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电动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581阅读:14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螺丝刀。



背景技术:

现阶段是人工选择螺丝,人工选择对应的螺丝孔,使用不同的扭力打入螺丝孔,该方法完全依赖操作人员自身的技能保证扭力的准确性与匹配型,容易出错。 现有技术中也有些电动螺丝刀应用于生产,一般电动螺丝刀在选定的档位下,速度是恒定的。对于一些特殊的组装材料或在精密组装中,螺丝突然接触过高的速度电动螺丝刀带来的冲击可能会导致组装材料或螺丝损毁,提高成本,速度过低可能导致最终扭力不足,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121201A公开了一种程控电动螺丝刀,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电动螺丝刀,另一端设置有电源插头,壳体内设置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驱动模块连接,电源模块还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连接,驱动模块与电动螺丝刀连接,电动螺丝刀与控制模块连接,电源模块与电源插头连接。该电动螺丝刀不能实现全过程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电动螺丝刀,操作便捷,过程可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电动螺丝刀,包括PC机、激光扫描仪、语音播报器、传感器、螺丝刀,所述PC机与所述激光扫描仪、语音播报器、传感器、螺丝刀连接,所述PC机通过I/O接口与一继电器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继电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丝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扭力控制器、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扭力控制器连接,所述扭力控制器与所述PC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PC机与所述螺丝刀、激光扫描仪、语音播报器通过USB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螺丝刀工作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螺丝刀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后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通过螺丝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电动螺丝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全自动电动螺丝刀自带指示功能,语音播报功能,对整个装配过程进行控制,监控管理,对电动螺丝刀进行实时控制和指示。采用继电器模块对电动螺丝刀进行控制,然后将激光扫描仪与语音播报器进行组合使用,使整套系统设计更加人性化。直观形象地显示全自动锁螺丝装配时的工作画面。操作便捷,过程可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全自动电动螺丝刀的结构示意图。

1—PC机,2—传感器,3—螺丝刀,4—激光扫描仪,5—语音播报器,6—继电器,7—I/O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电动螺丝刀,包括PC机1、激光扫描仪4、语音播报器5、传感器2、螺丝刀3,所述PC机1与所述激光扫描仪4、语音播报器5、传感器2、螺丝刀3连接,所述PC机1通过I/O接口7与一继电器6连接,所述传感器2与所述继电器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3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扭力控制器、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扭力控制器连接,所述扭力控制器与所述PC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C机1与所述螺丝刀3、激光扫描仪4、语音播报器5通过USB接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螺丝刀工作的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后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通过螺丝连接。

利用PC机激光扫描仪、语音播报器、传感器对螺丝刀进行控制,直观,形象地显示全自动锁螺丝装配时的工作画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电动螺丝刀,该全自动电动螺丝刀自带指示功能,语音播报功能,对整个装配过程进行控制,监控管理,对电动螺丝刀进行实时控制和指示。采用继电器模块对电动螺丝刀进行控制,然后将激光扫描仪与语音播报器进行组合使用,使整套系统设计更加人性化。直观形象地显示全自动锁螺丝装配时的工作画面。操作便捷,过程可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