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91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特别是涉及电子锁,尤其是涉及装有锁梁的电子锁,包括直挂锁、横挂锁、碟刹锁、箱包锁和U型防盗锁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电子锁,由于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在生产加工电子锁的时候,将电子锁内零部件装入锁体后需在锁体上加装盖板,电子锁内零部件包括微型电机、控制电路和电池等;而为了防止他人破坏锁具,现有技术盖板固定在锁体上一般采用固封螺丝、防拆螺丝或紧配合镶嵌的方式安装,由于电子锁日常使用时需定期更换电池、维护和/或维修,用户拆卸盖板极不方便,一般需要返厂或采用暴力的形式破坏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 该电子锁闭锁时无法拆卸盖板,开锁后可以轻松拆卸盖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包括设有锁梁安装孔的锁体、安装在所述锁体内的锁扣、设有锁止缺口的锁梁和盖板,所述锁体的下部设有容纳盖板的容腔;所述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还包括螺丝;所述盖板左侧面设有与所述螺丝右端相适配的凹坑;所述锁体的左侧面向右设有贯穿所述锁梁安装孔底部并与所述容腔相连通的第一横向通孔,所述第一横向通孔被所述锁梁安装孔隔断成两段而形成第一外横向通孔和第一内横向通孔,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是与所述螺丝相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锁体的容腔内后,所述螺丝从所述锁体的第一外横向通孔穿越后拧入内螺纹孔的第一内横向通孔内,并且所述螺丝的右端顶紧所述盖板左侧面的凹坑,从而使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锁体的容腔内,其中所述螺丝的右端位于所述盖板的凹坑内,而该螺丝的其它部位位于所述锁体的第一内横向通孔内;闭锁状态,所述锁梁的下端位于所述锁体的锁梁安装孔下部并遮住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拆卸工具虽然能进入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但是由于所述锁梁下端的阻挡, 拆卸工具不能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内,从而使拆卸工具无法接触和拧转所述第一内横向螺孔内的螺丝;开锁状态,所述锁梁向上移动,拆卸工具不但能从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穿越,而且还能顺利地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内将螺丝拧出。

为了美观和保护整个产品的完整性,所述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封住的挡块。拆卸盖板时,取出挡块即可。

所述盖板左侧面的凹坑能做成与所述螺丝相适配的内螺纹孔。

所述盖板右侧面设有凸起,对应地,所述锁体的容腔之右侧壁设有凹槽;装配后,所述盖板的凸起位于所述锁体的容腔之凹槽内,使所述盖板右端卡住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技术方案,即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包括设有锁梁安装孔的锁体、安装在所述锁体内的锁扣、设有锁止缺口的锁梁和盖板,所述锁体的下部设有容纳盖板的容腔;所述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还包括螺丝;所述盖板左侧面设有与所述螺丝相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锁体的左侧面向右设有贯穿所述锁梁安装孔底部并与所述容腔相连通的第一横向通孔,所述第一横向通孔被所述锁梁安装孔隔断成两段而形成第一外横向通孔和第一内横向通孔;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锁体的容腔内后,所述螺丝从所述锁体的第一外横向通孔穿越并进入第一内横向通孔后再拧进所述盖板的内螺纹孔内,从而使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锁体的容腔内,其中所述螺丝的右端位于所述盖板的螺纹孔内,而该螺丝的其它部位位于所述锁体的第一内横向通孔内;闭锁状态,所述锁梁的下端位于所述锁体的锁梁安装孔下部并遮住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拆卸工具虽然能进入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但是由于所述锁梁下端的阻挡, 拆卸工具不能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内,从而使拆卸工具无法接触和拧转所述第一内横向螺孔内的螺丝;开锁状态,所述锁梁向上移动,拆卸工具不但能从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穿越,而且还能顺利地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内将螺丝拧出。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是与所述螺丝相适配的内螺纹孔。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之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螺丝、盖板的凹坑或盖板的内螺纹孔、锁体的第一横向通孔、锁体的锁梁安装孔和锁梁,以及闭锁状态时锁梁所处的位置共同设置成盖板防拆结构,使盖板不能拆卸下来,只有在开锁状态,盖板才能拆卸下来。这种结构有以下好处:第一,只有使用者才能开锁,这样就只有使用者才能将盖板拆卸下来,防止了盗窃者破坏电子锁内部的结构;第二,螺丝采用普通螺丝,不必采用防拆螺丝,使用者再也不会为没有与防拆螺丝匹配的专用拆卸工具而苦恼,使用者只需在开锁状态下,使用普通拆卸工具就可以将盖板拆卸下来,就可以定期更换电池,对电子锁进行维护和/或维修,使用者拆卸盖板变得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之实施例一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该电子锁为横挂锁,图中横挂锁处于闭锁状态;

