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电子式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15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电子式门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尤指一种只选择不同的外侧电子装置(无线收发器、按键式输入装置、触控屏幕、生物特征撷取装置……等的其中一种)以及控制外侧电子装置的一个内侧电子装置与锁体的机械结构结合后,就能改变门锁的态样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



背景技术:

电子式的门锁有着许多种不同的形态,例如有些门锁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发制作门禁卡,在门锁上设置无线射频收发器与门禁卡进行沟通,如此控制门锁解锁,也有一些门锁在外侧安装数字键盘,通过输入预定的密码来解锁,另外也有一种门锁系在外侧安装生物特征撷取装置(例如指纹、指静脉、虹膜...等),通过输入生物特征的方式控制门锁解锁。

一般的业者为了提供不同型态的电子式门锁,依据所需的型态而有不同的设计,如此将会使的业者需要囤积较多的零件在仓库里,导致成本提高,而且业者也需要为多种不同型态的电子式门锁设计组装流程,如此也会增加业者的负担,还导致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电子式门锁,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操作装置,包括一个内侧部以及一个外侧部,操作装置被设定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

一个电动驱动器,与操作装置连动地结合,电动驱动器运作设定操作装置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

一个闩,与操作装置连动地结合,操作装置连动闩位于外伸的上闩位置或内缩的解锁位置;

一个内操作件,与操作装置的内侧部结合,驱动内操作件造成操作装置连动闩位于上闩位置或解闩位置;

一个外操作件,与操作装置的外侧部结合,在操作装置设定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驱动外操作件造成操作装置连动闩位于上闩位置或解闩位置,在操作装置为上锁状态的情况下,外操作件无法造成操作装置连动闩位于解闩位置;

一个内组合部,与操作装置的内侧部结合;

一个内侧电子装置,与内组合部可拆卸地结合,内侧电子装置与电动驱动器可拆卸地电连接用以控制电动驱动器运作;

一个外组合部,与操作装置的外侧部结合;

用来输入解锁信息的给内侧电子装置的一个外侧电子装置,与内侧电子装置可拆卸地电连接,外侧电子装置与外组合部可拆卸地结合;

一个供电装置,与内侧电子装置可拆卸地电连接。

所述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其中,内组合部包括:

一个内固定件,与操作装置的内侧部不可转动地结合,所述内侧电子装置与内固定件可拆卸地结合;

一个内壳体,包括提供内操作件穿过的一个穿孔以及与穿孔隔开的一个安装部,安装部包括一个结合边,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形成在侧边的一个钩扣,供电装置通过钩扣与内壳体的结合边可拆卸地结合。

所述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其中,所述内壳体还包括形成在安装部一侧的一个容置孔,供电装置对应容置孔处设置一个扣合槽,供电装置还包括由外表面延伸至扣合槽的一个穿孔,供电装置的扣合槽能够与内壳体的容置孔对齐,还包括:

一个扣合钮,可滑动地容置在容置孔内,扣合钮能够沿容置孔的一个纵轴在伸出容置孔外侧的一个前进位置以及内缩于容置孔内的一个后退位置之间位移;

在扣合钮位于前进位置的状态下,扣合钮与供电装置的扣合槽扣合,供电装置无法与内壳体分离,

在扣合钮位于后退位置的状态下,扣合钮与供电装置的扣合槽分离,供电装置与内壳体分离,

在供电装置与内壳体结合的状态下,供电装置与内侧电子装置电连接,

在供电装置与内壳体分离的状态下,供电装置不与内侧电子装置电连接。

所述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其中,内固定件还包括形成在侧边成孔状的一个扣合部,内侧电子装置还包括形成在侧边且对应扣合部且成钩状的一个卡合部,内侧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内固定件的扣合部可拆卸地扣合。

所述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其中,供电装置还包括形成在外侧的两个电连接部以及与电连接部导通的一个电池,内侧电子装置包括:

一个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包括一个第一容槽以及由外侧延伸至第一容槽的两个第二容槽;

一个第一电路板,容置在第一容槽内;

二个电桩,分别容置于第二容槽,各电桩的末端位于第一外壳外侧,各电桩可与供电装置的各电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其中,外侧电子装置包括形成在表面的一个输入部分,外侧电子装置的输入部分为无线收发器、按键式输入装置、触控屏幕、生物特征撷取装置的其中一种,所述外组合部包括:

