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检测分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6155发布日期:2018-09-11 22:1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件检测分切设备。



背景技术:

在加工一些小型电子器件的外壳时常用到注塑的工艺。这种类型的小外壳通常都会需要注塑一些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孔。这种连接孔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如果注塑时出现了气泡等缺陷,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在这类工件注塑完成后需要重点针对这种连接孔孔壁的情况进行抽检。但是对于连接孔较为细长或者材料颜色较深的工件,从外部很难直接观察到这些连接孔孔壁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将抽检工件沿连接孔轴线剖切开从而将孔壁完整暴露出来。

常见的检测工具大多是由人工进行定位,确定剖切位置,然后直接对工件进行剖切。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定位准确度较差。一旦初始位置发生偏离或者切割过程中工件移动,造成没有将连接孔完整破开的情况,就需要重新进行定位分切,难以保证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检测分切设备,能够提高分切时工件的定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工件检测分切设备,包括底座、固接在底座上的支架、滑动连接在支架上的切刀、以及与切刀转动连接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支架螺纹连接,底座上开有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有与滑孔相适配的定位柱,定位柱的滑动方向与切刀的滑动方向平行且切刀的滑动轨迹经过定位柱,滑孔远离切刀的端面与定位柱之间设有弹性件;无外力作用时,定位柱伸出底座靠近切刀的端面;压缩弹性件定位柱能够完全缩入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工件放置在底座上,使定位柱穿过工件上的连接孔,可以保证所述连接孔一定位于切刀的切割范围内。无论工件表面与连接孔的角度呈现什么样的角度,都无需额外的定位手段,可以保证准确的剖开连接孔,便于操作者快速定位,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设置滑孔和弹簧,保证定位柱可以伸出底座能够定位工件的前提下不会干涉切刀切割。同时可以解放操作者固定工件的手,一方面比较安全;另一方面便于使用者操纵切刀滑动,使用更为方便。

较佳的,底座包括座板以及两个滑动连接在座板上滑块,滑块的滑动方向水平且平行于切刀的刀刃,每个滑块上开有一个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滑块可以一次性定位工件上的两个连接孔,设置滑块滑动可以适应不同间距的两个连接孔,可以加快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减少刀刃与底座的接触面积,有助于保护刀刃。

较佳的,切刀包括刀座以及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刀座上的刀片,驱动杆与刀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负责连接驱动杆的部分与负责切割的部分分离开。便于且直接负责切割的部分进行修理和更换,便于使用者日常维护。

较佳的,刀座上开有与刀片相适配刀槽,刀片插入所述刀槽内,刀座上螺纹连接有穿过刀片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螺栓,实现刀座与刀片的可拆卸固定连接;设置刀槽,可以保住刀片与固定螺栓接触的位置。切割过程中,刀片受到阻力可能向刀片的两侧微微弯折,滑槽可以将接触位置受到的集中应力转移到刀槽边缘与刀片的接触面上,降低刀片被损坏的可能性。

较佳的,支架包括两根竖杆以及固接在两根竖杆之间的横梁,刀片靠近竖杆的端面伸出刀座,竖杆上开有与刀片相适配的滑槽,刀片在滑槽内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刀片的滑动方向,同时限制伸出刀槽部分的刀片的弯折,降低刀片受到阻力可能向刀片的两侧弯折的可能性。

较佳的,刀座的两端分别与竖杆抵接且竖杆的侧壁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刀片的滑动方向,使切刀的滑动更为稳定。

较佳的,驱动杆远离切刀的一端固接有旋转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旋转手柄,给使用者一个距离驱动杆较远的施力点,便于使用者操作驱动杆旋转,旋转驱动杆较为省力。

较佳的,支架上固接有助力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助力把手给使用者一个固定支架的施力点,便于使用者固定支架,同时便于使用者双手操作旋转驱动杆的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保证切刀切割到位;便于操作者快速定位工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操作比较安全;使用方便;便于日常维护;设备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工件检测分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滑块和定位柱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工件检测分切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工件检测分切设备固定工件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座板;111、平移槽;12、滑块;121、滑孔;122、垫层;2、支架;21、竖杆;211、滑槽;212、滑道;22、横梁;221、助力把手;3、切刀;31、刀座;311、刀槽;32、刀片;33、固定螺栓;4、驱动杆;41、旋转手柄;411、柄柱;5、压块;51、弹性垫;6、定位柱;61、嵌槽;62、弹性保护垫;7、弹簧;8、工件;8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工件检测分切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支架2、切刀3、定位柱6、压块5以及驱动杆4。

