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饰商标吊卡吊带加工设备的切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441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饰商标吊卡吊带加工设备的切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饰商标吊卡吊带加工设备的切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服饰上均附带有一其固定在服饰内侧面的,且其缝制有商品品牌和尺寸的布质商标标牌和一其上印刷有服饰成份、清洗方式、商品名称、商品品牌、商品货号、执行标准、服饰尺寸等信息的商标吊牌,是通过一商标吊带来固定在服饰的商标标牌上。传统商标吊带的具体结构是:包括有固定塑料头和绳体,固定塑料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该绳体,安装时,先使其一绳体的自由端绕过商标标牌,再使另一绳体的自由端穿过商标吊牌,最后将两绳体的自由端端部用加热工具略以加热至微熔,之后用手指捏捻并合,使两绳体的自由端端部接合,即可使商标吊带和商标吊牌固定在商标标牌上。此种结构的商标吊带,安装时需两绳体加热并捏捻并合才可实现商标吊带与商标吊牌的安装,安装较为不方便,且操作工人在对加热的绳体进行捏捻并合时会存在手被轻微烫伤的隐患,另,加热时也会因操作工人加热不够使两绳体捏捻并合时因温度较低而造成两绳体结合度略低的问题,进而出现商标吊牌在未销售前就已经掉落的问题;同时,服饰购买后均将商标吊牌和商标吊带拆卸下来才可穿用,因两绳体固定捏捻并合在一起,则拆卸时穿用者需用剪刀将绳体剪断才可,使商标吊牌和商标吊带的拆卸操作也不方便。

为此,申请人在授权公告号CN 204617240 U,名称为“一种新型服饰商标吊带”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介绍了一种新型服饰商标吊带,包括塑料固定头和绳体,绳体的第一端与塑料固定头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上述绳体的第二端端部设有塑料固定件,上述塑料固定件呈圆柱状结构,上述绳体的第二端端部与上述塑料固定件固定连接,上述塑料固定件的外侧壁向内凹设有闭环形凹槽,上述闭环形凹槽的槽口呈向外渐扩设置,且上述闭环形凹槽的槽口两侧均与上述塑料固定件呈弧形过渡,上述塑料固定头的侧壁上凹设有供上述塑料固定件伸入于内的定位凹孔,且上述定位凹孔的孔壁上凸设有可滑入或滑出闭环形凹槽内外的限位凸环,上述限位凸环的外侧面为与上述闭环形凹槽与塑料固定件之间的过渡弧形相吻合的弧面。

上述专利的吊带具有拆卸方便的特点,然而形成该吊带的设备较为复杂,工序较为繁多,加工效率较低。而且该吊带的成型和切断一般分两道工序进行,影响生产效率。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服饰商标吊卡吊带加工设备的切料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服饰商标吊卡吊带加工设备的切料机构,包括连接在上模上的上刀座、设置在下模上的下刀座以及切料刀,切料刀设置在上刀座或者下刀座上,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用以成型吊带的模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模上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上刀座上对应第一螺杆设有第一穿孔,所述上刀座上对应第二螺杆设有第二穿孔,第一螺杆穿设在第一穿孔中,第二螺杆穿设在第二穿孔中,在第一螺杆上配设有用以限制所述上刀座在第一螺杆中轴向滑动的第一前螺母和第一后螺母,所述上刀座设置在第一前螺母与第一后螺母之间,在第二螺杆上配设有用以限制所述上刀座在第二螺杆中轴向滑动的第二前螺母和第二后螺母,所述上刀座设置在第二前螺母与第二后螺母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下模上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所述下刀座上对应第三螺杆设有第三穿孔,所述下刀座上对应第四螺杆设有第四穿孔,第三螺杆穿设在第三穿孔中,第四螺杆穿设在第四穿孔中,在第三螺杆上配设有用以限制所述下刀座在第三螺杆中轴向滑动的第三前螺母和第三后螺母,所述下刀座设置在第三前螺母与第三后螺母之间,在第四螺杆上配设有用以限制所述下刀座在第四螺杆中轴向滑动的第四前螺母和第四后螺母,所述下刀座设置在第四前螺母与第四后螺母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将上刀座连接在上模上,将下刀座连接在下模上,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用以成型吊带的模腔,在吊带成型的同时,可以将上模与下模之外的吊带进行切断,利用上模和下模的开合实现实现上刀座和下刀座的动作,如此,本实用新型无需再另外设置刀座驱动机构,整个机台的结构更加简凑,在合模的同时实现吊带的切换,提高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在服饰商标吊卡吊带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刀座配合下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刀座配合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刀座配合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塑料固定头配合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机架 20-热料输送机构

