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246发布日期:2019-02-10 23:1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链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尤其涉及一种铰链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门。



背景技术:

门的开关通常通过铰链装置实现,即门通过铰链装置枢接于一固定装置上,然后实现门的打开与关上。用在游乐设施车厢门上及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开关闸门上的也是铰链装置,但是传统的铰链装置有些有设置防夹手机构,也有些设置有用于限制单向开门的机构,但是该些机构一般都很复杂,从而导致成本增加;此外,目前还没有铰链装置既能实现防夹手功能又能有限制单向开门的功能,而对于游乐设施车厢的门以及公园、工厂等公共场所的闸门来说,这两样功能都必须设置,因为没有防夹手功能,开关门时很容易夹伤操作人员的手指,尤其是儿童的手指;不能限定单向开门,就不能避免逆向行走,从而不利于紧急情况疏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同时具备防夹手功能以及限制单向开门的铰链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铰链装置,包括

固定铰链座,其包括上端的横向关门限位板以及自所述横向关门限位板前后两端往下延伸的竖向板,每一所述竖向板包括本体以及自本体右端往右延伸的延伸段,所述本体的右端与所述横向关门限位板的右端平齐,所述固定铰链座内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关门限位板相垂直的竖向开门限位板,且所述竖向开门限位板与固定铰链座左端之间设置有大于或等于25mm的间隙;

旋转铰链座,其包括一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往左延伸的外半圆段,一转轴穿过两所述竖向板与所述外半圆段的圆心,从而所述旋转铰链座左侧可相对上下旋转地枢接于所述固定铰链座的右侧内;

所述外半圆段的圆心到关门限位板的垂直距离等于外半圆段的半径,所述外半圆段的圆心到开门限位板的垂直距离也等于外半圆段的半径;且所述外半圆段的圆心与所述竖向开门限位板的下端在同一左右延伸的直线位置上,与所述横向关门限位板的右端在同一上下延伸的直线位置上。

所述固定铰链座竖向板的延伸段也设置为外半圆段,且所述固定铰链座的外半圆段的直径等于所述旋转铰链座的外半圆段的直径,所述固定铰链座竖向板的外半圆段的圆心与旋转铰链座的外半圆段的圆心在同一前后直线方向上,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固定铰链座两竖向板外半圆段的圆心以及旋转铰链座的外半圆段的圆心。

一种门,包括活动部分以及上述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的旋转铰链座右端与所述活动部分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门还包括固定部分,所述铰链装置的固定铰链座左端与所述固定部分连接。

所述门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间隔的所述铰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门的活动部分只能朝一个方向开门,逆向开门不被允许,而且不管是开门状态、关门状态或者开门关门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装置都可防止夹手,从而本实用新型铰链装置以及设置了该铰链装置的门有利于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而且至始至终都能避免夹手;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铰链装置结构简单,从而制造成本也不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铰链装置的旋转铰链座相对固定铰链座旋转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铰链装置在门关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铰链装置在门打开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铰链装置在门打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门的其中一实施例在关上状态向打开状态转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门的另一实施例在关上状态下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铰链装置包括

固定铰链座1,其包括上端的横向关门限位板11以及自所述横向关门限位板11前后两端往下延伸的竖向板12,每一所述竖向板12包括本体121以及自本体121右端往右延伸的延伸段122,所述本体121右端与所述横向关门限位板11的右端平齐,所述固定铰链座1内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关门限位板11相垂直的竖向开门限位板13,且所述竖向开门限位板13与固定铰链座1左端之间设置有大于或等于25mm的间隙L;

旋转铰链座2,其包括一主体21以及自所述主体21往左延伸的外半圆段22,一转轴(图未示)穿过两所述竖向板12与所述外半圆段的圆心A,从而所述旋转铰链座2左侧可相对上下旋转地枢接于所述固定铰链座1的右侧内;

