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锁扣装置及包括其的平开上悬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705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窗户锁扣装置及包括其的平开上悬窗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户锁扣装置及包括其的平开上悬窗。



背景技术:

平开上悬窗是在一个窗户框架中的窗扇既平开又能在其上部悬成一定的开启角度,其结构较为复杂。

专利号为ZL00262011.1的专利公开文本公开了一种窗户锁扣装置,包括设置于窗框内缘的多个卡扣体、设置于窗扇侧缘的平开机构、设置于窗扇顶缘的上悬机构,上悬机构包括一移动片、一固定片及一转动片,固定片的一端枢接在窗框上其另一端通过其上的凸柱枢设于移动片的长槽内;移动片的一端连接平开机构的驱动部;转动片的一端枢接于移动片上其另一端枢接于固定片上。在移动片接近转动片处设有一长凹底和置于其内的突柱,固定片在相对于长凹底处设有一开口朝下的凹槽,前述突柱可伸入凹槽内,使移动片与固定片无法相对地枢转;一旦突柱滑出凹槽时,移动片与固定片可作枢转移动。当窗户作平开动作时,转动与平开机构的驱动部联动连接的把手,带动平开机构的凸柱脱离对应卡扣体上的定位槽,则窗扇即可作平开,此时,移动片上的突柱深入固定片上的凹槽内,移动片与固定片无法相对地枢转。当窗户上悬时,转动与平开机构的驱动部联动连接的把手,带动移动片移动,使移动片上的突柱脱离固定片上的凹槽,则移动片与固定片可作枢转移动,此时,使用者只需再用力向内拉动把手即可拉动窗扇上方,可将窗户开启一小空隙。然而,在前述技术方案中,操作者使窗户上悬时,需先转动把手至一定角度使移动片与固定片形成枢转,然后再用力向内拉动把手才能使窗扇(特别是上部)与窗框分离,操作步骤较多且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使用者操作步骤的窗户锁扣装置及包括其的平开上悬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提出了一种窗户锁扣装置,包括平开机构、与该平开机构联动连接的上悬机构,所述上悬机构包括固定在窗扇顶缘的固定件、固定在窗扇顶缘并一端与所述平开机构联动连接的移动件、固定在该移动件上并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的限位件、一端枢接在窗框上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的支撑件、一端与该支撑件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枢接的连接件,在所述限位件的相反于所述平开机构的一侧固设有第一导向件,在所述连接件的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第一导向件相配合的被导向部,所述连接件通过该被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相配合能围绕所述第一导向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进行转动。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在所述限位件上固设有第一导向件,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被导向部,使窗户处于上悬状态时,能够简化使用者的操作步骤且操作简单易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件呈等腰梯形状,包括构成等腰梯形的上边的第一平面部、构成等腰梯形的两腰的一对凹面部,该凹面部由相衔接设置的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构成,并且两者相衔接处朝向内侧凹进设置;所述被导向部的整体形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相配合,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相对应的第二平面部、对称分布在该第二平面部两侧的一对凸面部,该凸面部由相衔接设置的第三斜面部和第四斜面部构成,并且两者相衔接处朝向外侧凸出设置。

采用这种结构,窗扇由锁紧-平开-上悬状态转换时,由位于第一导向件左侧的第一斜面部推动被导向部上的位于左侧的凸面部,进而使连接件以第一导向件为支点相对于固定件进行顺时针转动,并且,窗扇处于上悬状态时,第一导向件上的第一平面部与被导向部上的位于左侧的第四斜面部相抵接形成定位状态,使连接件和支撑件不会发生回转,由此对窗扇进行倾斜定位;相反地,窗扇由上悬-平开-锁紧状态转换时,则由位于第一导向件右侧的第一斜面部推动被导向部上的位于右侧的凸面部,使连接件和支撑件复位至窗扇处于平开状态所对应地位置。

优选的,在所述固定件的相反于所述平开机构的一端设置一加强件,所述连接件的端部枢接在该加强件处。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所述加强件能够增加所述固定件上用以与连接件相枢接处的强度,进而确保两者的连接稳固性。

优选的,在所述支撑件的靠近窗框的一侧形成有一台阶部,在该台阶部的台阶面和其靠近窗框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在所述移动件的远离所述平开机构的一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合的第二导向件。

采用这种结构,在窗户处于锁紧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二导向件与第二限位槽相配合,使所述支撑件、连接件与所述移动件、限位件相平行设置且确保它们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在窗户处于上悬状态下,所述第二导向件脱离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使所述支撑件、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进行枢转,如此能确保窗户在锁紧、平开、上悬这三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另外,由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在台阶部的台阶面和其靠近窗框的一侧上,如此设置有利于确保所述第二导向件与第二限位槽分离。