一个外壳体,包括提供外操作件穿过的一个第一孔以及与第一孔隔开的一个第二孔,外侧电子装置与外壳体可拆卸地结合,且第二孔容纳外侧电子装置的输入部分。

所述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其中,操作装置还包括形成在外侧部外周面上的一个外嵌槽以及形成在内侧部上且与外嵌槽连通的一个内嵌槽,所述内侧电子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插座,外侧电子装置包括一个第二插座,还包括:

一条连接线,容置在内嵌槽、外嵌槽中,连接线包括与内侧电子装置一插座可拆卸地电连接的一个第一插头以及与外侧电子装置的第二插座可拆卸地电连接的一个第二插头。

所述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其中,内组合部包括:

一个内固定件,与操作装置的内侧部结合,内固定件包括容置操作装置的内侧部的一个套接孔以及形成在套接部内周缘的一个凸部,内固定件的凸部与内侧部的内嵌槽嵌合,造成内固定件无法相对操作装置转动,所述内侧电子装置与内固定件可拆卸地结合;

外组合部包括:

一外固定件,与操作装置的外侧部结合,外固定件包括容置操作装置的外侧部的一个结合孔,以及形成在结合孔内周缘的一个齿部,外固定件还包括形成在一侧面且朝向内固定件的一个固定柱,外固定件的齿部与外侧部的外嵌槽嵌合,造成外固定件无法相对操作装置转动,固定柱能够与一门嵌合,造成外固定件无法相对门转动;

一螺栓,穿过内固定件并与固定柱螺合。

所述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其中,还包括:

一个内侧迫紧环,与内侧部螺接,内侧迫紧环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复数个嵌槽,螺栓容置在内侧迫紧环的其中一个嵌槽内,内固定件贴靠于内侧迫紧环的表面;

一个外侧迫紧环,与外侧部螺接,外侧迫紧还包括形成在一侧端面的复数个凹槽,复数个凹槽的其中一个容置连接线,外固定件贴靠于外侧迫紧环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只更换内、外侧电子装置就能在其他零组件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将门锁组装成不同的态样,如此能够加快门锁组装制程的速度,而且也能有效的降低业者的成本。

在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的下将可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内侧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供电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A为显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内、外侧电子装置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图4B的俯视图。

图6为沿图4B的6-6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4B的7-7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5的8-8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9为电动驱动器的限制件件位于解锁位置的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显示扣合钮位移至后退位置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的外侧电子装置选择为触控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的外侧电子装置选择为生物特征撷取装置(指纹)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的外侧电子装置选择为按键式输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门锁;20操作装置;22内侧部;24内嵌槽;26内轴筒;28外侧部;30外嵌槽;32外轴筒;34内衬套;36限位槽;38牵缩件;40电动驱动器;42限制件;43内组合部;44内固定件;46套接孔;48凸部;50扣合部;51外组合部;52外固定件;54结合孔;56齿部;58固定柱;60螺栓;62内侧迫紧环;66嵌槽;68外侧迫紧环;70凹槽;76内侧电子装置;78第一外壳;79卡合部;80第一容槽;81通孔;82第二容槽;84第一电路板;85第一插座;86缺口;88操作钮;90电桩;92弹簧;94外侧电子装置;96第二外壳;97输入部分;98第二电路板;99第二插座;111内壳体;113穿孔;115安装部;116容置孔;117结合边;119扣合钮;131弹簧;133供电装置;135盖体;137内表面;139结合部;140钩扣;151扣合槽;153穿孔;155电池座;157电连接部;159电池;171外壳体;173第一孔;175第二孔;176组合柱;177内操作件;179外操作件;191锁闩装置;193闩;195连接线;197第一插头;199第二插头;211门;213内侧面;215外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所有图式系仅便于解释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说明用实施例的元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或在阅读及了解以下描述后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以下描述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也属业界技能。

