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夹紧管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3292发布日期:2019-01-25 16:3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夹紧管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夹紧管芯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夹紧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先进行定位,然后实现夹紧,其定位时间长,操作复杂,容易浪费时间,造成材料的破损从而导致浪费。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无需人工识别并且提高了管芯的利用率的自动夹紧管芯机构,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且提高了管芯利用率的自动夹紧管芯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夹紧管芯机构,包括滚珠丝杆安装座、滚珠丝杆、电机、滑行板、直线导轨、若干滑块、气涨轴轴座、气涨轴和若干分布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的微动开关感应器,所述直线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滑行板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所述滑块,所述滑行板通过底部固定的若干所述滑块沿所述直线导轨滑行,所述滑行板上固定有所述气涨轴轴座,所述气涨轴轴座的一端连接有与所述直线导轨平行的所述气涨轴,所述气涨轴轴座另一端的所述滑行板底部固定有所述滚珠丝杆安装座,与所述直线导轨平行的所述滚珠丝杆的一端和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另一端和所述滚珠丝杆安装座活动连接,若干用于感应所述滑行板在所述直线导轨上位置的所述微动开关感应器和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直线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滑行板的下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滑行板底部固定有四个滑块,四个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滑行底板的四个角上,每一个滑块内均开设有与所述直线导轨相适配的滑槽。

更进一步的,一根所述直线导轨上设有四个所述微动开关感应器。

更具体的,还包括管芯,所述管芯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所述滚珠丝杆安装座、滚珠丝杆、电机、滑行板、若干滑块、气涨轴轴座、气涨轴和两个分布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的微动开关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微动开关感应器为触动型微动开关。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无需人工识别、避免操作不当管芯过紧夹爆;

2、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管芯的利用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夹紧管芯机构的仰视图。

1 滚珠丝杆安装座 2 滚珠丝杆

3 电机 4 滑行板

5 直线导轨 6 滑块

7 气涨轴轴座 8 气涨轴

9 微动开关感应器 10 管芯

11 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夹紧管芯10机构,包括滚珠丝杆安装座1、滚珠丝杆2、电机3、滑行板4、直线导轨5、若干滑块6、气涨轴轴座7、气涨轴8和若干分布在直线导轨5上的微动开关感应器9,直线导轨5固定在所述机架11上,滑行板4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滑块6,滑行板4通过底部固定的若干滑块6沿直线导轨5滑行,滑行板4上固定有气涨轴轴座7,气涨轴轴座7的一端连接有与直线导轨5平行的气涨轴8,气涨轴轴座7另一端的滑行板4底部固定有滚珠丝杆安装座1,与直线导轨5平行的滚珠丝杆2的一端和电机3连接,滚珠丝杆2的另一端和滚珠丝杆安装座1活动连接,若干用于感应滑行板4在直线导轨5上位置的微动开关感应器9和电机3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夹紧管芯机构的原理如下:

沿固定在机架11上的直线导轨5滑行的滑行板4上固定的气涨轴轴座7和气涨轴8用于与夹紧管芯10,而位于滑行板4底部的滚珠丝杆2的一端穿过固定在滑行板4底部的滚珠杆安装座,另一端在电机3带动下转动前进,带动滑行板4沿着直线导轨5滑行,直至遇到根据管芯10长度安置的微动开关感应器9时,电机3停止动作,此时,刚好通过气涨轴8和气涨轴轴座7夹紧管芯10。

为了让滑行板4在直线滑轨上的滑行更稳更顺畅,两根直线导轨5平行设置在滑行板4的下方。

滑行板4通过四个角上固定的滑块6能够更稳更顺畅的沿着直线滑轨滑行,滑行板4底部固定有四个滑块6,四个滑块6分别固定在滑行底板的四个角上,每一个滑块6内均开设有与直线导轨5相适配的滑槽。

为了通过管芯10两端的气涨轴8和气涨轴轴座7夹紧管芯10,直线导轨5上分布有根据管芯10的长度安置的微动开关感应器9,一根直线导轨5上设有四个微动开关感应器9,还包括管芯10,管芯10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滚珠丝杆安装座1、滚珠丝杆2、电机3、滑行板4、若干滑块6、气涨轴轴座7、气涨轴8和两个分布在直线导轨5上的微动开关感应器9。

为了实时迅速的控制电机3的动作,微动开关感应器9为触动型微动开关。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