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锁芯及配套的L型截面钥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7275发布日期:2018-06-08 21:1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防盗锁芯及配套的L型截面钥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锁芯及钥匙的结构,应用于中低端的机械锁。



背景技术:

在中低端锁具应用中,传统的钥匙多为片状直钥匙或十字截面钥匙,片状直钥匙又分为双面锯齿槽或单侧锯齿,这些钥匙所对应锁芯的钥匙孔内的弹子组均直直的暴露在外,很容易被用铁丝、毛线等非钥匙器具打开,防盗性较差。

在锁具领域也有提出“L”型钥匙与锁芯的方案。如申请号为200620029769.7的实用新型,采用“L”型钥匙,但其钥匙横向结构尺寸大,不方便携带,且需要细长的钥匙孔配合,使锁芯结构尺寸大。再如申请号为200820154900.1的实用新型,提出“L”型截面钥匙,但与片状直钥匙和十字截面钥匙一样,弹子组暴露,防盗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中低端应用领域的成本高昂、防盗效果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截面为“L”型钥匙的纯机械防盗锁芯的结构,将锁芯的钥匙槽藏于钥匙孔内部,采用旋转钥匙的方式将钥匙送进钥匙槽,完成开锁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采用“L”型截面钥匙,将弹子槽深藏于锁芯内部,防止传统的采用铁丝、毛线等非钥匙工具开锁。钥匙上的弹子位孔布置在“L”的“横”下方。锁芯包括锁芯轴、上锁芯柱、下锁芯柱、锁芯壳、锁芯后盖、复位弹簧等几大部分。

锁芯轴上开有钥匙导槽为钥匙导向,让钥匙旋转180度后,进入弹子槽中。上锁芯柱与下锁芯柱采用刚性连接,其分为两部分的目的是方便将锁芯轴装入内部,锁芯轴与上锁芯柱同样采用刚性连接(上锁芯柱、下锁芯柱和锁芯轴组成的整体暂称为锁芯柱体)。锁芯后盖通过螺纹与锁芯壳连接(两者组成的整体暂称为锁芯壳体),将复位弹簧限定于锁芯柱体与锁芯壳体之间。

上锁芯柱外侧有纵向的滑动导向条,与锁芯壳内侧的滑动导向槽相配合,限制锁心柱体与锁芯壳体只能沿轴向滑动,实现开锁动作。当正确的钥匙被送入弹子槽后,向下按下锁芯柱体,即实现开锁动作,当松开时,复位弹簧实现复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弹子槽深藏于锁芯内部,防盗性好;与200620029769.7的“L”型钥匙锁相比,本钥匙结构更紧凑,钥匙孔的尺寸相对较小;在中低端应用领域中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1-锁芯结构剖视图(即附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2-锁芯俯视图。

附图3-锁芯结构立体简图。

附图4-上锁芯柱结构简图-主视图;附图5-上锁芯柱结构简图-左视图;附图6-上锁芯柱结构简图-俯视图。

附图7-锁芯轴结构简图-右视图;附图8-锁芯轴结构简图-主视图。

附图9-锁芯轴结构立体简图。

附图10-钥匙结构简图-主视图;附图11-钥匙结构简图-左视图;附图12-钥匙结构简图-断面图。

附图13-钥匙立体简图。

附图14-开锁过程钥匙位置图。

图中:1-锁芯轴;2-弹子孔;3-弹子槽;4-锁芯后盖;5-下锁芯柱;6-复位弹簧;7-锁芯壳;8-上锁心柱;9-钥匙孔;10-滑动导向条;11-上锁芯柱与下锁芯柱连接销孔;12-锁芯轴挡舌;13-锁芯轴与上锁芯柱连接销孔;14-钥匙导向槽; 15-钥匙弹子位孔;16-挡舌槽;17-钥匙连接柱;18-钥匙位置1;19-钥匙位置2。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锁芯主要由锁芯轴1、上锁芯柱8、下锁芯柱5、锁芯壳7、锁芯后盖4、复位弹簧6(简图以圆柱筒示意)等几大部分组成。附图1为附图2中A-A所示位置的剖视图,锁芯组成的立体示意结构图如附图3所示。

如附图1所示,上锁芯柱8与下锁芯柱5将锁芯轴1固定在内部(三者组成的整体暂称为锁芯柱体)。附图4、附图5和附图6为上锁芯柱8的结构简图,上锁芯柱8与下锁芯柱5通过连接销孔11刚性连接。附图7和附图8为锁芯轴1的结构简图,其立体结构如附图9,锁芯轴1与上锁芯柱8通过连接销孔13刚性连接;锁芯轴1设计有锁芯挡舌12结构,该设计的目的是将锁芯的弹子孔2和弹子槽3隐藏在锁芯内部,使得铁丝等非钥匙器具无法通过钥匙孔9伸入开锁,加强锁的防盗性。锁芯壳7与锁芯后盖4通过螺纹连接为整体(暂称为锁芯壳体),将锁芯柱体包裹于内部。上锁芯柱8外侧有滑动导向条10,与锁芯壳7内侧的导向槽相配合,使得锁心柱体与锁芯壳体之间只能产生纵向滑动的运动。复位弹簧6位于锁芯柱体与锁芯壳体之间,目的是开锁动作的复位。

如附图10、附图11和附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心相配合的钥匙的结构简图,其立体示意图如附图13所示。钥匙的横截面如附图12所示为“L”型,钥匙上的弹子孔位于“L”的“横”上。“L”的“竖”分为挡舌槽16与钥匙连接柱17两部分,“竖”的中间被镂空为挡舌槽16的目的是穿过锁芯轴1的锁芯挡舌12。

开锁过程如图14所示,“L”型钥匙从钥匙孔9插入锁芯,到达钥匙位置1(图中18);然后顺时针旋转180度,钥匙的挡舌槽16穿过锁芯挡舌12,到达钥匙位置2(图中19),此时,钥匙位于弹子槽3内,如果钥匙正确,则可将钥匙与锁芯柱体沿中心轴线按下,下锁芯柱5下部伸出部分伸出,将该运动传递给锁体,完成开锁动作。取出钥匙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松开按下的锁芯柱体,复位弹簧6复位,然后退出钥匙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及附图仅仅阐述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与钥匙的原理,具体锁芯与锁体的配合固定方式并未叙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