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666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平衡机工件工装固定装置,使用时需要手动锁紧操作,并且锁紧时需要大力操作,否则运行过程中涨紧装置可能会松开,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并损坏周围装置设备。同时,松开装置时还需要大力手动拧动螺杆。整个操作过程,操作繁琐费力,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包括芯轴、弹套、移动轴、动力源和复位组件;其中,芯轴具有锥形段,锥形段具有小径端和大径端,小径端的外径小于大径端的外径;芯轴具有轴向孔,移动轴穿过轴向孔;弹套的一端与移动轴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套在锥形段上;动力源设于移动轴的一侧;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弹性件和限位垫圈;轴向孔内具有限位部,限位垫圈套在移动轴的另一端上,复位弹性件设于限位部和限位垫圈之间;动力源推动移动轴朝小径端的方向移动,弹套随之被拉伸,复位弹性件压缩;动力源离开移动轴,压缩的复位弹性件推动移动轴朝大径端的方向移动,弹套随之被挤压,弹套涨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移动轴的另一端螺纹连接,限制限位垫圈的位置;旋转调节螺母,移动轴朝大径端的方向移动,弹套随之被挤压,弹套涨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套呈盖状,具有水平部和圆周部;圆周部套在锥形端上;水平部与移动轴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压板,压板固定在移动轴的一端;移动轴具有夹持部;弹套的水平部具有弹套穿孔,弹套穿孔套在移动轴的一端上,水平部固定夹在压板和夹持部之间。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固定组件还包括若干个固定销;移动轴还具有固定部;固定销穿过压板、固定部和夹持部,插入芯轴,限制移动轴转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若干个弹套定位销;弹套具有若干个定位孔,与弹套定位销一一对应;弹套定位销穿过定位孔,插入芯轴;在芯轴的轴向上,弹套定位销与定位孔之间存在缝隙;在垂直于芯轴的轴向上,弹套定位销与定位孔相贴合。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托盘;托盘固定套在芯轴上,托盘的上端与锥形段的下端相对应;含孔工件置于托盘上、套在弹套上。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轴向孔的一端具有嵌入槽;限位垫圈与嵌入槽相匹配,嵌入槽限制动力源推动移动轴移动的距离。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复位弹性件为蝶形弹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动力源为气缸。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弹套套在芯轴的锥形段上,通过气缸和蝶形弹簧推动移动轴移动,拉伸或挤压弹套,使之缩小或涨大,从而实现固定和取下含孔工件。此外,调节螺母可调整弹套的初始膨胀状态,使本夹具适用于任意规格的工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操作人员劳动力、操作简单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机气动工装夹具,用于多次固定同规格的含孔工件A,包括芯轴1、弹套2、移动轴3、固定组件、若干个弹套定位销5、复位组件、调节螺母7、动力源8和托盘9。

芯轴1安装在平衡机上,用于安装和支撑夹具的其他部件。芯轴1具有锥形段11和支撑段12。锥形段11位于芯轴1的顶部,具有小径端111和大径端112,小径端111的外径小于大径端112的外径。支撑段12位于锥形段11的下方,向外凸出于锥形段11。芯轴1还具有贯穿其上下的轴向孔13,轴向孔13内具有限位部14,轴向孔13的下端具有嵌入槽15。

移动轴3穿过轴向孔13。移动轴3的上部具有垂直于移动轴3轴向的固定部31和夹持部32,固定部31和夹持部32均伸出轴向孔13。

弹套2呈盖状,具有水平部21和圆周部22。水平部21的中心位置设有弹套穿孔23。圆周部22具有若干个定位孔。弹套穿孔23套在移动轴3的固定部31上,水平部21置于夹持部31上,圆周部22套在芯轴1顶部的锥形段11上。

固定组件包括压板41和若干个固定销42。

压板41通过螺丝与移动轴3的上端固定,使水平部21被固定夹在压板4和夹持部31之间。

固定销42穿过压板41、移动轴3的固定部31和夹持部32,插入芯轴1的本体,用于限制避免移动轴3转动。

弹套定位销5与圆周部22的定位孔一一对应。弹套定位销5穿过相应的定位孔,插入芯轴1的本体。在芯轴1的轴向上,即在竖直方向上,弹套定位销5与定位孔之间存在缝隙,弹套定位销5不限制圆周部22被挤压产生形变;在垂直于芯轴1的轴向上,即在水平圆周方向上,弹套定位销5与定位孔相贴合,弹套定位销5将圆周部22固定在锥形段11上,防止圆周部22在锥形段11上打转、移动。

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弹性件61和限位垫圈62。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61为蝶形弹簧。限位垫圈62套在移动轴3的下端上。蝶形弹簧61套在移动轴3上,位于限位部14和限位垫圈62之间。其中,限位垫圈62与嵌入槽15相匹配。

调节螺母7位于限位垫圈62的下侧,与移动轴3的下端螺纹连接,限制限位垫圈62的位置。同时,调节螺母7还用于调节弹套2的初始膨胀状态:蝶形弹簧61的形变力大于弹套2的形变力,旋转调节螺母7,可使移动轴3朝大径端112的方向移动,而蝶形弹簧61不被压缩。移动的移动轴3使弹套2在锥形段11上被挤压,通过与锥形段11的倾斜面摩擦,圆周部22涨大。

本实施例中,动力源8为气缸。气缸8设置于移动轴3的下方。

托盘9呈环形,固定在支撑段12上,用于放置含孔工件A。托盘9的上端与锥形段11的下端相对应,即当含孔工件A放置于托盘9上后,含孔工件A即套在弹套4的圆周部22上。

当初次固定含孔工件A时,将工件A放置在托盘9上,旋转调节螺母7,使弹套2涨大,对工件A的孔进行涨紧,稳定固定该工件A。

当需取下该工件A、再次固定同规格的工件A时,启动气缸8,气缸8推动移动轴3朝小径端111的方向移动,弹套2随之被拉伸,其圆周部22的外径缩小,此时可将工件A取下。同时,蝶形弹簧61被压缩。其中,限位垫圈62卡入嵌入槽15中,嵌入槽15限制气缸8推动移动轴3的移动距离。

然后,再次将同规格的工件A放置在托盘9上,使气缸8缩回、离开移动轴3,压缩的蝶形弹簧61推动移动轴3朝大径端112的方向移动,弹套2随之被再次挤压,涨大至与初次相同程度,对工件A进行涨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