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柜门锁与机箱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5968发布日期:2018-08-24 20:3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柜门锁与机箱柜。



背景技术:

目前有很多机柜的柜门需要安装锁,插销锁被广泛应用在机柜的门锁紧装置上,这样的设计简单实用。但是,现有的锁的插销在解锁状态下,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移动,例如当锁的插销竖直安装时,由于在重力的作用下,插销一直处于锁紧时候的位置,在关门的时候,插销会挡住柜门闭合,需要插上钥匙旋一下,使插销往上提,才能顺利将门关上。如果没有将插销提起来,就强硬关上柜门的话,容易将插销或者柜门框撞坏,这个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方便,使用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柜门锁与机箱柜,能够避免插销在解锁状态下挡住柜门闭合,提高使用便利性。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柜门锁,包括分别设置在柜门上的联动机构、导向部件以及复位部件;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锁头、连杆与插销;所述锁头上设有转舌;所述转舌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穿设在所述导向部件内并可沿所述导向部件作直线运动;所述插销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联动机构具有上锁位和解锁位;当所述联动机构处于所述上锁位时,所述插销的第二端插接到柜体上对应的锁孔中;所述联动机构处于所述解锁位时,所述插销的第二端脱离所述锁孔;所述复位部件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用于提供复位力使所述联动机构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插销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件为沿直线分布的至少两个插销固定座。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件为直线导轨。

优选地,所述复位部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柜门上,所述拉簧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插销上。

优选地,所述拉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插销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复位部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柜门上,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转舌连接。

优选地,所述复位部件为压簧;所述插销上设有卡凸;所述压簧套设在所述插销上并位于所述卡凸与设置在所述柜门上的固定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箱柜,包括柜体、柜门以及上述的柜门锁;所述柜体上设有与所述柜门锁相对应的锁孔;所述柜门锁设置在所述柜门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柜门的内侧设有至少两组所述柜门锁;所述柜体上对应于每组柜门锁设有一个锁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加所述复位部件,在所述柜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时,使得所述联动机构能够从所述复位部件获得复位力,进而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并保持所述插销处于解锁位,避免在解锁状态下插销由于外力作用而移动,防止插销挡住柜门闭合,提高使用便利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柜门锁的机箱柜,可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柜门锁的侧面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柜门锁的侧面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柜门锁的侧面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柜门锁包括分别设置在柜门A上的联动机构11、导向部件12以及复位部件13;所述联动机构11包括锁头111、连杆112与插销113;所述锁头111上设有转舌;所述转舌与所述连杆1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113穿设在所述导向部件12内并可沿所述导向部件12作直线运动;所述插销11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112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联动机构11具有上锁位和解锁位;当所述联动机构11处于所述上锁位时,所述插销113的第二端插接到柜体B上对应的锁孔中;所述联动机构11处于所述解锁位时,所述插销113的第二端脱离所述锁孔;所述复位部件13与所述联动机构11连接,用于提供复位力使所述联动机构11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

需要说明的是,锁头111及转舌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当钥匙插进锁头111时,转舌可以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同时,由于所述转舌与所述连杆1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11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112的第二端铰接,则当所述转舌发生转动时,所述连杆112会带动所述插销113沿着所述导向部件12作直线的运动。当所述联动机构11处于上锁位时,所述插销113的第二端从柜门A伸出而插接到柜体B上对应的锁孔中;当所述联动机构11处于解锁位时,所述插销113的第二端从所述锁孔中回收到所述柜门A内,使得柜门A可以正常闭合。

如图2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加所述复位部件13,在所述柜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时,使得所述联动机构11能够从所述复位部件13获得复位力,进而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并保持所述插销113处于解锁位,避免在解锁状态下插销113由于重力作用而下落,防止插销113挡住柜门闭合,提高使用便利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请参阅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柜门锁的侧面局部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部件13为拉簧;所述拉簧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柜门A上,所述拉簧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插销113上。当所述联动机构11处于上锁位时,所述拉簧由于所述插销113的运动而被拉长,对所述插销113提供一个反向拉力;若此时所述柜门锁处于解锁状态,该反向拉力即为所述复位力,拉动所述插销113(联动机构11)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件12与所述插销113间隙配合,保证插销113更精准地按照预设的直线运动,从而保证插销113能够对准所述锁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件12为沿直线分布的至少两个插销固定座。

作为一种变形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部件12为直线导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舌通过第一铰链销与所述连杆1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113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销与所述连杆112的第二端铰接。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柜门锁包括分别设置在柜门A上的联动机构21、导向部件22以及复位部件23;所述联动机构21包括锁头211、连杆212与插销213;所述锁头211上设有转舌;所述转舌与所述连杆2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213穿设在所述导向部件22内并可沿所述导向部件22作直线运动;所述插销21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212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联动机构21具有上锁位和解锁位;当所述联动机构21处于所述上锁位时,所述插销213的第二端插接到柜体B上对应的锁孔中;所述联动机构21处于所述解锁位时,所述插销213的第二端脱离所述锁孔;所述复位部件23与所述联动机构21连接,用于提供复位力使所述联动机构21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

