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盗锁及防盗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001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防盗锁及防盗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防盗锁及防盗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各类形式门锁;机械锁类根据技术开启时间及难易度分 A、B、C结构形式有弹子锁芯和叶片锁芯二类,弹子锁芯又分为单排珠、双排珠、一字型和十字型等。智能电子锁类有感应门锁、指纹门锁、密码门锁、防盗门刷卡锁、人脸识别锁等。前者根据珠或叶片与钥匙对号实现开启,开启采用转动锁芯原理打开锁舌将门打开。后者采用电子技术采用电子开关原理驱动电磁装置实现开启。上述锁具都采用单一方式解锁,容易被技术开启和爆力开启,导致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锁具采用单一方式解锁,安全性降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防盗锁及防盗门,其采用机械、电子控制两种方式一起解锁,具有双重防护功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包括设置在门扇上的锁体和设置在门框上的锁舌限制装置,所述锁舌限制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插销以及驱动插销伸缩的驱动机构,所述插销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驱动机构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锁体的锁舌前端设有凹槽,当锁体处于上锁状态时,伸出的插销插入锁舌前端的凹槽,缩回的插销离开锁舌前端的凹槽。

在本技术方案中,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遥控器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内带有身份信息,控制器验证身份信息正确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插销伸缩。

当用户需要将防盗锁上锁时,用户先关上门扇,锁体的锁舌插入门框上的锁扣盒内,然后,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遥控器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插销伸出,插销插入锁舌前端的凹槽,完成上锁操作。当用户需要将防盗锁解锁时,用户先通过智能手机或遥控器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插销缩回,离开锁舌前端的凹槽,然后,用户用钥匙将锁体解锁,完成整个解锁操作。

无线通信模块还可通过网络与用户手机或物业的监控终端通信,将防盗锁情况发送到用户手机端或物业的监控终端,用户通过手机监控防盗锁情况,物业通过监控终端监控防盗锁情况。

插销与锁舌之间存在间隙,不接触,当插销插入锁舌前端的凹槽时,如果锁舌移动会碰撞到插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由于智能防盗锁解锁需要先将插销缩回,因此插销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超过设定值或压力传感器被按压超过K次时,控制器会判断有人试图偷开智能防盗锁,控制器会发出报警。

要解锁遥控防盗锁必须具备正确的身份信息以及与锁体配套的钥匙,否则无法解锁,通过电子控制和机械双重防护,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插销伸缩的驱动模块,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插销穿过通孔,所述插销位于壳体内的部分套设有能够使插销回到初始位置的回位弹簧,所述驱动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当需要插销伸出时,控制器通过驱动模块驱动插销伸出,当需要插销缩回时,控制器控制驱动模块停止给插销施力,插销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缩回,回到原位。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铁和驱动块,所述电磁铁沿轴向设有贯穿电磁铁的通槽,所述驱动块包括纵杆、设置在纵杆顶部的第一挡板和设置在纵杆底部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由铁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纵杆穿过通槽且可沿通槽移动,所述插销与第二挡板连接,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第二挡板相抵,所述回位弹簧另一端与壳体相抵,所述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

