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悬挂互动式家用自动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方便于生活的自动控制系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自动门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如今的自动门系统都需要在底部增开承重导向轨道,而顶部需要增加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自动门的开关,这样将承重导向轨道和驱动装置分开安装导致安装人员在施工时极为不便,增加成本;而且分开设置使两者不在同一平面上,增加了自动门开关的阻力,缩短自动门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将承重导向轨道和驱动装置都设置于门扇上方架梁的上悬挂互动式家用自动门操作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上悬挂互动式家用自动门操作装置,包括第一门扇、第二门扇和设置于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上方的上悬挂装置,所述上悬挂装置包括同步带轮、电机驱动主动轮、同步带、电机组件、设置于第一门扇上与其连接的第一门扇挂架、设置于第二门扇上与其连接的第二门扇挂架,设置于上悬挂装置前后两侧的第一操作器轨道梁和第二操作器轨道梁、第一门扇支撑滚轮、第二门扇支撑滚轮;所述第一门扇挂架下设置第一门扇并在其上方连接有第一门扇支撑滚轮挂设在第一操作器轨道梁上,所述第二门扇挂架下设置第二门扇并在其上方连接有第二门扇支撑滚轮挂设在第二操作器轨道梁上;所述第一门扇挂架上还设置有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连接有电机驱动主动轮,所述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轮固定板分别设置在上悬挂装置左右两侧,两侧的同步带轮设有同步带连接并通过同步带进行传动;所述电机驱动主动轮设置于同步带侧用于驱动同步带运动;所述第二门扇挂架还连接至同步带;所述第一门扇挂架与电机驱动主动轮连接;所述第一操作器轨道梁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门扇锁定磁力锁体,所述第一门扇锁定磁力锁体与设置在第一门扇挂架一端的第一门扇磁力锁板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操作器轨道梁的另一侧上设置有有第二门扇锁定磁力锁体,所述第二门扇锁定磁力锁体与设置在第二门扇挂架另一端的的第二门扇磁力锁板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操作器轨道梁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二操作器轨道梁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止挡块;所述电机组件还连接有用于控制的主控器和提供能源的电池组件;所述主控器还通过无线方式与用于辅助控制的辅控器进行通讯;所述同步带的另一侧设置有压轮,所述压轮分别设置在电机驱动主动轮两侧,使得同步带穿过压轮与电机驱动主动轮之间;所述第一门扇锁定磁力锁体上两侧设置有充电触点头,所述第一门扇磁力锁板上两侧设置有充电触电靶片,所述充电触点头与充电触电靶片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的门扇侧面都设置有门扇止摆。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门扇支撑滚轮和第二门扇支撑滚轮作为承重导向轨道设置在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上方,并且和驱动装置设置在同一平面中,这样使得安装人员在安装工作时会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减小门扇开启关闭时的阻力,增加自动门开启的顺畅性,还无需增开底部承重导向轨道,节省了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承重导向轨道和驱动装置设置在同一平面;2)安装人员在安装工作时更加方便;3)减小门扇开启关闭时的阻力,增加自动门开启的顺畅性;4)无需增开底部导向槽,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门扇固定,第二门扇运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门扇固定,第一门扇运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图1至图4,一种上悬挂互动式家用自动门操作装置,包括第一门扇1、第二门扇2和设置于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上方的上悬挂装置3,所述上悬挂装置3包括同步带轮A、电机驱动主动轮C、同步带E、电机组件W、设置于第一门扇1上与其连接的第一门扇挂架Z1、设置于第二门扇2上与其