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舌机构及智能防盗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7051发布日期:2019-03-08 23:5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舌机构及智能防盗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锁,尤其涉及一种锁舌机构及智能防盗门锁。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防盗门锁通常包括开锁控制器、锁栓机构和锁栓驱动机构等,开锁控制器接收来自指纹、ic卡或者视网膜等开锁信号后控制所述锁栓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锁栓机构运动开锁。有些防盗门锁还设有与门把手连接的锁舌,通过转动门把手来驱动锁舌开闭。但是,现有的智能防盗门锁的锁舌通过门把手来驱动,锁舌与锁栓机构之间没有联动,通常在开锁状态,锁栓机构收缩,门主要靠锁舌来保持关闭状态,通过转动门把手很容易就可将门打开,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智能防盗门锁在开锁状态,锁栓机构收缩,门主要靠锁舌来保持关闭状态,通过转动门把手很容易就可将门打开,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锁舌机构及智能防盗门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锁舌机构,其包括锁舌壳体和设于所述锁舌壳体上且可相对所述锁舌壳体前后运动的锁舌,所述锁舌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锁舌连接且可驱动所述锁舌前后运动的锁舌驱动机构;

所述锁舌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锁舌壳体上的导引部;

所述锁舌驱动机构包括:

锁舌驱动部,其用于在锁栓机构朝后运动的过程中由所述锁栓机构带动朝后运动,所述锁舌驱动部设于所述锁舌壳体上与所述导引部连接且相对所述导引部和锁舌壳体上下运动的同时相对所述导引部和锁舌壳体前后运动;

锁舌连接部,其与所述锁舌驱动部活动连接且可在所述锁舌驱动部上下运动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上下运动,所述锁舌连接部与所述锁舌固定连接;

复位机构,其驱动所述锁舌驱动部复位带动所述锁舌复位。

所述导引部包括设于所述锁舌壳体上的导引柱;所述锁舌驱动部包括:

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设置有朝下后方倾斜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柱插于所述导引槽中;所述驱动块的一侧设有接触端,所述接触端在复位位置时伸出所述锁舌壳体侧面,且所述接触端的后侧设有圆弧形的引导面。

所述锁舌连接部上开设有可收容所述锁舌驱动部且供所述锁舌驱动部上下运动的收容槽,所述锁舌连接部的前端与所述锁舌固定连接,所述锁舌连接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相通且与所述收容槽位置匹配的导引柱运动槽,所述导引柱插于所述导引柱运动槽中。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

第一复位柱,其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锁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可相对所述锁舌壳体前后运动;

第一复位弹簧,其套于所述第一复位柱上且固定压缩于所述锁舌连接部与所述锁舌壳体之间以产生朝前的复位推力。

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

复位柱支撑架,其包括与所述锁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柱和设于所述复位连接柱下端的支撑板;

第二复位柱,其沿上下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锁舌驱动部固定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复位支撑架上下运动;

第二复位弹簧,其套于所述第二复位柱上且固定压缩于所述锁舌驱动部与所述支撑板之间以产生朝上的复位推力。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盗门锁,包括:

壳体,其包括底壳和与底壳连接的顶壳;

锁栓机构,其设于壳体上,所述锁栓机构包括锁栓和与所述锁栓固定连接的锁栓连接部;

联动机构,其与所述锁栓连接部连接;

锁栓驱动机构,其与所述联动机构相连且驱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锁栓机构前后运动;

所述安全性智能防盗门锁还包括:

锁舌机构,其包括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锁舌壳体、设于所述锁舌壳体上且可相对所述锁舌壳体前后运动的锁舌和与所述锁舌连接且可在所述锁栓机构朝后运动的过程中由所述锁栓机构带动从而驱动所述锁舌朝后运动的锁舌驱动机构。

所述锁舌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锁舌壳体上的导引部;

所述锁舌驱动机构包括:

锁舌驱动部,其设于所述锁舌壳体上与所述导引部连接且相对所述导引部和锁舌壳体上下运动的同时相对所述导引部和锁舌壳体前后运动;所述锁舌驱动部可在所述锁栓机构朝后运动的过程中由所述锁栓机构带动朝后运动;

锁舌连接部,其与所述锁舌驱动部活动连接且可在所述锁舌驱动部上下运动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上下运动,所述锁舌连接部与所述锁舌固定连接;

复位机构,其驱动所述锁舌驱动部复位带动所述锁舌复位。

所述导引部包括设于所述锁舌壳体上的导引柱;所述锁舌驱动部包括:

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设置有朝下后方倾斜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柱插于所述导引槽中;所述驱动块的上端设有接触端,所述接触端在复位位置时伸出所述锁舌壳体侧面,且所述接触端的后侧设有圆弧形的引导面;

所述锁栓连接部上设有一在前后运动过程中可与所述驱动块的接触端接触的拨动片,所述波动片端部与所述接触端相对的两端部之间的上下垂直距离小于所述导引槽两端的上下垂直距离,从而使所述拨动片在前后运动过程中的前后位置时均脱离所述接触端。

所述锁舌连接部上开设有可收容所述锁舌驱动部且供所述锁舌驱动部上下运动的收容槽,所述锁舌连接部的前端与所述锁舌固定连接,所述锁舌连接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相通且与所述收容槽位置匹配的导引柱运动槽,所述导引柱插于所述导引柱运动槽中。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

第一复位柱,其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锁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可相对所述锁舌壳体前后运动;

第一复位弹簧,其套于所述第一复位柱上且固定压缩于所述锁舌连接部与所述锁舌壳体之间以产生朝前的复位推力;

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

复位柱支撑架,其包括与所述锁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柱和设于所述复位连接柱下端的支撑板;

第二复位柱,其沿上下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锁舌驱动部固定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复位支撑架上下运动;

第二复位弹簧,其套于所述第二复位柱上且固定压缩于所述锁舌驱动部与所述支撑板之间以产生朝上的复位推力。

本发明锁舌机构通过设置用于在锁栓机构朝后运动的过程中由所述锁栓机构带动朝后运动锁舌驱动部,通过利用锁栓机构朝后运动的过程中由所述锁栓机构带动从而驱动所述锁舌朝后运动,从而可以不再需要门把手,而是通过锁栓机构来驱动锁舌运动,消除了现有技术由于在开锁状态时门主要靠锁舌来保持关闭状态,通过转动门把手很容易就可将门打开,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去掉顶壳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去掉顶壳后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的锁舌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的锁舌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的锁舌机构的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的锁舌机构去掉锁舌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的锁舌机构锁舌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包括壳体1、锁栓机构2、联动机构3、锁栓驱动机构4、锁栓冗余驱动机构5锁舌机构6和天地锁驱动机构7。其中:

壳体1包括底壳11和与底壳连接的顶壳12。所述底壳11上设置有前后方向设置的驱动槽111和上下方向设置的引导槽112。

锁栓机构2设于壳体11上,所述锁栓机构2包括锁栓21和与所述锁栓固定连接的锁栓连接部22。锁栓21主要用于插入锁孔实现锁门。

锁栓连接部22包括底板221和锁栓连接板222。其中,底板221与所述底壳相邻,所述底板固定设置有驱动销2211。锁栓连接板222与所述锁栓固定连接,锁栓连接板222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联动槽2221、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导向槽2222、在所述锁栓机构朝后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锁舌朝后运动的拨动片2223和由所述锁栓连接板弯折而成的遮光部2224。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锁栓连接板222由一连接顶板和连接侧板组成,其中,所述联动槽2221和导向槽2222设置在连接顶板上,拨动片2223设置在连接侧板上,连接侧板与底板221以及锁栓21固定连接。

联动机构3与所述锁栓连接部连接。

锁栓驱动机构4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5均与所述联动机构3相连且驱动所述联动机构3带动所述锁栓机构2前后运动。

