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锤的钢柱脱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4131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锤的钢柱脱扣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锤,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锤的钢柱脱扣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1220751025.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锤的钢球脱扣结构,包括小齿轴,小齿轴自上而下依次套装有轴承、第一调整垫、传动齿轮、脱扣固定板、第一钢丝挡圈、脱扣活动板、碟形弹簧、第二调整垫和第二钢丝挡圈,其中,碟形弹簧通过第二调整垫和第二钢丝挡圈固定压紧在脱扣活动板上,脱扣固定板上开设有钢球孔,钢球孔内安装有钢球,传动齿轮上对应于钢球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钢球上端伸入限位槽内,钢球下端由脱扣活动板压紧,脱扣活动板还通过第一钢丝挡圈将脱扣固定板压紧在传动齿轮上。该钢球脱扣结构可在电锤运行过程中钻头卡死时,立刻中止电机转子轴输出的扭力继续传输到钻头,从而防止钻头上产生巨大扭力甩伤操作人员,提高操作的安全性。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缺陷,脱扣钢球的接触面小,是一个点接触动,钢球脱扣时间久后,会对相应件磨损出一条沟槽,造成脱扣力矩小下去,如要要达到同样的脱扣力矩,钢球需上下行程更大距离,导致脱扣时碟形弹簧的工作行程增大,脱扣次数多后,碟形弹簧容易开裂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保护碟形弹簧使用寿命的电锤的钢柱脱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锤的钢柱脱扣结构,包括锥齿轴,所述的锥齿轴自上而下套设有脱扣平板齿、脱扣固定板和脱扣活动板,所述的脱扣平板齿的底部开设有与脱扣固定板相适配的装配槽,所述的脱扣固定板内嵌在所述的装配槽中,所述的脱扣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钢柱安装孔,所述的钢柱安装孔内水平设置有圆柱状的钢柱,所述的装配槽的底部与所述的钢柱安装孔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导向斜槽,所述的钢柱的上端部顶设在所述的导向斜槽内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的钢柱的下端部由所述的脱扣活动板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导向斜槽包括导向斜面和凹槽部,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的钢柱的上端部顶设在所述的凹槽部内;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的钢柱的上端部沿所述的导向斜面运动,在同样的脱扣力矩下,运动行程较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脱扣活动板的底部压设有碟形弹簧,配合钢柱的运动把电机的力矩释放出去,从而实现脱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钢柱的两侧端部设置有环形导向斜面,使得钢柱在钢柱安装孔内的运动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钢柱安装孔的数量为6个并均匀分布设置所述的脱扣固定板上,所述的钢柱的数量为6个,使得整体结构更合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钢柱脱扣结构,钢柱的接触面长,在同样的脱扣力矩下,钢柱的上下行程减短,从而碟形弹簧的工作行程减短,增加了碟形弹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脱扣平板齿的仰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电锤的钢柱脱扣结构,包括锥齿轴1,锥齿轴1自上而下套设有轴承2、脱扣平板齿3、脱扣固定板4、脱扣活动板5和碟形弹簧6,脱扣平板齿3的底部开设有与脱扣固定板4相适配的装配槽31,脱扣固定板4内嵌在装配槽31中,脱扣固定板4上开设有6个钢柱安装孔41且呈均匀分布,钢柱安装孔41内水平设置有6个圆柱状的钢柱7,装配槽31的底部与钢柱安装孔41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导向斜槽32,钢柱7的上端部顶设在导向斜槽32内并与其滑动配合,钢柱7的下端部由脱扣活动板5压紧,导向斜槽32包括导向斜面321和凹槽部322,在非工作状态下,钢柱7的上端部顶设在凹槽部322内;在工作状态下,钢柱7的上端部沿导向斜面321运动,钢柱7的两侧端部设置有环形导向斜面7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锤的钢柱脱扣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