图2是图1所示横挂锁部分零部件分解后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横挂锁处于开锁状态;

图3是所述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之实施例二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该电子锁为直挂锁,图中直挂锁处于闭锁状态;

图4是图3所示直挂锁的部分零部件分解后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横挂锁处于开锁状态;

图5是所述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之实施例三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该电子锁为U型防盗锁,图中U型防盗锁处于闭锁状态;

图6是图5所示U型防盗锁部分零部件分解后的正投影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横挂锁处于开锁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6, 一种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包括设有锁梁安装孔的锁体、安装在所述锁体内的锁扣20、设有锁止缺口的锁梁和盖板90,所述锁体的下部设有容纳盖板90的容腔;所述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还包括螺丝80;所述盖板90左侧面设有与所述螺丝80右端相适配的凹坑99;所述锁体的左侧面向右设有贯穿所述锁梁安装孔底部并与所述容腔相连通的第一横向通孔,所述第一横向通孔被所述锁梁安装孔隔断成两段而形成第一外横向通孔和第一内横向通孔,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是与所述螺丝80相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盖板90安装在所述锁体的容腔内后,所述螺丝80从所述锁体的第一外横向通孔穿越后拧入内螺纹孔的第一内横向通孔内,并且所述螺丝80的右端顶紧所述盖板90左侧面的凹坑99,从而使所述盖板90固定在所述锁体的容腔内,其中所述螺丝80的右端位于所述盖板90的凹坑99内,而该螺丝80的其它部位位于所述锁体的第一内横向通孔内;闭锁状态,所述锁梁的下端位于所述锁体的锁梁安装孔下部并遮住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拆卸工具虽然能进入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但是由于所述锁梁下端的阻挡, 拆卸工具不能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内,从而使拆卸工具无法接触和拧转所述第一内横向螺孔内的螺丝80;开锁状态,所述锁梁向上移动,拆卸工具不但能从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穿越,而且还能顺利地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内将螺丝80拧出。

参见图1至图6,为了美观和保护整个产品的完整性,所述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封住的挡块88。拆卸盖板时,取出挡块88即可。

参见图1至图6, 所述盖板90右侧面设有凸起,对应地,所述锁体的容腔之右侧壁设有凹槽;装配后,所述盖板90的凸起位于所述锁体的容腔之凹槽内,使所述盖板90右端卡住固定。

下面以具体的电子锁作为实施例再次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下面的各实施例中,为了表示区别,锁体分别用标号10A、10B或10 C等表示, 锁梁分别用标号30A、30B或30C等表示。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 一种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 该电子锁是横挂锁,包括设有锁梁安装孔13A的锁体10A、安装在所述锁体10A内的锁扣20、设有锁止缺口32A的锁梁30A和盖板90,所述锁体10A的下部设有容纳盖板90的容腔19;所述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还包括螺丝80;所述盖板90左侧面设有与所述螺丝80右端相适配的凹坑99;所述锁体10A的左侧面向右设有贯穿所述锁梁安装孔13A底部并与所述容腔19相连通的第一横向通孔18,所述第一横向通孔18被所述锁梁安装孔13A隔断成两段而形成第一外横向通孔181和第一内横向通孔182,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182是与所述螺丝80相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盖板90安装在所述锁体10A的容腔19内后,所述螺丝80从所述锁体10A的第一外横向通孔181穿越后拧入内螺纹孔的第一内横向通孔182内,并且所述螺丝80的右端顶紧所述盖板90左侧面的凹坑99,从而使所述盖板90固定在所述锁体10A的容腔19内,其中所述螺丝80的右端位于所述盖板90的凹坑99内,而该螺丝80的其它部位位于所述锁体10A的第一内横向通孔182内;闭锁状态,所述锁梁30A的下端位于所述锁体10A的锁梁安装孔13A下部并遮住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182,拆卸工具(未画出)虽然能进入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181,但是由于所述锁梁30A下端的阻挡, 拆卸工具不能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182内,从而使拆卸工具无法接触和拧转所述第一内横向螺孔内的螺丝80;开锁状态,所述锁梁30A向上移动,拆卸工具不但能从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181穿越,而且还能顺利地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182内将螺丝80拧出。