需要说明的是,锁头211及转舌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当钥匙插进锁头211时,转舌可以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同时,由于所述转舌与所述连杆2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21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212的第二端铰接,则当所述转舌发生转动时,所述连杆212会带动所述插销213沿着所述导向部件22作直线的运动。当所述联动机构21处于上锁位时,所述插销213的第二端从柜门A伸出而插接到柜体B上对应的锁孔中;当所述联动机构21处于解锁位时,所述插销213的第二端从所述锁孔中回收到所述柜门A内,使得柜门A可以正常闭合。

如图5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加所述复位部件23,在所述柜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时,使得所述联动机构21能够从所述复位部件23获得复位力,进而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并保持所述插销213处于解锁位,避免在解锁状态下插销213由于重力作用而下落,防止插销213挡住柜门闭合,提高使用便利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请参阅图6,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柜门锁的侧面局部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部件23为压簧;所述插销213上设有卡凸24;所述压簧套设在所述插销213上并位于所述卡凸24与设置在所述柜门A上的固定部25之间。当所述联动机构21处于上锁位时,所述压簧由于所述插销213的移动而被压缩所述卡凸24和所述固定部25之间,对所述插销213提供一个反向弹力;若此时所述柜门锁处于解锁状态,则该反向弹力即为所述复位力,使所述插销213(联动机构21)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件22与所述插销213间隙配合,保证插销213更精准地按照预设的直线运动,从而保证插销213能够对准所述锁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件22为沿直线分布的至少两个插销固定座。

作为一种变形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部件22为直线导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舌通过第一铰链销与所述连杆2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213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销与所述连杆212的第二端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5为其中一个插销固定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柜门锁包括分别设置在柜门A上的联动机构31、导向部件32以及复位部件33;所述联动机构31包括锁头311、连杆312与插销313;所述锁头311上设有转舌;所述转舌与所述连杆3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313穿设在所述导向部件32内并可沿所述导向部件32作直线运动;所述插销31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312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联动机构31具有上锁位和解锁位;当所述联动机构31处于所述上锁位时,所述插销313的第二端插接到柜体B上对应的锁孔中;所述联动机构31处于所述解锁位时,所述插销313的第二端脱离所述锁孔;所述复位部件33与所述联动机构31连接,用于提供复位力使所述联动机构31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

需要说明的是,锁头311及转舌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当钥匙插进锁头311时,转舌可以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同时,由于所述转舌与所述连杆3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31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312的第二端铰接,则当所述转舌发生转动时,所述连杆312会带动所述插销313沿着所述导向部件32作直线的运动。当所述联动机构31处于上锁位时,所述插销313的第二端从柜门A伸出而插接到柜体B上对应的锁孔中;当所述联动机构31处于解锁位时,所述插销313的第二端从所述锁孔中回收到所述柜门A内,使得柜门A可以正常闭合。

如图8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锁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加所述复位部件33,在所述柜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时,使得所述联动机构31能够从所述复位部件33获得复位力,进而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并保持所述插销313处于解锁位,避免在解锁状态下插销313由于重力作用而下落,防止插销313挡住柜门闭合,提高使用便利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请参阅图9,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柜门锁的侧面局部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部件33为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柜门A上,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转舌连接。当所述联动机构31处于上锁位时,所述扭簧由于所述转舌的转动而被扭转,对所述转舌提供一个反向扭力;若此时所述柜门锁处于解锁状态,则该反向扭力即为所述复位力,使所述转舌(联动机构31)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件32与所述插销313间隙配合,保证插销313更精准地按照预设的直线运动,从而保证插销313能够对准所述锁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件32为沿直线分布的至少两个插销固定座。

作为一种变形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部件32为直线导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舌通过第一铰链销与所述连杆3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313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销与所述连杆312的第二端铰接。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箱柜,包括柜体、柜门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柜门锁;所述柜体上设有与所述柜门锁相对应的锁孔;所述柜门锁设置在所述柜门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柜具体为金融机箱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柜门的内侧设有至少两组所述柜门锁;所述柜体上对应于每组柜门锁设有一个锁孔。每组柜门锁是独立设置的,通过设置至少两组所述柜门锁,可以提高机箱柜的安全性。例如,可以将钥匙分配给不同的保管者,只有同时打开这些柜门锁才能打开整个柜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柜门锁,包括分别设置在柜门上的联动机构、导向部件以及复位部件;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锁头、连杆与插销;所述锁头上设有转舌;所述转舌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插销穿设在所述导向部件内并可沿所述导向部件作直线运动;所述插销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联动机构具有上锁位和解锁位;当所述联动机构处于所述上锁位时,所述插销的第二端插接到柜体上对应的锁孔中;所述联动机构处于所述解锁位时,所述插销的第二端脱离所述锁孔;所述复位部件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用于提供复位力使所述联动机构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加所述复位部件,在所述柜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时,使得所述联动机构能够从所述复位部件获得复位力,进而从所述上锁位复位到所述解锁位并保持所述插销处于解锁位,避免在解锁状态下插销由于外力作用而移动,防止插销挡住柜门闭合,提高使用便利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柜门锁的机箱柜,可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