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5489发布日期:2018-12-08 08: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种门锁的执手防盗构造,具体涉及一种防盗锁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机械防盗门锁在门外用钥匙转动带出呆舌(防盗锁舌)后,门内的人要想出门开锁必须也要用钥匙旋转缩进呆舌才能开门,这样的门锁不能实现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开启。为了确保紧急情况下迅速开启、安全逃生,在家居防盗门上,特别是电子防盗锁,基本上都采用带逃生功能防盗锁,这种防盗锁能实现快锁和快开。快锁就是住户出门后在门外向上提外把手,就可以使锁体呆舌伸出上锁,不需要同普通锁样要反时针旋转钥匙上锁;同时,门内把手也可上提上锁。快开就是用户在门内,下压把手,就可以同时缩进(开启)斜舌、呆舌和保险舌,快速打开防盗门,实现安全逃生的功能,具有此功能的锁体在门内无机械锁芯上锁。但是,防盗门锁的后把手可下压直接开门的特点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安全隐患,目前市面上的些电子防盗门锁,则利用电路来解决这个问题,普遍的做法是:在锁的后面板上装电子按键,按下这个键后,锁体内部的控制电路驱动离合器动作使把手和方芯咬合,再转把手才能开锁,否则离合器不会动作,把手空转。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其是使用不方便,用户开门要做两个动作,先是按下按键、再转动把手,比传统的开门方式麻烦;其二是存在更大安全隐患,从室内开门出去要依赖电路控制离合器动作,而旦火灾发生或其它原因造成电路故障,则会造成人从屋内无法开门出去,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这是相当严重的设计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中的重大缺陷,提供一种防盗锁装置,可在确保迅速开启的同时增强防盗功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盗锁装置,设有按钮复位簧、按钮、执手本体、按钮铆片、离合缓冲簧、离合器、换向螺钉、执手头、定位块、传动杆复位簧、离合复位簧和传动杆;所述按钮设有内腔,在内腔中间设有圆柱台和棱形杆,在棱形杆前端设有铆接台,在按钮外端面设有转动槽;所述执手本体前部贯穿,端设有按钮容腔和按钮导向菱形孔,另端设有离合器容腔、固定弹簧容腔和执手头容腔;在离合器容腔内侧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离合器导向槽;在固定弹簧容腔内设有拨臂限位台、拨臂容腔右和拨臂容腔左;在执手头容腔内侧设有内凸耳缺口、内凸耳和限位缺口;所述离合器外侧凸设有四个导向凸臂,端面凸设四个离合凸台、中央设有复位簧容腔;所述执手头中心贯穿设有设有传动杆过孔,端设有凸挂耳、凸缺口和凸耳槽,另端设有通用执手安装槽和通用拨片安装槽,中部设有定位螺孔和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上凸设有限位凸台;所述传动杆端设有传动拨臂、离合凹槽、弹簧容腔和限位环,中部设有限位槽,另端设有方芯。各零部件的配合关系是:按钮置于执手本体的按钮容腔内,按复位簧放置在按钮的内腔中,按钮铆接片置于离合器容腔端部,菱形杆穿过按钮导向菱形孔及按钮铆接片,通过铆接工艺将按钮铆接片铆接在铆接台上;离合缓冲簧和离合器置于离合器容腔内,离合缓冲簧抵压于按钮铆接片和离合器之间,导向凸臂套装在离合器导向槽内;离合复位簧端置于复位簧容腔内,另端插入传动杆端部的弹簧容腔内;传动杆复位簧折成圆形放入固定弹簧容腔内,传动杆的传动拨臂插入拨臂容腔左(或拨臂容腔右),传动杆复位簧两端分别抵压于传动拨臂和拨臂限位台之间;执手头通过传动杆过孔套在传动杆上,凸耳缺口穿过内凸耳直至内凸耳到达凸耳槽内并且使凸挂耳插入执手头容腔内,然后旋转至凸耳缺口对准内凸耳缺口,定位块从侧面插入至定位槽和内凸耳缺口内,并使限位凸台卡入到限位缺口内;换向螺钉螺固于定位螺孔中,换向螺钉前端卡到传动杆上的限位槽内。

当执手本体在自由状态下,离合器的离合凸台会在离合复位簧的作用下沿离合器导向槽脱离传动杆的离合凹槽,即实现离合器与传动杆分离,此时,顺时针转动(下压)执手本体,跟随执手本体转动的离合器不能带动传动杆旋转,由于锁体开门力矩要比传动杆复位簧的力矩大,执手本体内的拨臂限位台压缩传动杆复位簧的弹力也不能驱使传动拨臂转动,因此,下压执手本体只是空转,无法开门;当按下按钮后,离合缓冲簧受压力并传递给离合器并克服离合复位簧的弹力使离合器沿离合器导向槽向传动杆端移动,移动至离合凸台插入到离合凹槽内,即实现传动杆和执手本体的卡合,此时下压执手本体,传动杆会同步转动实现开门。当松开按钮时,即恢复到自由状态。