在不同图式中系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元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顶部”、“底部”、“第一”、“第二”、“向前”、“向后”、“反向”、“前”、“后”、“高度”、“宽度”、“长度”、“端”、“侧”、“水平”、“垂直”等等及类似用语系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说明用实施例而已。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电子式门锁系安装于一门211上(如图5所示),所述的门211包括相互隔开的一个内侧面213以及一个外侧面215,所述门锁10包括一个操作装置20,操作装置20包括一个内侧部22以及与内侧部22组合的一个外侧部28,内侧部22包括形成在外表面的一个个内嵌槽24,外侧部28包括形成在外表面的且与内嵌槽24连通的一个外嵌槽30,内、外侧部22、28中可移动地容置一个牵缩件38,内侧部22包括与牵缩器38连动地结合且可枢转的一个内轴筒26,外侧部28包括与牵缩器38连动地结合且可枢转的一个外轴筒32,操作装置20还包括固定在外侧部28的一个内衬套34,内衬套34包括一个限位槽36,操作装置20另包括容置在内、外侧部22、28之间的一个电动驱动器40,电动驱动器40包括可在位于限位槽36内的一个上锁位置(如图5所示)以及位于限位槽36外侧的一个解锁位置(如图9所示)之间位移的一个限制件42。

参阅图5所示,操作装置20容置在门211上且内侧部22以及内轴筒26的一部分位于门211的内侧面213之外,外侧部28与外轴筒32位于门211的外侧面215的外。

门锁10还包括与操作装置20的内侧部22结合的一个内组合部43,内组合部43包括不可转动地套设在内侧部22周围的一个内固定件44,内固定件44包括容置内侧部22的一个套接孔46以及形成在套接孔46内周缘的一个凸部48,内固定件44另包括形成在相对的两个侧边且为孔状的两个扣合部50。内固定件44的凸部48与内侧部22的内嵌槽24嵌合,如此内固定件44无法相对内侧部22转动。

内组合部43还包括安装在内固定件44外侧的一个内壳体111,内壳体111包括一个穿孔113以及与穿孔113隔开的一个安装部115,内壳体111还包括形成在安装部115下方的一个容置孔116。内壳体111系固设在内固定件44的外周围而且穿孔113与套接孔46的中心对齐。

内壳体111的容置孔116内可滑动地容置一个扣合钮119以及一个弹簧131(如图7所示),扣合钮119可沿容置孔116所界定的中心轴在一端伸出内壳体111外侧的一个前进位置(如图7所示)以及内缩入内壳体111中之一个后退位置(如图10所示)之间位移,弹簧131系偏压扣合钮119位于前进位置。

依据图式所示,门锁10还包括与操作装置20的外侧部28结合的一个外组合部51,外组合部51包括一个外固定件52以及一个外壳体171,其中外固定件52包括一个结合孔54以及形成在结合孔54内周面的一个齿部56,外固定件52还包括形成在一侧面的二个固定柱58。外固定件52套设在外侧部28的外周围而且齿部56与外侧部28的外嵌槽30嵌合,因而外固定件52无法相对操作装置20转动,再者,外固定件52的两个固定柱58系穿入门211内,如此操作装置20无法相对门211转动。

外组合部51另包括一个外壳体171,外壳体171包括一个第一孔173以及与第一孔173隔开的一个第二孔175,外壳体171还包括形成在内侧面的复数个组合柱176。外壳体171系结合在外固定件52的外侧且第一孔173与结合孔54的中心对齐。

依据图式所示,门锁10还包括螺接于操作装置20的内侧部22的一个内侧迫紧环62以及螺接于外侧部28的一个外侧迫紧环68,其中内侧迫紧环62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复数个嵌槽66,内侧迫紧环62贴靠在内固定件44的侧面。所述外侧迫紧环68包括形成在一端面的复数个凹槽70,外侧迫紧环68贴靠于外固定件52的一侧面。此外,两个螺栓60由内固定件44穿过并且与对应的各固定柱58螺接,而且各螺栓60的头部分别位于对应的内侧迫紧环62的其中两个嵌槽66内,如此防止内侧迫紧环62相对内侧部22转动而松脱。

参阅图2所示,门锁10另包括与内固定件44可拆卸地结合的一个内侧电子装置76,内侧电子装置76包括一个第一外壳78,第一外壳78包括一个通孔81,第一外壳78还包括形成在一侧面且位于通孔81外周围的一个第一容槽80以及位于第一容槽80下方的两个第二容槽82,第一外壳78另包括形成在相对的两个侧边且形成钩状的两个卡合部79。

