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及其锁止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7050发布日期:2019-01-18 23:20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及其锁止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具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及其锁止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高等级防盗设施(如保险箱、保险柜等)中且安全系数较高的机械锁主要包括,保险箱圆盘密码锁和开关档叶片锁两大类。对于含有3个密码盘片的保险箱圆盘密码锁,其3个密码盘由内而外分别是主动片、1号被动片、2号被动片,每个盘片上分别有相同尺寸的矩形缺口,能使在达成密码条件下的锁舌制动栓掉进缺口内,从而实现解锁。但是该密码等级一般,3盘100码的圆盘密码锁就达到100万种的密码等级,但是其缺点也相对显著。以3盘半径相等,且无假缺口的的圆盘密码锁为例,运用老式推码法,根据扭动密码盘所需力度的轻微改变判断缺口位置即可对准三个缺口,完成解锁。对于3盘半径不等且具有假缺口的圆盘密码锁为例,运用新式推码法,运用演算方式算出1号片、2号片的盘差,就可以配合公差进行慢慢推演,从而找到正确密码组合完成解锁。对于开关档叶片锁,虽然其结构配合巧妙,密码组合等级也突破千万种,但是其本身作为提供反作用力的簧片,为技术开锁打开了便捷通道。此外,其本身开关两档的锁芯叶片位移较小,导致锁销插入复进位置不足,因此锁销不能过长,进而使撬门的成功率大增。而民用防盗设施(如防盗门等),其上的弹子锁、叶片锁等的机械锁的原理较为简单,容易技术开锁针对,密码等级在相同尺寸的锁芯下最高为千万级的密码等级,都不能够达到高安全级别的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极大提升锁具安全系数的锁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及其锁止技术,包括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所述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上设有左锁体,所述左锁体上设有轴杠杆轨道,所述左锁体内还设有锁芯凸起轨道,左锁体底部设有防暴槽,所述左锁体的中部设有轴杠杆通道,所述轴杠杆通道的一侧设有假轴杠杆通道,所述左锁体上设有锁体固定杆槽,所述左锁体连接设有右锁体,所述右锁体上设有轴杠杆轨道,所述右锁体内还设有锁芯凸起轨道,右锁体底部设有防暴槽,所述右锁体的中部设有轴杠杆通道(通道的一小部分),所述轴杠杆通道的一侧设有假轴杠杆通道(通道的一小部分),所述右锁体上设有锁体固定杆槽,所述锁体固定杆槽内配合设有锁体固定杆,所述左锁体和右锁体之内设有外锁芯下组件,所述外锁芯下组件上设有外锁芯下组件内壁凹槽,所述外锁芯下组件上设有外锁芯固定杆槽,所述外锁芯固定杆槽中连接设有外锁芯固定杆,所述外锁芯下组件上连接设有外锁芯上组件,所述外锁芯上组件上设有外锁芯固定杆槽,所述外锁芯固定杆槽内配合设有外锁芯固定杆,所述外锁芯上组件上设有内壁凹槽,所述外锁芯上组件的中心靠上处设有外锁芯轴杆,所述外锁芯上组件的中心靠上处设有外锁芯轴杆槽,所述外锁芯轴杆与外锁芯轴杆槽之间配合设有轴杠杆,所述轴杠杆中外锁芯轴杆所占的空间范围为外锁芯轴杆轨道,所述外锁芯上组件内配合设有内锁芯前挡板,所述内锁芯前挡板外侧设有内锁芯前挡板凸起,所述内锁芯前挡板轴向设有钥匙轨道,所述内锁芯前挡板之后设有内锁芯,所述内锁芯外侧设有内锁芯凸起,所述内锁芯轴向设有钥匙轨道,所述内锁芯后侧连接设有锁舌拨动件,所述锁舌波动件前部设有识别器,所述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还设有钥匙,所述钥匙上设有钥匙齿,所述钥匙前端部设有识别孔,左右锁体基本结构一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适用于保险箱,保险柜,防盗门等防盗产品,因制作精度要求稍高,不适合作为常用不具备防盗价值的柜子锁箱子锁等,安全等级极高,可防止三种手段上的开锁,利用轴杠杆完成锁止,而非以前的叶片,弹子等锁止技术,完全脱离弹簧,无自身应力,因此使技术开锁不能根据其自身簧力借力判断,轴杠杆依靠重力使其达到闭锁乱码,利用钥匙施加的外力完成旋转,锁芯的复进也是依靠人为外力,而非其锁舌拨动件位置弹簧的簧力,有效防止技术开锁的开锁方式,左右锁体内侧底部设有防暴槽,可使因暴力破坏断裂的零件掉入槽中组织锁芯复进,有效防止技术破锁、暴力破锁的开锁方式同时实现防止技术开锁,技术破锁,暴力破锁三种针对锁本身的开锁方式,将传统锁类的密码以高度界定,变为了以高度影响旋转角度,最终以旋转角度为界定密码的方式,密码等级量巨大,五轴杠杆锁密码等级过亿,六轴杠杆锁密码等级突破十亿,在工艺精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如弹子锁不能最高和最矮牙花组合的方式,不能所有都是同种牙花的组合方式。从而在本身密码等级巨大的情况下,又提高了密码利用率。

