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的安全锁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0997发布日期:2018-12-28 21:0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的安全锁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的安全锁合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如今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中都摆放着一些贵重物品,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家中的安全和防盗,人们对小偷深恶痛绝,本装置融合了先进的技术,设计了一款具有防盗反击功能的智能安全锁合装置,它可以在实现安全防盗的同时抓捕小偷,让小偷提心吊胆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为此设计的这一款安全锁合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的安全锁合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智能的安全锁合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防盗反击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动力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装置复位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报警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左端上的摄像头装置,所述防盗反击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工作腔上下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左端的输出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左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右端固定连接且右端与所述第一工作腔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的液压元件,所述第一工作腔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动力切换腔,所述第一转轴左端延伸进入所述动力切换腔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动力切换腔左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二工作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工作腔上下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转轴左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工作腔内与所述第二滑动块转动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腔左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三工作腔,所述第一转轴左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三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工作腔下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三锥齿轮左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工作腔左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四锥齿轮左侧位置的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上下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工作腔左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二直齿轮啮合配合连接有另一面与所述第三工作腔下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三工作腔内上下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左右端面相接触的且固定在所述第三工作腔上下侧内壁上的导滑槽组,所述第三工作腔前侧内壁内设置有一开口向左且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工作腔之间上下对称连通设置有长方形通孔,所述第一齿条前端穿过所述长方形通孔进入所述第三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部件,所述第一凹槽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指纹验证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切换装置包括上下对称设置于所述动力切换腔内且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转轴,所述动力切换腔上下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第四工作腔,所述第五转轴下端延伸进入所述第四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左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四工作腔左侧内壁内设置有传动比变换腔,所述传动比变换腔内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比变换腔上下侧内壁固定连接的齿轮箱,所述第六转轴延伸进入所述传动比变换腔内与所述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动力配合连接,所述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七转轴,所述传动比变换腔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五工作腔,所述第七转轴延伸进入所述第五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前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九锥齿轮,所述第九锥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八转轴,所述第五工作腔前侧内壁内且在下侧的所述滑槽组下侧内壁内位置设置有第六工作腔,所述第八转轴前端延伸进入所述第六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阵列排布的第十锥齿轮,当所述液压元件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和所述第二滑动块分别在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上向前滑动,同时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脱离啮合状态,当所述液压元件收缩完毕时,所述第一锥齿轮恰好与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所述电机开始带动新的机构进行运转,实现单一电机的动力平稳切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复位储能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工作部件上下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滑槽组,所述滑槽组包括阵列设置的八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下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丝杠,所述丝杠上端螺纹配合连接有且与所述第一滑槽前后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复位杆,所述复位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前后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工作部件,所述第二工作部件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滑槽右侧内壁内上部位置连通设置有棘轮工作腔,所述棘轮工作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三直齿轮轴心处设置有不可转动的支撑轴,所述第三直齿轮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支撑轴,所述第三直齿轮内设置有内棘轮机构,所述支撑轴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前且上下两侧贯穿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左右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梯形磁铁,所述第二滑槽内在所述梯形磁铁下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丝杠下端延伸进入所述第六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左端与所述第十锥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十一锥齿轮,当装置要进行复位储能时,所述液压元件收缩至极限位置,所述电机启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带动上下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通过所述第五转轴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啮合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通过所述齿轮箱带动所述第七转轴和所述第八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通过啮合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通过所述第八转轴带动所述第十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十锥齿轮通过啮合带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和所述丝杠转动,所述丝杠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带动所述复位杆下移,所述电磁铁通电,吸合所述梯形磁铁,所述梯形磁铁下移,棘轮机构解锁,下侧的所述第二工作部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实现收入下侧的所述第一滑槽内,上侧的所述复位杆的上移运动带动上侧的所述弹簧把上侧的所述第二工作部件拉入上侧的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电机停止,所述液压元件伸长直至极限位置,所述电机启动,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啮合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通过啮合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一直齿轮转动,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带动上下侧的所述第二直齿轮转动,所述第二直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条前移,直到所述第一工作部件前端抵到所述第一凹槽前侧壁,所述电机停止,所述液压元件收缩直至极限位置,所述电机启动,带动上下侧的所述复位杆相向运动,由于所述第一工作部件抵住了所述第二工作部件使所述第二工作部件无法运动,所以所述弹簧被压缩并储存弹性势能,直到所述弹簧无法再被压缩,所述电机停止运动,复位储能装置运行完毕。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腔后侧内壁内且偏下部位置的报警开关,当所述第一齿条后移触碰到所述报警开关时,装置通过网络自动通知主人并报警,实现装置的智能化。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左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门锁框,所述门锁框左端固定连接有密码锁,与本装置配套使用的软件有一随机生成的密码,当不是主人来开启本装置时,可以通过输入主人告知的软件随机生成密码来打开本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了使复位储能装置能实现上下侧同时复位,装置上侧的所述丝杠和所述复位杆上的螺距大于下侧的所述丝杠和所述复位杆上的螺距。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摄像头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左端面上的摄像头支撑块,所述摄像头支撑块左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主人可以通过软件远程连接摄像头随时查看门外的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此装置进行开门时,主人将手伸入第一凹槽内并把手按在指纹验证板上,系统开始验证指纹,指纹验证通过执行开门操作,或是得到主人提供的软件生成随机密码的人通过在密码锁上输入密码,密码正确执行开门操作,当小偷来进行开门时,输入密码错误,装置提示请验证指纹密码,此时小偷将手伸入第一凹槽内并把手按在指纹验证板上,系统开始验证指纹,指纹验证不通过,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条后移,第二工作部件不再被第一工作部件所约束,在弹簧的作用下,下侧的第二工作部件被快速向上弹出,上侧的第二工作部件被快速向下弹出,由于此时内棘轮机构已经启动,上下两侧的第二工作部件只能单向运动,实现把小偷的手锁在第一凹槽内,当小偷开始挣扎时,拼命把手抽出来,只要有缝隙,弹簧继续伸长,装置越锁越紧,同时当第一齿条后移触碰到报警开关,装置通过网络自动通知主人并报警,实现了本装置的核心功能防盗反击,装置复位,液压元件收缩,完成动力切换,电磁铁通电,吸合梯形磁铁,梯形磁铁下移,棘轮机构解锁,电机启动,将第二工作部件收入第一滑槽内,电机停止,液压元件伸长,完成动力切换,电机启动,第一工作部件前移完成,电机停止,液压元件缩短完成,电机启动,将弹簧压缩并储存弹性势能,直到弹簧无法再被压缩,电机停止运动,复位储能装置运行完毕。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的安全锁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c”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1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e”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f”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中“g”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智能的安全锁合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防盗反击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动力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装置复位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报警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左端上的摄像头装置,所述防盗反击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第一工作腔11,所述第一工作腔11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工作腔11上下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动块12,所述第一滑动块12内固定设置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左端的输出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工作腔11内设置有左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12右端固定连接且右端与所述第一工作腔11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的液压元件13,所述第一工作腔11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动力切换腔16,所述第一转轴15左端延伸进入所述动力切换腔16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7,所述动力切换腔16左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二工作腔18,所述第二工作腔18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工作腔18上下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动块19,所述第一转轴15左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工作腔18内与所述第二滑动块19转动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腔18左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三工作腔20,所述第一转轴15左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三工作腔20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1,所述第二锥齿轮21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2,所述第三锥齿轮22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工作腔20下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轴23,所述第三锥齿轮22左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24,所述第四锥齿轮24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工作腔20左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轴25,所述第三转轴25上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四锥齿轮24左侧位置的第一直齿轮26,所述第一直齿轮26上下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直齿轮26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直齿轮27,所述第二直齿轮27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工作腔20左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四转轴28,所述第二直齿轮27啮合配合连接有另一面与所述第三工作腔20下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齿条29,所述第三工作腔20内上下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条29左右端面相接触的且固定在所述第三工作腔20上下侧内壁上的导滑槽组30,所述第三工作腔20前侧内壁内设置有一开口向左且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凹槽43,所述第一凹槽43与所述第三工作腔20之间上下对称连通设置有长方形通孔32,所述第一齿条29前端穿过所述长方形通孔32进入所述第三工作腔43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部件31,所述第一凹槽43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指纹验证板64。