锁栓驱动机构4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5均包括一驱动电机41、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相连的输出轴(图中未示出)和设于所述输出轴端部的驱动齿42。

所述联动机构3包括与所述驱动齿啮合的从动齿31和与所述锁栓连接部连接的联动连接部32;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转轴33和套于转轴上且可相对所述转轴旋转的转盘34,所述从动齿设于所述转盘的边缘。所述联动连接部32包括固定设于转盘上的联动轴,所述联动轴插于所述联动槽2221内,所述联动轴设于所述从动齿31与所述转轴33之间;所述转轴33插于所述导向槽2222内;所述转轴33固定于底壳上,所述转盘的一面与所述底壳相邻,所述从动齿设于所述转盘的另一面上且环绕所述转盘的四周设置。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从动齿设于转盘的顶面上。

为进一步加强锁栓机构前后运动的稳定性,所述智能防盗门锁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锁栓定位柱13,所述锁栓连接板上还设有套于所述锁栓定位柱上的定位槽2225;所述定位槽呈前后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锁栓连接板的上下两端。

锁舌机构6包括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锁舌壳体61、设于所述锁舌壳体上且可相对所述锁舌壳体前后运动的锁舌62和与所述锁舌连接且可在所述锁栓机构朝后运动的过程中由所述锁栓机构带动从而驱动所述锁舌朝后运动的锁舌驱动机构63。所述锁舌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锁舌壳体上的导引部611。所述导引部611包括设于所述锁舌壳体上的导引柱。

所述锁舌驱动机构63包括锁舌驱动部631、锁舌连接部632和复位机构633。其中:

锁舌驱动部631设于所述锁舌壳体上,其与所述导引部连接且相对所述导引部和锁舌壳体上下运动的同时相对所述导引部和锁舌壳体前后运动。锁舌驱动部631包括驱动块631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驱动块呈上下方向设置,且上端伸出所述锁舌壳体的上侧面,以与锁栓机构的拨动片联动。所述驱动块6311上设置有朝下后方倾斜的导引槽6312,所述导引柱611插于所述导引槽中。所述驱动块的上端设有接触端6313,所述接触端在复位位置时伸出所述锁舌壳体侧面,且所述接触端的后侧设有圆弧形的引导面6314。所述拨动片在前后运动过程中可与所述驱动块的接触端接触,所述波动片端部与所述接触端相对的两端部之间的上下垂直距离小于所述导引槽两端的上下垂直距离,从而使所述拨动片在前后运动过程中的前后位置时均脱离所述接触端。从而使得在锁栓机构的前后行程位置处,拨动片均与所述接触端脱离,锁舌复位,伸出所述锁舌壳体侧面。

锁舌连接部632与所述锁舌驱动部631活动连接且可在所述锁舌驱动部上下运动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上下运动,所述锁舌连接部632与所述锁舌62固定连接。

锁舌连接部632上开设有可收容所述锁舌驱动部且供所述锁舌驱动部上下运动的收容槽6321,所述锁舌连接部的前端与所述锁舌固定连接,所述锁舌连接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相通的导引柱运动槽6322,所述导引柱611插于所述导引柱运动槽中。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导引柱运动槽6322开设于所述锁舌连接部的顶面。

复位机构633用于驱动所述锁舌驱动部复位带动所述锁舌复位。

复位机构633包括第一复位机构6331和第二复位机构6332,其中:

第一复位机构6331包括第一复位柱6333和第一复位弹簧6334,其中,第一复位柱6333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锁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可相对所述锁舌壳体前后运动;第一复位弹簧6334套于所述第一复位柱上且固定压缩于所述锁舌连接部与所述锁舌壳体之间以产生朝前的复位推力。

第二复位机构6332包括复位柱支撑架6335、第二复位柱6336和第二复位弹簧6337,其中,复位柱支撑架6335包括与所述锁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柱6338和设于所述复位连接柱下端的支撑板6339;第二复位柱6336沿上下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锁舌驱动部固定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复位支撑架上下运动;第二复位弹簧6337套于所述第二复位柱上且固定压缩于所述锁舌驱动部与所述支撑板之间以产生朝上的复位推力。