作为改进,所述轴杠杆轨道,是轴杠杆进行旋转时占用的空间,以图示五轴杠杆锁为例,从前至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轴杠杆轨道,未达成密码内推前,五个轴杠杆只占用前五个轨道,达成密码内推后,轴杠杆随同锁芯一起向后移动一个轨道单元,此时占用的是后五个轨道。

作为改进,所述轴杠杆通道,从前至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轴杠杆通道,当钥匙插入旋转,达成轴杠杆角度密码时,则轴杠杆会与此轴杠杆通道达成一致角度,从而使内推锁芯能让轴杠杆穿过其通道而不受锁体阻拦,因此本锁以锁芯能否内推外拉作为是否达成密码的判断依据。

作为改进,所述假轴杠杆通道,此通道只是一个带有某角度的缺槽,并不是完全穿透锁体的通道,作用是防止用工具内推锁芯给定应力,再用某种勾状工具伸进钥匙轨道,在轴杠杆轨道推动轴杠杆使其旋转,并通过应力变化找到轴杠杆轨道从而实现技术开锁的目的,在面对技术开锁中造成与轴杠杆轨道混淆的作用。

作为改进,所述防暴槽,此槽位于左右锁体内侧底部位置,当遇到技术破锁、暴力破锁的方式破坏锁内零部件时,锁内零件会沿着轴杠杆轨道调入槽中,对锁芯内推造成阻碍,甚至完全将内锁芯抱死,使锁芯不能内推,进而无法完成解锁。

作为改进,所述轴杠杆,其闭锁状态完全依靠重力达到乱码状态,钥匙插入旋转达成密码则是依靠钥匙齿旋转提供的扭矩,完全脱离弹簧簧力。

作为改进,所述内锁芯结构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在外锁芯上下组件内壁凹槽内完成360°空转,其复进依靠人作用于钥匙施加的内推和外拉的力,无复进簧结构,完全脱离弹簧簧力,使技术开锁无法借力,针对锁芯的以电钻方式的破坏无法借力,有效防止技术开锁、暴力破锁。

作为改进,所述识别器和钥匙前段识别孔能起到识别钥匙的功能,以识别器凸起角度与钥匙前段凹槽完成匹配,从而增加密码等级,降低了由于工业加工原因造成的互开容错率,此外识别器占据了该附图五轴杠杆锁第五轴杠杆轨道在内锁芯钥匙轨道中轴位置的空间,防止钩状物体伸入锁芯钥匙轨道内部,在第五轴杠杆轨道位置对第五轴杠杆施力推动使其旋转,有效防止技术开锁。

作为改进,所述锁体固定杆、外锁芯固定杆不是单一的杆件,可以是螺丝,榫卯结构金属杆,焊接等方式进行左右锁体固定方式的杆。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的钥匙、识别器、锁体单板示意图。

