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09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包括外壳、第一转轴、“U”型转轴、扭力弹簧、铰链杯、连接件、连动件、推动件及阻尼器,阻尼器的活塞杆与推动件转动连接,推动件又与连动连接,其结构较为复杂。使用时,靠阻尼器的活塞杆拉动推动件起到缓冲作用;活塞杆不在轴心上移动,因此活塞杆与油缸密封圈的摩擦力较大,使用久后容易漏油导致门铰链失效,使用寿命短,不方便维修,门铰链精度差;在需要打开门时,需要将门全部打开时,否则门会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会直接关闭,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装配方便,缓冲力稳定,使用寿命长,方便维修,精度高的,当门打开一定角度即可使扭力弹簧失效,使用方便的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第二转轴、“U”型转轴、铰链杯及连动件;其中,在所述外壳前后两壁的内侧分别设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与外壳顶面的内侧形成两滑槽;在所述连动件右端的前侧设有推动结构,在连动件右端的后侧设有顶块结构,连动件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内,连动件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的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

第一转轴、扭力弹簧及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内,连接件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的另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顶块结构可与扭力弹簧的一端配合,扭力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的内壁上;以及

阻尼器;在所述阻尼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滑块,在阻尼器的前侧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定位滑块的下方,所述定位滑块插设在对应的滑槽中从而使阻尼器定向移动;所述推动结构可推动挡块从而带动阻尼器在外壳内定向移动,阻尼器的活塞杆顶在扭力弹簧上,从使阻尼器的活塞杆缓慢伸缩及复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壳的前后两侧分别冲裁向内折弯的折片,折片为定位块。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壳的前后两侧分别向内冲压形成凸起,凸起为定位块。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动结构是向上翘起的翘钩,所述翘钩可推动挡块,从而带动阻尼器在外壳内定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块结构是向上翘起的凸块,所述凸块可抵靠在扭力弹簧的一端或与扭力弹簧的一端脱离,从而使扭力弹簧生效或失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是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第二转轴、“U”型转轴、铰链杯及连动件;其中,在所述外壳前后两壁的内侧分别设有定位块,在所述外壳内设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定位块与外壳顶面的内侧形成两滑槽;在所述连动件右端的前侧设有推动结构,在连动件右端的后侧设有顶块结构,连动件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内,连动件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的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

第一转轴、扭力弹簧及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内,连接件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的另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顶块结构可抵靠在扭力弹簧的一端或与扭力弹簧的一端脱离,扭力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的内壁上;以及

阻尼器;在所述阻尼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滑块,在阻尼器的前侧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定位滑块的下方,所述定位滑块插设在对应的滑槽中从而使阻尼器定向移动;所述推动结构可推动挡块从而带动阻尼器在外壳内定向移动,阻尼器的活塞杆的端部卡在固定块上从使阻尼器的活塞杆缓慢伸缩及复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壳的前后两侧分别冲裁向内折弯的折片,折片为定位块。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壳的前后两侧分别向内冲压形成凸起,凸起为定位块。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动结构是向上翘起的翘钩,所述翘钩可推动挡块,从而带动阻尼器在外壳内定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块结构是向上翘起的凸块,所述凸块可抵靠在扭力弹簧的一端或与扭力弹簧的一端脱离,从而使扭力弹簧生效或失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结构紧凑,装配方便,缓冲力稳定,使用寿命长,方便维修,精度高的,当门打开一定角度时即可使扭力弹簧失效,使用方便的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去除外壳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后视方位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A-A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中B-B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去除外壳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后视方位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及“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其是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包括:

外壳1、第二转轴9、“U”型转轴7、铰链杯6及连动件4;其中,在所述外壳1前后两壁的内侧分别设有定位块11,两个所述定位块11与外壳1顶面内侧形成两滑槽12;在所述连动件4右端的前侧设有推动结构42,在连动件4右端的后侧设有顶块结构41,连动件4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9转动的设在外壳1内,连动件4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7的一轴与铰链杯6转动连接;

第一转轴8、扭力弹簧3及连接件5;其中,所述连接件5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8转动的设在外壳1内,连接件5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7的另一轴与铰链杯6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3套设在第一转轴8上,当门与门侧板的夹角小于45゜或设定角度时,所述顶块结构41抵靠在扭力弹簧3的一端,当门与门侧板的夹角大于45゜或设定角度时,顶块结构41与扭力弹簧3的一端脱离,扭力弹簧3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1的内壁上;以及

