并且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与锁体连接的锁芯,所述后面板上设有与锁体连接的旋钮及为该静电感应锁供电的电源模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旋钮设有第二凸台,所述侦测模块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四传感器,并且被配置为:第二凸台旋转到被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的位置时,即使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握持信号,所述锁舌也不缩回。

更进一步地,所述侦测模块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五传感器,并且被配置为第二凸台旋转到被第五传感器检测到的位置时,即使霍尔传感器被磁性装置吸引,所述锁舌也不伸出。

优选地,所述旋钮背面形成圆柱,沿后面板宽度方向在旋钮径向两侧各开设容纳槽,所述第二凸台设于两个所述容纳槽之间并可旋转至任一容纳槽内,所述第四、第五传感器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容纳槽内。

优选地,所述锁体还包括与联动板上与锁舌相对一端连接的拨杆,所述拨杆借助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联动板上横向开设有滑槽,联动板借助一滑销与锁壳连接,并且所述滑销插置在所述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为干电池、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接口、用于接入市电的电源接口及其电源变换电路中的至少一种。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静电感应锁可通过执手上的传感器检测握持执手动作,进而通过内部的电机实现锁舌的缩回,方便开锁操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该静电感应锁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静电感应锁的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静电感应锁的后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后面板外表面上的结构;

图3为图2所示后面板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示出后面板内表面上的结构;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静电感应锁的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前面板外表面上的结构;

图5为图4所示的前面板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示出前面板内表面上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表示连接关系时,所述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机械连接和电性连接(或称电气连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感应锁(未标号,下同),主要应用于室内门扇(例如卧室、书房的门扇)上,以便于用户开门和关门。

所述静电感应锁包括前面板组件300与后面板组件200,设于前面板组件300和后面板组件200之间的锁体100、侦测模块(未标号,下同)及为该静电感应锁供电的电源模块700。所述前面板组件300和后面板组件200分别包括前面板301和后面板201,并且各设有与锁体100连接的执手500,以通过执手500执行锁体100内锁舌2的伸缩操作。

所述锁体100包括具有侧板11的锁壳1、设于锁壳1内并可横向移动的联动板3、与联动板3靠近侧板11的一端连接的锁舌2、远离锁舌2与联动板3连接的电机4及与电机4电连接的控制器(图未示,下同)。

所述控制器与电机4和侦测模块连接,以根据侦测模块中各侦测单元(例如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电机4的运行状态,比如开始转动或停止转动,正向转动(正转)或反向转动(反转)。

所述联动板3与锁舌2相对的一端与一拨杆7连接,该拨杆7借助齿轮8与所述电机4连接,从而在电机4转动时带动所述联动板3横向移动,进而实现锁舌2的伸缩运动。

所述侦测模块包括设于执手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图未示,下同),该第一传感器用于侦测用户握持执手的动作,并在检测到握持动作(即检测到握持信号)时输出相应的电信号到所述控制器中,以使控制器输出控制指令驱使电机4转动,进而带动锁舌2缩回,便于用户打开房门。其中,后面板201上的执手500中的第一传感器的匹配电路集成于一后电路板67上,该后电路板67固定于后面板201的内表面上,参见图3;前面板上的执手500中的第一传感器的匹配电路集成于一前电路板502上,该前电路板502固定在前面板301的内表面上,参见图5。

通过在执手上设置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握持执手的动作,进而在内部控制器、电机4作用下控制锁舌2的缩回,方便了房门的打开,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该静电感应锁具有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板3下端形成(或设置有)第一凸台32,所述联动板3下方设置有锁体电路板64,锁体电路板64上设置有侦测模块中的第二传感器62和第三传感器63,第二传感器62设于锁壳侧板11与第三传感器63之间,且与锁壳侧板11和第三传感器63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锁舌2的长度相配合设置,以使在锁舌2伸出且第二传感器62检测到所述第一凸台32时,所述第二传感器62输出电信号到控制器中以停止电机4的转动;或者,在锁舌2缩回且第三传感器63检测到所述第一凸台32时,第三传感器63输出电信号到控制器中以停止电机4的转动。换言之,锁舌2伸出或缩回到位时,控制器才停止电机4的转动。

请结合图2和图3,更进一步地,所述后面板组件200上设有与锁体100连接的旋钮202,该旋钮202位于后面板背面的部分形成圆柱,该圆柱外周上设有第二凸台2021,所述侦测模块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四传感器65,其设于所述圆柱的一侧,并且被配置为:当第二凸台2021转动为其检测到时,输出电信号到控制器中,此时,即使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握持执手的握持信号时,所述控制器也不输出控制指令到电机4,所述锁舌2不缩回,从而避免了房门被其他用户从外面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侦测模块还包括设于锁壳侧板11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霍尔传感器61,该霍尔传感器61在门扇关闭并且为门框扣板上的磁性装置吸引时,输出电信号到控制器中,以使控制器输出控制指令驱动电机4转动,进而使所述锁舌2伸出,完成锁门过程,方便了用户的关门操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侦测模块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五传感器66,其与第四传感器65设于圆柱相对的两侧,且被配置为:当第二凸台2021转动为其检测到时,输出电信号到控制器中,此时,即使霍尔传感器61为磁性装置吸引,所述控制器也不输出控制指令到电机4,所述锁舌2不伸出,从而避免了房门被不基于用户意向关闭。

所述第四传感器65和第五传感器66设于后面板上的后电路板67上开设的容纳槽(未标号,下同)内,所述容纳槽分设于圆柱径向的两侧,且使第二凸台2021位于两个容纳槽之间。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旋钮202(具体为其凸台)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当其处于第四、第五传感器66之间时,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的握持信号时,所述锁舌2可自动缩回;门扇被推向门框,霍尔传感器61被磁性装置吸引时,所述锁舌2自动伸出,方便了用户的开门和关门操作。

当其旋转到其中一个容纳槽处并为第四传感器65检测到时,锁舌2不会在执手被握持时(即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握持信号)就自动缩回,达到上锁功能。

当其旋转到另一个容纳槽处并为第五传感器66检测到时,即使门扇被推向门框、霍尔传感器61被磁性装置吸引,锁舌2也不会自动伸出,达到保持门扇打开功能。

其中,第四、第五传感器66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互换,也能实现上锁和保持门扇打开功能。

请结合图4,优选地,所述前面板301上设有与锁体100连接的锁芯302,用于供用户通过机械钥匙插入其中进而控制锁舌2的伸缩,以实现电子部分出现故障时的开锁或上锁功能。此外,通过使用钥匙,用户还可以改变旋钮202的工作状态,达到开锁与上锁功能。

请继续参见图1,优选地,所述联动板3上横向开设有纵长状的滑槽31,所述联动板3通过一滑销9(该滑销9固定于锁壳1上)连接,并且滑销9置于所述滑槽31中并可沿滑槽31滑动。其中,所述滑销9构成对联动板3的支撑,便于联动板3沿预设轨迹横向移动,保证了该静电感应锁的稳定性。

请结合图3,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700设于后面板组件200上,其为干电池、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接口、用于接入市电的电源接口及其匹配电路(或称电源转换电路)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多种方式为该静电感应锁供电,可保证该静电感应锁的持续工作。

当电源模块为电池时,所述后面板组件200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仓(未标号),并且电池可通过电极连接件连接到该静电感应锁内部的电子部件上。当电源模块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接口时,后面板组件200上开设有相应的让位孔,以供相应的插头穿越为静电感应锁充电或供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