有益地,所述动力切换装置包括上下对称设置于所述动力切换腔16内且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7啮合的第五锥齿轮47,所述第五锥齿轮47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转轴48,所述动力切换腔16上下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第四工作腔49,所述第五转轴48下端延伸进入所述第四工作腔49内固定连接有第六锥齿轮50,所述第六锥齿轮50左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七锥齿轮51,所述第七锥齿轮51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转轴52,所述第四工作腔49左侧内壁内设置有传动比变换腔53,所述传动比变换腔53内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比变换腔53上下侧内壁固定连接的齿轮箱54,所述第六转轴52延伸进入所述传动比变换腔53内与所述齿轮箱54的动力输入轴动力配合连接,所述齿轮箱54的动力输出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七转轴56,所述传动比变换腔53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五工作腔55,所述第七转轴56延伸进入所述第五工作腔55内固定连接有第八锥齿轮57,所述第八锥齿轮57前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九锥齿轮58,所述第九锥齿轮58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八转轴59,所述第五工作腔55前侧内壁内且在下侧的所述滑槽组下侧内壁内位置设置有第六工作腔60,所述第八转轴59前端延伸进入所述第六工作腔60内固定连接有阵列排布的第十锥齿轮61,当所述液压元件13收缩时,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12和所述第二滑动块19分别在所述第一工作腔11和所述第二工作腔18上向前滑动,同时所述第二锥齿轮21与所述第三锥齿轮22脱离啮合状态,当所述液压元件13收缩完毕时,所述第一锥齿轮17恰好与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7啮合,所述电机14开始带动新的机构进行运转,实现单一电机的动力平稳切换。