螺丝80、盖板90的凹坑99、锁体10A的第一横向通孔18、锁体10A的锁梁安装孔13A和锁梁30A,以及闭锁状态时锁梁30A所处的位置共同形成盖板防拆结构,使盖板90不能拆卸下来,只有在开锁状态,盖板90才能拆卸下来。

本实施例横挂锁之锁体10A内部设有轴向孔11A和与该轴向孔11A贯通的径向孔12A,轴向孔11A和径向孔12A呈丅字形贯穿, 微型电机40安装在所述锁体10A的轴向孔11A内,锁扣20滑动安装在锁体10A的径向孔12A内,锁扣弹性元件50安装在所述锁体10A的径向孔12A之孔底和锁扣20之间,所述锁扣2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锁体10A之径向孔12A的深度; 锁体10A左边的结构类似于传统的机械横挂锁,锁梁30A是一条直杆形的锁梁,锁梁30A上的锁止缺口32A是环形槽状;锁体10A的锁梁安装孔13A与径向孔12A贯通;当锁梁30A进入锁梁安装孔13A而准备闭锁时,环形槽状的锁止缺口32A与安装锁扣20的径向孔12A对应,锁扣弹性元件50推动锁扣20左端进入锁梁30A的锁止缺口32A中,卡在锁体10A与锁梁30A之间,锁梁30A不能从锁体10A的锁梁安装孔13A中抽出。锁体10A内还安装有控制微型电机40工作的控制电路60,以及给微型电机40和控制电路60提供电力的电池(未画出);微型电机40的输出端设置有偏心曲柄70。锁扣弹性元件50可以是弹簧。

控制电路60给微型电机40一个开锁的指令,例如一个开锁的脉冲电流,偏心曲柄70拨动锁扣20之驱动槽21的右驱动面使其右移并压缩锁扣弹性元件50,使锁扣20左端面脱离锁梁30A之锁止缺口32A,将锁梁30A向上抽出而开锁,此时,锁扣20的左端面顶在锁梁30A的外圆柱面上而使所述锁体10A处于待锁状态。

闭锁时,手推锁梁30A轴向下行,使锁梁30A之锁止缺口32A与锁体10A之径向孔12A的锁扣20左端相对,锁扣20左端被锁扣弹性元件50推进卡入到锁梁30A的锁止缺口32A中,锁体10A和锁梁30A被锁扣20卡住而不能相对运动,锁体10A处于闭锁状态。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原理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电子锁是直挂锁,锁体是直挂锁的锁体,用标号10B表示,锁梁是钩形的锁梁,用标号30B表示,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的直挂锁之外形的结构类似于传统的机械直挂锁,锁梁是一个上部做成钩形的直杆的锁梁30B, 锁梁30B之直杆的上部设有锁止缺口32B,锁体10B的右上端还设有一个供锁梁30B的钩形右边短杆进入的轴向盲孔14B。

