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拉伸器复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6502发布日期:2018-08-29 00:08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拉伸器维护保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压拉伸器复归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水电厂设备在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很多设备都需要液压拉伸器安装或拆卸螺栓。当液压拉伸器使用次数过多,活塞会存在卡涩现象。活塞复归不到位,会影响下一次拉伸器的活动行程。单纯依靠活塞自重很难使液压拉伸器自动复归到位。现有的手动复归方法是采用锤子敲打,其缺点是:1、锤子敲打会使活塞受力不均匀,会使卡涩程度更加严重;2、锤子敲打带来的震动会破坏活塞的密封件,降低密封性能;3、如果敲打的力太大或用力不当,可能使拉伸器变形,破坏拉伸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拉伸器复归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基座固定液压拉伸器,驱动机构驱动复位机构向下运动挤压液压拉伸器的活塞复位,活塞复位方便快捷,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拉伸器不易卡涩、不易破坏密封件、不会变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拉伸器复归装置,它包括基座、支撑架、复位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的基座为平板结构,其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的支撑架由横梁和立柱连接成的倒U型结构,立柱上设有顶丝,横梁上设有安装座;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与压杆连接的拉杆、与拉杆连接的齿条;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配合的从动齿轮和手柄;支撑架与基座连接固定,复位机构和驱动机构与支撑架上的安装座配合,从动齿轮与复位机构的齿条配合。

所述安装座位于支撑架的横梁上,包括垂直贯穿的槽孔、水平贯穿槽孔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所述压杆由水平杆和垂直杆连接成的倒U型结构,水平杆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拉杆为杆状结构体,底部设有螺纹孔,两端头设有挡板,齿条位于两端头的挡板之间。

所述主动齿轮的旋转轴与安装座的第一轴孔配合,从动齿轮与安装座的第二轴孔配合,手柄与主动齿轮的旋转轴连接。

所述拉杆位于安装座的槽孔内,紧固件穿过压杆水平杆的安装孔与拉杆上的螺纹孔配合。

所述顶丝为锥形螺钉,位于支撑架的立柱上,靠近基座的环形槽。

所述压杆的垂直杆底部设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与万向球头连接的塑料压垫,万向球头与垂直杆连接。

一种液压拉伸器复归装置,它包括基座、支撑架、复位机构和驱动机构;基座为平板结构,其上设有环形槽;支撑架由横梁和立柱连接成的倒U型结构,立柱上设有顶丝,横梁上设有安装座;复位机构包括与压杆连接的拉杆、与拉杆连接的齿条;驱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配合的从动齿轮和手柄;支撑架与基座连接固定,复位机构和驱动机构与支撑架上的安装座配合,从动齿轮与复位机构的齿条配合。结构简单,通过基座上的环形槽固定液压拉伸器,顶丝与逆止阀相互抵触,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油液与大气联通,旋转手柄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驱动齿条向下运动,压紧装置与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接触并向下施加挤压力使活塞复位,活塞复位方便快捷,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拉伸器不易卡涩、不易破坏密封件、不会变形。

在优选的方案中,安装座位于支撑架的横梁上,包括垂直贯穿的槽孔、水平贯穿槽孔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结构简单,拉杆和齿条、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位于槽孔内,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齿条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配合。

在优选的方案中,压杆由水平杆和垂直杆连接成的倒U型结构,水平杆上设有安装孔。结构简单,通过紧固件配合安装孔固定拉杆。

在优选的方案中,拉杆为杆状结构体,底部设有螺纹孔,两端头设有挡板,齿条位于两端头的挡板之间。结构简单,底部的螺纹孔用于与压杆固定,两端头的挡板限制复位机构上下运动的行程。

在优选的方案中,主动齿轮的旋转轴与安装座的第一轴孔配合,从动齿轮与安装座的第二轴孔配合,手柄与主动齿轮的旋转轴连接。通过旋转手柄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操作方便,拉动强度低。

在优选的方案中,拉杆位于安装座的槽孔内,紧固件穿过压杆水平杆的安装孔与拉杆上的螺纹孔配合。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便于保养和维护。

在优选的方案中,顶丝为锥形螺钉,位于支撑架的立柱上,靠近基座的环形槽。顶丝与液压拉伸器的逆止阀相互抵触,顶住逆止阀使活塞油液与大气联通,减小活塞复位时活塞内部的油压对复位机构向上的反作用力,操作时,旋进顶丝即可,活塞复位后,旋出顶丝。

