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虎钳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倍力虎钳的倍力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先前以中国台湾申请案号第102210221号「倍力虎钳之倍力装置」提出新型专利申请并获准,前案关于一倍力装置连接一传动机构与一夹持机构,倍力装置包括一限位导引件径向剖槽内具有两滚柱及锥度导引件具有往外周渐厚的锥度面,两滚柱间的推力杆的长杆段穿贯锥度导引件,借此,虎钳传动机构夹住工作物后继续进给会推动推力杆,推力杆前移会产生倍力经滚柱传递至渐厚锥度面,再增力改变方向而使滚柱前推前述限位导引件、一连结件及一螺杆倍力往前夹紧工作物,且其借由滚柱传递倍力更顺畅确实,并以连结件套设的碟形弹簧可承受高压力,及其高回复弹力可确保倍力装置动作确实及寿命更长。
其前案专利实际使用中发现,偶有倍力装置卡住形成故障的状态,因此,为解决此一问题,使得倍力虎钳动作更为顺畅,或者减低其倍力虎钳故障的机率,乃有本实用新型。
所以,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之目标及方向。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结合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倍力输出动作更确实且顺畅、有效降低倍力虎钳故障机率的倍力虎钳的倍力装置结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的目的。
一种倍力虎钳的倍力装置结构,包括一推力杆,前述推力杆的两锥度面方向分别设有一滚柱;一限位导引件,前述限位导引件设有一径向剖槽,前述径向剖槽限位前述两滚柱只能径向移动,前述限位导引件轴向中央设一穿孔;一锥度导引件,前述推力杆的一长杆段穿贯前述锥度导引件,前述锥度导引件设有组入前述径向剖槽的两径向锥度面,前述两径向锥度面往外周渐厚;一连结件,前述连结件轴向中央设一凹孔;一弹簧,前述弹簧组于前述连结件凹孔并穿贯前述限位导引件穿孔,使前述弹簧顶于前述推力杆前端的一导引块上;
前述限位导引件的径向剖槽由中心往外延伸,设置一斜度角。
较佳地,前述斜度角的范围为1°至3°。
本实用新型倍力虎钳的倍力装置结构通过前述前述限位导引件的径向剖槽由中心往外延伸设置一斜度角的设计,由推力杆推抵滚柱得以倍力传递,使虎钳的夹紧力道更为确实,且利用其限位导引件径向剖槽的斜度角,得以有效避免倍力装置复位时卡住的状态,使其倍力输出动作确实且顺畅,可有效降低及避免倍力虎钳故障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组合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左侧视方向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右侧视方向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于倍力虎钳的部分剖示平面图。
【符号说明】
10 推力杆 11 锥度面
12 锥度面 13 长杆段
14 滚柱 20 限位导引件
21 径向剖槽 22 穿孔
30 锥度导引件 31 径向锥度面
32 径向锥度面 40 连结件
41 凹孔 51 弹簧
52 导引块 60 倍力装置
70 螺杆 80 虎钳本体
81 固定夹颚 82 活动夹颚
90 传动机构 91 手柄
θ 斜度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倍力虎钳的倍力装置结构。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饭了解与认识,兹配合实施方式及图式详述如后:
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倍力虎钳的倍力装置结构,包含有:
一倍力装置60,前述倍力装置60用以连接虎钳的传动机构90与夹持机构。前述倍力装置60包含有:
一推力杆10,前述推力杆10的两锥度面11、12方向分别设有一滚柱14;一限位导引件20,前述限位导引件20设有一径向剖槽21,前述径向剖槽21恰可限位前述两滚柱14只能径向移动,前述限位导引件20轴向中央设一穿孔22;一锥度导引件30,前述锥度导引件30供前述推力杆10的一长杆段13穿贯,前述锥度导引件30设有恰能组入前述径向剖槽21的两径向锥度面31、32,并使前述两径向锥度面31、32往外周渐厚;一连结件40,前述连结件40轴向中央设一凹孔41;一弹簧51,前述弹簧51组于前述连结件40凹孔41并穿贯前述限位导引件20穿孔22,并使前述弹簧51顶于前述推力杆10前端的一导引块52上。其主要在于:前述限位导引件20的径向剖槽21由中心往外设1°至3°的斜度角(θ),借由滚柱14传递倍力更确实且顺畅,而其限位导引件20径向剖槽21的斜度角(θ),得以避免倍力装置60复位时卡住的状态,使其倍力输出动作确实且顺畅,可有效降低倍力虎钳故障机率。
借此,倍力虎钳的传动机构夹住工作物后继续进给会推动前述推力杆10,推力杆10前移会产生倍力经两滚柱14传递至渐厚的两径向锥度面31、32,再增力改变方向而使两滚柱14前推前述限位导引件20、连结件40及螺杆70倍力往前夹紧工作物,且其借由两滚柱14的传递倍力更确实且顺畅、径向剖槽21的斜度角(θ),得以避免倍力装置60复位时卡住。
参阅图5所示,虎钳本体80上设有一固定夹颚81及一活动夹颚82,前述活动夹颚82借由一螺杆70传动,一传动机构90,前述传动机构90连接传动前述螺杆70转动,或前述传动机构90经一倍力装置60传动倍力至前述螺杆70,以倍力夹紧工件。据此,一般夹持旋动手柄91会带动整组传动机构90转动,进而带动螺杆70旋转而移动前述活动夹颚82,待夹住工件产生反向应力时,手柄91的旋转无法连动前述螺杆70旋转,但会迫使传动机构90往前顶,并得以顶推推力杆10,进而产力倍力推螺杆70及活动夹颚82夹紧工件。
由其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倍力虎钳的倍力装置结构,确为业界首见而符合新型专利的新颖性,而其全面性的创新设计,符合新型专利的创造性,而其限位导引件径向剖槽设置斜度角,得以避免倍力装置复位时卡住的状态,使其倍力输出动作更确实且顺畅,可有效降低及避免倍力虎钳故障的机率,符合新型专利的实用性。
前文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具体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这些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畴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倍力虎钳的倍力装置结构,其确已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目的,另其组合结构的空间型态未见于同类产品,亦未曾公开于申请前,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爰依法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