有益地,所述装置复位储能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工作部件31上下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滑槽组,所述滑槽组包括阵列设置的八个第一滑槽33,所述第一滑槽33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33下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丝杠34,所述丝杠34上端螺纹配合连接有且与所述第一滑槽33前后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复位杆35,所述复位杆35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36,所述弹簧36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槽33前后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工作部件37,所述第二工作部件37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39,所述第一滑槽33右侧内壁内上部位置连通设置有棘轮工作腔38,所述棘轮工作腔38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条39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三直齿轮40,所述第三直齿轮40轴心处设置有不可转动的支撑轴41,所述第三直齿轮40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支撑轴41,所述第三直齿轮40内设置有内棘轮机构42,所述支撑轴41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9,所述固定块99内设置有开口向前且上下两侧贯穿的第二滑槽44,所述第二滑槽44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44左右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梯形磁铁45,所述第二滑槽44内在所述梯形磁铁45下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电磁铁46,所述丝杠34下端延伸进入所述第六工作腔60内固定连接有左端与所述第十锥齿轮61啮合配合连接的第十一锥齿轮62,当装置要进行复位储能时,所述液压元件13收缩至极限位置,所述电机14启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7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7啮合带动上下侧的所述第五锥齿轮47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47通过所述第五转轴48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50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50啮合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51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51通过所述齿轮箱54带动所述第七转轴56和所述第八锥齿轮57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57通过啮合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58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58通过所述第八转轴59带动所述第十锥齿轮61转动,所述第十锥齿轮61通过啮合带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62和所述丝杠34转动,所述丝杠34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带动所述复位杆35下移,所述电磁铁46通电,吸合所述梯形磁铁45,所述梯形磁铁45下移,棘轮机构解锁,下侧的所述第二工作部件37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实现收入下侧的所述第一滑槽33内,上侧的所述复位杆35的上移运动带动上侧的所述弹簧36把上侧的所述第二工作部件37拉入上侧的所述第一滑槽33内,所述电机14停止,所述液压元件13伸长直至极限位置,所述电机14启动,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5和所述第二锥齿轮21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21通过啮合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22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22通过啮合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24、所述第三转轴25和所述第一直齿轮26转动,所述第一直齿轮26啮合带动上下侧的所述第二直齿轮27转动,所述第二直齿轮27带动所述第一齿条29前移,直到所述第一工作部件31前端抵到所述第一凹槽43前侧壁,所述电机14停止,所述液压元件13收缩直至极限位置,所述电机14启动,带动上下侧的所述复位杆35相向运动,由于所述第一工作部件31抵住了所述第二工作部件37使所述第二工作部件37无法运动,所以所述弹簧36被压缩并储存弹性势能,直到所述弹簧36无法再被压缩,所述电机14停止运动,复位储能装置运行完毕。