底座1包括固定在常用检测台上的座板11以及滑动连接在座板11上的滑块12。座板11的上表面开有水平的平移槽111。滑块12与平移槽111相适配并在平移槽111内沿平移槽111的长度方向滑动。平移槽111内设置有两个滑块12。结合图2和图3所示,每个滑块12的上表面开有一个轴线竖直的滑孔121,两个滑孔121的轴线的中垂线与平移槽111的长度方向平行。滑块12的上表面粘接有与滑块12上表面形状相同的垫层122,所述垫层122为橡胶制成。

结合图4,定位柱6与滑孔121相适配且在滑孔121内滑动。定位柱6与滑孔121的底面之间设置一弹簧7。弹簧7的最小长度与定位柱6的长度之和,小于滑孔121的轴向深度。当无外力作用在定位柱6上时,定位柱6的顶部伸出滑块12的上表面。定位柱6远离弹簧7的一端开有圆形的嵌槽61,所述嵌槽61内嵌合有橡胶制成的弹性保护垫62。

支架2固接在座板11的上表面。支架2包括与座板11连接的两个竖杆21和一根横梁22。两根竖杆21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平移槽111的两端。横梁22固接在两个竖杆21之间。横杆的长度方向与平移槽111的长度方向平行。

如图1和图3所示,切刀3位于两根竖杆21之间。切刀3包括刀座31和刀片32。刀片32呈矩形片状,刀片32的一端设置有刀刃。刀座31为矩形块状,设置在两根竖杆21之间,且刀座3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21彼此相对的端面抵接。刀座31的下表面上开有与刀片32厚度相适配的刀槽311,刀槽311贯穿刀座31接触竖杆21的两个侧面。刀槽311的长度方向与平移槽111的长度方向平行。

刀片32插在刀槽311内,刀片32的两端以及带有刀刃的一端从刀槽311中伸出刀座31,且带有刀刃一侧朝向底座1。两根竖杆21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开有与刀片32厚度相适配的滑槽211,刀片32两端伸出刀座31的部分在滑槽211内滑动。刀片32位于定位的正上方,刀刃在定位柱6的上表面的投影经过两个定位柱6的轴心。

刀座31上开有两个穿过刀槽311的螺纹孔,刀片32上开有与所述螺纹孔同轴等径的通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穿过刀片32上通孔的固定螺栓33。

驱动杆4螺纹连接在横梁22上,且驱动杆4的轴线竖直。驱动杆4的底端穿过横梁22与刀座31转动连接。驱动杆4的顶部固接有环形的旋转手柄41,所述旋转手柄41上设置有凸出的柄柱411。

两根竖杆21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开有两条竖直的滑道212。同一竖杆21上的两条滑道212位于滑槽211的两侧。位于切刀3同一侧的两个滑道212之间内,滑动连接同一根压杆,压杆为水平设置的长条形杆。压杆的长度方向与平移槽111的长度方向平行。压杆的下表面固接欧橡胶制成的弹性垫51。

横梁22的侧面固接有两根杆状的助力把手221,助力把手221位于两根竖杆21之间。助力把手221水平设置。

使用时,结合图5,将压块5向上滑动,将工件8放置在底座1上与压块5之间,定位柱6穿过工件8上需要被剖开的连接孔81,工件8落在底座1上,松开压块5,压块5下落压在工件8上,握住助力把手221,转动旋转手柄41,驱动杆4带动切刀3向下移动,切刀3切入工件8,与定位柱6上的弹性保护垫62抵接,定位柱6向下滑动,弹簧7压缩,直至切刀3与滑块12抵接,完成工件8切割,反转驱动杆4,切刀3向上移动,弹簧7复位推动定位柱6伸出滑块12,向上滑动压块5将被剖切的工件8取出进行观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