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2722发布日期:2018-11-09 22:00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拾取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钢筋弯箍机生产出来的箍筋,直接落在地上,摆放混乱,重新将箍筋整理码放整齐,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人工取箍筋又存在安全隐患,需要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代替人工码放钢筋,减少人工工作强度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取箍筋时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包括夹爪和旋转装置,所述的夹爪用于夹取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爪为两个,分设于旋转装置的两侧,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底座、转轴和旋转平台,所述的转轴设于底座的上方,所述的转轴的一端与底座相连,另一端贯穿旋转平台设置,所述的转轴的顶端设置伺服电机,所述的转轴的两侧还设有吊杆,所述的吊杆的底端与旋转平台固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爪为U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爪的内侧壁上设有锯齿状防滑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吊杆与旋转平台的夹角为30~60°。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轴上套设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位于旋转平台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平台的上方设有缓冲垫,所述的缓冲垫是采用橡胶材质制备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替代了传统的不灵活、容易掉钢筋、速度慢的人工取箍筋方式,既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夹爪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夹爪、1a-第一夹爪、1b-第二夹爪、2-旋转装置、3-底座、4-转轴、5-旋转平台、6-伺服电机、7-吊杆、8-凸起、9-缓冲垫、10-箍筋、11-限位板、A-抓取机器人、B-堆垛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参照附图1-2所示,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包括夹爪1和旋转装置2,夹爪1用于夹取箍筋10,夹爪1为两个,位于抓取机器人A上的夹爪为第一夹爪1a,位于堆垛机器人B上的夹爪1为第二夹爪1b,分设于旋转装置2的两侧,旋转装置2包括底座3、转轴4和旋转平台5,转轴4设于底3的上方,转轴4的一端与底座3相连,另一端贯穿旋转平台5设置,转轴4的顶端设置伺服电机6,转轴4的两侧还设有吊杆7,吊杆7的底端与旋转平台5固连,夹爪1为U形结构,便于数控弯箍机将箍好的钢筋套设于抓取机器人A的第一夹爪1a上,而夹爪1的内侧壁上设有锯齿状防滑凸起8是为了防止钢筋从夹爪1滑落,吊杆7与旋转平台5的夹角优选为45°,这是为了便于将套设于第一夹爪1a上的钢筋放于吊杆7上,旋转平台5的上方设有缓冲垫9,所述的缓冲垫9是采用橡胶材质制备而成的,这是为了对旋转平台5有一个缓冲的作用,此外,在转轴4上套设有限位板11,是为了对箍筋10限位。

本方案的一个实施方式如下:首先载重6kg的抓取机器人A的第一夹爪1a对准数控弯箍机,数控弯箍机将箍好的钢筋套设于抓取机器人A的第一夹爪1a上,抓取机器人A将第一夹爪1a上的钢筋放在旋转装置2的吊杆7上,当吊杆7上的钢筋达到数量为20根时,操作工人启动伺服电机6旋转,将空的吊杆7对准抓取机器人A的第一夹爪1a,抓取机器人A继续将箍筋10放在旋转装置2的吊杆7上,而放满箍筋10的吊杆7对准载重30kg的堆垛机器人B的第二夹爪1b,堆垛机器人B将吊杆7上的箍筋10一次性取出叠放在盛装箍筋10的铁框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自动拾取钢筋箍筋的装置,包括夹爪1和旋转装置2,所述的夹爪1用于夹取箍筋,所述的夹爪1为两个,分设于旋转装置2的两侧,所述的旋转装置2包括底座3、转轴4和旋转平台5,所述的转轴设4于底座3的上方,所述的转轴4的一端与底座3相连,另一端贯穿旋转平台5设置,所述的转轴4的顶端设置伺服电机6,所述的转轴4的两侧还设有吊杆7,所述的吊杆7的底端与旋转平台5固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替代了传统的不灵活、容易掉钢筋、速度慢的人工取箍筋方式,既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