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756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门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门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门锁。



背景技术:

电子门锁的用户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或卡片识别等方式控制锁芯的开启和闭合。为了应对特殊情况,如维修门锁,电子门锁通常在门锁外壳上设置有锁孔,便于通过钥匙手动开锁。为了保护锁孔不被破坏,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磁铁吸合或者粘贴覆盖物的方式隐藏锁孔。通过在锁孔外侧设置覆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锁孔不被破坏,但是,当在特殊情况下,用户需要通过钥匙手动开启门锁时,却很难打开覆盖物以露出锁孔。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门锁至少存在锁孔保护盖不容易打开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门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门锁的锁孔保护盖不容易打开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门锁,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锁眼,所述电子门锁,还包括:杠杆机构、杠杆触孔、锁眼保护盖及锁眼保护盖安装孔,其中,

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与所述锁眼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侧面;

所述锁眼保护盖覆盖所述锁眼,并贯穿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至所述外壳内部;

所述杠杆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杠杆机构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所述杠杆触孔对应,所述杠杆机构的第二端的位置与所述锁眼保护盖对应,当所述杠杆机构的第一端被穿过所述杠杆触孔的触针推动时,所述杠杆机构的第二端推动所述锁眼保护盖远离所述电子门锁的外壳。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门锁,通过在锁眼处设置可转动的锁眼保护盖,在常规状态下,所述锁眼保护盖覆盖住外壳上的锁眼,起到保护锁眼的作用;在需要通过钥匙开锁时,通过触针沿杠杆触孔推动设置在电子门锁外壳内部的杠杆机构的一端使杠杆运动,由杠杆机构的另一端推动锁眼保护盖远离外壳外表面,以便用户转动所述锁眼保护盖,露出锁眼,方便用户通过钥匙开锁,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门锁的锁孔保护盖不容易打开的问题,还起到了很好的保护锁眼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电子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子门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锁眼保护盖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子门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锁眼保护盖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子门锁,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0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锁眼11,所述电子门锁,还包括:杠杆机构12、杠杆触孔13、锁眼保护盖14及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

其中,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与所述锁眼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侧面;所述锁眼保护盖14覆盖所述锁眼11,并贯穿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至所述外壳10内部;所述杠杆机构12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内壁,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所述杠杆触孔13对应,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的位置与所述锁眼保护盖14对应,当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一端被穿过所述杠杆触孔13的触针推动时,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推动所述锁眼保护盖14远离所述电子门锁的外壳10。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所述锁眼保护盖14由支柱141、盖板142和限位机构143组成,所述支柱141贯穿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且可相对于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作径向和/或轴向运动,所述限位机构143设置在所述支柱141位于所述外壳10内部的一端,所述盖板142设置在所述支柱141位于所述外壳10外部的一端且所述盖板142覆盖所述锁眼11所在位置;随着所述支柱141在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内作轴向运动,所述盖板142紧密贴合在所述外壳10外表面上锁眼11所在位置或远离所述外壳10外表面。之后,随着所述支柱141在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内作径向运动,所述盖板142转动后露出所述外壳10外表面上锁眼11。

具体实施时,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支柱141与限位机构143连接的一端为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支柱141与盖板142连接的一端为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支柱141与限位机构143以及盖板142连接的两端均为可拆卸结构,便于将所述锁眼保护盖14穿过设置在所述电子门锁外壳10上的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安装在所述电子门锁的外壳10上。优选的,所述支柱141与限位机构143连接的一端为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所述锁眼保护盖14时,首先将所述支柱141由所述外壳10的外侧由外向内穿过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然后,将所述限位机构143套在所述支柱141上,并固定在所述支柱141的另一端。具体实施时,所述限位机构143由卡圈和限位弹簧构成,所述限位弹簧环绕所述支柱141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卡圈之间,如图2所示。

在常规状态下,即需要所述锁眼保护盖14覆盖住锁眼11时,在限位机构14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盖板142紧密贴合在所述外壳10外表面上锁眼11所在位置。

当用户需要打开锁眼保护盖14,露出锁眼11时,用户通过触针(如:顶针)穿过所述杠杆触孔13推动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一端,杠杆机构12在用户推力的作用下转动,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推动所述锁眼保护盖14远离所述电子门锁的外壳10。用户旋转所述锁眼保护盖14,露出所述锁眼保护盖14覆盖的锁眼11,以便用户通过钥匙手动打开电子门锁。当用户打开门锁后,将所述锁眼保护盖14旋转回原来的位置,所述锁眼保护盖14在限位机构143的弹力作用下密贴合在所述外壳10外表面上锁眼11所在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与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限位机构143或支柱141接触。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搭接在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限位机构143的卡圈上,或者,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搭接在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支柱141的顶端。当用户通过触针(如:顶针)穿过所述杠杆触孔13推动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一端,杠杆机构12在用户推力的作用下转动,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直接推动所述支柱141沿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由所述外壳10内部向外部作轴向运动,使得锁眼保护盖14远离所述电子门锁的外壳10。或者,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推动卡圈,由卡圈带动所述支柱141沿所述锁眼保护盖安装孔15由所述外壳10内部向外部作轴向运动,使得锁眼保护盖14远离所述电子门锁的外壳10,如图3所示。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保护盖触孔16,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保护盖触孔16与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盖板接触。当用户通过触针(如:顶针)穿过所述杠杆触孔13推动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一端,杠杆机构12在用户推力的作用下转动,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穿过条形孔16接触所述锁眼保护盖的盖板142,并推动所述盖板142远离所述电子门锁的外壳10。然后,用户转动所述锁眼保护盖14,露出锁眼11,如图5所示。

优选的,所述保护盖触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16的宽度与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的宽度匹配,使得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可以穿过条形孔16接触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盖板142。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根据杠杆机构12的第二端的运动轨迹确定。

具体实施时,所述外壳10外表面设置有盖板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盖板142。优选的,所述盖板容置槽的尺寸与所述盖板142的尺寸匹配。通过在所述外壳10外表面设置盖板容置槽,可以使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盖板142嵌入在所述外壳10内,不易被破坏。

优选的,所述杠杆机构12的第一端与所述杠杆触孔13相对的一面为平面,且所述平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杠杆触孔13的面积,以增加所述杠杆机构12与触针等工具的接触面积,便于用户利用触针等工具推动所述杠杆机构12。

具体实施时,所述杠杆机构12包括支架和推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架沿平行于所述锁眼保护盖14的支柱141的方向转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门锁,通过在锁眼处设置可转动的锁眼保护盖,在常规状态下,所述锁眼保护盖覆盖住外壳上的锁眼,起到保护锁眼的作用;在需要通过钥匙开锁时,通过触针沿杠杆触孔推动设置在电子门锁外壳内部的杠杆机构的一端使杠杆运动,由杠杆机构的另一端推动锁眼保护盖远离外壳外表面,以便用户转动所述锁眼保护盖,露出锁眼,方便用户通过钥匙开锁,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门锁的锁孔保护盖不容易打开的问题,还起到了很好的保护锁眼的作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门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