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6044发布日期:2018-09-11 22:1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属于机器人行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中国专利号为201120444924.2“一种移动机器人红外线避障装置”内红外线接收装置为固定在机器人内,灵敏度较差,探测范围局限性大,精密度低,现有的行走机器人减震效果不佳,导致承载板上的承载物受到晃动,现有的行走机器人功能比较单一,现在急需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全性高,减震效果好,可靠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包括避障机构、机器人主体、减震机构以及承载板,所述避障机构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内部位置,所述减震机构设置在机器人主体上端面,所述承载板安装在机器人主体上侧,所述避障机构包括红外线接收管、旋转盘、支架、蓄电池、旋转电机以及通风口,所述红外线接收管安装在机器人主体内部,所述旋转盘通过支架与红外线接收管相连接,所述旋转盘下端面通过旋转轴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所述蓄电池安装在机器人主体内部右侧,所述通风口开设在机器人主体四周,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伸缩管、减震器、安装板以及减震弹簧,所述伸缩管包裹在减震器外侧,所述机器人主体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减震器通过凹槽装配在安装板下端面,所述安装板通过焊接与承载板相连接,所述安装板下端面安装有减震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主体适用于野外载物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外界旋转按钮相连接,所述外界旋转按钮通过导线与旋转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设有两组,且两组减震机构规格相同,所述红外线接收管设有三组,且三组红外线接收管规格相同,所述支架设有三组,且三组支架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接收管以旋转盘中心为圆心向外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电机下端面安装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红外线接收管、旋转盘、支架、蓄电池、旋转电机以及通风口,该设计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扩大了探测范围,解决了原有机器人壁障结构不够充足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性。

因本实用新型的添加了伸缩管、减震器、安装板以及减震弹簧,该设计能够降低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震动,解决了原有机器人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因红外线接收管以旋转盘中心为圆心向外排列,该设计使得红外线接收管定位准确,探测范围进度高,因旋转电机下端面安装有防滑垫,该设计提高了旋转电机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全性高,减震效果好,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中避障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中避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中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避障机构、2-机器人主体、3-减震机构、4-承载板、11-红外线接收管、12-旋转盘、13-支架、14-蓄电池、15-旋转电机、16-通风口、31-伸缩管、32-减震器、33-安装板、34-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越野行走机器人光电避障装置,包括避障机构1、机器人主体2、减震机构3以及承载板4,避障机构1设置在机器人主体2内部位置,减震机构3设置在机器人主体2上端面,承载板4安装在机器人主体2上侧。

避障机构1包括红外线接收管11、旋转盘12、支架13、蓄电池14、旋转电机15以及通风口16,红外线接收管11安装在机器人主体2内部,旋转盘12通过支架13与红外线接收管11相连接,旋转盘12下端面通过旋转轴与旋转电机15相连接,蓄电池14安装在机器人主体2内部右侧,16通风口开设在机器人主体2四周,该设计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扩大了探测范围,解决了原有机器人壁障结构不够充足的问题。

减震机构3包括伸缩管31、减震器32、安装板33以及减震弹簧34,伸缩管31包裹在减震器32外侧,减震器32环形侧面包裹有机器人主体2上端面设有凹槽,减震器32通过凹槽装配在安装板33下端面,安装板33通过焊接与承载板4相连接,安装板33下端面安装有减震弹簧34,该设计能够降低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震动,解决了原有机器人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

机器人主体2适用于野外载物作业,蓄电池14通过导线与外界旋转按钮相连接,外界旋转按钮通过导线与旋转电机15相连接,减震机构3设有两组,且两组减震机构3规格相同,红外线接收管11设有三组,且三组红外线接收管11规格相同,支架13设有三组,且三组支架13规格相同,红外线接收管11以旋转盘12中心为圆心向外排列,旋转电机15下端面安装有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使用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在机器人主体2工作时,首先打开外界旋转按钮,外界旋转按钮切换为接通状态,蓄电池14通过导线将电能传送至旋转电机15内,旋转电机15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旋转电机15开始旋转工作,旋转电机15带动旋转盘12旋转,旋转盘12通过支架13带动红外线接收管11旋转,该设计方便了红外线接收管11旋转工作,从而提高了红外线接收管11的探测范围,同时通过红外线接收管11发射和接受红外线都在一个传感器内,红外线接收管11连续发射红外线,所以在机器人主体2移动过程中,如果机器人本体上的红外线接收管11接受到发射源的信号,知道遇到了障碍物,机器人主体2就会采取措施如转弯、后退等,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机器人壁障结构不够充足的问题。

在机器人主体2越野环境下工作,受到道路崎岖影响导致机器人主体2出现晃动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承载板4的晃动,机器人主体2上端面设有凹槽,减震器32通过凹槽装配在安装板33下端面,安装板33通过焊接与承载板4相连接,通过减震器32减震的功能,能够缓解了承载板4的晃动,伸缩管31包裹在减震器32外侧,该设计能够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减震器32内,同时安装板33下端面安装有减震弹簧34,减震弹簧34能够进一步降低了震动对机器人主体2的影响,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机器人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