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7221发布日期:2018-08-17 19:2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训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缺少一种实训平台,可以供学生动手安装设备及传感器,无法给学生提供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的综合实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包括由铝合金型材搭建而成的主体框架和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的网孔板组件,所述网孔板组件包括具有阵列通孔的网孔板、木板、压板和后封板,所述网孔板的背面设有安装凹槽,所述木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木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压板与所述网孔板连接,所述后封板与所述网孔板连接并盖在所述安装凹槽上,所述木板位于所述网孔板、后封板围合形成的腔体之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框架的正面连接有侧门框、圆角角框和横标识框,所述圆角角框位于所述侧门框、横标识框的交汇处,所述侧门框、圆角角框和横标识框围合形成门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框架的正面通过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侧门框、圆角角框、横标识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上设有阶梯压槽,所述阶梯压槽压紧所述木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框架的顶部设有顶部安装板,所述顶部安装板上设有空调风柜和风管道,所述风管道与所述空调风柜连接,所述风管道上设有风速传感器安装孔和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孔,所述风速传感器安装孔上设有风速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孔上设有温湿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可以供学生动手安装设备及传感器,为学生提供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的综合实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的网孔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的网孔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包括由铝合金型材搭建而成的主体框架1和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的网孔板组件,所述网孔板组件包括具有阵列通孔的网孔板6、木板7、压板8和后封板9,所述网孔板6的背面设有安装凹槽,所述木板7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木板7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压板8与所述网孔板6连接,所述后封板9与所述网孔板6连接并盖在所述安装凹槽上,所述木板7位于所述网孔板6、后封板9围合形成的腔体之内,所述网孔板6、木板7可以用于安装设备及传感器,学生可以用自攻螺钉把实验用的传感器等配件安装在网孔板6的木板7上,装拆方便,可以重复使用。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主体框架1的正面连接有侧门框2、圆角角框3和横标识框4,所述圆角角框3位于所述侧门框2、横标识框4的交汇处,所述侧门框2、圆角角框3和横标识框4围合形成门框。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主体框架1的正面通过连接板5分别与所述侧门框2、圆角角框3、横标识框4连接。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压板8上设有阶梯压槽,所述阶梯压槽压紧所述木板7,所述压板8通过M8螺柱14、M8螺母15和垫片16与网孔板6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主体框架1为40×40的铝合金型材搭建而成,门框配合连接板5、T型螺栓和垫片、螺母就可以固定在铝型材上。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主体框架1的顶部设有顶部安装板,所述顶部安装板上设有空调风柜10和风管道13,所述风管道13与所述空调风柜10连接,所述风管道13上设有风速传感器安装孔11和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孔12,所述风速传感器安装孔11上设有风速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孔12上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右侧面的网孔板上可以挂电控箱,空调风柜10为微型空调风柜,空调风柜10带表冷器,表冷器的铜管内部通过热水,就可以模拟冬天给空气加热,冷空气经过表冷器加热变成热空气,热气经过风管道13再经过顶部的向下出风口,便可以模拟向房间供应暖气了。 夏天模式,表冷器的管道内通过温度4—15度的冷水,热空气经过表冷器降温变成冷空气,冷气经过风管道13再经过顶部的向下出风口,便可以模拟向房间供应冷气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安装调试综合实训平台,解决了国内教育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和社会脱节,学校有了本平台,就可以让老师教的更好,学生学得更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