30-上模 31-进料通道

32-第一上模腔 33-第二上模腔

34-上接纳槽 35-第一上模芯槽

36-倾斜导杆 37-塑料框模腔

40-下模 41-顶料孔

42-第一下模腔 43-第二下模腔

44-下接纳槽 45-第二下模芯槽

46-滑块 47-倾斜导孔

48-模芯 49-滑槽

431-第一环形凸起 452-第二环形凸起

50-上刀座 51-第一螺杆

52-第二螺杆 53-第一前螺母

54-第一后螺母 55-第二前螺母

56-第二后螺母 60-下刀座

61-第三螺杆 62-第四螺杆

63-第三前螺母 64-第三后螺母

65-第四前螺母 66-第四后螺母

70-控制器 80-吊带

81-塑料固定头 82-绳体

83-卡块 84-卡槽

85-环形凹槽 86-环形凸块

87-塑料框 90-切料刀

91-刀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9,一种服饰商标吊卡吊带加工设备,包括机架10、热料输送机构20、控制器70、吊带成型机构以及切料机构,该吊带80包括塑料固定头81和绳体82,绳体82的第一端与塑料固定头81固定连接,绳体82的第二端设有卡块83,在塑料固定头81上设有与卡块83配合的卡槽84,在卡槽84内设有环形凸块86,在卡块83上设有环形凹槽85,通过环形凸块86与环形凹槽85的配合,将卡块83暂时固定在卡槽84中,该吊带在现有技术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热料输送机构20的出料端与吊带成型模具的进料端连通,将塑料粒子送入热料输送机构20中进行加热,使粒子熔化并送入吊带成型模具中,该热料输送机构20采用注塑机中的常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吊带成型模具包括上模30、下模40以及用以带动上模30和下模40相对开合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常规的液压油缸。上模30与下模40之间设有用以成型塑料固定头81的第一模腔、用以成型卡块83的第二模腔、用以成型卡槽84的第一模芯槽、与第一模芯槽配合的模芯48以及用以容置绳体82的接纳槽,接纳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穿出模具。在实施例中,第一模腔、第二模腔均与接纳槽连通,绳体82从模具的一侧伸入,穿过接纳槽、第一模腔以及第二模腔并从模具的另一侧伸出,热料注入模具后,在第一模腔成型出塑料固定头81,塑料固定头81包覆在绳体82外,在第二模腔的位置成型出卡块83,卡块83包覆在绳体82外。通过切料机构将塑料固定头81与卡块83的连接处切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模30上设有进料通道31,所述第一模腔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30上的第一上模腔32和设置在所述下模40上的第一下模腔42,所述第二模腔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30上的第二上模腔33和设置在所述下模40上的第二下模腔43,所述第一模芯槽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30上设有第一上模芯槽35和设置在所述下模40上的第一下模芯槽45,第一模芯槽与所述第一模腔连通,所述模芯48可滑动地配合在第一模芯槽中,第一模芯槽与所述第一模腔连通,还包括用以带动所述模芯48伸入所述第一模腔或者伸出所述第一模腔的模芯驱动装置,所述接纳槽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30上的上接纳槽34和设置在所述下模40上的下接纳槽44,所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均与进料通道31连通。在塑料固定头81和卡块83成型时,模芯48在模芯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伸入第一模腔内,在开模时,模芯48从第一模腔中抽出从而在塑料固定头81上形成卡槽84。作为优选,在第二模腔内设有第一环形凸起431,第一环形凸起431对应成型环形凹槽85,模芯48上设有与第一环形凸起431对应的第二环形凸起451,第二环形凸起451对应形成环形凸块86,模芯451抽出时,利用塑料的弹性从卡槽84挤出。