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车门内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1151发布日期:2018-08-17 21:0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车门内拉手。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21196553.X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内拉手,包括拉手本体,拉手本体呈弧形,拉手本体与外部车门把手相配合,拉手本体的内侧上设有插销,插销用于插入到外部车门把手上。传统的车门内拉手存在重量较重且刚性较差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重量较轻且刚性较好的新型车门内拉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车门内拉手存在重量较重且刚性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较轻且刚性较好的新型车门内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车门内拉手,包括:大端设有铰接块的弧形拉手本体;弧形拉手本体的上端为凸面;弧形拉手本体的下端为凹面;所述的新型车门内拉手还包括:下端与凸面连接的外饰条, 上端与凹面连接的加强条;弧形拉手本体的一侧面设有大端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大端一侧的弧形沉孔和设于弧形沉孔中的加强筋组。所述的新型车门内拉手,弧形沉孔使弧形拉手本体的重量较轻,加强筋组、外饰条和加强条提高强度且使刚性较好。

作为优选,若干个位于弧形沉孔大端且两端分别与弧形沉孔上侧边和下侧边连接的斜加强筋,若干个位于弧形沉孔小端且两端分别与弧形沉孔上侧边和下侧边连接的竖加强筋;相邻两个斜加强筋的倾斜方向相反。加强筋组包括:斜加强筋和竖加强筋,相邻两个斜加强筋的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弧形拉手本体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强条的两侧端一一对应伸出弧形拉手本体两侧端且设有扭曲段;外饰条的宽度大于弧形拉手本体的厚度;外饰条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与加强条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连接。加强条设有扭曲段、外饰条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与加强条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连接,利于提高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新型车门内拉手,弧形沉孔使弧形拉手本体的重量较轻,加强筋组、外饰条和加强条提高强度且使刚性较好。加强筋组包括:斜加强筋和竖加强筋,相邻两个斜加强筋的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弧形拉手本体刚性。加强条设有扭曲段、外饰条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与加强条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连接,利于提高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铰接块1、弧形拉手本体2、外饰条3、加强条4、弧形沉孔5、斜加强筋6、竖加强筋7、扭曲段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车门内拉手,包括:大端设有铰接块1的弧形拉手本体2;弧形拉手本体2的上端为凸面;弧形拉手本体2的下端为凹面;所述的新型车门内拉手还包括:下端与凸面一体构成连接的外饰条3, 上端与凹面一体构成连接的加强条4;弧形拉手本体2的一侧面设有大端位于弧形拉手本体2大端一侧的弧形沉孔5和设于弧形沉孔5中的加强筋组。

所述的加强筋组包括:十个位于弧形沉孔5大端且两端分别与弧形沉孔5上侧边和下侧边一体构成连接的斜加强筋6,两个位于弧形沉孔5小端且两端分别与弧形沉孔5上侧边和下侧边一体构成连接的竖加强筋7;相邻两个斜加强筋6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的加强条4的两侧端一一对应伸出弧形拉手本体2两侧端且设有扭曲段8;外饰条3的宽度大于弧形拉手本体2的厚度;外饰条3位于弧形拉手本体2小端的一端与加强条4位于弧形拉手本体2小端的一端一体构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新型车门内拉手,弧形沉孔使弧形拉手本体的重量较轻,加强筋组、外饰条和加强条提高强度且使刚性较好。加强筋组包括:斜加强筋和竖加强筋,相邻两个斜加强筋的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弧形拉手本体刚性。加强条设有扭曲段、外饰条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与加强条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连接,利于提高刚性。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