标号11 B是锁体10B的轴向孔,标号12B是锁体10B的径向孔,标号13 B是锁体10B的锁梁安装孔。

该直挂锁的内部结构是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直挂锁上的盖板防拆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在此也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原理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电子锁是U型防盗锁,锁体是U型防盗锁的锁体,用标号10C表示,锁梁是U型的锁梁,用标号30C表示,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的U型防盗锁之外形的结构类似于传统的机械U型防盗锁,锁梁是一个做成U型的锁梁30C, 锁梁30C之左边杆的下部设有锁止缺口32C,锁体10C的右上端还设有一个供锁梁30C之右边杆转动固定的缺口14C。

标号13 C是锁体10 C的锁梁安装孔,标号69是电池。

所述盖板90右侧面设有凸起98,对应地,所述锁体10C的容腔19之右侧壁设有凹槽199;装配后,所述盖板90的凸起98位于所述锁体10C的容腔19之凹槽199内,使所述盖板90右端卡住固定。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也可以采用该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比如在盖板90右侧面向左设置一个容腔,该容腔内设置弹性元件和顶珠,锁体的容腔19之右侧壁设置与顶珠适配的凹槽,这样方便盖板90的装配。

该U型防盗锁的内部结构是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U型防盗锁上的盖板防拆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在此也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参见图1至图6, 所述盖板90左侧面的凹坑99能做成与所述螺丝80相适配的内螺纹孔;这样一来,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182的内部直径可以是比所述螺丝80外部直径略大的通孔,或者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182是与所述螺丝80相适配的内螺纹孔。也就是,一种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包括设有锁梁安装孔的锁体、安装在所述锁体内的锁扣20、设有锁止缺口的锁梁和盖板90,所述锁体的下部设有容纳盖板90的容腔;所述设有盖板防拆结构的电子锁还包括螺丝80;所述盖板90左侧面设有与所述螺丝80相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锁体的左侧面向右设有贯穿所述锁梁安装孔底部并与所述容腔相连通的第一横向通孔,所述第一横向通孔被所述锁梁安装孔隔断成两段而形成第一外横向通孔和第一内横向通孔;所述盖板90安装在所述锁体的容腔内后,所述螺丝80从所述锁体的第一外横向通孔穿越并进入第一内横向通孔后再拧进所述盖板90的内螺纹孔内,从而使所述盖板90固定在所述锁体的容腔内,其中所述螺丝80的右端位于所述盖板90的螺纹孔内,而该螺丝80的其它部位位于所述锁体的第一内横向通孔内;闭锁状态,所述锁梁的下端位于所述锁体的锁梁安装孔下部并遮住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拆卸工具虽然能进入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但是由于所述锁梁下端的阻挡, 拆卸工具不能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内,从而使拆卸工具无法接触和拧转所述第一内横向螺孔内的螺丝80;开锁状态,所述锁梁的端部向上移动,拆卸工具不但能从所述第一外横向通孔穿越,而且还能顺利地进入所述第一内横向通孔内将螺丝80拧出。

参见图1、图3和图5,螺丝80、盖板90的凹坑99或者盖板90的内螺纹孔、锁体的第一横向通孔、锁体的锁梁安装孔和锁梁,以及闭锁状态时锁梁所处的位置共同形成盖板防拆结构,使盖板90不能拆卸下来,只有在开锁状态,盖板90才能拆卸下来。这种结构有以下好处:第一,只有使用者才能开锁,这样就只有使用者才能将盖板90拆卸下来,防止了盗窃者破坏电子锁内部的结构;第二, 螺丝80左端面向右可以设置供一字螺丝起子、十字螺丝起子或L型外六角板手等普通拆卸工具的一字凹槽、十字凹槽或内六角凹槽等,这样螺丝80就可以不必采用防拆螺丝,采用普通螺丝即可,使用者再也不会为没有与防拆螺丝匹配的专用拆卸工具而苦恼,使用者只需在开锁状态下,使用普通拆卸工具就可以将盖板拆卸下来,就可以定期更换电池,对电子锁进行维护和/或维修,使用者拆卸盖板变得非常方便。

上述盖板防拆结构可以适用于直挂锁、横挂锁、碟刹锁、箱包锁和U型防盗锁等电子锁上,也就是本实用新型电子锁包括直挂锁、横挂锁、碟刹锁、箱包锁和U型防盗锁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