在优选的方案中,压杆的垂直杆底部设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与万向球头连接的塑料压垫,万向球头与垂直杆连接。塑料压垫柔韧性好,与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接触时不易伤及活塞,塑料压垫在接触到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时,通过拉杆向下的运动使万向球头可以自动调节塑料压垫与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接触角度,保证塑料压垫与活塞充分接触,受力更均匀,复位过程中不易伤及活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拉伸器复归装置,它包括基座、支撑架、复位机构和驱动机构,通过基座上的环形槽固定液压拉伸器,顶丝与逆止阀相互抵触,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油液与大气联通,旋转手柄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驱动齿条向下运动,压紧装置与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接触并向下施加挤压力使活塞复位。克服了原液压拉伸器的活塞复位时通过敲打效率低,劳动强度高,容易伤及活塞、密封件及变形,卡涩更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活塞复位方便快捷,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拉伸器不易卡涩、不易破坏密封件、不会变形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座1,环形槽11,支撑架2,顶丝21,安装座22,槽孔221,第一轴孔222,第二轴孔223,复位机构3,压杆31,压紧装置311,拉杆32,挡板321,齿条33,驱动机构4,主动齿轮41,从动齿轮42,手柄43,紧固件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中,一种液压拉伸器复归装置,它包括基座1、支撑架2、复位机构3和驱动机构4;所述的基座1为平板结构,其上设有环形槽11;所述的支撑架2由横梁和立柱连接成的倒U型结构,立柱上设有顶丝21,横梁上设有安装座22;所述的复位机构3包括与压杆31连接的拉杆32、与拉杆32连接的齿条33;所述的驱动机构4包括与主动齿轮41配合的从动齿轮42和手柄43;支撑架2与基座1连接固定,复位机构3和驱动机构4与支撑架2上的安装座22配合,从动齿轮42与复位机构3的齿条33配合。结构简单,通过基座1上的环形槽11固定液压拉伸器,顶丝21与逆止阀相互抵触,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油液与大气联通,旋转手柄43驱动主动齿轮41带动从动齿轮42旋转,从动齿轮42驱动齿条33向下运动,压紧装置311与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接触并向下施加挤压力使活塞复位,活塞复位方便快捷,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拉伸器不易卡涩、不易破坏密封件、不会变形。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安装座22位于支撑架2的横梁上,包括垂直贯穿的槽孔221、水平贯穿槽孔221的第一轴孔222和第二轴孔223。结构简单,拉杆32和齿条33、主动齿轮41和从动齿轮42位于槽孔221内,主动齿轮41与从动齿轮42啮合,齿条33与主动齿轮41啮合,主动齿轮41和从动齿轮42与第一轴孔222和第二轴孔223配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压杆31由水平杆和垂直杆连接成的倒U型结构,水平杆上设有安装孔。结构简单,通过紧固件配合安装孔固定拉杆32。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拉杆32为杆状结构体,底部设有螺纹孔,两端头设有挡板321,齿条33位于两端头的挡板321之间。结构简单,底部的螺纹孔用于与压杆31固定,两端头的挡板321限制复位机构3上下运动的行程。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主动齿轮41的旋转轴与安装座22的第一轴孔222配合,从动齿轮42与安装座22的第二轴孔223配合,手柄43与主动齿轮41的旋转轴连接。通过旋转手柄43驱动主动齿轮41带动从动齿轮42旋转,操作方便,拉动强度低。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拉杆32位于安装座22的槽孔221内,紧固件5穿过压杆31水平杆的安装孔与拉杆32上的螺纹孔配合。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便于保养和维护。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顶丝21为锥形螺钉,位于支撑架2的立柱上,靠近基座1的环形槽11。顶丝21与液压拉伸器的逆止阀相互抵触,顶住逆止阀使活塞油液与大气联通,减小活塞复位时活塞内部的油压对复位机构3向上的反作用力,操作时,旋进顶丝21即可,活塞复位后,旋出顶丝21。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压杆31的垂直杆底部设有压紧装置311,压紧装置311包括与万向球头连接的塑料压垫,万向球头与垂直杆连接。塑料压垫柔韧性好,与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接触时不易伤及活塞,塑料压垫在接触到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时,通过拉杆32向下的运动使万向球头可以自动调节塑料压垫与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接触角度,保证塑料压垫与活塞充分接触,受力更均匀,复位过程中不易伤及活塞。

如上所述的液压拉伸器复归装置,操作时,液压拉伸器位于基座1的环形槽11内,顶丝21与液压拉伸器的逆止阀相互抵触,顶住逆止阀使活塞油液与大气联通,减小活塞复位时活塞内部的油压对复位机构3向上的反作用力,旋转手柄43驱动主动齿轮41带动从动齿轮42旋转,从动齿轮42驱动齿条33向下运动推动压杆31,压杆31底部的压紧装置311与液压拉伸器的活塞接触并向下施加挤压力使活塞复位,活塞复位后,旋出顶丝21。活塞复位方便快捷,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拉伸器不易卡涩、不易破坏密封件、不会变形。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