在本具体实施中,锁舌壳体61开设有贯穿上下侧面且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长条形通孔612,从而使得锁舌驱动部和第二复位机构可相对所述锁舌壳体前后运动。锁舌壳体的后端面开设有通孔613,所述第一复位柱插于所述通孔内。

天地锁驱动机构7与所述锁栓机构连接且可在所述锁栓机构前后运动的过程中由所述锁栓机构带动从而上下运动。天地锁驱动机构7包括锁挂部71、斜槽72和引导销73。其中,锁挂部71设于所述天地锁驱动机构的外侧端,主要用于与天地锁锁栓连接,驱动天地锁锁栓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上下也可锁住。斜槽72沿所述天地锁驱动机构的后外侧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驱动销穿过所述斜槽插于所述驱动槽内。引导销73设于所述天地锁驱动机构上且插于所述引导槽112内。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智能防盗门锁的上下两侧都设置有天地锁驱动机构,当然,也可只设置在上侧或下侧。

为了使锁栓机构在前后行程位置能停止运动,所述智能防盗门锁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连接且在所述锁栓机构运动至前后行程位置时控制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停止工作的行程开关8。所述行程开关可采用光电传感器来实现,也可以采用通过触压触发的机械行程开关来实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行程开关采用光电传感器来实现,所述行程开关包括一两相对设置的座体81,所述光电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置于两个所述座体的内侧,所述遮光部运动至所述前后行程位置时插于两所述座体内侧之间,所述光电传感器为对射型光电传感器。

为实现锁门和开锁,所述智能防盗门锁还包括开锁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门磁开关9,其中:开锁控制器与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连接,且在接收到输入的开锁信号后控制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锁栓机构朝后运动开锁。开锁控制器可采用现有的指纹开锁控制器、ic卡开锁控制器和视网膜开锁控制器等。门磁开关9与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连接,且在门关闭后触发控制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锁栓机构朝前运动锁门。门磁开关可采用现有的门磁开关来实现。

当然,为了实现在开锁时,门能自动弹开,还可以在门上设置弹门器,从而在锁打开的同时,门自动打开。

本发明智能防盗门锁的工作原理为:锁住状态时,锁栓机构运动至前行程位置,锁栓插入锁孔,锁舌插入锁孔,天地锁锁栓插入天地锁锁孔,当开锁控制器接收到开锁信号后,开锁控制器控制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锁栓机构朝后运动,在所述锁栓机构朝后运动的过程中,由所述锁栓连接部上的拨动片与所述锁舌驱动部的驱动块接触,带动驱动块朝后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锁舌朝后运动。同时,锁栓机构带动天地锁驱动机构朝锁内侧运动,带动天地锁锁栓朝锁内侧运动。在驱动块朝后运动的同时,驱动块朝下运动。当运动到驱动块与拨动片将要脱离接触时,锁栓和锁舌均脱离锁孔,天地锁锁栓也脱离天地锁锁孔,锁被打开,此时可以开门。在有弹门器时,在弹门器作用下门自动打开。开锁控制器控制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锁栓机构再朝后运动,驱动块与拨动片脱离接触,在复位机构的弹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锁舌驱动部复位带动所述锁舌复位。锁栓机构运动至后行程位置时,行程开关发出到位信号,控制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停止工作,锁栓机构停止运动。

锁门时,锁舌在与门接触时先朝后运动再在复位机构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插入锁孔,当门磁开关感应到门关闭后,门磁开关触发,控制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锁栓机构朝前运动,同时,锁栓机构带动天地锁驱动机构朝锁外侧运动,从而实现锁门,在锁栓机构运动至前行程位置时,行程开关发出到位信号,控制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冗余驱动机构停止工作,锁栓机构停止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