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圈导管手动压装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3659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圈导管手动压装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座圈导管手动压装辅具。



背景技术:

座圈、导管压装加工是缸盖加工的重要工艺过程,生产线一般会安排专机进行座圈导管压装加工,座圈可分为进气座圈和排气座圈,其区别主要为直径不同,导管没有进排气之分,新产品试制及生产线小批量生产期间因考虑成本的投入一般采用手动压装工具进行压装,压装工具的通用性和实用性是工装设计的主要要求。尽可能设计一个通用集成压装工具,压装过程不需要工件翻转完成压装,此是压装工具设计的技术要求,另还需要保证座圈、导管的压装深度和压装质量。

现有座圈导管压装工具为分体设计,即进气座圈压装,排气座圈压装和导管压装各一压装工具。多种压装工具的互换使用不仅易出现错拿等问题,压装效率也会产生影响,座圈、导管压装需要对工件进行翻转,即在缸盖火力面一端进行座圈压装,在缸盖顶面一端进行导管压装,翻转工件不仅消耗体力,另外还易造成工件划伤,磕碰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圈导管手动压装辅具,其包括:具有轴向内孔的压头部分和与所述轴向内孔配合的压装部分,其中:所述压头部分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进气座圈压头和排气座圈压头,所述进气座圈压头与进气座圈过盈配合,所述排气座圈压头与排气座圈过盈配合;和位于中段的外导向杆,所述外导向杆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进气座圈压头的直径和所述排气座圈压头的直径,且所述外导向杆与缸盖底圈底孔过盈配合;和所述压装部分包括:敲击头部分,与所述轴向内孔配合的主导向杆,和与导管的内孔配合的副导向杆,所述导管位于所述轴向内孔的内部,且所述主导向杆的直径大于所述副导向杆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三种压装工具的功能,同时安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犯错,导管、座圈设计在工件一端压装,避免磕碰划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压头部分示意图;

图2为压装部分示意图;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爆炸图。

附图标记:1-进气座圈压头;2-排气座圈压头;3-打码区域;4-外导向杆;5-敲击面;6-主导向杆;7-副导向杆;8-轴向内孔;10-进气压头顶面;11-排气压头顶面;21-敲击定位面;31-导向定位面;41-排气端定位面;51-进气端定位面;100-压头部分100;200-压装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圈导管手动压装辅具,其包括:具有轴向内孔8的压头部分100和与所述轴向内孔8配合的压装部分200,其中:所述压头部分100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进气座圈压头1和排气座圈压头2,所述进气座圈压头1与进气座圈(未示出)过盈配合,所述排气座圈压头2与排气座圈(未示出)过盈配合;和位于中段的外导向杆4,所述外导向杆4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进气座圈压头1的直径和所述排气座圈压头2的直径,且所述外导向杆4与缸盖底圈底孔(未示出)过盈配合;和所述压装部分200包括:敲击头部分,与所述轴向内孔8配合的主导向杆6,和与导管的内孔(未示出)配合的副导向杆7,所述导管(未示出)位于所述轴向内孔8的内部,且所述主导向杆6的直径大于所述副导向杆7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三种压装工具的功能,同时安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犯错,导管、座圈设计在工件一端压装,避免磕碰划伤。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导向杆4上还具有:粗纹滚花区域和打码区域3。压装工具中间部位带有粗纹滚花,为手握部位。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座圈压头1和所述外导向杆4之间的阶梯台面为进气端定位面51,所述排气座圈压头2和所述外导向杆4之间的阶梯台面为排气端定位面41,所述主导向杆6和所述副导向杆7之间具有导向定位面31。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敲击头部分包括位于外侧的敲击面5和位于内侧的敲击定位面21。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座圈压头1具有自进气压头顶面10并呈30度的锥度,所述排气座圈压头2具有自排气压头顶面11并呈30度的锥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座圈压头2与所述排气座圈(未示出)之间在直径方向具有0.3-0.5毫米的间隙,所述主导向杆6和所述导管(未示出)之间在直径方向具有0.3-0.5毫米的间隙,所述副导向杆7的长度超过所述导管的一半长度,所述轴向内孔8的直径比所述导管的直径大0.3-0.5毫米。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阶梯轴设计,所述进气座圈压头1,排气座圈压头2分别与进气座圈和排气座圈配合,并带有30°锥度,座圈套在相应压头的轴颈上,座圈与轴颈为过盈配合,压装过程,通过铜锤敲击压装工具敲击面5,座圈与缸盖座圈底孔底面贴合(详见后续的压装过程描述)。

进气压头顶面10、排气压头顶面11与进气端定位面51、排气端定位面41之间的高度距离(即轴颈长度)需符合缸盖座圈底孔深度设计,以保障座圈压装深度设计要求。

所述外导向杆4与排气座圈压头2为阶梯轴,其排气座圈压头轴颈与排气座圈配合,直径方向留有0.3-0.5mm的间隙;外导向杆4轴颈与与缸盖座圈底孔过盈配合,以在压装导管(未示出)时做定位导向和固定作用。同时,外导向杆4长度需符合设计要求,以此来保证导管压装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主导向杆6和副导向杆7中,副导向杆7与导管的内孔(未示出)配合,主导向杆6与轴向内孔8配合,且主导向杆6直径与导管直径设计一致,主导向杆6直径方向留有0.3-0.5mm的配合间隙。主导向杆6与副导向杆7为阶梯轴,其中副导向杆7长度应超过导管一半长度。当敲工具敲击面5时,敲击定位面21与进气座圈压头顶面10完全贴合。

所述轴向内孔8,其直径方向控制比导管直径大0.3-0.5mm,便于主导向杆6和导管进行压装插入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装配工作中,实际压装时,需要先压装导管再进行座圈压装(进排气座圈压装无先后顺序)。

压装导管时,首先将外导向杆4插入缸盖座圈底孔(未示出)进行固定定位,保证排气座圈压头顶面11与缸盖座圈底孔底面贴合。将导管放入轴向内孔8的内部,将副导向杆7放入轴向内孔8的内部,并进一步的将副导向杆7放入导管内孔。铜锤敲击工具敲击面5后,保证敲击定位面21与进气座圈压头顶面10完成敲击贴合,最终完成导管压装。

压装进气座圈时,首先将进气座圈套入进气座圈压头1的轴颈上,并放入缸盖座圈底孔位置(进气),将副导向杆7放入导管内孔以进行固定定位。通过敲击工具敲击面5使进气座圈与缸盖座圈底孔(进气)的底面敲击贴合,最终完成进气座圈压装。

压装排气座圈时,首先将排气座圈套入排气座圈压头2的轴颈上,并放入缸盖座圈底孔位置(排气),将副导向杆7放入导管内孔以进行固定定位。通过敲击工具敲击面5使排气座圈与缸盖座圈底孔(排气)的底面敲击贴合,最终完成排气座圈压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座圈、导管压装简捷方便,安全,可大幅降低投入成本,非常适合新产品试制及小批量生产阶段的座圈、导管手动压装。该压装辅具采用有效的限位和导向结构,能保证压装工具的通用性,满足座圈、导管实现一端压装。其也可应用于手动压装附件,也可考虑应用于生产线拧紧设备上,减少生产线拧紧轴及翻转机的投入。

应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