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183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附件,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门吸。



背景技术:

门吸也俗称门碰,也是一种门打开后吸住定位的装置,以防止风吹或碰触门而关闭。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庭和办公室的房门处安装有门吸,在房门打开时起到固定的作用。然而,目前使用的门吸在使用时,由于磁力相吸的作用,门吸杆与吸座相吸时易出现较大撞击的噪音,磁力作用使得房门被过快地拉动到墙角一侧,当门吸使用时间较久时,由于多次撞击,门吸易出现松动、晃动现象,对房门和墙体也有一定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吸,在门吸杆与吸座相吸靠近时,减缓二者相吸时受到的撞击,具有隔振、减振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门吸,包括门吸杆、吸座,所述门吸杆包括弹性伸缩管、吸头。所述弹性伸缩管包括拉簧,以及由外向内依次滑动连接的外管、至少一个中间管、内管。所述拉簧位于所述弹性伸缩管内部,其两端分别挂接所述外管、内管,所述吸头设于所述内管外端并与所述吸座相吸配合。

作为所述吸头与所述吸座相吸配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头由永磁铁制成,所述内管的外端设有凹口,所述吸头压装于所述凹口。

作为所述吸头与所述吸座相吸配合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头、内管由不锈钢一体制成。

为方便所述拉簧的安装,优选所述外管内部的底端设有挂接所述拉簧用的第一挂杆,优选所述内管内部的顶端设有挂接所述拉簧用的第二挂杆,所述拉簧两端的挂钩分别挂接于所述第一挂杆、第二挂杆。

为保证门吸杆的稳固安装于房门或墙体,在所述外管的底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既可以通过粘贴强力双面胶来实现将所述门吸杆固定安装于房门或墙体,也可以通过开设安装孔并利用螺纹连接来实现将所述门吸杆固定安装于房门或墙体。

为简化所述弹性伸缩管结构,所述中间管设有一个。

为减少摩擦,所述外管与中间管之间、所述中间管与内管之间均涂有润滑油层。

为提高其质感,所述弹性伸缩管的表面形成有拉丝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伸缩管包括拉簧以及由外向内依次滑动连接的外管、至少一个中间管、内管,与吸座相吸配合的吸头设于内管的外端,以将门吸杆安装于房门上为例,当门吸杆与吸座靠近但未接触时,吸头带动内管伸出并逐渐与吸座靠近,但是由于拉簧连接外管与内管,拉簧一方面带动外管以及房门转向墙体一侧,另一方面以拉簧自身的拉伸变形减缓房门转动的速度、减缓吸头与吸座相吸时的撞击力,延长房门停靠于墙体的操作时间,从而可以减少门吸使用时的突发性破坏。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门吸中弹性伸缩管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门吸中弹性伸缩管伸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门吸,包括门吸杆10、吸座20,门吸杆10包括弹性伸缩管11、吸头12。弹性伸缩管11包括拉簧,还包括由外向内依次滑动连接的外管111、至少一个中间管112、内管113,其中,拉簧位于弹性伸缩管11内部,拉簧的两端分别挂接于外管111、内管113,而吸头12设于内管113外端并且与吸座20相吸配合。在实际使用中即可以将门吸杆10安装于房门,将吸座20安装于墙体;也可以将门吸杆10安装于墙体,将吸座20安装于房门。

针对吸头12与吸座20的相吸配合,本实施例具体在内管113的外端开设凹口,并采用永磁铁制成吸头12后,吸头12压装于凹口。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设计吸头12与内管113由不锈钢一体制成,以减少加工工艺,并设计吸座20为与不锈钢相吸的永磁铁制成。

为方便拉簧的挂接安装,本实施例中在外管111内部的底端设有挂接拉簧用的第一挂杆,并在内管113内部的顶端设有挂接拉簧用的第二挂杆,将拉簧两端的挂钩分别挂接于第一挂杆、第二挂杆,具体的,第一挂杆、第二挂杆的外形结构并没有限制,只需稳固挂接拉簧两端的挂钩即可。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门吸杆10的安装,在外管111的底端设有翻边,设置的翻边增大了门吸杆10与墙体或房门的接触面积,当采用粘贴连接时,则方便安装人员在翻边上涂抹强力双面胶,来将门吸杆10牢固安装于房门或墙体;当采用打孔连接时,则方便安装人员在翻边上开设安装孔,并利用螺钉或螺栓等将门吸杆10固定安装于房门或墙体。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简化弹性伸缩管11结构,具体只设置了一个中间管112。

为减少摩擦提高弹性伸缩管11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外管111与中间管112之间、中间管112与内管113之间均涂有润滑油层。为提高门吸杆10的美观性,本实施例在弹性伸缩管11的表面形成有拉丝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