阻尼器2;在所述阻尼器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滑块21,在阻尼器2的前侧设有挡块22,所述挡块22位于定位滑块21的下方,所述定位滑块21插设在对应的滑槽12中从而使阻尼器2安装在外壳1内并可定向移动;所述推动结构42可推动挡块22从而带动阻尼器2在外壳1内定向移动,阻尼器2的活塞杆23顶在扭力弹簧3上,从使阻尼器2的活塞杆23缓慢伸缩及复位;所述顶块结构41及推动结构42可相互调转位置,挡块22也需对应的调整位置。

装配时,定位滑块21插设在对应的滑槽12中,阻尼器2无需螺栓固定即可在外壳1内定向移动,装配及维修方便;开门时,连动件4转动带动凸块41转动,一开始,凸块41的端部抵靠在扭力弹簧3的一端上,扭力弹簧3对顶块结构41施加相反的力从而阻止门打开,当连动件4转动到一定的角度后,凸块41的端部与扭力弹簧3不抵靠,此时扭力弹簧失效,扭力弹簧失效后门可以在任何位置停止,使用方便;关门时,连动件4转动带动顶块结构41及推动结构42转动,当门转动动一定角度后,顶块结构41与扭力弹簧3相抵靠,扭力弹簧3生效对连动件4施加力从而使门自动关闭,阻尼器2的挡块22与推动结构42相抵靠使连动件缓缓转动,从而使门缓缓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1的前后两侧分别冲裁向内折弯的折片,折片为定位块11。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1的前后两侧分别向内冲压形成凸起,凸起为定位块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结构42是向上翘起的翘钩,所述翘钩可推动挡块22,从而带动阻尼器2在外壳1内定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块结构41是向上翘起的凸块,所述凸块可抵靠在扭力弹簧3的一端或与扭力弹簧3的一端脱离,从而使扭力弹簧3生效或失效。

实施例二

如图8至图14所示,其是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包括:

外壳1、第二转轴9、“U”型转轴7、铰链杯6及连动件4;其中,在所述外壳1前后壁的内侧分别设有定位块11,在所述外壳1内设有固定块13,两个所述定位块11与外壳1顶面内侧形成两滑槽12;在所述连动件4右端的前侧设有推动结构42,在连动件4右端的后侧设有顶块结构41,连动件4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9转动的设在外壳1内,连动件4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7的一轴与铰链杯6转动连接;

第一转轴8、扭力弹簧3及连接件5;其中,所述连接件5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8转动的设在外壳1内,连接件5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7的另一轴与铰链杯6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3套设在第一转轴8上,当门与门侧板的夹角小于45゜或设定角度时,所述顶块结构41抵靠在扭力弹簧3的一端,当门与门侧板的夹角大于45゜或设定角度时,顶块结构41与扭力弹簧3的一端脱离,扭力弹簧3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1的内壁上;以及

阻尼器2;在所述阻尼器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滑块21,在阻尼器2的前侧设有挡块22,所述挡块22位于定位滑块21的下方,所述定位滑块21插设在对应的滑槽12中从而使阻尼器2定向移动;所述推动结构42可推动挡块22从而带动阻尼器2在外壳1内定向移动,阻尼器2的活塞杆23的端部卡在固定块13上从使阻尼器2的活塞杆23缓慢伸缩及复位;所述顶块结构41及推动结构42可相互调转位置,挡块22也需对应的调整位置。

装配时,定位滑块21插设在对应的滑槽12中,阻尼器2无需螺栓固定即可在外壳1内定向移动,装配及维修方便;开门时,连动件4转动带动凸块41转动,一开始,凸块41的端部抵靠在扭力弹簧3的一端上,扭力弹簧3对顶块结构41施加相反的力从而阻止门打开,当连动件4转动到一定的角度后,凸块41的端部与扭力弹簧3不抵靠,此时扭力弹簧失效,扭力弹簧失效后门可以在任何位置停止,使用方便;关门时,连动件4转动带动顶块结构41及推动结构42转动,当门转动动一定角度后,顶块结构41与扭力弹簧3相抵靠,扭力弹簧3生效对连动件4施加力从而使门自动关闭,阻尼器2的挡块22与推动结构42相抵靠使连动件缓缓转动,从而使门缓缓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1的前后两壁分别冲裁向内折弯的折片,折片为定位块11。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1的前后两壁分别向内冲压形成凸起,凸起为定位块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结构42是向上翘起的翘钩,所述翘钩可推动挡块22,从而带动阻尼器2在外壳1内定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块结构41是向上翘起的凸块,所述凸块可抵靠在扭力弹簧3的一端或与扭力弹簧3的一端脱离,从而使扭力弹簧3生效或失效。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