图3是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的锁芯拆解侧视图。

图4是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的未开锁原理剖面图。

图5是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的开锁原理剖面图。

图6是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的整体结构图。

如图所示:1、左锁体,2、轴杠杆轨道,3、锁芯凸起轨道,4、防爆槽,5、轴杠杆通道,6、假轴杠杆通道,7、右锁体,8、锁体固定杆槽,9、锁体固定杆,10、外锁芯下组件,11、外锁芯凹槽,12、外锁芯上组件,13、外锁芯固定杆槽,14、外锁芯固定杆,15、外锁芯轴杆,16、外锁芯轴杆槽,17、轴杠杆,18、外锁芯轴杆轨道,19、内锁芯前挡板,20、钥匙轨道,21、内锁芯,22、内锁芯凸起,23、锁舌拨动件,24、识别器,25、钥匙,26、钥匙齿,27、识别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一种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及其锁止技术,包括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所述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上设有左锁体1,所述左锁体1上设有轴杠杆轨道2,所述左锁体1内还设有锁芯凸起轨道3,左锁体1底部设有防暴槽4,所述左锁体1的底部设有轴杠杆通道5,所述轴杠杆通道5的一侧设有假轴杠杆通道6,所述左锁体1的一侧设有右锁体7,所述右锁体7上设有锁体固定杆槽8,所述锁体固定杆槽8内配合设有锁体固定杆9,所述左锁体1和右锁体2之内设有外锁芯下组件10,所述外锁芯下组件10上设有外锁芯凹槽11,所述外锁芯下组件10上连接设有外锁芯上组件12,所述外锁芯上组件12上设有外锁芯固定杆槽13,所述外锁芯固定杆槽13内配合设有外锁芯固定杆14,所述外锁芯上组件12的中心处设有外锁芯轴杆15,所述外锁芯轴杆15上连接有外锁芯轴杆槽16,所述外锁芯轴杆15与外锁芯轴杆槽16之间配合设有轴杠杆17,所述轴杠杆17与外锁芯轴杆15配合处设有外锁芯轴杆轨道18,所述外锁芯上组件12内配合设有内锁芯前挡板19,所述内锁芯前挡板19上设有钥匙轨道20,所述内锁芯前挡板19之后设有内锁芯21,所述内锁芯21外侧设有内锁芯凸起22,左锁体1和右锁体7的端部连接设有锁舌拨动件23,所述锁舌波动件23上设有识别器24,所述地心无簧空转杠杆锁芯还设有钥匙25,所述钥匙25上设有钥匙齿26,所述钥匙25端部设有识别孔27,左右锁体基本结构一样。

所述轴杠杆轨道2,是轴杠杆进行旋转时占用的空间,从前至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轴杠杆轨道,未达成密码内推前,五个轴杠杆只占用前五个轨道,达成密码内推后,轴杠杆随同锁芯一起向后移动一个轨道单元,此时占用的是后五个轨道。

所述轴杠杆通道5,从前至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轴杠杆通道,当钥匙插入旋转,达成轴杠杆角度密码时,则轴杠杆会与此轴杠杆通道达成一致角度,从而使内推锁芯能让轴杠杆穿过其通道而不受锁体阻拦,因此本锁以锁芯能否内推外拉作为是否达成密码的判断依据。

所述假轴杠杆通道6,此通道只是一个带有某角度的缺槽,并不是完全穿透锁体的通道,作用是防止用工具内推锁芯给定应力,再用某种工具伸进钥匙轨道,在轴杠杆轨道推动轴杠杆使其旋转,并通过应力变化找到轴杠杆轨道从而实现技术开锁的目的,在面对技术开锁中造成与轴杠杆轨道混淆的作用。

所述防暴槽4,此槽位于左右锁体内侧底部位置,当遇到技术破锁、暴力破锁的方式破坏锁内零部件时,锁内零件会沿着轴杠杆轨道调入槽中,对锁芯内推造成阻碍,甚至完全将内锁芯抱死,使锁芯不能内推,进而无法完成解锁。

所述轴杠杆17,其闭锁状态完全依靠重力达到乱码状态,钥匙插入旋转达成密码则是依靠钥匙齿旋转提供的扭矩,完全脱离弹簧簧力。

所述内锁芯结构(内锁芯前挡板19、内锁芯21、锁舌拨动件23)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在外锁芯(上组件12、下组件10)内壁凹槽内完成360°空转,其复进依靠人作用于钥匙施加的内推和外拉的力,无复进簧结构,完全脱离弹簧簧力,使技术开锁无法借力,针对锁芯的以电钻方式的破坏无法借力,有效防止技术开锁、暴力破锁。