采用这种结构的模具,可以直接在卡槽84内成型出环形凸块86和直接在卡块83上成型出环形凹槽85,能够提高吊带的加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模芯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40上的滑槽49、配设在滑槽49中的滑块46、设置在滑块46中的倾斜导槽47以及与倾斜导槽47配合以带动滑块46在滑槽49中滑动的倾斜导杆36,倾斜导杆36设置在所述上模30上,所述模芯48连接在滑块46上。在上模30与下模40相互靠近进行合模时,倾斜导杆36伸入倾斜导槽47内,从而推动滑块46在滑槽49中滑动,进而带动模芯48伸入第一模腔内,在开模时,倾斜导杆36逐渐从倾斜导槽47中脱离并推动滑块46在滑槽49中滑动,从而带动模芯48从第一模腔中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塑料框模腔37,塑料框模腔37对应成型出塑料框87,塑料框87作为吊带80暂时固定的载体,所述第一模腔、所述第二模腔以及所述接纳槽均为多个,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均设置在塑料框模腔37内。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均匀排布在塑料框模腔37内,采用这种结构,一次可以成型多个吊带,能够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下模40上对应所述塑料框模腔37设置有顶料孔41,顶料孔41中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顶针,在所述下模40上设有用以带动顶针在竖直方向运动的顶针驱动装置。在脱模时,利用顶针将成型后的吊带80从下模40中顶起,具体是将塑料框87顶起,避免吊带80粘附在下模40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用以输送所述绳体82的绳体输送装置。具体地,可以将绳体82绕着在料盘上,利用电机带动料盘转动实现精确送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切料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模30上的上刀座50、设置在所述下模40上的下刀座60以及切料刀90,切料刀90设置在上刀座50或者下刀座60上。采用这种结构,在合模时,上刀座50和下刀座60配合在一起,实现吊带80的切断,从而使得整个机台的结构更加简凑,无需另外设置驱动装置来带动刀座的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模30上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一螺杆51和第二螺杆52,所述上刀座50上对应第一螺杆51设有第一穿孔,所述上刀座50上对应第二螺杆52设有第二穿孔,第一螺杆51穿设在第一穿孔中,第二螺杆52穿设在第二穿孔中,在第一螺杆51上配设有用以限制所述上刀座50在第一螺杆51中轴向滑动的第一前螺母53和第一后螺母54,所述上刀座50设置在第一前螺母53与第一后螺母54之间,在第二螺杆52上配设有用以限制所述上刀座50在第二螺杆52中轴向滑动的第二前螺母55和第二后螺母56,所述上刀座50设置在第二前螺母55与第二后螺母56之间。通过第一前螺母53、第一后螺母54、第二前螺母55和第二后螺母56将上刀座50定位在第一螺杆51和第二螺杆52中,采用螺母和螺杆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上刀座50的位置,从而实现吊带80的准确切断,而且可以控制吊带80的切断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下模40上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三螺杆61和第四螺杆62,所述下刀座60上对应第三螺杆61设有第三穿孔,所述下刀座60上对应第四螺杆62设有第四穿孔,第三螺杆61穿设在第三穿孔中,第四螺杆62穿设在第四穿孔中,在第三螺杆61上配设有用以限制所述下刀座60在第三螺杆61中轴向滑动的第三前螺母63和第三后螺母64,所述下刀座60设置在第三前螺母63与第三后螺母64之间,在第四螺杆62上配设有用以限制所述下刀座60在第四螺杆62中轴向滑动的第四前螺母65和第四后螺母66,所述下刀座60设置在第四前螺母65与第四后螺母66之间。在实施中,切料刀90设置在上刀座50上,在下刀座60上对应设有刀槽91,切料刀90和刀槽91的配合实现切料。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