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9731发布日期:2018-09-04 23:1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件组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手机等电子产品也越来越普及。

众所周知,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组装生产中,通常需要将多个配件组装在一起。目前,配件的组装方式是通过人工手动组装的方式来进行的,由于缺少专门的定位参照和专门的辅助组装结构,组装生产过程中,多个配件之间不能进行精确的定位组装,各个配件之间很难完全匹配的放置,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极高,严重影响了组装的合格率。而且,人工手动组装的方式,使得组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

因此,急需要一种组装治具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治具,该组装治具具有精确定位、组装质量好及组装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治具,所述组装治具包括治具本体、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所述治具本体的左侧、右侧、前侧及后侧均向上凸伸形成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之间形成之间围成一定位组装凹槽,所述限位凸块内侧的上部均形成有由内向外倾斜的导引斜面,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呈间隔开的固定于所述定位组装凹槽的槽底上,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横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定位组装凹槽的槽底形成一承载定位部,所述限位凸块的内侧均形成有一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台阶。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块的内侧均形成有水平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承载台阶的第二承载台阶,且所述第二承载台阶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导引斜面的底边缘。

优选的,所述导引斜面的底边缘呈弧面过渡的结构。

优选的,位于左侧的所述限位凸块上形成有第一避让缺口,位于右侧的所述限位凸块上形成有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一避让缺口及所述第二避让缺口均凹陷连通于所述定位组装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避让缺口与所述第二避让缺口呈左右对称的设置。

优选的,位于左侧的所述限位凸块与位于前侧的所述限位凸块相交处形成有凹陷连通于所述定位组装凹槽的第一避让凹槽。

优选的,位于左侧的所述限位凸块与位于后侧的所述限位凸块相交处形成有凹陷连通于所述定位组装凹槽的第二避让凹槽。

优选的,位于右侧的所述限位凸块与位于后侧的所述限位凸块相交处形成有凹陷连通于所述定位组装凹槽的第三避让凹槽。

优选的,位于右侧的所述限位凸块与位于前侧的所述限位凸块相交处形成有凹陷连通于所述定位组装凹槽的第四避让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的治具本体的左侧、右侧、前侧及后侧均向上凸伸形成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之间形成之间围成一定位组装凹槽,限位凸块内侧的上部均形成有由内向外倾斜的导引斜面,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呈间隔开的固定于定位组装凹槽的槽底上,第一定位柱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定位柱的横截面积。则,将需要待组装的配件放置于定位组装凹槽内进行组装,通过定位组装凹槽的辅助限位作用,第一定位柱的粗定位作用,以及第二定位柱的细定位作用,为组装操作提供了定位参照和专门的辅助组装结构,使得在组装生产过程中,多个配件之间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组装,各个配件之间能够更加精确匹配的放置,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更低,大大提高了组装的合格率。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的辅助组装,使得组装效率大大提高,能够更好的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4,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100的不同视角的图示,如图中所示,X轴代表左右方向,Y轴代表前后方向,Z轴代表竖直方向。本实施例的组装治具100包括:包括治具本体10、第一定位柱20及第二定位柱30,治具本体10的左侧、右侧、前侧及后侧均向上凸伸形成有限位凸块11,限位凸块11之间形成之间围成一定位组装凹槽12,限位凸块11内侧的上部均形成有由内向外倾斜的导引斜面111,第一定位柱20与第二定位柱30呈间隔开的固定于定位组装凹槽12的槽底上,第一定位柱2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定位柱30的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100主要针对于主板上盖、装饰圈及组装保压片的组装,也可用于其他产品的组装,本实用新型并不对组组装件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柱20为粗定位结构,第二定位柱30 为精准定位结构。优选的,粗定位结构为长方体,精准定位结构为圆柱体,长方体及圆柱体的上表面顶部均为弧面,可避免在组装过程中产品配件的刮伤。但并不对粗定位结构及精准定位结构的形状进行限定,只要能实现定位功能即可。

当进行组装时,将需要待组装的配件放置于定位组装凹槽12内进行组装,通过定位组装凹槽12的辅助限位作用,第一定位柱20的粗定位作用,以及第二定位柱30的细定位作用,为组装操作提供了定位参照和专门的辅助组装结构。

具体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治具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解释:

请继续参阅图4,定位组装凹槽12的槽底形成一承载定位部121,限位凸块11的内侧均形成有一水平位置高于承载定位部121的第一承载台阶112,限位凸块11的内侧均形成有水平位置高于第一承载台阶112的第二承载台阶113,第二承载台阶113的水平位置低于导引斜面111的底边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适用于主板上盖、装饰圈及保压片的组装,组装过程中,将保压片设于承载定位部121,将装饰圈设于第一承载台阶112上,并将主板上盖设于第二承载台阶113上,不同的承载台阶用于承载不同的配件,能更加精确地对待组装的配件进行定位,可加快组装速度,提高组装效率,且提高了组装的合格率。第一承载台阶112与第二承载台阶113也是针对该实施例的组装进行设置,但并不局限为两个承载台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列举了三个产品配件的组装,也可根据配件的数量设置承载台阶的个数,若配件的数量为m,则承载台阶的个数可设置为m-1。

优选的,导引斜面111的底边缘呈弧面过渡的结构,避免在组装过程中配件的刮伤。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左侧的限位凸块11上形成有第一避让缺口114,位于右侧的限位凸块11上形成有第二避让缺口115,第一避让缺口 114及第二避让缺口115均凹陷连通于定位组装凹槽12,第一避让缺口114与第二避让缺口115呈左右对称的设置,当组装完成后,可通过第一避让缺口114 与第二避让缺口115处进行夹取,可直接接触到组装产品的边缘,使得夹取过程更加的方便,加快了该工序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左侧的限位凸块11与位于前侧的限位凸块 11相交处形成有凹陷连通于定位组装凹槽12的第一避让凹槽40a;位于左侧的限位凸块11与位于后侧的限位凸块11相交处形成有凹陷连通于定位组装凹槽 12的第二避让凹槽40b;位于右侧的限位凸块11与位于后侧的限位凸块11相交处形成有凹陷连通于定位组装凹槽12的第三避让凹槽40c;位于右侧的限位凸块11与位于前侧的限位凸块11相交处形成有凹陷连通于定位组装凹槽12的第四避让凹槽40d。优选的,在第一避让凹槽40a底部部分的治具本体1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3a,第一安装孔13a在第二避让凹槽40b底部部分的治具本体 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b,在第三避让凹槽40c底部部分的治具本体10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3c,在第四避让凹槽40d底部部分的治具本体10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13d。该第一安装孔13a、第二安装孔13b、第三安装孔13c及第四安装孔13d用于对治具本体10进行安装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100的治具本体10的左侧、右侧、前侧及后侧均向上凸伸形成有限位凸块11,限位凸块11之间形成之间围成一定位组装凹槽12,限位凸块11内侧的上部均形成有由内向外倾斜的导引斜面111,第一定位柱20与第二定位柱30呈间隔开的固定于定位组装凹槽12的槽底上,第一定位柱2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定位柱30的横截面积。则,将需要待组装的配件放置于定位组装凹槽12内进行组装,通过定位组装凹槽12的辅助限位作用,第一定位柱20的粗定位作用,以及第二定位柱30的细定位作用,为组装操作提供了定位参照和专门的辅助组装结构,使得在组装生产过程中,多个配件之间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组装,各个配件之间能够更加精确匹配的放置,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更低,大大提高了组装的合格率。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100的辅助组装,使得组装效率大大提高,能够更好的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