连接的第二门扇挂架Z2,设置于上悬挂装置3前后两侧的第一操作器轨道梁H1和第二操作器轨道梁H2、第一门扇支撑滚轮J1、第二门扇支撑滚轮J2;所述第一门扇挂架Z1下设置第一门扇1并在其上方连接有第一门扇支撑滚轮J1挂设在第一操作器轨道梁H1上,所述第二门扇挂架Z2下设置第二门扇2并在其上方连接有第二门扇支撑滚轮J2挂设在第二操作器轨道梁H2上;所述第一门扇挂架Z1上还设置有电机组件W,所述电机组件W连接有电机驱动主动轮C,所述同步带轮A通过同步带轮固定板G分别设置在上悬挂装置3左右两侧,两侧的同步带轮A设有同步带E连接并通过同步带E进行传动;所述电机驱动主动轮C设置于同步带E侧用于驱动同步带E运动;所述第二门扇挂架Z2还连接至同步带E;所述第一门扇挂架Z1与电机驱动主动轮C连接;所述第一操作器轨道梁H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门扇锁定磁力锁体R1,所述第一门扇锁定磁力锁体R1与设置在第一门扇挂架Z1一端的第一门扇磁力锁板T1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操作器轨道梁H2的另一侧上设置有有第二门扇锁定磁力锁体R2,所述第二门扇锁定磁力锁体R2与设置在第二门扇挂架Z2另一端的的第二门扇磁力锁板T2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操作器轨道梁H1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止挡块AB1,所述第二操作器轨道梁H2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止挡块AB2;所述电机组件W还连接有用于控制的主控器V和提供能源的电池组件Y;所述主控器(V)还通过无线方式与用于辅助控制的辅控器(AC)进行通讯;所述同步带E的另一侧设置有压轮B,所述压轮B分别设置在电机驱动主动轮C两侧,使得同步带E穿过压轮B与电机驱动主动轮C之间;所述第一门扇锁定磁力锁体R1上两侧设置有充电触点头S,所述第一门扇磁力锁板T1上两侧设置有充电触电靶片U,所述充电触点头S与充电触电靶片U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的门扇侧面都设置有门扇止摆M。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都可以实现左右开启;当第一门扇1需要固定时,第一门扇锁定磁力锁体R1与设置在第一门扇挂架Z1一端的第一门扇磁力锁板T1相互吸合锁定,使得第一门扇1被固定,然后电机组件W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C运动,并通过分别设置在电机驱动主动轮C两侧使得同步带E穿过压轮B与电机驱动主动轮C之间的压轮B的压紧带动同步带E运动,就使得与同步带E连接的第二门扇挂架Z2左右平移,导致第二门扇支撑滚轮J2在第二操作器轨道梁H2在滑动使得第二门扇挂架Z2下的第二门扇2实现左右平移。
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二门扇2需要固定时,第二门扇锁定磁力锁体R2与设置在第二门扇挂架Z2另一端的第二门扇磁力锁板T2相互吸合锁定,使得第二门扇2被固定,然后电机组件W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C运动,使得与电机驱动主动轮C连接的第一门扇挂架Z1左右平移,导致第一门扇支撑滚轮J1在第二操作器轨道梁H1在滑动使得第二门扇挂架Z2下的第二门扇1实现左右平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门扇锁定磁力锁体R1上两侧设置有的充电触点头S与第一门扇磁力锁板T1上两侧设置的充电触电靶片U相对应设置,用于对充电触点头S进行充电,所述第二门扇锁定磁力锁体R2上两侧也可以设置有的充电触点头S与第二门扇磁力锁板T2上两侧设置的充电触电靶片U相对应设置,同样也可以用于对充电触点头S进行充电。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的门扇侧面都设置有门扇止摆用于防止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在平移过程中产生摆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操作器轨道梁H1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止挡块AB1,用于保证第一门扇挂架Z1通过在第一门扇挂架Z1上连接的第一门扇支撑滚轮J1在第一操作器轨道梁H1滑动时止挡,防止第一门扇挂架Z1下的第二门扇1直接撞击门框;所述第二操作器轨道梁H2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止挡块AB2,用于保证第二门扇挂架Z2通过在第二门扇挂架Z2上连接的第二门扇支撑滚轮J2在第二操作器轨道梁H2滑动时止挡,防止第二门扇挂架Z2下的第二门扇2直接撞击门框。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悬挂装置3下通过操作器底封板Q进行密封,只通过第一门扇挂架Z1和第二门扇挂架Z2向下延伸与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