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噪结构,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减噪汽车门锁。
背景技术:
汽车门锁主要包括锁壳体、锁扣和驱动机构。锁壳体是门锁的主要部分,一般安装在汽车车门上。锁扣(有时也可称为锁环或者锁销)作为与锁壳体配合的部分,通常安装在车身上与锁壳体对应。驱动机构是指钥匙开锁、手柄开锁等动作和力的传递构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能排除所谓的吱吱声(Knarzgeraeuschen)形式的噪音,其是在锁的闭锁位置中由锁壳体和锁扣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因此如上所述的锁壳体是塑料的,而锁扣主要由金属、特别是由钢制成。这种材料组合由于不能避免的污染、特别是由于彼此相应的摩擦面被灰尘污染而引起所述的吱吱声,该吱吱声本身归因于已知的粘滑效应、也称为附着滑动效应(Haftgleiteffekt)或粘滑作用(Ruckgleiten)。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要求汽车产品的噪音越来越小,以满足舒适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噪汽车门锁,所述减噪汽车门锁能够有效解决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锁壳体与锁扣之间会产生吱吱的噪音,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噪汽车门锁,包括锁壳体、安装于锁壳体上能够运动的卡板以及与卡板配合而将车门置于关闭位置的锁扣,所述锁壳体设有朝向一方开口的U形鱼嘴部位,所述U形鱼嘴部位的上下两对侧设有低摩擦并且耐磨的消音组件,车门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锁扣干涉抵接于所述消音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鱼嘴部位的上下两对侧设有卡槽,所述消音组件是U形卡片,所述U形卡片包括基部及自基部两侧同向弯折延伸的一对侧部,所述侧部自U形鱼嘴部位的背部插入插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壳体于U形鱼嘴部位的一侧设有一体延伸的壳体弹片,所述壳体弹片与U形卡片的其中一个侧部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锁背板,所述锁壳体和锁背板将U形卡片的基部夹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卡片是不锈钢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卡片预先单独成型再组装入U形鱼嘴部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音组件是一个从自U形鱼嘴部位的正面插入的U形金属卡片,U形金属卡片包括位于U形鱼嘴部位两侧的一对侧部以及连接一对侧部的基部,所述基部设有与侧部延伸方向相反的自身折弯卡片,所述自身折弯卡片固定在U形鱼嘴部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音组件是一对位于U形鱼嘴部位两侧的金属件,锁壳体系注塑成型而与金属件结合成为一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锁壳体U形鱼嘴部位的上下两对侧设有消音组件,消音组件在上下两个面均与锁扣接触并且具有一定的干涉量,所述消音组件具有低摩擦并且耐磨的表面,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地避免了粘滑效应下汽车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全锁状态下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在图3的基础上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的锁壳体和锁背板将U形卡片的基部夹持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沿着锁扣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的锁扣和消音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方案二鱼嘴处U形卡片和锁壳体组合背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方案二鱼嘴处U形卡片和锁壳体组合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方案二鱼嘴处U形卡片和锁壳体组合横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方案二鱼嘴处U形卡片和锁壳体组合纵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方案二U形卡片单体形态(即和锁壳体组合前状态)。
图12及图13为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方案三的组合示意图。
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
1---锁壳体 10---U形鱼嘴部位
11---卡槽 12---壳体弹片
2---卡板 3---锁扣
4---消音组件 41---基部
42---侧部 5---锁背板
43---自身折弯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减噪汽车门锁,包括锁壳体1、安装于锁壳体1上能够运动的卡板2以及与卡板2配合而将车门置于关闭位置的锁扣3。所述锁壳体1设有朝向一方开口的U形鱼嘴部位10,所述U形鱼嘴部位10的上下两对侧设有低摩擦并且耐磨的消音组件4。车门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锁扣3干涉抵接于所述消音组件4。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锁壳体1U形鱼嘴部位10两侧设有消音组件4,消音组件4在上下两个面(上下两个面是相对车身坐标系而言)均与锁扣3接触并且具有一定的干涉量,所述消音组件4具有低摩擦并且耐磨的表面,有效地避免了粘滑效应下汽车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在外力的作用下,卡板2从全锁位置恢复至全开状态的释放过程中,锁扣3与消音组件4之间的干涉也会解除。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一具体为:所述U形鱼嘴部位10的上下两对侧设有卡槽11,所述消音组件4是U形卡片,所述U形卡片包括基部41及自基部41两侧同向弯折延伸的一对侧部42,所述侧部42自U形鱼嘴部位10的背部插入插槽11内。所述锁壳体1于U形鱼嘴部位10的一侧设有一体延伸的壳体弹片12,所述壳体弹片12与U形卡片的其中一个侧部42接触。U形卡片两个侧部42安装到锁壳体1中后,其中一个侧部42由具有一定硬度的壳体弹片12支撑,壳体弹片12朝向另一个侧部42的方向提供给锁扣3以弹性力,从而能够满足锁扣3与U形卡片之间干涉量的需求。方案一还包括锁背板5,所述锁壳体1和锁背板5将U形卡片的基部41夹持。U形卡片从锁壳体1的背面插入,U形卡片的基部42被锁壳体1和锁背板5两面夹持,形成三明治结构,保持U形卡片组装后的稳定性。所述U形卡片目前使用的材料是不锈钢,但不限于不锈钢材料。所述U形卡片预先单独成型再组装入U形鱼嘴部位10。
请参照图7至图11,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二为:所述消音组件4是一个从自U形鱼嘴部位10的正面插入的U形金属卡片,U形金属卡片包括位于U形鱼嘴部位10两侧的一对侧部42以及连接一对侧部42的基部41,所述基部41设有与侧部42延伸方向相反的自身折弯卡片43,所述自身折弯卡片43固定在U形鱼嘴部位10。实施方案二与实施方案一的区别仅仅是组装形式不一样,即实施方案二的U形卡片是从鱼嘴侧插入,通过自身结构折弯固定在鱼嘴处,而实施方案一的U形卡片是从鱼嘴背面插入,通过三明治结构夹持固定。
请参照图12及图13,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三为:所述消音组件4是一对位于U形鱼嘴部位两侧的金属件,锁壳体1系注塑成型而与金属件结合成为一体。图12及图13的区别仅仅在于锁壳体1的不同。
本发明减噪汽车门锁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锁壳体1的U形鱼嘴部位10的上下两对侧设有消音组件4,消音组件4在上下两个面均与锁扣3接触并且具有一定的干涉量,所述消音组件4具有低摩擦并且耐磨的表面,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地避免了粘滑效应下汽车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