内侧电子装置76还包括容置在第一容槽80内的一个第一电路板84以及与通孔81的中心对齐的一个缺口86,内侧电子装置76另包括一个用来与第一电路板84电连接的一个第一插座85,第一插座85系外露于第一壳体78的外侧。第一外壳78的两个第二容槽82分别容置一个与第一电路板84电连接的一个电桩90,以及一个弹簧92,各弹簧92系偏置各电桩90位于第一外壳78的外侧,此外第一外壳78的表面设置有可按压用以操作第一电路板84的两个操作钮88。

内侧电子装置76的两个卡合部79分别与内固定件44的扣合部50可拆卸地扣合(如图6所示),且通孔81、缺口86以及内固定件44的套接孔46的中心对齐并且容置操作装置20的内侧部22,所述两个电桩90位于安装部115中。

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10还包括可拆卸地与内壳体111结合的一个供电装置133,供电装置133包括一个盖体135以及与盖体135组合为一体的一个电池座155,盖体135包括一个内表面137以及形成在内表面137的复数个结合部139,盖体135另包括形成在内表面137的两边的复数个钩扣140,盖体135还包括形成在内表面137的一个扣合槽151以及形成在底边且延伸至扣合槽151倾斜状的一个穿孔153。所述的电池座155通过螺丝螺设在盖体135的各结合部139上,电池座155包括形成在顶面的两个电连接部157,电池座155系安装与两个电连接部157电连接的复数个电池159。

供电装置133的盖体135的各钩扣140分别与内壳体111的结合边117可拆卸地结合,而且扣合槽151与容置孔116对齐,因而扣合钮119的一端位于盖体135的扣合槽151(如图7所示),供电装置133的各电连接部157分别与内侧电子装置76的各电桩90电连接(如图8所示),如此供电装置133被可拆卸地组装在内壳体111上且提供内侧电子装置76运作时所需的电力。

依据图式所示,门锁10还包括可拆卸的安装于外壳体171上的一个外侧电子装置94,外侧电子装置94包括一个第二外壳96以及容置在第二外壳96内的一个第二电路板98,外侧电子装置94包括用来接收或输入解锁信息的一个输入部分97,外侧电子装置94的输入部分97通过外壳体171的第二孔175显露。外侧电子装置94通过复数个螺丝与外壳体171的各组合柱176可拆卸地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侧电子装置94的输入部分97可以是无线收发器、按键式输入装置、触控屏幕、生物特征撷取装置的其中任意一种,所述无线收发器可以是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蓝芽(Bluetooth)、WI-FI的其中任意一种,按键式输入装置可以是数字键盘,生物特征撷取装置可以是指纹撷取器、虹膜撷取器、指静脉撷取器、人脸辨识系统的其中一种。

参阅图4A所示,内侧电子装置76与外侧电子装置94通过一条连接线195电连接,连接线195包括与第一电路板84的第一插座85电连接的一个第一插头197,以及与第二电路板98的第二插座99电连接的一个第二插头199,连接线195另外延伸入操作装置20内且与电动驱动器40电连接,连接线195的一部分分别容置在内侧部22的内嵌槽24中以及外侧部28的外嵌槽30之中,此外所述的内固定件44的凸部48与内侧部22的内嵌槽24的底部隔开,如此连接线195能经由内嵌槽24通过内固定件44的凸部48,外固定件52的齿部56与外侧部28的外嵌槽30的底部隔开,因而连接线195能经由外嵌槽30通过齿部56。

内侧电子装置76与外侧电子装置94通过连接线195电连接,因此内侧电子装置76能够控制外侧电子装置94运作并且驱动外侧电子装置94发射信号及/或驱动外侧电子装置接收解锁信息(例如无线射频),外侧电子装置94将所接收的解锁信号传送至内侧电子装置76,并且由内侧电子装置76识别所接收的电子装置是否正确,再者内侧电子装置76依据所接收的解锁信号正确或不正确还控制电动驱动器40运作,如此就能将门锁10设定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

依据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10还包括把手状的一个内操作件177以及把手状的一个外操作件179,内操作件177穿过内壳体111的穿孔113并且套接在内轴筒26外侧与的一起枢转地结合,外操作件179穿过外壳体171的第一孔173且套接在外轴筒32的外侧与的一起枢转地结合。单独转动内操作件177造成内轴筒26连动牵缩件38位移,而且可以单独转动外操作件179造成外轴筒32连动牵缩件38位移。

门锁10另包括固定在门211的端面且与牵缩件38连动地结合的一个锁闩装置191,锁闩装置191包括可在外伸的一个上闩位置以及内缩的一个解闩位置之间位移的一个闩193。

