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窗防盗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1675发布日期:2018-07-18 00:50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中央集控门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窗防盗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利用中央集控电路对安装在车门内部的微型直流电动机进行正反转控制实现中控门锁的上锁和解锁功能,同时对车窗电机利用双向触点或遥控器实现车窗电机的正反转实现车窗玻璃的升降。此种中央集控电路的控制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单一化的门窗控制功能,无法对人为的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了对车主财产的安全性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门窗防盗控制系统,提升汽车门锁的防盗性能,提高车辆使用中的安全性,直接用于对汽车门、窗进行多元化智能控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门窗防盗控制系统,包括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所述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RKE射频接收器和开关触点,所述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LIN总线收发器构成LIN总线,所述LIN总线上连接有车门电机驱动、后备箱传感器、后备箱门电机驱动、车窗位置传感器和车窗电机驱动,还包括有座椅传感器,所述座椅传感器设置在车内座椅上,用以检测车内座椅上是否有人,并且所述座椅传感器接入LIN总线中,用于将检测结果通过LIN总线发送至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中。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传感器设置在副驾驶及后排车内座椅上。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传感器为薄膜型触点传感器,所述薄膜型触点传感器设置在车内座椅的底座部分上,实时检测压力数值并通过LIN总线发送至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中。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车速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车速并将检测结果信号整形后发送至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中。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通过接收到的RKE射频信号、开关触点信号、后备箱传感器信号、车窗位置传感器信号和座椅传感器信号来发出相应控制信号控制车门电机驱动、后备箱门电机驱动和车窗电机驱动进行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额外提供了带有座椅传感器的车辆门窗控制硬件结构,结合座椅传感器后,在汽车停车或停车熄火后,能实现对车内人员智能识别判断是否有人后进行相应车门的解锁,同时在车内无人员且司机开启后背箱时,对车门及车窗进行上锁和车窗玻璃上升至顶,在关闭后背箱后,再对车门进行解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感器和驱动位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中标号说明:1、车内座椅,2、座椅传感器,3、车门电机驱动,4、车窗位置传感器,5、后备箱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一种汽车门窗防盗控制系统,包括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所述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RKE射频接收器和开关触点,所述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LIN总线收发器构成LIN总线,所述LIN总线上连接有车门电机驱动、后备箱传感器5、后备箱门电机驱动、车窗位置传感器4和车窗电机驱动,还包括有座椅传感器2,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经LIN总线收发器将控制信号传送到LIN总线上地址对应的车门电机驱动、后备箱传感器5、后备箱门电机驱动、车窗位置传感器4、车窗电机驱动和座椅传感器2,所述座椅传感器2设置在车内座椅1上,用以检测车内座椅1上是否有人,并且所述座椅传感器2接入LIN总线中,用于将检测结果通过LIN总线发送至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中。

所述座椅传感器2设置在副驾驶及后排车内座椅1上。

所述座椅传感器2为薄膜型触点传感器,所述薄膜型触点传感器设置在车内座椅1的底座部分上,实时检测压力数值并通过LIN总线发送至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中。

所述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车速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车速并将检测结果信号整形后发送至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中。

所述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通过接收到的RKE射频信号、开关触点信号、后备箱传感器5信号、车窗位置传感器4信号和座椅传感器2信号来发出相应控制信号控制车门电机驱动、后备箱门电机驱动和车窗电机驱动进行动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门锁中央控制器采用MC68HC908AZ60模块及外围时钟诊断等常规电路,LIN总线收发器采用MC33399模块,有效保证可靠性。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及其实现的功能是在改进后的硬件及其构成的装置、器件或系统上搭载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有关协议就可实现,并非是对现有技术中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有关协议进行改进。例如,改进后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依然可以通过装载现有的软件操作系统来实现该硬件系统的特定功能。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现有技术中硬件模块的改进及其连接组合关系,而非仅仅是对硬件模块中为实现有关功能而搭载的软件或协议的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