当执手本体逆时针转动(上抬)时,拨臂限位台会带动传动拨臂转动,即实现上抬执手本体带动传动杆转动,达到了通常防盗锁体上抬执手即锁门的技术效果。执手本体回复到初始位置时,传动拨臂因受传动杆复位簧的复位弹力作用也同步恢复到初始位置。

当执手本体下压或上抬后造成离合器凸台未对准离合凹槽,再按压按钮时,离合缓冲簧受力并传递给离合器,使离合器凸台平贴传动杆,因离合器受阻无法再移动时,离合缓冲簧即自身受力压缩,从而实现缓冲;此时保持按钮下压状态,旦当执手本体恢复到初始状态时,即离合器凸台对准离合凹槽时,离合器克服离合复位簧的压缩力使离合器沿离合器导向槽向传动杆移动至离合凸台插入到离合凹槽内即实现传动杆和执手本体的卡合,在保持按钮下压状态下压执手本体,传动杆会同步转动实现开门。

执手本体传动件可快速换向,保证实现开门和锁门功能时执手本体不分左右方向,可适应所有的开门场合。具体说明如下:传动拨臂可放置在拨臂容腔左或拨臂容腔右内,当放入拨臂容腔左时,执手本体顺时针转动时由于通常锁体开门力矩要比传动杆复位簧的力矩大,因此传动拨臂不会受外力而转动,而是压缩传动杆复位簧,即实现下压执手本体空转无法开门;当执手本体向上抬时,即执手本体逆时针转动,拨臂限位台会带动传动拨臂转动,即实现上抬执手传动杆转动,达到了通常防盗锁体上抬执手即锁门的技术效果。执手有左右开门之分,当需换为右向时,同理,将传动拨臂放置在拨臂容腔右内即可。切换放置时需将换向螺钉松出,再将传动杆拉出至限位环端部到凸挂耳的端部即可转动切换插入位置,位置确定后再压入并锁定换向螺钉即可。

执手本体自由状态空转功能可快速切换为传统的执手本体下压即可开门模式,当下压按钮到最底部时,圆柱台套接在按钮导向菱形孔上,通过旋转转动槽定角度,可实现按钮锁定不复位。

执手本体与后面板连接头采用标准的装配尺寸,在执手头上配有通用执手安装槽、通用拨片安装槽,可快速替换传统执手。

综上,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按下按钮时转动执手本体开门时,完全按照人体的生理特点和动作的习惯,人手在握住执手本体的同时大拇指正好按压按钮,轻轻下压执手本体,开门动作气呵成;执手本体上提上锁无需按按钮,简便快捷。完成开门后按钮自动弹出,有效增强了门锁的防盗性能;执手本体传动件可快速换向,保证实现开门和锁门功能时执手本体不分左右方向,可适应所有的开门场合,适配性强;按钮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锁定或解锁,增强了门锁的易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按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执手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离合器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执手头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传动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有按钮复位簧1、按钮2、执手本体3、按钮铆片4、离合缓冲簧5、离合器6、换向螺钉7、执手头8、定位块9、传动杆复位簧10、离合复位簧11和传动杆12。所述定位块9上凸设有限位凸台91。

如图2所示,按钮2设有内腔21,在内腔21中间设有圆柱台22、棱形杆23,在棱形杆23前端设有铆接台24,在按钮2另端设有转动槽25。

如图3所示,执手本体3前部贯穿,依次设有按钮容腔31、按钮导向菱形孔32,另端设有离合器容腔33、固定弹簧容腔34和执手头容腔35;在离合器容腔33内侧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离合器导向槽331;在固定弹簧容腔34内侧设有拨臂限位台341、拨臂容腔右342和拨臂容腔左343;在执手头容腔35,内侧设有内凸耳缺口351、内凸耳352和限位缺口353。

如图4所示,离合器6外侧凸设有四个导向凸臂61、端面凸设四个离合凸台62、中央设有复位簧容腔63。

如图5所示,执手头8中心贯穿设有传动杆过孔83,端设有凸挂耳81、凸缺口82和凸耳槽84,另端设有通用执手安装槽86和通用拨片安装槽87,中部设有定位螺孔85和定位槽88。

