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实验应用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3698阅读:10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实验应用镊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实验应用镊子,特别涉及实验用载玻片的夹取领域。



背景技术:

在科研和教学实验中,常用镊子夹取细胞培养应用的圆形载玻片,很多情形是在有营养液的培养板圆孔中向外夹取,或者有时是在显微镜下的载物台上灌有营养液的圆孔中取放(例如膜片钳实验记录操作)。由于圆形载玻片很薄,同时放入的圆孔有一定深度,圆孔的直径也只略大于载玻片的直径,所以用普通镊子虽然可以取出,但是很不方便,常常需要操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熟练训练后才可以较不困难的取出;另外,由于传统应用的镊子为两个镊瓣,取放细胞载玻片时,必须要钳夹住载玻片的上下两面,这样必然会由镊头在载有细胞的一面造成较大的破坏区域,给后继的细胞实验带来不利影响,且力度与方向掌握不好时常可将圆孔内的载玻片夹碎,造成更大的麻烦;最后,在细胞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圆形薄载玻片(普通无细胞或已培养细胞的都可能)掉落在光滑的细胞室操作台平面上(周围有高于平面的操作台边)的情形,用普通镊子等工具来取载玻片也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能有效实现圆形载玻片夹取,又不会对载玻片上的细胞造成破坏的镊子,实验者不需长久训练即可准确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实验用镊子,包括:

手柄,用于操作人员手持;

镊瓣,设置在手柄末端,所述镊瓣为三个,所述三个镊瓣沿圆周对称布置;

所述每个镊瓣靠近手柄的部分向外发散,且每个镊瓣远离手柄的下段部分与所述手柄的垂直轴线呈很小的夹角(≤3度),向内倾斜;

其中一个镊瓣上靠近其底部镊头处设置有向内的短小横突(长2毫米),所述短小横突与其所在镊瓣段轴线垂直,离底部镊头尖3毫米远,且所述镊瓣的镊头为平滑的平口镊头;

所述另外两个镊瓣的镊头设置为齿状的咬口镊头;

自然状态下,所述三个镊瓣的镊头形成的内切圆周直径比圆形载玻片的直径小(两者直径差≤2毫米),将一个镊瓣用手向外拉开,则可正好大于圆形载玻片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时,将三个镊瓣下端插入装有载玻片的圆孔中,两个咬口镊头卡在圆形载玻片的外周,用手稍微向外拉开带有横突的平口镊头,从而使三个镊头正好三点对称性卡在圆形载玻片的周边。由于两个镊头为带有齿状结构的咬口镊头,带横突的镊头为平口镊头,三个镊头都为略向内弯,将稍微拉开的平口镊头放开由于自身弹性复原时,合力力度可使圆形载玻片卡在两个镊头的齿状结构和平口镊头的横突与镊头结合处。然后抓住镊子把柄向上方提出,取出培养载玻片,方便快速,细胞培养面基本不受划破损伤。此新型镊子也可用于方便快速夹取光滑平面上的圆形载玻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根据实验实际需要快速完成细胞培养与普通圆形载玻片的夹取,且不会对培养面的细胞造成损伤,实验者能够快速简单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取示意图

其中,1-手柄,2-横突,3-咬口镊头,4-镊瓣,5-平口镊头,6-载玻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实验用镊子,包括:

手柄1,用于操作人员手持;

镊瓣4设置在手柄末端,所述镊瓣4为三个,所述三个镊瓣沿圆周对称布置;

所述每个镊瓣4靠近手柄1的部分向外发散,且每个镊瓣4远离手柄1的下段部分与所述手柄1的垂直轴线呈很小的夹角(≤3度),向内倾斜;

所述一个镊瓣4上靠近底部镊头处设置有向内的短小横突2(长2毫米),所述短小横突2与其所在镊瓣段轴线垂直,离底部镊头尖3毫米远,且所述镊瓣的镊头为平滑的平口镊头5;

所述另外两个镊瓣的镊头设置为齿状的咬口镊头3;

自然状态下,所述三个镊瓣的镊头形成的内切圆周直径小于常用细胞培养载玻片6的直径(两者直径差≤2毫米),将一个镊瓣用手向外拉开,则可正好大于圆形载玻片直径。

使用时,将三个镊瓣下端插入装有载玻片的圆孔中,两个咬口镊头卡在圆形载玻片的外周,用手稍微向外拉开带有横突的平口镊头,从而使三个镊头正好三点对称性卡在圆形载玻片的周边。由于两个镊头为带有齿状结构的咬口镊头,带横突的镊头为平口镊头,三个镊头都为略向内弯,将稍微拉开的平口镊头放开由于自身弹性复原时,合力力度可使圆形载玻片卡在两个镊头的齿状结构和平口镊头的横突与镊头结合处。然后抓住镊子把柄向上方提出,取出培养载玻片,方便快速,因为平口镊头处横突的长度很小(长2毫米),且短小横突只有根部与夹取固定的载玻片边部接触较密切,所以细胞培养面基本不受划破损伤。此新型镊子也可用于方便快速夹取光滑平面上的圆形载玻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