所述外半圆段22的圆心A到关门限位板11的垂直距离等于外半圆段22的半径,所述外半圆段22的圆心A到开门限位板13的垂直距离也等于外半圆段22的半径;且所述外半圆段22的圆心与所述竖向开门限位板13的下端在同一左右延伸的直线位置上,与所述横向关门限位板11的右端在同一上下延伸的直线位置上。从而在所述固定铰链座1与旋转铰链座2处于相对平行位置时,所述旋转铰链座2的外半圆段22的左端与开门限位板下端右侧贴合,旋转铰链座2的外半圆段22的右端的上端与关门限位板11的右端贴合,所以使得没有缝隙可以让手指头伸进旋转铰链座2与开门限位板13、关门限位板11之间的间隙内,从而避免夹手。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固定铰链座竖向板12的延伸段122也设置为外半圆段,且所述固定铰链座1的外半圆段122的直径等于所述旋转铰链座2的外半圆段22的直径,所述固定铰链座竖向板12的外半圆段122的圆心与旋转铰链座2的外半圆段22的圆心在同一前后直线方向上,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固定铰链座1两竖向板外半圆段122的圆心以及旋转铰链座2的外半圆段22的圆心,从而枢接所述固定铰链座1与旋转铰链座2。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所述旋转铰链座2相对固定铰链座1旋转时,固定铰链座1半圆形段与旋转铰链座2半圆形段的右上侧部分的外围重合,从而进一步杜绝夹手指的可能性。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门包括活动部分3以及所述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的旋转铰链座2右端与所述活动部分3的左端固定连接。安装的时候,将所述铰链装置的固定铰链座1的左端固定连接到相关部件上,如当本实用新型的门为游乐设施车厢的门时,将所述固定铰链座1的左端固定连接到车厢的相关部件上。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门还包括固定部分4,所述铰链装置的固定铰链座1左端与所述固定部分4连接。所述门的固定部分4固定连接于相关部件上,如当本实用新型的门为公园的闸门时,所述固定部分4下端固定于地面上。

较佳的,所述门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间隔的所述铰链装置,从而门的安装更稳定,其开关动作也更灵活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门关上时,即所述旋转铰链座2与固定铰链座1相对平行,所述旋转铰链座2的外半圆段22的左端与开门限位板下端右侧贴合,旋转铰链座2的外半圆段22的右端的上端与关门限位板11的右端贴合(如图2所示),没有缝隙可以让手指头伸进旋转铰链座2与开门限位板、关门限位板11之间的间隙内,再加上开门限位板13与固定铰链座1的左端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25mm,该尺寸足够手指头伸进去之后还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即使手指头伸进去也不会被卡住,所以在关门状态下,该铰链装置可以防止夹手;当要继续往关门限位板11的方向旋转门的活动部分3时,所述关门限位板11挡住了旋转铰链座2,从而门的活动部分3不能旋转,只能朝开门限位板13的方向旋转,即门只能单向打开;在门的活动部分3的打开过程中,因为旋转铰链座2绕穿过其外半圆段22圆心位置的转轴旋转,所以旋转铰链座2的外半圆段22的外圆弧一直与关门限位板11的右端以及开门限位板13的下端始终贴合在一起(如图3所示),所以手指头也不能伸进旋转铰链座2与开门限位板13、关门限位板11之间的间隙内,即是说,在开门过程中,也可以防止夹手;所述关门的原理同开门,所以在关门过程中,也可以防止夹手;在门旋转打开到90度后,原本旋转铰链座2的左端旋转到与关门限位板11的右端相互贴合,原本旋转铰链座2外半圆段22的下端旋转到与开门限位板13下端相互贴合(如图4所示),门不能再轻易继续旋转,所以此时,旋转铰链座2的主体21与固定铰链座1左端之间的间隙也大于等于25mm,所以在关门状态,也可以防止夹手。

在本实施例中,在门旋转打开到90度后,如果用力继续旋转门的活动部分,则可以稍微再旋转一点角度,整体而言,所述门的活动部分的旋转角度被限定在90-100度之间,从而保证间隙L不夹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门的活动部分3只能朝一个方向开门,逆向开门不被允许,而且不管是开门状态、关门状态或者开门关门的过程中,所述铰链装置都可防止夹手,从而本实用新型铰链装置以及设置了该铰链装置的门有利于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而且至始至终都能避免夹手。

在上述方位描述中,以图1的方位为参考定义,即以图1中所述固定铰链座1所在为左,以旋转铰链座2所在为右,以所述关门限位板11所在为上,以固定铰链座1的两竖向板所在为前后。应当知道的是,随着观看者的站位不同,所述方位会有对应的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