为了方便说明,系假设外侧电子装置94选用无线射频(RFID),内侧电子装置76搭配外侧电子装置94选择可以控制无线射频的第一电路板84,并且假设门锁10被设定为上锁状态(如图5所示),闩193位于上闩位置,如此电动驱动器40的限制件42位于上锁位置,因而限制件42与内衬套34的限位槽36嵌合,造成外侧部28的外轴筒32无法通过外操作件179驱动而枢转,因而无法从门193的外侧使用外操作件179连动闩193由上闩位置往解闩位置位移,如此在门锁10设定为上锁状态的情况下,无法由门211的外侧将门211开启,但允许使用内操作件177连动内轴筒26枢转,进而驱动牵缩件38位移造成闩193由上闩位置位移至解闩位置,还可由门211的内侧将门211开启。

假设要将门锁10设定为解锁状态,系持诸如一个门禁卡由门211的外侧靠近外侧电子装置94的输入部分97,外侧电子装置94的输入部分97读取门禁卡中的解锁信息,并且将解锁信息传送给内侧电子装置76进行识别,若内侧电子装置76识别该解锁信息错误或不相符,则电动驱动器40的限制件42保持在上锁位置,门锁10保持在上锁状态。若内侧电子装置76识别该解锁信息正确或相符,则内侧电子装置76输出一个解锁信号给电动驱动器40,电动驱动器40则驱动限制件42由上锁位置位移至解锁位置,在这样的状态下,限制件42脱离内衬套34的限位槽36,门锁10被设定为解锁状态。

在门锁10被设定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转动外操作件179系会连动外轴筒32驱动牵缩件38位移,还造成闩193由上闩位置位移至解闩位置,如此就能从门211的外侧将门211开启。同样的,在门锁10被设定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仍然允许使用内操作件177将门211开启。

假设供电装置133电力不足,使用细长且能够穿入供电装置133的盖体135的穿孔153内的工具抵压扣合钮119,迫使扣合钮119脱离盖体135的扣合槽151,如此就能够将供电装置133拆下(如图10所示),还更换新的电池159。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的门锁允许依据实际需求快速地组装或更换外侧电子装置94以及搭配外侧电子装置94的内侧电子装置76,使得门锁10得以组装成不同的态样。详细地说,图1~图10系以具有无线射频功能的外侧电子装置94为实施例,当要把门锁组装成利用触控屏幕输入解锁信息的态样时,不需要更换操作装置20,组装时只要选择具有触控屏幕的外侧电子装置94结合在外壳体171上,该触控屏幕设置在外侧电子装置94的输入部分,如此触控屏幕系显露在外壳体171的第二孔175内,再选择可以控制具有触控屏幕的外侧电子装置94的一个内侧电子装置76组装在内固定件44上,如此门锁就可组装成利用触控屏幕输入解锁信息的状态(如图11所示),还允许使用触控屏幕输入密码或图形当作解锁信息。

参阅图12所示,外侧电子装置94选用具有指纹撷取器,同样的内侧电子装置76选用可以控制指纹撷取器的第一电路板84,如此就可以快速的把门锁组装成利用指纹解锁的态样,还允许输入指纹当作解锁信息用来将门锁设定为解锁状态。

参阅图13所示,外侧电子装置94选用具有数字按键的按键式输入装置,内侧电子装置76选用可以控制按键式输入装置的第一电路板84,如此就可以快速的把门锁组装成利用数字键输入密码的态样,还允许输入预设的密码当作解锁信息用来将门锁设定为解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只更换内、外侧电子装置76、94就能在其他零组件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将门锁组装成不同的态样,如此能够加快门锁组装制程的速度,而且也能有效的降低业者的成本。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门锁10通过内固定件44与内侧部22不可转动地结合,外固定件52与外侧部28不可转动地结合,而且外固定件52通过各固定件58与门211结合搭配两个螺栓60后能够有效的增加操作装置20的抗扭力强度,造成门锁10安装于门211的后具有足够的结合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和变化将是显而易知者。举例言的,例如电动驱动器40是利用马达、减速机构、螺杆机构组装成连动限制件42位移的装置(例如我国公告第M480578号可电动上锁的圆柱型锁具),此外电动驱动器40也可以是一种利用电磁阀驱动限制件42的结构。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