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量可调的机器人用配重块铸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9076发布日期:2018-06-05 20:25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量可调的机器人用配重块铸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配件铸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量可调的机器人用配重块铸件。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随着工业科技的不管发展,机器人的工业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对机器人的手臂即机械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器人机械臂在工作时,往往会出现配重不足,导致不稳的现象,影响机械臂的工作精度,同时又可能造成对工装的损害,为了改善此现象,同时采用在机械臂上增设平衡器,平衡器中设有配重块,但现有的机械臂用配重块其耐磨性能和强度还不够高,而且重量不可调或者调节不方便,造成使用成本高,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量可调的机器人用配重块铸件。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量可调的机器人用配重块铸件,包括配重块本体,所述的配重块本体为采用耐磨耐腐合金铸造加工而成的铸铁铸件,所述的配重块本体为梯柱形结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内凹槽孔,下端面设有第二内凹槽孔,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尺寸小于第二内凹槽孔,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内凹深度和第二内凹槽孔内凹深度相当;所述的第二内凹槽孔中间位置设有一圆形连接孔用于连接其他配重块以达到调节重量的目的,所述的圆形连接孔未贯穿配重块本体上端面;所述的配重块本体前端面上设有连接凸柱和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左右对称设置且贯穿所述的配重块本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的连接孔用于和其他配重块连接实现配重块重量的调节,所述的连接凸柱用于与平衡器相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配重块本体其左右两端面为圆弧光滑平面。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配重块本体上端面,所述的第二内凹槽孔5为1个设置在配重块本体1下端面正中位置,且所述的第二内凹槽孔大小为第一内凹槽孔的2倍。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和第二内凹槽孔均为长条形内凹槽孔且左右两端呈圆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凸柱为方柱形结构,左右两侧面呈圆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凸柱尺寸的下端面和配重块本体的下端面相平。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凸柱长度和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深度相当,所述连接凸柱的宽度和第一内凹槽孔长度相当。

优选地,所述的配重块本体外表面喷涂有水性耐磨漆涂层,所述的水性耐磨漆涂层的厚度为50-100μm。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重量可调的机器人用配重块铸件,采用耐磨、耐腐蚀、强度高的合金铸铁铸件加工制成,铸件表面美观,整体耐磨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强、强度高,硬度和韧性好,使用寿命长,外形结构简单;第一内凹槽孔设有两个,方便手抓拿,第二内凹槽孔及圆形孔和连接孔的设置方便和其他配重块配合以便调节配重块的重量达到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重块本体,11、上端面,12、下端面,13、前端面,14、后端面,15、左端面(右端面),2、连接凸柱,3、连接孔,4、第一内凹槽孔,5、第二内凹槽孔,6、圆形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用语均以附图1作为参考。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量可调的机器人用配重块铸件,包括配重块本体1,所述的配重块本体1为采用耐磨耐腐合金铸造加工而成的铸铁铸件,所述的配重块本体1为梯柱形结构,梯柱形结构状前端面13长度小于后端面14,上端面11上设有第一内凹槽孔4,下端面12设有第二内凹槽孔5,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4尺寸小于第二内凹槽孔5,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4内凹深度和第二内凹槽孔5内凹深度相当;所述的第二内凹槽孔5中间位置设有一圆形连接孔6用于连接其他配重块以达到调节重量的目的,所述的圆形连接孔6未贯穿配重块本体1上端面11;所述的配重块本体1前端面13上设有连接凸柱2和连接孔3,所述的连接孔3左右对称设置且贯穿所述的配重块本体1的前端面13和后端面14,所述的连接孔3用于和其他配重块连接实现配重块重量的调节,所述的连接凸柱2用于与平衡器(未图示)相配合连接。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配重块本体1其左右两端面15为圆弧光滑平面。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4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配重块本体1上端面11,所述的第二内凹槽孔5为1个设置在配重块本体1下端面正中位置,且所述的第二内凹槽孔5大小为第一内凹槽孔4的2倍。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4和第二内凹槽孔5均为长条形内凹槽孔且左右两端呈圆弧形结构。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连接凸柱2为方柱形结构,左右两侧面呈圆弧形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的连接凸柱2尺寸的下端面和配重块本体1的下端面12相平。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连接凸柱2长度和所述的第一内凹槽孔4深度相当,所述连接凸柱2的宽度和第一内凹槽孔4长度相当。

所述的配重块本体1外表面喷涂有水性耐磨漆涂层(未图示),所述的水性耐磨漆涂层(未图示)的厚度为50-100μm。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