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部件和机动车后开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28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车身部件和机动车后开合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机动车后开合件的防夹装置。本实用新型更具体地涉及机动车后开合件的车身部件,该车身部件被布置在后开合件的侧边缘处,并用于阻止或限制在开合件闭合时构成障碍物的物体被卡在开合件与至少一个相邻的不动元件之间,尤其是在该物体是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的情况下。



背景技术:

已知配备有驱动装置的后开合件,该驱动装置用于实现开合件的打开和闭合功能。

这种开合件可以配备有直接集成到驱动装置的防夹装置。这些防夹装置能够检测驱动装置中的在开合件闭合时由障碍物造成的过电流。一旦检测到该过电流,该防夹装置就允许反转驱动装置的力矩以停止夹住该障碍物并(更好地)能够清除该障碍物。

这种开合件还可以配备有被布置在开合件周边、在侧边缘处的包括阻抗传感器的防夹装置。这些传感器基于两根线之间距离的变化:在由于障碍物(例如手指、手或人体的任何部位)的存在导致这些导线接近的情况下,该装置停止闭合尾门。

还已知包括电容传感器的防夹装置。这些传感器检测进入电场中的物体的存在。该装置由此在接触障碍物之前停止闭合尾门。

然而,所有这些装置都需要存在用于驱动后开合件的驱动装置。机动化是一个给客户造成显著额外费用的选项,并且在大部分由生产 商生产的车辆上并没有提供。入门级车辆实际上不包括机动化和防夹系统。

而且,这些装置需要能够在将指令施加于致动器之前获取信号、处理信号并解读信号的部件。这些装置因此难以实施,并且可能需要额外的供电和密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尤其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机动车后开合件的车身部件来解决上述缺陷,该车身部件旨在被布置在后开合件的边缘处,并包括机动车的至少一个可收起元件和包括与后开合件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被配置为使得可收起元件被安装为可在后开合件上活动,从而在可收起元件被安装在后开合件上之后,当后开合件打开或闭合时,在可收起元件与至少一个相邻元件之间存在异物会引起可收起元件的被动移动,该被动移动限制该异物的卡住(避免夹紧)。

由此,在开合件闭合时异物(比如手指)被夹在可收起元件与车身之间的情况下,可收起元件会足够地收起,以便为异物留出额外的空间(间隙)并由此避免挤压该异物或限制(减小)对该异物的挤压。

由于该系统是无源的,该系统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电能,也不需要任何进行针对检测和致动防夹住系统的电子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部件还可以单独或组合地包括以下特征中一个或多个:

-连接装置被配置为使得可收起元件被安装为可没有可收起元件的变形地在后开合件上活动;

-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在可收起元件被动移动时引导可收起元件的引导组件;

-该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引导元件,该第一引导元件被加装在将可收起元件固定在后开合件上的固定部件上,并且适于与被加装在可收起元件上的第二引导元件协作;

-第一引导元件为导轨,并且第二引导元件为适于在该导轨中滑动的杆;

-该车身部件包括被配置为使可收起元件回复到起始位置的位置回复元件,该起始位置是可收起元件在没有异物的情况下所处的位置;

-该位置回复元件包括弹性部件或动力缸(vérin),该弹性部件例如是弹簧或由弹性体制成的部件;

-可收起元件被安装为可转动和/或平动地活动;

-该车身部件用于被布置在后开合件的侧边缘处;

-可收起元件被安装为可围绕大致平行于后开合件的侧边缘的轴转动地活动;

-该车身部件构成用于机动车尾门的侧扰流器。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机动车后开合件,该后开合件配备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部件。

该车身部件可以被布置在后开合件的侧边缘处。该车身部件尤其可以是侧扰流器。

附图说明

阅读以下示例性地给出并绝无任何限制性的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附图中:

-图1示出了配备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部件的一个机动车尾门;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视图,其中该车身部件可以平动地活动;

-图3为加装在后开合件上的图2的车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加装在后开合件上的图2的车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视图,其中在该车身部件与车身厢体之间存在异物;

-图5为加装在后开合件上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视图,其中该车身部件可以转动地活动;

-图6示出了可收起元件的两种活动方式,该图示出了一侧(左侧)具有转动活动系统、另一侧(右侧)具有平动活动系统的尾门;

-图7的A和B示出了加装在后开合件上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视图,其中该车身部件可以平动和转动地活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2,该图示出了机动车后开合件20的车身部件1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车身部件用于被布置在后开合件20的侧边缘处,如图1所示。该机动车后开合件20可以例如是机动车尾门。

车身部件10包括至少一个可收起元件30和至少一个连接到后开合件20的连接装置40,可收起元件30一般从车辆外部可见,连接装置40被配置为使得可收起元件30被安装为可相对于后开合件20活动。

固定部件42允许将连接装置40固定在后开合件20上,并且可 收起元件30被安装为可在连接装置40上活动。

该车身部件10的可收起元件30适于被安装为可在后开合件20上活动,以使得:在可收起元件30被安装在后开合件20上之后,当后开合件20闭合时,在可收起元件30与至少一个相邻元件(例如车身厢体(caisse du véhicule)的不动元件60)之间存在异物50(例如手指)的话会引起可收起元件30的被动移动,该被动移动限制异物50的卡住。

