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075发布日期:2019-01-13 16:1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及水井进行防砂完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



背景技术:

自膨胀防砂筛管属于一种新型的防砂筛管,是通过温度、压力或流体等引发筛管中的膨胀部件膨胀,充填筛管与井壁之间空间的一种防砂筛管。

自膨胀防砂筛管的核心部件是自膨胀套筒。在进行自膨胀套筒的性能测试时,当自膨胀套筒在一定温度下完全膨胀至实验筒体内壁以后,自膨胀套筒与实验筛管连接在一起,很难从实验筒体中取出,如果实验后的自膨胀套筒不能取出,整套实验样机就不能循环利用。这样,一个自膨胀套筒就需要对应一套实验样机,不仅延长了实验周期,而且增加了实验费用。

目前常规的将自膨胀防砂筛管从实验筒体中取出的方法是将带有震击块的铁杆焊接在实验基管的上端,通过利用震击块震动将实验筛管从实验筒体中取出。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取出包含自膨胀套筒胡实验筛管,但是通过人工震击非常费力,而且焊接后的实验基管将被破坏。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专门的可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取出膨胀至井壁的包含自膨胀套筒的实验筛管,是利用这套实验样机可以进行另一个自膨胀套筒实验的关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包括:

顶板,其上设有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在实验筒体的上端侧壁;

顶杆,其端部顶在所述顶板上;

主板,与所述顶杆相连,且当所述顶杆旋转时,能带动所述主板向上运动;

拉杆,第一端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第二端设有固定部,用于与位于所述实验筒体中的实验筛管相连,所述实验筛管包括自膨胀套筒。

可选地,所述顶板为空心圆盘,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所述空心圆盘上的内螺纹。

可选地,所述顶板上设有多个顶杆部,用于防止所述顶杆移动。

可选地,所述顶杆部为锥形凹槽。

可选地,所述主板上设有用于连接顶杆的第一螺纹孔以及用于连接拉杆的第二螺纹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个数相等,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主板的圆心连成第一连线,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主板的圆心连成第二连线,相邻所述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夹角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及所述主板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个数小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拉杆的长度小于所述顶杆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顶杆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实验筛管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能够比较容易地取出膨胀至井壁的自膨胀套筒,便于在一个实验样机中完成多个自膨胀套筒的性能评价实验,配合完成自膨胀套筒性能评价实验,从而提高自膨胀防砂筛管完井技术在现场应用的成功率。

通过阅读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方案的特征和内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安装在实验筒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主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主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包括顶板10、顶杆20、主板30以及拉杆40。其中:

顶板10上设有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在实验筒体90的上端侧壁;本实施例中,顶板10为空心圆盘,固定件为设置在空心圆盘上的内螺纹。也就是是说,空心圆盘上的通孔是与实验筒体相匹配的,其内壁设有螺纹,用于通过螺纹与实验筒体相连接,当然,可以采用卡扣、卡箍等方式固定连接,固定件为实现该种连接方式的部件。

顶杆20的端部顶在顶板10上;即顶杆20的下端底部与顶板10相接触即可,无需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顶板20上设有多个顶杆部,用于防止顶杆移动。该顶杆部例如为锥形凹槽。该锥形凹槽的底部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进行镀膜或填充。

主板30与顶杆20相连,更具体地是转动相连,当顶杆20旋转时,能带动主板30向上运动。本实施例中,主板30与顶杆20通过螺纹连接,更具体地,主板30上设有用于连接顶杆20的第一螺纹孔,顶杆20上则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一般地,除顶杆的下端外,均可以设置外螺纹。

拉杆40的第一端与主板30固定连接,第二端设有固定部,用于与位于实验筒体中的实验筛管80相连,实验筛管80包括自膨胀套筒82。本实施例中,拉杆40的第一端通过螺纹与主板30固定连接,更具体地,主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拉杆40的第二螺纹孔,拉杆的第一端设有与该第二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一般地,拉杆40的长度小于顶杆20的长度。而顶杆40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实验筛管的长度。在具体实施时,顶杆与拉杆均为杆状,可以采用金属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与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相匹配的实验筛管包括基管81、自膨胀套筒82、上端环83、下端环84;其中,基管81上设有多个通孔85,自膨胀套筒82套设在基管81上,且覆盖住所有通孔85。上端环84与下端环85分别位于自膨胀套筒82的上端和下端,且固定在基管81上。此外,还可以包括压帽86,密封连接在基管81的底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拉杆40第二端的固定部为外螺纹,也就是说,拉杆40与实验筛管的上端通过螺纹相连,更具体地,在上端环83上可以设置与拉杆第二端的外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当然,拉杆也可以采用卡扣等方式与实验筛管相连,此时,上述固定部为实现该种连接方式的部件。

当主板30通过螺纹顶杆20以及拉杆40相连时,其上设有与其匹配的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一般地,第一螺纹孔是等间隔分布第一圆周上的,第二螺纹孔可以等间隔分布在第二圆周上,第一圆周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周的半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具体个数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螺纹孔31的个数小于第二螺纹孔32的个数。例如,第一螺纹孔为2个,第二螺纹孔为4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了使拉杆40的受力更均匀,防止主板30发生偏斜。如图3所示,第一螺纹孔31与第二螺纹孔32的个数相等,第一螺纹孔与主板的圆心连成第一连线35、37,第二螺纹孔与主板的圆心连成第二连线36,相邻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夹角相等,例如第一连线35与第二连线36之间的夹角是和第一连线37与第二连线36之间的夹角相等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螺纹孔31、第二螺纹孔32及主板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第一螺纹孔31与第二螺纹孔32位于同一条半径线上。优选地,第一螺纹孔31、第二螺纹孔32的个数相同,如此同样可以防止主板30发生偏斜。

该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可以取出在不同尺寸的实验筒体中的自膨胀实验筛管。实验筒体的内径相当于模拟实际的井眼尺寸,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变大或变小。

当自膨胀套筒性能评价实验完成以后,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取出自膨胀实验筛管。首先将顶板固定在实验筒体上,随后将拉杆穿过主板并通过螺纹与实验筛管中的上端环连接,紧接着将顶杆穿过主板的第一螺纹孔顶在顶板上。安装完成后,开始旋转顶杆。当旋转顶杆时,由于顶板阻止顶杆向下运动,这时主板会相对向上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将会带动拉杆和上端环向上运动,而上端环与自膨胀套筒是一个整体,即实验筛管,从而间接地能够将实验筛管从实验筒体中取出,取出实验筛管也就相当于取出了自膨胀套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拆卸自膨胀套筒的夹具,能够解决自膨胀套筒不易从实验筒体中取出这个难题。当夹具在自膨胀套筒上安装完成后,开始旋转顶杆。由于顶板阻止顶杆向下运动,在顶杆持续旋转的情况下,主板向上运动。当主板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通过拉杆带动实验筛管克服摩擦力后向上运动,最终将包含自膨胀套筒的实验筛管从实验套筒中取出。该夹具能够辅助完成自膨胀套筒的性能评价实验,从而提高自膨胀防砂筛管完井技术在现场应用的成功率。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以得到又一实施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