优选的,在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所述支撑件的相反于窗框的一端与该第一长槽形成滑动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长槽形成滑动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限位件的靠近所述平开机构的一侧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一端敞口的第一限位槽,并且,该第一限位槽的敞口侧相对于其主体倾斜设置,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通过一导柱与所述支撑件的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枢接,所述窗户锁扣装置处于锁紧和平开状态下,所述导柱被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采用这种结构,在窗户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导柱被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位于该第一限位槽的靠近所述平开机构的一侧;在窗户处于平开机构时,所述导柱仍被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大体位于第一限位槽的中间部位;在窗户由平开状态转为上悬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对于导柱朝向靠近平开机构的一侧移动,使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倾斜设置的部分推动引导所述导柱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小角度转动,由此作为窗户上悬状态的开启部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平开上悬窗,包括前述中任一所述的窗户锁扣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窗户锁扣装置处于上悬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窗户锁扣装置装设于窗扇的示意图;

图3为窗户处于锁紧状态时窗户锁扣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窗户处于平开状态时窗户锁扣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窗户处于上悬状态时窗户锁扣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窗户处于上悬状态时第一导向件与被导向部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户锁扣装置及包括其的平开上悬窗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户锁扣装置主要装设在窗户上,它主要包括固定在窗框1上的多个卡扣体11、设置在窗扇2侧缘上的平开机构、设置在窗扇2顶缘并与该平开机构联动连接的上悬机构,其中,在窗扇2的侧缘上还设有一把手3,该把手3与平开机构中的驱动部分联动连接,上悬机构亦通过平开机构与把手3联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对平开上悬窗的上悬机构进行了结构改进,其所对应的多个卡扣体11、平开机构、把手3这三者的连接关系、配合关系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1~图5所示,上悬机构主要包括固定在窗扇顶缘的固定件4、固定在窗扇顶缘并一端与平开机构联动连接的移动件5、固定在该移动件5上并与固定件4形成滑动连接的限位件6、一端枢接在窗框1上另一端与固定件4形成滑动连接的支撑件7、一端与该支撑件7枢接另一端与固定件4枢接的连接件8,其中,移动件5、限位件6设置在一起,二者的运动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具体地,

固定件4整体为长条状部件,它沿窗扇顶缘的长度方向固设在窗扇2的顶缘上并与该窗扇顶缘间隔设置。在固定件4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长槽41和第二长槽,该第一长槽41和第二长槽沿窗扇顶缘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其中,第一长槽41靠近固定件4的左侧(即固定件4靠近平开机构的一侧)设置,第二长槽靠近固定件4的右侧(即固定件4远离平开机构的一侧)设置。

移动件5位于固定件4下方,该移动件5亦整体为长条状部件,它沿窗扇顶缘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前述固定件4与窗扇顶缘之间的间隔内,该移动件5的左端(即移动件5靠近平开机构的一端)通过平开机构与把手3联动连接,在移动件5的右端(即移动件5远离平开机构的一端)固设有由导柱构成的第二导向件51。在移动件5的右侧(即移动件相反于平开机构的一侧)固设有位于固定件4上方的限位件6,该限位件6亦为一长条状部件,它的两端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柱)紧固在移动件5上使限位件6与移动件5固设在一起并二者平行设置,其中,位于限位件6左端的第一螺柱63恰好置于前述固定件4的第二长槽内,使限位件6可相对于固定件4进行滑动。在限位件6的左侧(即限位件6靠近平开机构的一侧)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右端敞口的第一限位槽61,并且,该第一限位槽61的右端敞口侧相对于其主体倾斜设置;在限位件6的右端(即限位件6相反于平开机构的一端)固设有第一导向件6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62是一整体近似呈等腰梯形状的块状部件,它包括构成等腰梯形的上边的第一平面部621、构成等腰梯形的两腰并对称设置的一对凹面部,其中,单个凹面部由相衔接设置的第一斜面部622和第二斜面部623构成,该第一斜面部622与第二斜面部623两者相衔接处朝向内侧凹进设置。

支撑件7整体呈杆状,它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窗框1相枢接,其另一端通过螺柱与固定件4上的第一长槽41滑动连接。在支撑件7的靠近窗框1的一侧一体形成有一台阶部71,在该台阶部71的台阶面和其靠近窗框1的一侧上开设有沿支撑件7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槽72。第二限位槽72与移动件5右端的第二导向件51相配合。

连接件8亦整体呈杆状,它的一端通过一导柱73与支撑件7的靠近固定件4的一侧枢接,其另一端与固定件4的相反于平开机构的一端枢接,特别地,在固定件4的右端(相反于平开机构的一端)设置一用以增加该处强度的加强件42,连接件8的端部枢接在该加强件42处。在连接件8的与固定件4相连接的一端(亦即与加强件42相连接的一端)一体形成有与固定在限位件6上的第一导向件62相配合的被导向部8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被导向部81是一与第一导向件62的整体形状基本保持一致且朝其内侧凹进的部件,它包括与前述第一平面部621相对应的第二平面部811、对称分布在该第二平面部811两侧的一对凸面部,其中,单个凸面部由相衔接设置的第三斜面部812和第四斜面部813构成,该第三斜面部812与第四斜面部813两者相衔接处朝向外侧凸出设置。