所述识别器24和钥匙前段识别孔27能起到识别钥匙的功能,以识别器凸起角度与钥匙前段凹槽完成匹配,从而增加密码等级,降低了由于工业加工原因造成的互开容错率,此外识别器占据了该附图五轴杠杆锁第五轴杠杆轨道在内锁芯钥匙轨道中轴位置的空间,防止钩状物体伸入锁芯钥匙轨道内部,在第五轴杠杆轨道位置对第五轴杠杆施力推动使其旋转,有效防止技术开锁。

所述锁体固定杆9、外锁芯固定杆14不是单一的杆件,可以是螺丝,榫卯结构金属杆,焊接等方式进行左右锁体固定方式的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组装:将内锁芯(锁舌拨动件)和内锁芯前挡板放入外锁芯下组件,之后按锁芯拆解侧视图组装外锁芯上组装,将前一位外锁芯上组件轴杆上套入轴杠杆后插入后一位外锁芯上组件的轴杆槽,直至组装完外锁芯上组件,之后将上下外锁芯组件对齐,将外锁芯固定杆插入锁芯外凸起位置的外锁芯固定杆槽完成组装,接着将左右锁体套在锁芯两侧并用锁体固定杆固定完成组装。

开锁原理:将钥匙插入至最深处,顺时针旋转钥匙135°(钥匙杆与第一外锁芯上组件前侧都有对应刻度线,将刻度线旋转至对齐即可,为不与锁的结构混淆,故图中未标出),使轴杠杆旋转对应角度,与其后侧的锁体面板上轴杠杆通道角度对应,内推钥匙,带动锁芯以及锁舌拨动件向后移动,锁舌拨动件推出,伸入锁舌转动装置,接着旋转钥匙(顺时针开锁,逆时针上锁),完成最终解锁(上锁),完成后顺时针旋转钥匙至刻度线对齐,外拉锁芯,此时内锁芯前挡板的钥匙齿轨道与内锁芯钥匙齿轨道不相同,因此外拉时会给以拉力使锁芯回到原来位置,再次旋转钥匙至内锁芯与其前挡板钥匙齿轨道重合方可拔出钥匙。

密码等级:图中所示的为五轴杠杆的杠杆锁,根据其密码组合计算方式来算,杠杆五位,每一个轴杠杆的有效旋转角度区间为18°到46°之间,其中1.5°的改变就可使轴杠杆无法通过其轴杠杆通道,排除误差原因取2°为密码差量,则在有效区间内每一个轴杠杆有14种密码,则锁整体密码种数为5^14种,近似等于6×10^9种密码,即6亿种,远超目前千万等级密码,而五轴杠杆锁的锁体长度为33.5mm,市面上的锁芯以36叶片的叶片锁为例,锁舌拨动件等分的最长为45mm,锁舌拨动件偏分的最长部分为77.5mm,这两种长度分别对应杠杆锁的八轴杠杆锁,和十四轴杠杆锁,其密码等级分别是4×10^12种(4000亿种),10^16种(1000万亿种),当然以在工业限制,减去工业误差的情况下,仅上半部分有杠杆的单向杠杆锁(即附图所示杠杆锁)突破百亿是可以实现的,上下都有杠杆的双向杠杆锁(类似保险柜叶片锁上下两部分叶片)突破万亿也是可以实现的。

零部件结构详细描述:

钥匙齿,每一个钥匙齿齿尖端四条边都有相应切角,以使得钥匙齿与轴杠杆之间机械运动更为顺畅;

识别孔,与锁舌拨动件上的识别器相匹配;

轴杠杆轨道,是轴杠杆进行旋转时占用的空间,从前至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轴杠杆轨道,未达成密码内推前,五个轴杠杆只占用前五个轨道,达成密码内推后,轴杠杆随同锁芯一起向后移动一个轨道单元,此时占用的是后五个轨道;

锁芯外凸起轨道,配合锁芯外凸起平衡轨道运动;

防暴槽,防止因外力暴力破锁破坏锁内机械零件,当锁体或锁芯受到电钻钻洞等暴力破锁方式进行破锁时,锁体和锁芯中被破坏的零件碎块会掉落到槽内,从而起到固定锁芯与锁体,起到抱死锁芯防止其轴向运动的作用,从而使暴力破锁不能,或不能仅一次破坏完成开锁;