如图6所示,传动杆12端设有传动拨臂121、离合凹槽122、弹簧容腔123和限位环124,中部设有限位槽125,另端设有方芯126。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各部件的配合关系是:按钮2置于执手本体3的按钮容腔33内,按钮复位簧1放置在按钮2的内腔21中,按钮铆片4置于离合器容腔33端部,菱形杆13穿过按钮导向菱形孔32及按钮铆接片4,通过铆接工艺将按钮铆接片4铆接在铆接台24上;离合缓冲簧5和离合器6置于离合器容腔33内,离合缓冲簧5抵压于按钮铆接片4和离合器6之间,导向凸臂61套装在离合器导向槽331内;离合复位簧11端置于复位簧容腔63内,另端插入传动杆12端部的弹簧容腔123内;传动杆复位簧10折成圆形放入固定弹簧容腔34内,传动杆12的传动拨臂121插入拨臂容腔左343(或拨臂容腔右342),传动杆复位簧10两端分别抵压于传动拨臂121和拨臂限位台341之间;执手头8通过传动杆过孔83套在传动杆12上,凸耳缺口82穿过内凸耳352直至内凸耳352到达凸耳槽84内并且使凸挂耳81插入执手头容腔35内,然后旋转至凸耳缺口82对准内凸耳缺口351,定位块9从侧面插入至定位槽88和内凸耳缺口351内,并使限位凸台91卡入到限位缺口353内;换向螺钉7螺固于定位螺孔85中,换向螺钉7前端卡到传动杆12上的限位槽125内。

如图1至图6所示,当执手本体3在自由状态下,离合器6的离合凸台62会在离合复位簧11的作用下沿离合器导向槽331脱离传动杆12的离合凹槽122,即实现离合器6与传动杆12分离,此时,顺时针转动(下压)执手本体3,跟随执手本体3转动的离合器6不能带动传动杆12旋转,由于锁体开门力矩要比传动杆复位簧10的力矩大,执手本体3内的拨臂限位台341压缩传动杆复位簧10的弹力也不能驱使传动拨臂121转动,因此,下压执手本体3只是空转,无法开门;当按下按钮2后,离合缓冲簧2受压力并传递给离合器6并克服离合复位簧11的弹力使离合器6沿离合器导向槽331向传动杆12端移动,移动至离合凸台62插入到离合凹槽122内,即实现传动杆12和执手本体3的卡合,此时下压执手本体3,传动杆12会同步转动实现开门。当松开按钮2时,即恢复到自由状态。

当执手本体3逆时针转动(上抬)时,拨臂限位台341会带动传动拨臂121转动,即实现上抬执手本体3带动传动杆12转动,达到了通常防盗锁体上抬执手即锁门的技术效果。执手本体3回复到初始位置时,传动拨臂121因受传动杆复位簧10的复位弹力作用也同步恢复到初始位置。

当执手本体3下压或上抬后造成离合器凸台62未对准离合凹槽122时,再按压按钮2时,离合缓冲簧5受力并传递给离合器6,使离合器凸台62平贴传动杆12,因离合器6受阻无法再移动时,离合缓冲簧5即自身受力压缩,从而实现缓冲;此时保持按钮2下压状态,旦当执手本体3恢复到初始状态时,即离合器凸台62对准离合凹槽122时,离合器6克服离合复位簧11的压缩力使离合器6沿离合器导向槽331向传动杆12移动至离合凸台62插入到离合凹槽122内即实现传动杆12和执手本体3的卡合,在保持按钮2下压状态下压执手本体3,传动杆12会同步转动实现开门。

执手本体3传动件可快速换向,保证实现开门和锁门功能时执手本体3不分左右方向,可适应所有的开门场合。具体说明如下:传动拨臂121可放置在拨臂容腔左343或拨臂容腔右342内,当放入拨臂容腔左343时,执手本体3顺时针转动时由于通常锁体开门力矩要比传动杆复位簧10的力矩大,因此传动拨臂121不会受外力而转动,而是压缩传动杆复位簧10,即实现下压执手本体3空转无法开门;当执手本体3向上抬时,即执手本体3逆时针转动,拨臂限位台341会带动传动拨臂121转动,即实现上抬执手传动杆12转动,达到了通常防盗锁体上抬执手即锁门的技术效果。执手有左右开门之分,当需换为右向时,同理,将传动拨臂121放置在拨臂容腔右342内即可。切换放置时需将换向螺钉7松出,再将传动杆12拉出至限位环124端部到凸挂耳81的端部即可转动切换插入位置,位置确定后再压入并锁定换向螺钉7即可。

执手本体3自由状态空转功能可快速切换为传统的执手本体3下压即可开门模式,当下压按钮2到最底部时,圆柱台22套接在按钮导向菱形孔32上,通过旋转转动槽25定角度,可实现按钮2锁定不复位。

执手本体3与后面板连接头采用标准的装配尺寸,在执手头8上配有通用执手安装槽86、通用拨片安装槽87,可快速替换传统执手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