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误锁安全围栏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539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防误锁安全围栏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围栏锁,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防误锁安全围栏锁。



背景技术:

车间设备、机器人生产线以及仓库防护和隔离通常用到安全围栏,安全围栏上装有安全锁,称为安全围栏锁,一般只能从安全围栏外打开或锁闭。当相关人员进入安全围栏内时,原则上安全围栏内的设备要停运,且安全围栏锁不能锁闭,以免被困在安全围栏内。当相关人员全部从安全围栏中撤离后,安全围栏锁才能锁上。因此,需要一种可靠的防误锁装置,以确保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智能防误锁安全围栏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防误锁安全围栏锁,设置在安全围栏上,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锁芯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锁芯连接,所述的安全围栏锁还包括拉力传感器和挂锁板,所述的拉力传感器设置在外壳中,并分别与控制器和挂锁板连接,挂锁板位于拉力传感器下方,所述的外壳底部设有开口。

所述的挂锁板包括三个挂锁孔,用于悬挂三把安全挂锁。

所述的挂锁板为不锈钢制成的挂锁板。

所述的外壳底部的开口为与挂锁板厚度匹配的条形槽。

所述的安全围栏锁还包括活动盖,所述的活动盖可活动的覆盖在外壳底部的开口上。

所述的活动盖一端与外壳底部通过转动轴连接,另一端与外壳通过搭扣连接。

所述的活动盖与外壳通过磁体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控制器接收拉力传感器的信号,可获知挂锁板上挂锁重量,从而控制锁芯的动作,只有工作人员从安全围栏中走出,并取走挂锁板上的挂锁时,锁芯才可锁闭,从而防止误锁。

(2)由于进入安全围栏的操作人员最多需要三个,挂锁板上设置三个挂锁孔,每位操作人员分别使用一把安全挂锁,保证每位人员的安全。

(3)挂锁板为不锈钢制成的挂锁板,防止由于生锈造成的测量误差。

(4)外壳底部的开口为与挂锁板厚度匹配的条形槽,使挂锁板不晃动,使传感器测量更加准确。

(5)安全围栏锁包括活动盖,活动盖可活动的覆盖在外壳底部的开口上,在安全围栏锁内没有操作人员时,可将挂锁板收起,不对拉力传感器产生向下的拉力,延长拉力传感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外壳内的部分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施例外壳底部与活动盖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外壳;11为开口;2为锁芯;3为控制器;4为拉力传感器;5为挂锁板;51为挂锁孔;6为活动盖;7为转动轴;8为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防误锁安全围栏锁,设置在安全围栏上,包括外壳1、锁芯2、控制器3、拉力传感器4、挂锁板5和活动盖6,控制器3和锁芯2连接并均设置在外壳1中,拉力传感器4设置在外壳1中,拉力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口与控制器2,拉力传感器4的受力部分与不锈钢制成的挂锁板5连接,挂锁板5位于拉力传感器4下方,产生向下的拉力供传感器感应,挂锁板5包括三个挂锁孔51,外壳1底部设有开口11,开口11为与挂锁板5厚度匹配的条形槽,活动盖6可活动的覆盖在外壳1底部的开口11上。

活动盖6一端与外壳1底部通过转动轴7连接,另一端与外壳1通过搭扣8连接,具体如图3所示;或者活动盖6与外壳1通过磁体活动连接,例如,外壳1和活动盖6上均固定有磁铁,通过磁铁的吸力可使活动盖6与外壳1连接,也可借助外力使二者分开;也可在开口11两侧设置供活动盖6滑动的滑轨。

操作人员进入安全围栏前,需要将安全挂锁挂在锁孔上,此时拉力传感器检测到拉力,向控制器3发送信号,控制器3对锁芯2锁定,使安全围栏锁无法锁上。

当操作人员从安全围栏中撤出时,需取下各自的安全挂锁,当拉力传感器4感受到的拉力小于设定阈值,即操作人员已撤离安全围栏,且安全挂锁全部取下,此时拉力传感器4向控制器3发送信号,控制器3解除对锁芯2的锁定,操作人员可使安全围栏锁锁上。从而判断防止误锁,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为减少拉力传感器4能量消耗,不用时,可将活动盖6盖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