驱动块呈工字形,纵杆和第二挡板都由塑料制成,不受电磁铁影响。电磁铁不通电时,电磁铁没有磁力,回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驱动块顶起,第二挡板被压在电磁铁底部,插销处于缩回状态,不插入锁舌前端的凹槽。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有磁力,第一挡板在电磁铁的吸力下向电磁铁移动,最后压在电磁铁顶部,插销在驱动块的带动下伸出,插入锁舌前端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插销位于壳体外的部分套设有插销套。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终端或用户手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锁舌限制装置还包括应急供电电路,所述应急供电电路包括电阻R、二极管D和法拉电容C,所述电阻R一端与控制器、电源模块和二极管D的阴极电连接,电阻R另一端与二极管阳极和法拉电容C的正极电连接,法拉电容C的负极接地。当锁舌限制装置突然断电时,法拉电容C给控制器继续供电,使控制器能够将断电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用户手机或物业的监控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防盗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机械、电子控制两种方式一起解锁,具有双重防护功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门扇,2、门框,3、控制器,4、电源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插销,7、锁舌,8、凹槽,9、壳体,10、回位弹簧,11、通槽,12、纵杆,13、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15、插销套,16、压力传感器,17、报警模块,18、指示灯,19、电磁铁,20、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门扇1上的锁体20和设置在门框2上的锁舌限制装置,锁舌限制装置包括控制器3、电源模块4、无线通信模块5、报警模块17、插销6以及驱动插销6伸缩的驱动机构,插销6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16,驱动机构包括壳体9,壳体9内设有驱动插销6伸缩的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铁19和驱动块,电磁铁19沿轴向设有贯穿电磁铁19的通槽11,驱动块呈工字形,驱动块包括纵杆12、设置在纵杆12顶部的第一挡板13和设置在纵杆12底部的第二挡板14,第一挡板13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纵杆12和第二挡板14都由塑料制成,纵杆12穿过通槽11且可沿通槽11移动,插销6与第二挡板14垂直连接,壳体9上设有通孔,插销6穿过通孔,插销6位于壳体9内的部分套设有能够使插销6回到初始位置的回位弹簧10,回位弹簧10一端与第二挡板14相抵,回位弹簧10另一端与壳体9相抵,插销6位于壳体9外的部分套设有插销套15,控制器3分别与电源模块4、无线通信模块5、压力传感器16、报警模块17和电磁铁19电连接,锁体20的锁舌7前端设有凹槽8,当锁体20处于上锁状态时,伸出的插销6插入锁舌7前端的凹槽8,缩回的插销6离开锁舌7前端的凹槽8。

纵杆和第二挡板都由塑料制成,不受电磁铁影响。电磁铁不通电时,电磁铁没有磁力,回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驱动块顶起,第二挡板被压在电磁铁底部,插销处于缩回状态,不插入锁舌前端的凹槽。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有磁力,第一挡板在电磁铁的吸力下向电磁铁移动,最后压在电磁铁顶部,插销在驱动块的带动下伸出,插入锁舌前端的凹槽。当需要插销伸出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当需要插销缩回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铁断电,插销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缩回,回到原位。

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遥控器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内带有身份信息,控制器验证身份信息正确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插销伸缩。

当用户需要将防盗锁上锁时,用户先关上门扇,锁体的锁舌插入门框上的锁扣盒内(锁扣盒上设有供插销插入的孔洞),然后,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遥控器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插销伸出,插销插入锁舌前端的凹槽,完成上锁操作。当用户需要将防盗锁解锁时,用户先通过智能手机或遥控器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插销缩回,离开锁舌前端的凹槽,然后,用户用钥匙将锁体解锁,完成整个解锁操作。

无线通信模块还可通过网络与用户手机或物业的监控终端通信,将防盗锁情况发送到用户手机端或物业的监控终端,用户通过手机监控防盗锁情况,物业通过监控终端监控防盗锁情况。

插销与锁舌之间存在间隙,不接触,当插销插入锁舌前端的凹槽时,如果锁舌移动会碰撞到插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由于智能防盗锁解锁需要先将插销缩回,因此插销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超过设定值或压力传感器被按压超过K次时,控制器会判断有人试图偷开智能防盗锁,控制器会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

要解锁遥控防盗锁必须具备正确的身份信息以及与锁体配套的钥匙,否则无法解锁,通过电子控制和机械双重防护,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锁舌限制装置还包括指示灯18和显示屏,指示灯18和显示屏与控制器3电连接。指示灯指示智能防盗锁当前处于上锁状态还是解锁状态,显示屏可显示相关信息。

如图3所示,锁舌限制装置还包括应急供电电路,应急供电电路包括电阻R、二极管D和法拉电容C,电阻R一端与控制器3、电源模块4和二极管D的阴极电连接,电阻R另一端与二极管阳极和法拉电容C的正极电连接,法拉电容C的负极接地。当锁舌限制装置突然断电时,法拉电容C给控制器继续供电,使控制器能够将断电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用户手机或物业的监控终端。

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盗门,包括上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防盗锁,电磁铁19面向第二挡板14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挡板14的容纳槽,容纳槽与通槽连通,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插销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二挡板位于容纳槽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