下面参照图1~图6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对平开上悬窗处于锁紧、平开、上悬状态下窗户锁扣装置的不同状态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窗户处于锁紧状态时,移动件5的左端(即与平开机构联动连接的一端)与固定件4的相对移动距离最小;限位件6的左端位于第二长槽的右侧;连接件8的左端通过导柱73位于限位件6的第一限位槽61的左端,则连接件8右端的被导向部81与限位件6上的第一导向件62处于分离状态;移动件5上的第二导向件51置于第二限位槽72内并抵接在该第二限位槽72的靠近窗框1的一端;在这种状态下,支撑件7通过第二导向件51与第二限位槽72、导柱73与第一限位槽61分别相配合而与移动件5锁紧在一起,连接件8与限位件6二者平行设置。

使用者转动把手3,通过把手3、平开机构依次带动移动件5的左端相对于固定件4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则移动件5、限位件6、移动件5上的第二导向件51保持向左的同步移动,此时窗户处于平开状态窗户锁扣装置如图4所示,限位件6的左端大体移动至位于第二长槽的中部,连接件8的左端大体位于限位件6的第一限位槽61的靠近其倾斜设置部分的一侧(即连接件8的左端大体位于第一限位槽61的平直部分与倾斜部分相衔接处),连接件8右端的被导向部81与限位件6上的第一导向件62处于接触状态;移动件5上的第二导向件51位于第二限位槽72的相反于窗框1的一端使前者恰好从后者中脱离;在这种状态下,第二导向件51与第二限位槽72分离使支撑件7与移动件5处于恰好分离状态,连接件8与限位件6二者仍平行设置。

使用者继续沿同方向转动把手3,通过把手3、平开机构依次带动移动件5的左端继续相对于固定件4向左移动,则移动件5、限位件6、移动件5上的第二导向件51保持向左的同步移动,在前述移动过程中,由于移动件5上的第二导向件51从第二限位槽72中脱离则连接件8可相对于固定件4进行枢转;限位件6左移直至其左端抵接在第二长槽的左端,限位件6左移过程中,第一限位槽61相对于导柱73朝左移动,利用第一限位槽61的倾斜设置的部分推动引导导柱73相对于固定件4小角度转动(这一步主要发生在由平开状态转为上悬状态的过程中),同时,限位件6的移动带动第一导向件62左移,在第一导向件62左移过程中,由位于第一导向件62左侧的第一斜面部622推动被导向部81上的位于左侧的凸面部,使连接件8以第一导向件62为支点相对于固定件4进行顺时针转动;连接件8的另一端带动支撑件7相对于固定件4进行逆时针转动,同步地,支撑件7的相反于窗框1的一端在第一长槽41向右滑动,由此,利用支撑件7的推力将窗扇2与窗框1分离,使窗户处于上悬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导向件62上的第一平面部621与被导向部81上的位于左侧的第四斜面部813相抵接形成定位状态,使连接件8和支撑件7不会发生回转,由此对窗扇2进行倾斜定位。

上述是按照窗扇2由锁紧-平开-上悬状态的顺序对窗户锁扣装置的相关状态进行描述的,不难理解,使用者也可对窗扇2进行由上悬-平开-锁紧状态的操作,特别地,窗扇2由上悬状态向平开状态转换时,限位件6相对于固定件4向右移动时带动第一导向件62右移,在第一导向件62右移过程中,由位于第一导向件62右侧的第一斜面部622推动被导向部81上的位于右侧的凸面部,使连接件8和支撑件7复位至窗扇2处于平开状态所对应地位置。

由上,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限位件6上固设有第一导向件62,在连接件8上设有被导向部81,使用者操作把手3使窗户处于上悬状态时,只需将把手3转动至一定角度,即可使窗扇2与窗框1处于上悬状态,而无需操作者在转动完把手3后再用力拉动窗扇2使其与窗框1分离;同理,使用者反向转动把手3使窗户由上悬状态进入锁紧状态时,也无需先将窗扇2推动至与窗框1闭合然后再转动把手3至特定角度,使用者直接转动把手至特定角度,即可使窗扇2由上悬状态进入锁紧状态,可见,如此能够简化使用者的操作步骤且操作简单易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固定件4的相反于平开机构的一端设置一加强件42,连接件8的端部枢接在该加强件42处,然而并非局限于此,加强件42还可与固定件4的相反于平开机构的一端形成一体设置,或者,连接件8的端部直接枢接在固定件4的相反于平开机构的一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