一般性地,车身部件10被配置为使得:在应力(施加在可收起元件30本身上的力)不是障碍物时(例如是风时),不发生可收起元件30的被动移动。

优选地,车身部件10由此被配置为使得:在施加在可收起元件30上的力的强度介于30至50牛之间时,发生可收起元件30的被动移动。

在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车身部件10为尾门的侧扰流器。

优选地,可收起元件30被安装为可没有该可收起元件30的变形地在后开合件20上活动。被安装为可无变形地活动的元件是在其移动时基本不经受形状改变(即形状改变的量级比其移动的量级小得多)的这样的元件,该元件尤其由(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材料制成。换句话说,该元件的几何形状在移动时保持不变。因此不认为泡沫和接头(joint)是本实用新型意义上的可无变形地活动的元件。

根据图1至图3的实施例,车身部件10包括从车辆外部可见的可收起元件30,该可收起元件被安装为可在后开合件20的侧边缘上沿着大致垂直于后开合件的侧边缘、即大致平行于车辆的Y轴线的平动轴线平动地活动(图2和图3)。如果该平动轴线大致平行于车辆的X轴线或平行于Y轴线与X轴线之间的中间轴线的话也不超出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连接装置40包括:

-用于在可收起元件30被动移动时引导该可收起元件30的引导组件(44、46);以及

-用于使可收起元件30回复位置的位置回复元件48。

引导组件(44、46)包括第一引导元件44,该元件被加装在固定部件42上,并适于与被加装在可收起元件30上的第二引导元件46协作。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引导元件44可以是朝向可收起元件30的移动方向(在图1至图3中大致为Y轴线)的管或导轨,并且第二引导元件46可以是适于在第一引导元件44中滑动的杆。

当然,使用其中一个引导元件适于沿着确定的运动(尤其是平动和/或转动的运动)在给定距离(在图4和图7中图示为D)上引导另一引导元件以便限制可收起元件30的行程并避免损坏附近元件的这样的引导组件(44、46)的任何形式均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样,使用例如圆形沟槽以使得可收起元件30在夹住异物时形成曲线的实施方式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根据车身部件10的尺寸,其可以配备有多个连接装置40以确保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尾门侧扰流器的情况下,该车身部件将配备有两个或三个(甚至更多)连接装置40分布在扰流器的整个高度上(沿着车辆的Z轴线)。

杆46可以通过例如模制塑料材料与可收起元件30同时地制造。

位置回复元件48优选地是安装在该机构的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的弹性部件或动力缸。例如,在图1至图3中,位置回复元件 48被安装在引导组件(44、46)与可收起元件30之间。

弹性部件或动力缸48允许使可收起元件30回到其起始位置,即回到其在没有任何异物使可收起元件30移动时的位置。根据图1至图3的示例,该弹性部件48由此使杆46向其起始位置回复,同时随杆一起带动与杆连接的可收起元件30。

弹性部件48可以是弹簧、由弹性体制成的部件等,其中弹簧可以是片弹簧等。

图3为被加装在后开合件20的侧立柱上的图2的车身部件10的俯视剖视图。在图3中,开合件20是闭合的。在开合件20与车身厢体60之间不存在任何异物。

图4为被加装在后开合件20的侧立柱上的图2的车身部件10的俯视剖视图。在图4中,开合件20是闭合的,然而与图3相反地,在开合件20与车身厢体元件60之间存在异物(手指)。由此观察到可收起元件30沿着平动轴线T的在距离D上的移动。该距离D代表在收起方向上的移动。该移动导致释放出间隙J(由夹住两边缘之间的直线来测量),该间隙比在尾门处于闭合位置时存在的残余间隙j大得多。

为了避免在尾门闭合时夹紧手指引发疼痛,可以将车身部件10配置为使得距离D约为25mm。

在图3和图4中还可见后窗22的一部分和位于开合件20的立柱与车身厢体元件60之间的密封件24。

根据图5的实施例,车身部件10包括可收起元件30,该可收起元件被安装为可在后开合件20上围绕大致平行于该后开合件的侧边缘(大致沿车辆的Z轴线)的轴转动地活动。

连接装置40包括固定到尾门20的立柱上的固定部件42。固定 部件42包括平行于后开合件的侧边缘(大致沿着车辆的Z轴线)的转动轴45,在该轴上枢转地安装有可收起元件30。这例如是球窝节、铰链或枢轴类型的连接。

连接装置40包括安装在可收起元件30与后开合件20之间的弹性部件或动力缸48。

弹性部件或动力缸48允许可收起元件30回复到其起始位置,即回复到其在没有任何异物使可收起元件30移动时的位置。该弹性部件或动力缸48还允许可收起元件30的连续并柔性的移动,以限制异物50的夹住。

图6示出了可收起元件30的两种活动方式。该图示出了尾门20,该尾门一侧(左侧)具有可转动地活动的车身部件10,另一侧(右侧)带有可平动地活动的车身部件10。

根据在图7的A(无异物)和B(有异物)中示出的另一实施例,这两个活动类型被组合:可收起元件30被安装为可在后开合件20上平动和转动地活动。

根据未图示的另一实施例,车身部件10包括可收起元件30,借助于构成弹性块(例如泡沫块)的连接装置40将该可收起元件安装为可在后开合件20上活动。该泡沫块允许在空间中的所有方向上的活动性。

根据一个有利实施例,可收起元件30的会与异物50接触的表面覆有缓冲材料,例如橡胶带。

如在图1和图6中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机动车后开合件20,其例如是尾门,该后开合件包括至少一个其上加装有窗24的侧立柱22和至少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部件10。尾门围绕轴26枢转,以便从打开位置到闭合位置。

车身部件10被布置在开合件20的边缘处,以构成开合件20的防夹装置。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介绍的实施例,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明显的。特别地,车身部件10可以被布置在后开合件20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