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轴承压板的自动拔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8571发布日期:2019-01-08 20:5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轴承压板的自动拔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变速器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速器轴承压板的自动拔正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人们对汽车动力的需求增大,变速器所承载的轴向载荷也随之增大。为防止轴向力过大而导致的变速器轴系组件上的轴承产生轴向滑移,国内外变速器制造企业更多的选择在轴系组件上的轴承位置增加轴承压板,用螺栓将轴承压板连接到变速器箱体上,通过螺栓产生的轴向拉力,降低轴承滑移的风险。针对装配在单轴上的轴承压板,轴承压板无法进行周向转动限位,也就是说轴承压板在轴上可以相对轴的中心线自由转动。一般情况下,为通过螺栓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轴承压板上会开三个周向均布的螺纹孔,变速器箱体合箱前要求轴承压板的三个螺纹孔刚好正对箱体上对应的三个过孔。现有装配方式更多的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去拨动轴承压板的位置,使其达到合箱时的正确位置。这种方法很难保证轴承压板达到想要的合箱位置,使合箱变得困难,增加工序节拍,强行合箱可能导致轴承压板损坏,影响其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轴承压板的自动拔正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定位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变速器轴承压板的自动拔正装置,其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轴承压板拔正杆以及相机,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连接有驱动装置;

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竖直的轴承压板拔正杆,所述轴承压板拔正杆底部直径与轴承压板上的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所述相机;

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的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还与所述相机电连接以接收相机所拍摄的图形并进行数据对比。

进一步地,所述相机的四周还安装有照明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板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轴承压板拔正杆安装在“L”型结构横向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安装板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相机安装在“L”型结构横向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上,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压板拔正杆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底部,所述相机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轴承压板拔正杆通过螺栓而固定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板的螺栓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6)为关节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变速器上处于随机位置的轴承压板拨正到合箱时的正确位置,避免人为将轴承压板拨动到错误的位置,导致后续无法合箱或损坏轴承压板的情况,从而提高合箱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安装板1;第二安装板2;第三安装板3;轴承压板拔正杆4;相机5;驱动装置6;照明灯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变速器轴承压板的自动拔正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第二安装板2、第三安装板3、轴承压板拔正杆4以及相机5,第一安装板顶部连接有驱动装置6;第二安装板2和第三安装板3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的两侧,第二安装板2的底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轴承压板拔正杆4,轴承压板拔正杆底部直径与轴承压板上的螺纹孔相配合,第三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相机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驱动装置电连接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还与相机电连接以接收相机所拍摄的图形并进行数据对比。

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第一安装板1转动,从而带动轴承压板拔正杆到位与轴承压板上的其中一个螺栓孔配合,并且通过相机所接受的信息,PLC控制器则进一步驱动轴承压板拔正杆使得轴承压板的螺栓孔位置拔正到正确的位置,从而提高合箱准确率。

为了提高相机5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在相机的四周还安装有照明灯7,该相机和照明灯的安装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

如在图1中所示出的,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简单、方便且便于安装和拆卸,则第二安装板2为“L”型结构,该第二安装板的底部面和右侧面均为精加工面,具备较高的平面垂直度、平面度、粗糙度,该“L”型结构的竖直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左侧面上(第一安装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为精加工面,具备较高的平面平行度、平面度、粗糙度),轴承压板拔正杆4安装在“L”型结构横向板的底部,该轴承压板拨正杆的底面为精加工面,具备较高的平面度、粗糙度,轴承压板拨正杆的拨正头为精加工球面,其中心线与轴承压板拨正杆的底面有较高的垂直度。优选地,第三安装板3为“L”型结构,该第三安装板的底部面和左侧面均为精加工面,具备较高的平面垂直度、平面度、粗糙度,该“L”型结构的竖直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右侧面上,相机安装在“L”型结构横向板的底部。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1可拆装地安装在驱动装置6上,第二安装板2和第三安装板3可拆装地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上。轴承压板拔正杆4可拆装地安装在第二安装板2底部,相机5和照明灯7可拆装地安装在第三安装板3底部,具体地,第二安装板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螺栓孔,轴承压板拔正杆4通过螺栓而固定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板的螺栓孔上,从而可根据不同的轴承压板的大小来对轴承压板拔正杆的位置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可为关节机器人,该关节机器人结构为现有技术已知的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轴承压板的自动拔正装置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地描述:

当产品流转至工位前,由于轴承压板在变速器轴上可以相对轴的中心线自由转动,因此轴承压板的位置是随机的。当产品流转至工位并进行举升定位后,与该变速器轴承压板的自动拔正装置连接的关节机器人通过感应器感应到产品,则控制该装置整体移动使相机3位于轴承压板正上方350mm左右的位置。相机对焦并对轴承压板进行拍照,相机通过自身的视觉检测系统对当前轴承压板的位置角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后,则控制关节机器人移动,用轴承压板拨正杆的前端伸入轴承压板的螺纹孔中,再拨动轴承压板到正确的合箱位置。轴承压板拨动完成后,PLC控制器则再次控制控制关节机器人移动,用相机再次对正轴承压板拍照,将拍照结果与预先设置的样件进行对比,确认该轴承压板在正确的合箱位置。这样一来,可避免人为将轴承压板拨动到错误的位置,导致后续无法合箱或损坏轴承压板的情况,从而提高合箱准确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