轴杠杆通道,从前至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轴杠杆通道,当钥匙插入旋转,达成轴杠杆角度密码时,则轴杠杆会与此轴杠杆通道达成一致角度,从而使内推锁芯能让轴杠杆穿过其通道而不受锁体阻拦;

假轴杠杆通道,此通道只是一个带有某角度的缺槽,并不是完全穿透锁体的通道,该角度与轴杠杆通道不同,作用是防止用工具内推锁芯给定应力,再用某种工具伸进钥匙轨道,在轴杠杆轨道推动轴杠杆使其旋转,并通过应力变化找到轴杠杆轨道从而实现技术开锁的目的,在面对技术开锁中造成与轴杠杆轨道混淆的作用;

锁体固定杆,可以是螺丝,榫卯结构金属杆,焊接等方式进行左右锁体固定方式的杆;

内锁芯,在钥匙旋转带动下旋转,从而带动其后的锁舌拨动件(与内锁芯一体)进行旋转,完成解锁后锁舌拨动件外推从锁体外露,从而伸进锁舌转动装置完成最后的解锁。同时在未达成密码进行内推前也能独立空转,使技术开锁扭动杆无法借力判断何时开启;

内锁芯凸起,使内锁芯与外锁芯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内锁芯前挡板,独立于内锁芯,其凸起与内锁芯第一凸起处于一个槽内,内锁芯的旋转不影响其旋转,从而对完成解锁后外拉锁芯造成应力,从而拉出锁芯进而拔出钥匙。同时其自身也能独立旋转,从而使技术开锁扭动杆无法借力,同时也能起到保护锁芯的作用;

钥匙(齿)轨道,同内锁芯钥匙轨道,供钥匙插入和拔出以及在内旋转的空间;

锁舌拨动件,在未达成密码内推前,可以与内锁芯一起空转,但由于其此时处在锁体内部,其转动并不能影响锁舌转动装置,不能完成最终解锁。在达成密码内推后,锁舌拨动件从锁体露出,此时锁舌拨动件伸入锁舌转动装置影响其装置旋转,从而完成最终解锁;

识别器,识别器具有自己的形状和角度,并且与钥匙前段的识别孔相对应,没把锁与钥匙识别器比配的形状角度不尽相同,当不匹配的钥匙插入后,识别器不能进入钥匙前端的识别孔,造成钥匙无法插入到底,进而无法对最内部的第五转动杆施加外力,就不能完成解锁。同时此识别器的长度与第五轴杠杆轨道相对应,能阻止技术开锁工具伸入到第五轴杠杆轨道进行对第五轴杠杆施加外力旋转,从而防止技术开锁

外锁芯上组件,从前至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外锁芯上组件,其内部有与内锁芯凸起向匹配的凹槽,能使内锁芯在外锁芯内空转,且起到固定内锁芯与外锁芯相对位置的作用;

外锁芯轴杆垫状凸起,能起到限制轴杠杆前后移动的距离,保证轴杠杆移动误差减小到可控范围,并且可以在外力强推锁芯时,给轴杠杆一个阻力,也能起到保护外锁芯轴杆的作用;

外锁芯轴杆,是轴杠杆进行转动和运动的转动轴;

外锁芯轴杆槽,起到固定外锁芯轴杆以及拼接前后外锁芯上组件的作用;

轴杠杆,与钥匙齿长度之间有对应的旋转角度关系,钥匙齿越长,钥匙旋转同样角度(在可达成密码角度范围内)轴杠杆旋转角度越大,从而达成特定的密码组合,是达成密码的特定组件。同时也能保证未达成密码状态起到阻拦锁芯内推的作用。轴杠杆以轴杆轨道为界上短下长,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到竖直状态。其侧楞边可以做切角处理,使通过轴杠杆通道更加顺畅;

外锁芯轴杆轨道,使轴杠杆能在外锁芯轴杆上完成转动,为增加其转动性可以设置为轴承,为增加轴杠杆恢复性也可以加增扭矩弹簧;

外锁芯固定杆,固定上下锁芯完成组装的装置,可以是螺丝,榫卯结构金属杆,焊接等方式进行上下外锁芯的固定;

外锁芯下组件,每个与内锁芯对应位置的部位都有与内锁芯凸起对应的的槽位,起到配合外锁芯上组件固定内锁芯的作用;

外锁芯凹槽,与内锁芯凸起对应。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以上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