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20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6年9月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113962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于此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涉及一种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特别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其构造成响应于打开蝴蝶门的信号而将抓持把手装置弹起,从而当手动关闭蝴蝶门时能够使操纵距离减小。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客厢的内部部件包括仪表板、客厢天花板的内部材料、车门饰板等。安装这些内部部件的目的是提高舒适度并确保乘员的安全。

这种内部部件的车门饰板不仅提供了内部装饰的效果而且还具有各种功能,例如,辅助打开或者关闭车门,起到使用者手臂放置其上的支撑件或者当车辆碰撞时保护使用者身体的功能。

用于辅助打开或者关闭车门的车门饰板把手安装于车门饰板。车门饰板把手主要安装于车辆车门饰板的扶手。

图1A和图1B是显示根据常规技术的安装于蝴蝶门的抓持把手的立体图。

常规的车门饰板把手包括在其下端部的联接部件,从而车门饰板把手能够通过该联接部件而安装于车门饰板的扶手。车门饰板把手的上端部形成抓持把手,该抓持把手以典型的把手形状突出。抓持把手具有联接部件,抓持把手通过该联接部件而固定至车门饰板。

对于这种车门饰板把手,加强件附加至该车门饰板以提高强度和耐久性,从而改进车辆的适销性和安全性。

同时,根据车辆的种类存在多种车门打开类型。车辆的车门类型根据车门打开的方式或者铰链的位置分为OEM车门、殴翼车门、蝴蝶门、剪刀门等。

在它们之中,蝴蝶门以类似于蝴蝶展开翅膀时的方式打开。在蝴蝶门中,铰链安装于A柱或者风窗框和车顶的下部。因此,蝴蝶门以绕铰链旋转45°角度的方式打开。

在常规车门饰板把手应用于典型的OEM车门的情况下,其具有打开或者关闭车门方便的优点。然而,在常规车门饰板把手应用于蝴蝶门的情况下,因为车门饰板把手固定在车门饰板,因而当乘员关闭蝴蝶门时操纵距离相对较大,从而不便于乘员操纵车门饰板把手。

公开于该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其构造成使得抓持把手装置响应于打开蝴蝶门的信号而弹起,从而当手动关闭蝴蝶门时能够使操纵距离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如下描述而理解,并且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而变得清楚。同样地,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要求保护的方法或其组合而得以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所述抓持把手安装在蝴蝶门中,所述弹起装置包括:抓持把手装置110,其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形成为以把手的形状从所述蝴蝶门的车门饰板11突出;引导装置120,其固定在所述车门饰板11中的预定位置并且构造成引导所述抓持把手装置110;第一驱动装置130,其构造成响应打开或者关闭蝴蝶门的信号而驱动所述抓持把手装置110。

所述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由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0在预定的第一方向上线性移动。

第一驱动装置130可以包括:步进电动机131,其构造成响应打开或者关闭蝴蝶门的信号而产生旋转力;小齿轮133,其联接至所述步进电动机131;齿条135,其构造成将所述小齿轮133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

所述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二端部可以由联接滚子113联接至所述齿条135的第一端部,并由所述引导装置120引导。

所述第一止挡件137可以设置于所述齿条135的第二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用于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所述抓持把手安装在蝴蝶门中,所述弹起装置包括:抓持把手装置110,其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形成为以把手的形状从所述蝴蝶门的车门饰板11突出;铰链装置140,其包括铰链杆141和第一斜齿轮143,所述铰链杆固定至所述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斜齿轮设置在所述铰链杆14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每一者;第二驱动装置150,其构造成响应打开或者关闭蝴蝶门的信号而可旋转地驱动所述抓持把手装置110。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0可以包括:第二斜齿轮151,其与所述第一斜齿轮143啮合;电动机装置153,其构造成产生施加至所述第二斜齿轮151的旋转力。

所述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由第二止挡件160旋转预定的第一角度,所述第二止挡件设置在所述车门饰板10的内部。

所述铰链杆141可以由铰链轴145支撑,所述铰链轴毗邻所述第一斜齿轮143设置。

所述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在其上端部具有贯通的开口111。

所述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形成为基于蝴蝶门10的下端部以大约60°至大约90°范围内的角度倾斜。

在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得以更为具体地阐明。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显示根据常规技术的安装于蝴蝶门的抓持把手的立体图。

图2A和图2B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工作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工作的示意图。

应理解的是,附图呈现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简化表示,从而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本文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对于附图的多幅图,附图标记指代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现所述示例性实施方案。

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案。在特定实施方案中,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可以省略,从而避免对本实用新型理解不清。在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放大局部部分以便清楚地显示实施方案的各个层和各个区域。应当理解,当元件例如层、膜、区域或板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方”时,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的上方”,或者也可以是存在中间元件。

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的上方”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此外,应当理解,当元件被称为“整个”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时,其可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的整个表面(或全部表面)上,或者不能形成于另一个元件的边缘部分。

下面将参考所附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进行更具体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弹起”表示抓持把手装置弹出,这包括以线性形式弹起和以旋转形式弹起两种。

图2A和图2B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的立体图。图3A和图3B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工作的示意图。图4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参考图2A、图2B、图3A、图3B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100包括抓持把手装置110、引导装置120和第一驱动装置130。

抓持把手装置110包括内抓持把手、外抓持把手,还包括安装在内抓持把手和外抓持把手之间的增强件以增强抓持把手装置110的刚性。然而,抓持把手装置110的构造不限于此。

抓持把手装置110安装于蝴蝶门10的车门饰板11。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一端部由以把手形状突出的抓持把手构成,通孔111形成在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一端部中从而当打开车门时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改善的抓握感觉。

