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叶片锁的环形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4603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叶片锁的环形叶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叶片锁的环形叶片。



背景技术:

目前,叶片锁中有一种采用圆形/圆环叶片的叶片锁芯,其叶片呈圆环状,套设在一锁胆上,使得叶片能够转动形成不同的解锁阵列,在锁胆上设有与环形叶片内圆配合的导向芯,为了将环形叶片安装至导向芯上,目前是采用组装式叶片,即将叶片分开成对半结构,组装式两半圆结构的叶片分别套在导向芯上后再组装成圆环状结构(如中国专利CN201520789405.8),生产加工非常的不方便,且组装的难度大,使用时,极易造成叶片分解成对半,导致无法开锁,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叶片锁的环形叶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叶片锁的环形叶片,包括圆环状结构的叶片主体,所述叶片主体中部为能够引导叶片主体转动的内圆,所述叶片主体外缘设置有开锁齿槽,在叶片主体侧面设置有一缺口。

所述叶片主体外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假齿槽,所述假齿槽的深度小于开锁齿槽的深度。

所述叶片主体外缘上设置有假弧形槽,所述假弧形槽为一连续的弧形槽,且所述假弧形槽的深度小于开锁齿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应用于叶片锁的环形叶片,包括圆环状结构的叶片主体,所述叶片主体中部为能够引导叶片主体转动的内圆,所述叶片主体外缘设置有开锁齿槽,在叶片主体侧面设置有一缺口,组装使用时,叶片主体的内圆能够直接的通过缺口套在锁胆的导向芯上形成转动及支撑结构,组装方便,且制造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组装及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锁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应用于叶片锁的环形叶片,包括圆环状结构的叶片主体5,所述叶片主体5中部为能够引导叶片主体5转动的内圆51,所述叶片主体5外缘设置有开锁齿槽52,在叶片主体5侧面设置有一缺口53。

环形叶片锁的锁胆结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锁胆3,在锁胆3上开设有若干放置叶片的叶片槽31,所述锁胆3轴线上开设有钥匙孔32,在钥匙孔32外缘与叶片槽3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弧形导向芯34。

组装使用时,叶片主体5的内圆51能够直接的通过缺口53套在锁胆3的导向芯34上形成转动及支撑结构,组装方便,且制造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组装及生产的效率。

在叶片主体5的内圆51向内凸设有拨块56,以便与钥匙上的蛇形槽配合形成拨动解锁结构,优选的,所述拨块56配置有两组,并对称的设置在内圆51上,与其配对的钥匙上配置有两组与拨块56对应的蛇形槽,即通过双拨块双蛇形槽的结构引导叶片的转动,减少拨块与蛇形槽之间的相对磨损,延长叶片及钥匙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叶片主体5外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假齿槽54,所述假齿槽54的深度小于开锁齿槽52的深度,当破解者技术开锁时,使得假齿槽54呈直线分布,形成连续的长形假槽,使得锁定销会部分陷入假齿槽54但是又未能达到解锁的深度,无法进行解锁,同时使得破解者误以为解锁成功,从而产生误导作用,增大技术解锁的难度,提高防盗性能。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叶片主体5外形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但是采用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假槽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主体5外缘上设置有假弧形槽55,所述假弧形槽55为一连续的弧形槽,且所述假弧形槽55的深度小于开锁齿槽52的深度,使得破解者采用振动器解锁时,锁定销落入假弧形槽55后,叶片主体5依然能够小角度的转动,使得破解者无法正确判断位置,破解难度更高,防盗性能更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