有益地,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腔20后侧内壁内且偏下部位置的报警开关63,当所述第一齿条29后移触碰到所述报警开关63时,装置通过网络自动通知主人并报警,实现装置的智能化。

有益地,所述装置主体10左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门锁框65,所述门锁框65左端固定连接有密码锁66,与本装置配套使用的软件有一随机生成的密码,当不是主人来开启本装置时,可以通过输入主人告知的软件随机生成密码来打开本装置。

有益地,为了使复位储能装置能实现上下侧同时复位,装置上侧的所述丝杠34和所述复位杆35上的螺距大于下侧的所述丝杠34和所述复位杆35上的螺距。

有益地,所述摄像头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左端面上的摄像头支撑块90,所述摄像头支撑块左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91,主人可以通过软件远程连接摄像头随时查看门外的情况。

初始状态,所述液压元件13处于完全伸长状态,所述电机14处于停止状态,所述第一工作部件31前端抵住所述第一凹槽43前侧内壁,所述弹簧36处于完全压缩状态,所述电磁铁46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电磁铁46上端形成s极,使所述梯形磁铁45始终与所述内棘轮机构42抵接,棘轮机构启动。

通过此装置进行开门时,主人将手伸入第一凹槽43内并把手按在指纹验证板64上,系统开始验证指纹,指纹验证通过执行开门操作,或是得到主人提供的软件生成随机密码的人通过在密码锁66上输入密码,密码正确执行开门操作,当小偷来进行开门时,输入密码错误,装置提示请验证指纹密码,此时小偷将手伸入第一凹槽43内并把手按在指纹验证板64上,系统开始验证指纹,指纹验证不通过,电机14启动,带动第一齿条29后移,第二工作部件37不再被第一工作部件31所约束,在弹簧36的作用下,下侧的第二工作部件37被快速向上弹出,上侧的第二工作部件37被快速向下弹出,由于此时内棘轮机构42已经启动,上下两侧的第二工作部件37只能单向运动,实现把小偷的手锁在第一凹槽43内,当小偷开始挣扎时,拼命把手抽出来,只要有缝隙,弹簧36继续伸长,装置越锁越紧,同时当第一齿条29后移触碰到报警开关63,装置通过网络自动通知主人并报警,实现了本装置的核心功能防盗反击,装置复位,液压元件13收缩,完成动力切换,电磁铁46通电,吸合梯形磁铁45,梯形磁铁45下移,棘轮机构解锁,电机14启动,将第二工作部件37收入第一滑槽33内,电机14停止,液压元件13伸长,完成动力切换,电机14启动,第一工作部件31前移完成,电机14停止,液压元件13缩短完成,电机14启动,将弹簧36压缩并储存弹性势能,直到弹簧36无法再被压缩,电机14停止运动,复位储能装置运行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此装置进行开门时,主人将手伸入第一凹槽内并把手按在指纹验证板上,系统开始验证指纹,指纹验证通过执行开门操作,或是得到主人提供的软件生成随机密码的人通过在密码锁上输入密码,密码正确执行开门操作,当小偷来进行开门时,输入密码错误,装置提示请验证指纹密码,此时小偷将手伸入第一凹槽内并把手按在指纹验证板上,系统开始验证指纹,指纹验证不通过,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条后移,第二工作部件不再被第一工作部件所约束,在弹簧的作用下,下侧的第二工作部件被快速向上弹出,上侧的第二工作部件被快速向下弹出,由于此时内棘轮机构已经启动,上下两侧的第二工作部件只能单向运动,实现把小偷的手锁在第一凹槽内,当小偷开始挣扎时,拼命把手抽出来,只要有缝隙,弹簧继续伸长,装置越锁越紧,同时当第一齿条后移触碰到报警开关,装置通过网络自动通知主人并报警,实现了本装置的核心功能防盗反击,装置复位,液压元件收缩,完成动力切换,电磁铁通电,吸合梯形磁铁,梯形磁铁下移,棘轮机构解锁,电机启动,将第二工作部件收入第一滑槽内,电机停止,液压元件伸长,完成动力切换,电机启动,第一工作部件前移完成,电机停止,液压元件缩短完成,电机启动,将弹簧压缩并储存弹性势能,直到弹簧无法再被压缩,电机停止运动,复位储能装置运行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