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用小型切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9934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房用小型切菜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房用小型切菜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厨房做菜的时候经常遇到需要切一些比较小的调味品,例如葱段,大蒜及姜片等,这些调味品往往体积比较小,切的难度相对高,同时做菜的时候对于调味品需要的量不是很多,不适合使用大型的切菜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巧的,结构简单的,方便快捷的厨房用小型切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所述的支架上端设有一操作台,所述的操作台上左部设有一连通的方口,所述的方口的上端口设有一敞口装料器,所述的装料器为长方形状,所述的装料器的右侧面下部上设有凹槽,所述的装料器的底部还设有一滑动支撑板,所述滑动支撑板盖住所述装料器的底部,且一端置于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方口的下端口处还设有一圈滑槽;

所述的操作台上右部还设有一转动座,所述的转动座上部设有一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的固定端与所述的转动座为铰接,所述的连接杆的自由端上设有一刀片座,所述的刀片座上设有多个等间距整齐排列的刀片;

所述的刀片座在连接杆上的位置与装料器的位置相互匹配,当向下压连接杆的时候,所述的刀片座上的刀片正好完全置于所述的装料器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槽的上端口安装在所述方口的下端口上,所述滑槽的上端口与所述方口的下端口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刀片座与连接杆为卡接连接,方便拆装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槽外围向内倾斜的夹角α的取值≤45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支撑板的大小与装料器的底部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刀片的高度、所述的装料器的深度及所述的转动座的高度三者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槽的表面光滑。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节能环保,结构简单造价低,对于小的调料品能进行方便快捷的切割,满足厨房做菜需要,进而提高了生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操作台结构图;

图4为刀片座与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装料器底部与滑动支撑板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6为滑槽外侧面向内倾斜的角度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一种厨房用小型切菜装置,包括一支架1,所述的支架1上端设有一操作台2,所述的操作台2上左部设有一连通的方口3,所述的方口3的上端口设有一敞口装料器4,所述的装料器4为长方形筒状一体设计,包括左侧立面、右侧立面、前立面及后立面,所述的右侧立面、前立面与后立面三个立面均与下部的操作台2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侧立面底端与操作台2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右侧立面下部上设有一凹槽;

所述的装料器4底部还设有一滑动滑板5,所述的滑动支撑板5为长方体状,右侧端面上设有凸起,滑动支撑板5穿过所述装料器4的左侧立面底部的空隙,直至所述的凸起插入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滑动支撑板5盖住所述装料器4的底部;滑动支撑板5与所述的左侧立面的底端面贴合。为了方便来回拉动滑动支撑板5,可在所述的滑动支撑板5的上端面的右边上设有一个向上的凸起拉件,方便来回拉动。

所述的方口3的下端口处还设有一圈滑槽6;

所述的操作台2上右部还设有一转动座7,所述的转动座7上部设有一连接杆8,所述的连接杆8的固定端与所述的转动座7为铰接,所述的连接杆8的自由端上设有一刀片座9,所述的刀片座9上设有多个等间距整齐排列的刀片10;

所述的刀片座9在连接杆8上的位置与装料器4的位置相互匹配,当向下压连接杆8的时候,所述的刀片座9上的刀片10正好完全置于所述的装料器4中,所述的刀片10的底部与所述的滑动支撑板5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槽6的上端口安装在所述方口3的下端口上,所述滑槽6的上端口与所述方口3的下端口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刀片座9与连接杆8为卡接连接,方便拆装更换。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的滑槽6外围向内倾斜的夹角α的取值为5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支撑板5的大小与装料器4的底部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刀片10的高度、所述的装料器4的深度及所述的转动座7的高度三者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槽6的表面光滑。

把需要切割的调味食材11均匀放到装料器4内的滑动支撑板5上,向下压连接杆8,刀片10慢慢进入装料器4中,对所述的装料器4中的食材进行切片,操作完毕,向上拉起连接杆8,使得刀片10离开装料器4,此时向左拉动滑动支撑板5,切好的调味食材顺着滑槽6滑到下部的容器1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