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车门承载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551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列车车门承载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列车车门承载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对列车内门的使用维护和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专利文献CN201372659Y公开了一种车门承载驱动系统,该文献中的车门承载驱动系统型材多、模具多、滚轮多、轴承多,这就注定了该产品存在零件较多、加工的步骤繁琐、装配的难度太大、后期的维护困难的缺陷。另外承载驱动机构与列车门板的连接采用的是多螺栓连接,此连接方式安全性不高,对调试和安装的要求较高。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了此产品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简单、更经济、更安全的列车车门承载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列车车门承载驱动系统,包括承载导轨和携门板,在承载导轨上具有滑轮槽,携门板的下端固定在列车门板上,携门板的上端安装有滑轮,安装在承载导轨的滑轮槽内滑动。

进一步限定,承载导轨为截面呈E型的型材,包括竖板部分和位于竖板部分一侧的三个横板部分,竖板部分与中部横板部分、下部横板部分共同构成承载导轨的滑轮槽。

进一步限定,本列车车门承载驱动系统还包括驱动机构、自复位机构和电气部件,驱动机构、自复位机构和电气部件安装在承载导轨上,驱动机构和自复位机构与携门板驱动连接。

进一步限定,电气部件设置在承载导轨的正前方的中间区域。

进一步限定,驱动机构的带轮通过角钢安装在承载导轨上。

进一步限定,携门板为具有底部折边的L型型材,携门板的底部折边与列车门板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列车车门承载驱动系统采用单导轨型材作为承载导轨,所有传动结构全部安装于此导轨上,简化了结构,减少了能量的损失、提高了机械效率,安装更加方便、加工更加容易。

在承载导轨与列车门板的连接上,采用携门板的下端固定在列车门板上,携门板的上端安装有滑轮,安装在承载导轨的滑轮槽内滑动,同样简化了结构,安装更加方便、加工更加容易。

在电气部件方面,本实用新型将所有的电气部件全部置于机构的中间,这样方便了后续在列车上的维护和调试。

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全面地提高产品的维护性、装配调试性、经济性的要求,满足安全性、可靠性、防火、隔音隔热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导轨与列车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承载导轨,2.携门板,3.滑轮槽,4.列车门板,5.滑轮,6.自复位机构,7.电气部件,8.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列车车门承载驱动系统,包括承载导轨1和携门板2,还包括驱动机构、自复位机构6和电气部件7,在承载导轨1上具有滑轮槽3,携门板2的下端固定在列车门板4上,携门板2的上端安装有滑轮5,安装在承载导轨1的滑轮槽3内滑动。

携门板2为具有底部折边的L型型材,携门板2的底部折边与列车门板4通过螺栓连接。携门板2的作用是传递驱动机构、自复位机构6的动力,带动列车门板4的打开和关闭。

承载导轨1为截面呈E型的型材,包括竖板部分和位于竖板部分一侧的三个横板部分,竖板部分与中部横板部分、下部横板部分共同构成承载导轨1的滑轮槽3。

驱动机构、自复位机构6和电气部件7安装在承载导轨1上,驱动机构和自复位机构6与携门板2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充分的考虑了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电气部件7设置在承载导轨1的正前方的中间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操作和检修的空间,使得工人的维护作业能在短时间里完成工作。

驱动机构的带轮8通过角钢安装在承载导轨1上。角钢保证了带轮8的位置度和平行度,角钢通过螺栓固定在承载导轨1上,带轮8将电机的动力直接传递到列车门板4上,从而实现了机构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