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二端部通过联接滚子113而联接于第一驱动装置130的齿条135。

引导装置120安装于抓持把手装置110,使得设置于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二端部并联接于齿条135的联接滚子113能够沿着引导装置120线性移动。

因此,抓持把手装置110能够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30而在预定的第一方向上线性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方向可以基于蝴蝶门10的下端部设定为在0°至90°的范围之内。如在图2A示出的,第一方向设定为45°,从而当抓持把手装置110线性弹起的时候,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布置的尽可能靠近坐在相应座椅上的乘员。

引导装置120固定在车门饰板11中的预定位置,并且构造成引导抓持把手装置110。

引导装置120可以由包括钢的轨道形成,当然引导装置120可以由塑料轨道形成,只要该塑料轨道能够可靠地引导齿条135即可。

尽管在该实施方案中,引导装置120已经示出具有矩形形状,但是其可以具有圆形形状。

引导装置120的第一端部固定至车门饰板11的下部,引导装置的第二端部穿入抓持把手装置110。

第一驱动装置130响应打开或者关闭蝴蝶门的信号而操作抓持把手装置110。

第一驱动装置130包括步进电动机131、小齿轮133、齿条135和第一止挡件137。

步进电动机131响应打开或者关闭蝴蝶门的信号而产生旋转驱动力。小齿轮133设置在步进电动机131的端部。步进电动机131使小齿轮133旋转。

小齿轮133联接至步进电动机131。齿条135通过小齿轮133的旋转运动而线性地移动。

齿条135联接至小齿轮133并且构造成将小齿轮13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齿条135在引导装置120的引导下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第一止挡件137设置在齿条135的下端部。

设置在齿条135的下端部的第一止挡件137在引导装置120下方往复运动至引导装置120的下端部。

也就是说,当蝴蝶门10关闭时,第一止挡件137移动至离引导装置120最远的位置。当蝴蝶门10打开时,第一止挡件137能够移动至引导装置120的下端部。

这样的话,当抓持把手装置110在第一方向上弹起时,不仅能够通过第一止挡件137限制抓持把手装置110弹起的距离,而且还能由第一止挡件137稳定地支撑抓持把手装置110。

同时,乘员的体型大小(特别是手臂长度)彼此各不相同。这样,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构造成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线性移动预定距离。

例如,抓持把手装置110弹起的长度可以相应于乘员的不同体型大小而设定为三种到五种弹起长度。多个弹起长度被预先输入到储存装置,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构造成总是由控制器弹起到由乘员预设的弹起长度。此外,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构造成通过按钮来调整其弹起的长度。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抓持把手装置110能够响应打开蝴蝶门的信号而根据乘员的体型大小被弹起以布置成尽可能靠近乘员。

图5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工作的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相应于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下面,将就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来阐述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弹起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蝴蝶门抓持把手的弹起装置包括抓持把手装置110、铰链装置140和第二驱动装置150。

抓持把手装置110安装于蝴蝶门10的车门饰板11。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一端部由以把手形状突出的抓持把手构成,通孔111形成在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一端部中从而当打开车门时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改善的抓握感觉。

铰链装置140设置于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二端部。抓持把手装置110能够借助于铰链装置140而旋转。

铰链装置140包括铰链杆141、第一斜齿轮143和铰链轴145,所述铰链杆固定至抓持把手装置110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斜齿轮和所述铰链轴设置于铰链杆14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每一者。

铰链杆141固定于抓持把手装置110的下端部。铰链轴145分别设置于铰链杆14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铰链轴145固定于车门饰板11的预定位置,从而抓持把手装置110能够围绕铰链轴145旋转。

第一斜齿轮143分别设置于铰链杆14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每个第一斜齿轮143都联接至相应的第二斜齿轮151,从而铰链杆141可以借助第二驱动装置150的动力而旋转。

第二驱动装置150包括第二斜齿轮151和电动机装置153,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143啮合,电动机装置53产生施加至第二斜齿轮151的旋转力。

第二驱动装置150的电动机装置153响应于打开或者关闭蝴蝶门的信号,而被构造成操作为使得电动机装置153的动力传递至第二斜齿轮151和第一斜齿轮143,其中抓持把手装置110能够旋转至预定的第一角度。

也就是说,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借助于设置在车门饰板10内部的第二止挡件160而旋转至预定的第一角度。

这样的话,当抓持把手装置110以第一角度弹起时,不仅能够由第二止挡件160限制抓持把手装置110弹起的角度,而且还能由第二止挡件160稳定地支撑抓持把手装置110。

抓持把手装置110形成为基于蝴蝶门10的下端部以60°至90°范围内的角度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抓持把手装置110基于蝴蝶门10的下端部以90°(也即竖直地)形成的示例。在抓持把手装置110以90°形成的情况下,当抓持把手装置110构造成线性移动时,可以更远离乘员。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抓持把手装置110构造成朝向乘员旋转,从而当蝴蝶门打开时,抓持把手装置110朝向乘员旋转,从而减小抓持把手装置110和乘员之间的距离。

同时,乘员的体型大小(特别是手臂长度)彼此各不相同。这样,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构造成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旋转预定角度。

例如,抓持把手装置110弹起的角度可以相应于乘员的不同体型大小而设定为多个弹起角度。多个弹起角度被预先输入到储存装置,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构造成由控制装置以连续的预定弹起角度弹起。此外,抓持把手装置110可以构造成通过按钮来调整其弹起的角度。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抓持把手装置110能够响应打开蝴蝶门的信号而根据乘员的体型大小被弹起以位于尽可能靠近乘员的位置。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外”、“高”、“低”、“向上”、“向下”、“前”、“后”、“背”、“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向前”和“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各种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